胡适签赠芳泽谦吉《胡适文存》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日在东京吴忠铭先生的光和书房,他抱来一大摞书给我看。我曾拜托他留意老舍的旧版,这摞书中就有不少,既有民国版,也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版本。按我的习惯,当然是尽数收入囊中,老舍的书我都会送给好友周剑先生,其他书正好充实我的民国版书架。不经意间,有三行字扑入眼帘,“赠呈芳泽公使胡适”,一开始以为是印上去的。仔细一看,竟确然是胡适的签赠本。吴先生好书太多,对这种书不太上心,但我还是得提醒他一下。他取来一观,也是欣喜不已。看他喜欢,我就没好意思再开口求购。待翌年重来时,又问起此书,吴先生欣然割爱。
  《胡适文存》1921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共四册。据胡适自序,是他“十年来做的文章”。后来又出了《二集》《三集》,都印刷多次,流布极广,是最常见的民国新文学书之一。这一大摞书里,还有《三集》的若干零本,但只有这本《胡适文存》第一册有胡适的亲笔题签。
  对于胡适主导的白话文运动,我是很有看法的。专门写过一篇《驳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逐条驳斥他所谓的“八病”,此文收入陈永正、徐晋如主编的《百年文言》(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我总觉得现代中国人学这么多年语文,却少有能落笔成文、出口成章的,问题的根子正是白话文运动。这个运动不尊重汉语和汉字的特点,一度以汉字罗马化为方向,鲁迅就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文言”其实就是“书面”的意思而已,有深有浅,和白话文那么尖锐地对立起来,本无必要。林纾在与新文学作家论战时,提出若尽废古文,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在《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一文中,他以白话文先行者的身份,指出“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并感慨“吾辈已老,不能为正其非;悠悠百年,自有能辩之者,请诸君拭俟之”。悠悠百年后,林纾的话颇多应验。如××教授把自己的书这样签赠——“惠赠某某”,再如××校长读错字,等等,都是贻笑大方之事,我总觉得与咱们的语文教育有关。
  但胡适在他的时代,是一代人的偶像。连住在紫禁城里的溥仪,都听说了他的大名,邀请他进宫作客。他师从杜威,推崇实验主义,提出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核心口号的一套治学方法,在当时很有号召力。但黄侃、朱希祖、冯友兰等人讥讽胡适写书常是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如《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都是,黄侃更公开调侃他是“著作监”,即太监,“下面没有了也”。不过胡适有很多厉害的学生,如顾颉刚、罗尔纲、吴晗等,都是能把抒写完的成功学者。
  胡适终身不是什么专家,什么都搞,样样都摸一点,“但开风气不为师”,博学而无所成名,是一个非常现代性的人。但他未受传统经学训练,按传统标准,老一辈人看不起他。
  胡适在政治上的表现,精彩程度并不逊色于学术。他挟在学术界取得的巨大声望,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深度参与了中国政治,尤其是外交。1938年就任驻美大使,蒋要他在美进行抗战宣传。在宋美龄出马之前,蒋有事找美国,都通过胡适。美日太平洋开打,胡适是历史见证人。1948年,国民党一度想支持胡适竞选行宪后的第一任总统,再由他任命蒋介石为行政院长,实行内阁制,后因中执委不同意而作罢。在台湾,胡适坚持自由主义立场,与蒋介石多有争论,还卷入“雷震案”,但蒋未予追究。
  胡适担任美国大使,令日本如临大敌。他一意要使美日交恶,随时局变幻,终于成功。珍珠港事变一爆发,罗斯福即见胡适,告知对日本作战的决定。他这美国大使是不辱使命的,但已很少有人知道,使美并非他的夙愿。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中日关系,胡适有书生报国之志,最想做驻日大使,多次毛遂自荐,未得允许。但是,胡适一直被认为是对日主和派。他自认为是清醒和理智的,认为战争是大事,应尽力避免,单凭爱国主义不能救国。日军攻下平津后,朝野主和之声日炽,与汪精卫、何应钦、孔祥熙等同步,胡适亦主张“忍痛求和”,其意见由汪精卫转呈蒋介石。这些人的主和论,直到汪精卫投日后,才噤若寒蝉。
  胡适还曾说出“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申报·北平通讯》1933年3月22日)这样的话,在民族主义高涨的氛围下,不被误解才怪。鲁迅就立即给他戴上一顶高帽子:“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胡适面对日本人时,却完全不像一个主和派。1936年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六次年会上,日本代表芳泽谦吉极力否认日本阻挠中国统一和复兴,并称中国只有改变反日的态度,与日本合作,才有和平与安宁之可能。胡适则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任何政府,凡力足以统一国家而增强国家之地位者,皆非日本所能容忍,此在日本,殆已成为定策。日本以武力占领东三省后,对于中国,即已酿成一种战争状態,不但中国经济复兴运动为所阻挠,即他国与中国合作事业,亦因而无法进行,其用意即为阻挠中国之民族复兴。中国兹已抱定决心,誓必奋斗到底,以维护本国之生存。”这哪里是日本的军师呢?
  这位芳泽谦吉是日本前首相犬养毅的女婿。1900年他26岁时就被派驻厦门任参事,1923年开始担任驻华公使六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他又任驻“中华民国”大使三年,是日本最有名的“中国通”之一。他不仅与中国的军政人物过从极密,与文化名流也多有交往,比如齐白石就给他刻了数十枚印章,他也常去看梅兰芳的戏。胡适当时正在北大任教,以他“活泼好动”的性格,与日本驻华公使有交往也毫不奇怪。
  芳泽谦吉很自信,说自己“不为一般中国国民所厌恨”,他的政见与日本军部确有不同,但他并不是亲华派。张作霖退回东北前,芳泽谦吉跑来见张,谈了三个小时,喋喋不休地要张答应出让“满蒙权益”,气得老帅拂袖而去,不欢而散。据说他还对张说:“恐怕未必回得去吧。”半个月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果然没能回得去。据关东军参谋长斋藤恒的日记记录,芳泽谦吉正是暗杀阴谋的参与者之一。这样一位阴恻恻的“龌龊岛夷”(胡适:《致胡绍庭等书》),适之,适之,你怎么跟他搞在一起了!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新课程改革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演绎新的精彩。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教学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现代教学理念,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
期刊
很多家有考生的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差,或者孩子不喜欢读书。更让家长苦恼的是孩子的语文成绩很难提高。而语文又是必学的大学科,在中考高考成绩中占很大比例。于是从小学开始,我们的家长绞尽脑汁给孩子上了各种提高班,孩子们也是疲于奔波,但结果呢?收效甚微。孩子迷惑,家长迷惑。我觉得用朱熹的诗解决这个迷惑最适合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学好语文,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是不行
期刊
【摘 要】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主体思维 授之以法 实践  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做出了要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做善问、会问者,使学生以师为范,先能准确把握重点,进而深入文字背后,初步养成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 问题意识 设计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产生和期望解决问题带来的正面动力,将为学生今后更好更快地学习,注入新鲜血液。通过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反复过程的训练,可使学生养成恰
期刊
《呼兰河传》是萧红写于1940年的一部小说,在这篇小说里萧红透过回到童年的方式,写出了她对故乡、对大自然的温度:自由自在、成双成对、美好多情。在大自然里,她自在、欢愉,物我两忘。  然而细读课文,我们发现《呼兰河传》并不是关于故乡的赞美诗,萧红面对故乡的态度是有意味的,这个多情而敏感的女人有她自己的理性。这部作品中,萧红在书写眷恋和怀念时,女童的纯美怀想和濒临死亡时彻悟完整地在作品中呈现出来。  
期刊
【摘 要】沙艺术是近年刚刚兴起的一种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起源于匈牙利。在平面上利用抹、点、画、推、洒等技法,但是想要把沙艺术融合到幼儿园教学中来说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没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检验、自我反思进行调整并积累经验。笔者在平时的沙画教学中,探索了一些做法,利用环境、实践、教师的关注、游戏和故事,让沙画教学更加轻松、生动、有趣、精彩。  【关键词】沙画 环境 实践
期刊
铁饼自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在技术方面不断的发展演进,先后经历了原地投技术、侧向上步投技术、侧向旋转投技术和背向旋转投技术,在背向旋转投技术方面又出现了波浪式、踏跳式和背饼式等动作。从铁饼技术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看出铁饼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投掷技术,因而在铁饼训练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斟酌和探讨的东西。我们知道影响铁饼投掷成绩的因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所以我们在技术训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在第一学段称为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走好这一步,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灵感迸发,写作时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一、以赏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期刊
什么是“家”  在中国人的心灵中,“家”是一个无比温暖的字眼。无论我们多么崇尚独立和追求个性,在生命之初甚至生命的全程,总离不开“家”的眷顾与呵护、憧憬与守望。不过,正如很多古老的概念一样,对于现代人而言,“家”的内涵和语义空间无疑也被大大缩小了。  文字学意义上的“家”,是一个会意字兼形声字。《说文解字》称:“家,居也。从一,豭省声。”又说:“豭,牡豕也。”《尔雅》也说:“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
期刊
摘要:周励是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左翼文化氛围下成长的,她的早年生活与文学阅读深受理想主义精神影响,文学写作也由此起步,并在跨文化流动经验中展开,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左翼海派文学跨文化抒写现象。左翼文化对周励文学写作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1.现实批判意识的初步形成;2.超越与改变现实的顽强意志;3.理想主义精神的深化。  关键词:周励 左翼 海派  1949年以后,上海经历了城市文化的重要转型。这一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