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和主要发展趋势,就是“校本化发展”,它是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是新课程理念的延续、发展和体现。从现有的国内外对这方面研究的课题来看,作专门研究的还不多,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于如何将课程校本化感到非常迷茫,甚至经常有老师向我们提问:“是否可在课程中加入校园生活内容、时事新闻等内容?”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意识到,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条必由之路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生态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观来武装未来国民的头脑。
可是,在当今教育中,随着社会和科学分科的越来越细,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也越来越多,学校再增设一门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这样将无限分割学生的时间和失去学习的整体性,加重学生的负担,与国家减负的政策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寻找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洽点,形成一种学科互利的生态关系。
《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我们曾详细分析过现在使用的广东版、湖南版和岭南版美术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
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可以组成学科互利的新的教学模式,即美术生态式教育模式。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关键,是活用美术教材,开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以达到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形成一种学科互利的生态式教育。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对现行美术教材进行选择、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的研究活动。使小学美术课程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美术素养得到更大的发展;更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升;更符合学校的独有的美术氛围与特点,形成本校独特的美术教学特色。最终目的是人本与校本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学生的美术教科书是由美术教育专家精心编写而成的,但是由于编写出来的美术教材受地区环境时代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客观现状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美术教材,对教材的编辑思路、教材的深广度、学科知识的网络结构以及学科知识的呈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推敲,我们使用的美术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有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前一课与后一课之间;也有多条纵向隐线,贯穿于上一册与下一册之间。
它们相互关联,血肉相依,如果独立地教学每一课,那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效果要大打折扣。反之,如果我们把课程有机整合,把美术课程的类别进行重组,并按着内容(绘画、工艺、欣赏等)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规划的章节整体脉络清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发展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使学习的效果得到深化和优化。
将现行美术课程校本化,不仅把零散的点的学习串连了起来,而且将串连的线编织成了一张网,更利于学生进行块状的、系统的学习,这是看得见的好处。经过长期实践,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导向为航线,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找到了整合后的课程特点: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生活性,课程的趣味性,课程的独特性。
当然,不管选择何种资源作为美术课的内容,都要注重资源本身的趣味性。只有说选择的题材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被其接受,令其感兴趣。这样内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第一,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第二,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第三,指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从以上所述中,我们发现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是导向性的内容标准,给学生的美术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我们所使用的美术教材每册都留有20%左右的空间,为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留出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为广大美术教师能把自己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自己的经验投入教学工作留出用武之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除了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外,还积极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具体分析了我校特色和师生特质等情况,我们一是整合现有美术课程,二是建设开发新的校本课程,目前对“版画、手工、陶艺”三个内容重点进行了探索研究,尤其突出陶艺教学内容,现已开发了陶艺校本教材,形成陶艺教学特色。
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而,我们研究的重点阵地在课堂上,但是我们还为学有余力、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组建了“版画社团”、“手工社团”、“陶艺社团”、“儿童画社团”等课外社团,每周固定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创作活动,更大地拓展了校本化课程的实效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宽泛度。
开设社团时,每个美术教师都根据自身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来设置,教室的布置也与社团特色课程相呼应,这样的优点在于:第一,有利于美术教师设计与开展丰富多彩的优质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任何一个学习领域都可以作为某特定教材的学习重点,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综合两到三个学习领域,设计一个教学单元。第二,为课程的校本化留有空间。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个“话题”,设计融合社团活动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与社团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资源,互为促进,互有启发,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浙江省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意识到,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条必由之路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生态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观来武装未来国民的头脑。
可是,在当今教育中,随着社会和科学分科的越来越细,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也越来越多,学校再增设一门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这样将无限分割学生的时间和失去学习的整体性,加重学生的负担,与国家减负的政策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寻找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洽点,形成一种学科互利的生态关系。
《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我们曾详细分析过现在使用的广东版、湖南版和岭南版美术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
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可以组成学科互利的新的教学模式,即美术生态式教育模式。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关键,是活用美术教材,开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以达到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形成一种学科互利的生态式教育。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对现行美术教材进行选择、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的研究活动。使小学美术课程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美术素养得到更大的发展;更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升;更符合学校的独有的美术氛围与特点,形成本校独特的美术教学特色。最终目的是人本与校本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学生的美术教科书是由美术教育专家精心编写而成的,但是由于编写出来的美术教材受地区环境时代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客观现状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美术教材,对教材的编辑思路、教材的深广度、学科知识的网络结构以及学科知识的呈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推敲,我们使用的美术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有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前一课与后一课之间;也有多条纵向隐线,贯穿于上一册与下一册之间。
它们相互关联,血肉相依,如果独立地教学每一课,那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效果要大打折扣。反之,如果我们把课程有机整合,把美术课程的类别进行重组,并按着内容(绘画、工艺、欣赏等)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规划的章节整体脉络清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发展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使学习的效果得到深化和优化。
将现行美术课程校本化,不仅把零散的点的学习串连了起来,而且将串连的线编织成了一张网,更利于学生进行块状的、系统的学习,这是看得见的好处。经过长期实践,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导向为航线,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找到了整合后的课程特点: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生活性,课程的趣味性,课程的独特性。
当然,不管选择何种资源作为美术课的内容,都要注重资源本身的趣味性。只有说选择的题材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被其接受,令其感兴趣。这样内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第一,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第二,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第三,指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从以上所述中,我们发现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是导向性的内容标准,给学生的美术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我们所使用的美术教材每册都留有20%左右的空间,为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留出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为广大美术教师能把自己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自己的经验投入教学工作留出用武之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除了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外,还积极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具体分析了我校特色和师生特质等情况,我们一是整合现有美术课程,二是建设开发新的校本课程,目前对“版画、手工、陶艺”三个内容重点进行了探索研究,尤其突出陶艺教学内容,现已开发了陶艺校本教材,形成陶艺教学特色。
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而,我们研究的重点阵地在课堂上,但是我们还为学有余力、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组建了“版画社团”、“手工社团”、“陶艺社团”、“儿童画社团”等课外社团,每周固定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创作活动,更大地拓展了校本化课程的实效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宽泛度。
开设社团时,每个美术教师都根据自身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来设置,教室的布置也与社团特色课程相呼应,这样的优点在于:第一,有利于美术教师设计与开展丰富多彩的优质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任何一个学习领域都可以作为某特定教材的学习重点,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综合两到三个学习领域,设计一个教学单元。第二,为课程的校本化留有空间。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个“话题”,设计融合社团活动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与社团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资源,互为促进,互有启发,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浙江省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