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本文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有关视角阐述了高校应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进而指导和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新思路
一、人本主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理性主义哲学观。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观和“对话式”的德性化思想蕴涵着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他的学生柏拉图后来将他的思想继承和发扬,柏拉图提出“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柏拉图对理性、情感和心灵等心理学的论述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是存在主义,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现了真正的、完全的人本主义。萨特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个性的“自我完成”。所以,他主张教育要保证学生的真正自由和个性发展,反对对学生强求一律,搞统一的教育。所以,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研究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教育理念,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人本主义教育观反对机械化灌输的外在教育,主张按照个人的成长规律施行相应的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努力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为此,笔者试从人本主义教育观出发,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和意义
1.人本主义教育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高等学校已经不是完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当今社会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和价值标准,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指导教育教学,形成了一种提倡自由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观念、贯彻国家“以人为本”的文件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对于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心理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良好关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关系,两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必然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以致影响教育的效果。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特别强调教育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自我的形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所指的“自我”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形成的教育、需要、情感、理想、理智、能力等方面的特性,以及自身与他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理解,即对自身特点、自己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解。
3.人本主义教育观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客观地了解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大学生人性的引导。在人性引导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在学生心中的认同度越高,其对学生的激励功能就越强,被教育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越持久。其中,学生内在的需要是启动学生主体接受教育信息、并保持接受教育活动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持续动力。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学生主体视野,才能促发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接受兴趣,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也就是说,只有闪烁着人文光辉的理论和思想,才能使大学生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逐步认识到社会价值的意义之所在,从而超越自我。
三、人本主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实践路径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尊重个性,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提出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与其自身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千篇一律,完全一致。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既知道学生整体需要,又熟悉学生个体需要,真诚地关心、爱护、体贴与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分层次的满足需要、引导需要的工作。
2.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只考虑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对于学生需要什么则考虑很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复杂多变性和个体差异性日益增强的现实情况,树立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的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3.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很多,但其根本手段是“以理服人”。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开发他们的才智,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喜闻乐见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沟通手段上,可采用多媒体、社会实践、集体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介入,利用QQ、飞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自我归纳,从而有的放矢地施行教育。通过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经常与学生分享相关的热点新闻,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比如,可以就“马加爵事件”、“刘海洋伤熊事件”开展讨论,并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会如何适应外界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格。
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雷莎修女有一句名言,叫做“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讲,“怀大爱心”就是有一颗忠诚党的事业之心,勇于肩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之心,处处有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着想的爱心;“做小事情”就是切实做好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切身利益的每件事情,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利益无小事”落到实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要“以人为本”,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力量,更好地调整和改造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挖掘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孝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6):111.
[2]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
[3]杨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1.
[4]于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5(S3):9-10.
[5]马宝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4):99.
[6]李娜,杨连菊.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J].理论界,2007(01).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新思路
一、人本主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理性主义哲学观。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观和“对话式”的德性化思想蕴涵着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他的学生柏拉图后来将他的思想继承和发扬,柏拉图提出“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柏拉图对理性、情感和心灵等心理学的论述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是存在主义,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现了真正的、完全的人本主义。萨特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个性的“自我完成”。所以,他主张教育要保证学生的真正自由和个性发展,反对对学生强求一律,搞统一的教育。所以,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研究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教育理念,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人本主义教育观反对机械化灌输的外在教育,主张按照个人的成长规律施行相应的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努力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为此,笔者试从人本主义教育观出发,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和意义
1.人本主义教育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高等学校已经不是完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当今社会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和价值标准,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指导教育教学,形成了一种提倡自由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观念、贯彻国家“以人为本”的文件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对于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心理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良好关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关系,两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必然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以致影响教育的效果。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特别强调教育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自我的形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所指的“自我”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形成的教育、需要、情感、理想、理智、能力等方面的特性,以及自身与他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理解,即对自身特点、自己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解。
3.人本主义教育观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客观地了解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大学生人性的引导。在人性引导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在学生心中的认同度越高,其对学生的激励功能就越强,被教育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越持久。其中,学生内在的需要是启动学生主体接受教育信息、并保持接受教育活动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持续动力。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学生主体视野,才能促发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接受兴趣,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也就是说,只有闪烁着人文光辉的理论和思想,才能使大学生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逐步认识到社会价值的意义之所在,从而超越自我。
三、人本主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实践路径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尊重个性,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提出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与其自身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千篇一律,完全一致。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既知道学生整体需要,又熟悉学生个体需要,真诚地关心、爱护、体贴与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分层次的满足需要、引导需要的工作。
2.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只考虑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对于学生需要什么则考虑很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复杂多变性和个体差异性日益增强的现实情况,树立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的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3.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很多,但其根本手段是“以理服人”。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开发他们的才智,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喜闻乐见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沟通手段上,可采用多媒体、社会实践、集体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介入,利用QQ、飞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自我归纳,从而有的放矢地施行教育。通过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经常与学生分享相关的热点新闻,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比如,可以就“马加爵事件”、“刘海洋伤熊事件”开展讨论,并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会如何适应外界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格。
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雷莎修女有一句名言,叫做“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讲,“怀大爱心”就是有一颗忠诚党的事业之心,勇于肩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之心,处处有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着想的爱心;“做小事情”就是切实做好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切身利益的每件事情,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利益无小事”落到实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要“以人为本”,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力量,更好地调整和改造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挖掘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孝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6):111.
[2]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
[3]杨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1.
[4]于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5(S3):9-10.
[5]马宝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4):99.
[6]李娜,杨连菊.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J].理论界,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