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抢救的3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在院前急救中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经抢救,路径组的存活率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接诊到抢救所需时间、接诊到院内治疗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更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中采用临床路径法实施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脑卒中;临床路径;护理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本病具有发病骤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若患者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容易发生不可逆神经细胞坏死甚至死亡[1]。我院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采用了临床路径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4年6月抢救的3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路径组(2012年6月~2014年6月)和对照组(2010年6月~2012年6月),各160例。路径组男91例,女69例,年龄53~81岁,平均(64.9±4.7)岁,脑梗死102例,脑出血58例;对照组男95例,女65例,年龄56~80岁,平均(65.7±6.3)岁,脑梗死113例,脑出血4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院前急救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救护理,具体包括评估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等。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法实施护理。在详细查询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院院前急救及神经外科医护专家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制定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路径:
①在接到急救通知后,2分钟内出车。在行进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如发病时间、用药情况、病史、肢体活动情况、神志变化等,以初步判定患者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家属采取有效的家庭急救措施。如勿搬动患者、镇静、静卧、垫高头部、清除口腔异物、冷敷头部等。
②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要立即检查患者的瞳孔、神志变化,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估患者的昏迷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抢救和转运措施。对于评分≥8分者,要立即转运;对于评分低于8分者,应在现场采取开通气道、清除呼吸道异物、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吸痰、冰敷降温、应用甘露醇等抢救措施。对于血压高于220/120mmHg者,要采取降压措施,待血压降至200/110mmHg,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再进行转运。
③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取平卧位或恢复体位,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呕吐物堵塞气道。持续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瞳孔、意识变化,适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病情有变化者,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提前与急诊科、相关科室联系,以便相关科室做好相关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接诊到现场抢救所需时间,接诊到实施专业治疗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 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结果
经抢救,路径组有146例抢救成功,顺利存活,存活率为91.25%,对照组有126例存活,存活率78.75%。路径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抢救相关情况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接诊到抢救所需时间等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接诊到抢救所需时间、接诊到院内治疗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更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卒中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明显提高[2]。脑卒中也称脑中风,本病多在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以突发肢体麻木、头痛、昏迷为主,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3]。脑卒中临床治疗的时间窗限制严格,发病后6~8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但由于本病多在院外发生,所以做好院前急救,为临床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十分关键。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是具有顺序性、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对于院外突发疾病患者,难以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入院接受治疗,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根据临床路径,为患者实施护理,课时护理程序更加规范化,能够很好地避免院前急救匆忙中遗漏护理项目,从而使护理质量大为提高[4]。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过去护士被动接受医嘱的局面,急救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护士也可根据护理路径开展相应的抢救、病情评估工作,从而为临床抢救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路径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接诊到抢救所需时间、接诊到院内治疗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中采用临床路径法实施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甘小燕,区细芬,陆伟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81-2483.
[2]彭风云,林文霞,符鸿飞等.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前急救的护理路径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3-14.
[3]张静宇,常艳,霍桂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病人的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6):318-318.
[4]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9):43-45.
[5]李素玲.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8):199-200,201.
关键词:院前急救;脑卒中;临床路径;护理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本病具有发病骤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若患者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容易发生不可逆神经细胞坏死甚至死亡[1]。我院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采用了临床路径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4年6月抢救的3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路径组(2012年6月~2014年6月)和对照组(2010年6月~2012年6月),各160例。路径组男91例,女69例,年龄53~81岁,平均(64.9±4.7)岁,脑梗死102例,脑出血58例;对照组男95例,女65例,年龄56~80岁,平均(65.7±6.3)岁,脑梗死113例,脑出血4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院前急救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救护理,具体包括评估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等。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法实施护理。在详细查询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院院前急救及神经外科医护专家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制定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路径:
①在接到急救通知后,2分钟内出车。在行进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如发病时间、用药情况、病史、肢体活动情况、神志变化等,以初步判定患者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家属采取有效的家庭急救措施。如勿搬动患者、镇静、静卧、垫高头部、清除口腔异物、冷敷头部等。
②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要立即检查患者的瞳孔、神志变化,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估患者的昏迷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抢救和转运措施。对于评分≥8分者,要立即转运;对于评分低于8分者,应在现场采取开通气道、清除呼吸道异物、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吸痰、冰敷降温、应用甘露醇等抢救措施。对于血压高于220/120mmHg者,要采取降压措施,待血压降至200/110mmHg,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再进行转运。
③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取平卧位或恢复体位,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呕吐物堵塞气道。持续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瞳孔、意识变化,适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病情有变化者,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提前与急诊科、相关科室联系,以便相关科室做好相关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接诊到现场抢救所需时间,接诊到实施专业治疗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 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结果
经抢救,路径组有146例抢救成功,顺利存活,存活率为91.25%,对照组有126例存活,存活率78.75%。路径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抢救相关情况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接诊到抢救所需时间等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接诊到抢救所需时间、接诊到院内治疗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更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卒中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明显提高[2]。脑卒中也称脑中风,本病多在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以突发肢体麻木、头痛、昏迷为主,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3]。脑卒中临床治疗的时间窗限制严格,发病后6~8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但由于本病多在院外发生,所以做好院前急救,为临床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十分关键。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是具有顺序性、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对于院外突发疾病患者,难以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入院接受治疗,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根据临床路径,为患者实施护理,课时护理程序更加规范化,能够很好地避免院前急救匆忙中遗漏护理项目,从而使护理质量大为提高[4]。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过去护士被动接受医嘱的局面,急救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护士也可根据护理路径开展相应的抢救、病情评估工作,从而为临床抢救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路径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接诊到抢救所需时间、接诊到院内治疗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中采用临床路径法实施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甘小燕,区细芬,陆伟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81-2483.
[2]彭风云,林文霞,符鸿飞等.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前急救的护理路径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3-14.
[3]张静宇,常艳,霍桂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病人的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6):318-318.
[4]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9):43-45.
[5]李素玲.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8):199-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