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来,我校的“学案导学”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学案导学”能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但是因为我们实施“学案导学”的时间比较短,经验不足,所以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设计学案时存在着重知识罗列、轻视问题设置,重强化训练、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少,推挡式的问答多、学生自主性探究少等问题。因此,对“学案导学”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一、“学案导学”要突出“导”和“学”
传统的教学理论,侧重于教师的教,即使谈到学生的“学”,也仅仅是从教师的眼光看学生的“学”,很少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和指导学生去学习,存在着为“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从这一观点出发所产生的教学模式则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教师主动地“满堂灌”,学生则是被动地“满堂记”。结果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会什么,教师不讲的学生不去学,就不会,甚至很多学生连教师讲的都不会。
我们所倡导的“学案导学”,对教师来说应当突出一个“导”字,对学生来说要突出一个“学”字,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导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导”上下工夫,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要适时,“导”在学生不会之时,“导”在知识环节之间。教师的“导”要适度,既不能点的太深,也不能点的太浅,深则包办学生的活动,浅则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教师的引导应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成搞“一言堂”,而应该做课堂的设计者,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一个原则,那就是多给学生比较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不能“包办”代替,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结论让学生自己说出,错误让学生自己找到;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朋友的身份去参与指导学生学习,以情感为“催化剂”将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里。
“学案导学”要突出一个“学”字,这是因为教师的“教”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来落实,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学过程中作为“导演”的教师,一定要去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研究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大胆实践。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取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实现变强制学习为自觉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案导学”要使“导”与“学”成为有机结合体。突出教师的“教”绝不是排斥学生的“学”,而是“教”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学”才是根本,才是关键,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学案导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用
“学案导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重点要突出学生的活动,教师的点拨仅是串联学生活动的“导线”。
1.导入。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步到“我乐学”。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景的设置一定要适合学生特点,尽量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
2.引导。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学,比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分组探究问题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力争使学生克服在学习上的依赖性,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问题,做到自读、自思、自问、自答,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设计好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3.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或讲解或指导,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说,与老师密切配合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彻底解决,努力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这一环节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点拨,形成知识网络”,也称为学生的灵活学习阶段。
教师的点拨要力求点明重点、难点、疑点,点出知识的联系,点出方法和规律。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争论。真正达到“师教生”、“兵教兵”,教学相长的境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潮。
4.训练。教师要结合练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分析、整理、归纳的方法。不是让学生仅仅满足会做一两道习题,而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就是说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做文章,真正做到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这一环节就是“迁移训练,形成技能”。
这个环节包括两个部分:迁移训练和归纳总结。迁移训练可以穿插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部分去完成,也可以集中进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或动口,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来。迁移训练题一定要达到迁移的目的,切忌简单组合、重复训练。归纳总结,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清楚,形成知识网络。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虽然形式多样、方法不一,但是其指导思想是相通的,那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维互动为策略,以“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所以,编制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教学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陵县一中附中)
一、“学案导学”要突出“导”和“学”
传统的教学理论,侧重于教师的教,即使谈到学生的“学”,也仅仅是从教师的眼光看学生的“学”,很少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和指导学生去学习,存在着为“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从这一观点出发所产生的教学模式则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教师主动地“满堂灌”,学生则是被动地“满堂记”。结果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会什么,教师不讲的学生不去学,就不会,甚至很多学生连教师讲的都不会。
我们所倡导的“学案导学”,对教师来说应当突出一个“导”字,对学生来说要突出一个“学”字,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导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导”上下工夫,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要适时,“导”在学生不会之时,“导”在知识环节之间。教师的“导”要适度,既不能点的太深,也不能点的太浅,深则包办学生的活动,浅则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教师的引导应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成搞“一言堂”,而应该做课堂的设计者,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一个原则,那就是多给学生比较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不能“包办”代替,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结论让学生自己说出,错误让学生自己找到;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朋友的身份去参与指导学生学习,以情感为“催化剂”将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里。
“学案导学”要突出一个“学”字,这是因为教师的“教”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来落实,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学过程中作为“导演”的教师,一定要去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研究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大胆实践。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取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实现变强制学习为自觉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案导学”要使“导”与“学”成为有机结合体。突出教师的“教”绝不是排斥学生的“学”,而是“教”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学”才是根本,才是关键,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学案导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用
“学案导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重点要突出学生的活动,教师的点拨仅是串联学生活动的“导线”。
1.导入。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步到“我乐学”。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景的设置一定要适合学生特点,尽量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
2.引导。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学,比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分组探究问题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力争使学生克服在学习上的依赖性,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问题,做到自读、自思、自问、自答,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设计好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3.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或讲解或指导,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说,与老师密切配合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彻底解决,努力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这一环节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点拨,形成知识网络”,也称为学生的灵活学习阶段。
教师的点拨要力求点明重点、难点、疑点,点出知识的联系,点出方法和规律。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争论。真正达到“师教生”、“兵教兵”,教学相长的境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潮。
4.训练。教师要结合练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分析、整理、归纳的方法。不是让学生仅仅满足会做一两道习题,而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就是说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做文章,真正做到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这一环节就是“迁移训练,形成技能”。
这个环节包括两个部分:迁移训练和归纳总结。迁移训练可以穿插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部分去完成,也可以集中进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或动口,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来。迁移训练题一定要达到迁移的目的,切忌简单组合、重复训练。归纳总结,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清楚,形成知识网络。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虽然形式多样、方法不一,但是其指导思想是相通的,那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维互动为策略,以“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所以,编制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教学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陵县一中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