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估与自主改革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倾听学生声音的理念,不断完善以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并通过面向全体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科教学方面的期待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自主改革,实现了管理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为保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本科教学;自我评估;教学改革
  
  
  2003—2008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首轮评估。此轮评估采用学校自查、专家进校检查和听取汇报的方式,运用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7个一级指标共19项二级指标来评价各校本科教学水平,对于促进各高校重视本科教学、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和加强了各校开展自我评估的实践。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合格人才。2006年,我校参与了教育部组织的首轮评估,并以各项指标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本着迎评促建的宗旨,我校在评估之后继续发扬自我评估的优良传统,坚持以课堂教学评估为核心,不断完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倾听广大学生的声音,并根据评估反馈,有针对性地推动自主改革,为更好地保障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们简要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的实践,以期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
  一、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评价的核心环节
  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是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都有着多种选择,甚至不同的选择都可以说出其自身的理由。从教学质量的结果看,我们可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自主搜寻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人格修养、社会贡献等方面;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看,我们可以评估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条件、生源状况、校风学风等方面。
  应该说,不同学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不同,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与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特别是,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所践行的教育理念、所采纳的培养模式和所注重的教学过程。因此,各个学校依据自身定位开展自我评估就非常重要。比如说,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至少需要关注学生的五个方面:对民族、社会与国家的正确的认同感;对国家和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奉献意识;全面发展的学习、工作和创造能力;能够了解“世界之潮流,中国之大势”的宽阔视野;能够养成“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健康心态。据此,我们综合采取思想品德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创新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践行“道术结合、文理交融、中西会通、知行统一”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以“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为主体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国内学习和国外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过程。相应的,我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自觉开展教学评估,就是要看我们的各种努力是否有助于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虽然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很多方面,针对不同学校所采取的评估指标和办法也应有所不同,但是,我们认为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是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首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重要结合点,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实际上代表了重视教学过程评估的倾向,这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或教学条件的评估是不同的。其次,课堂教学是各个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大学生活的中心就是课堂,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学分要占到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的80%左右。再次,课堂教学是教师系统传授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第四,课堂教学是师生接触、互动并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对于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估,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收获,而且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引导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师生互动。第五,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有助于确立基本教学规范和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引导教师更多地投入教学,改变课堂教学因教师偏离基本规范而导致教学质量不均衡的现象,从而为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鉴于此,虽然我们也很重视评估本科教学的其他方面,但是始终坚持将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估作为自我评估、发现问题、引导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学生是主体。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估既要听取教师的意见,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比较起来,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而言,更加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是关键,因为学生是直接的、持续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只要评估指标科学、评估准备充分、评估过程合理,我们应当而且有理由相信学生的整体评价。在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估实践中,通过学生参评、院系评估以及常规开展的听课活动(包括每年秋季学期举办的“听课月”活动),我们兼顾了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但是赋予学生评价更大的权重。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与成效
  正是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我们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认真组织自我评估。自2006年参加教育部首轮评估以来,我们更加完善了评估指标、评估程序、评估方式,丰富了评估信息,发挥了评估对于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我校开展科学化、制度化的课堂教学评估工作始于1994年,最初采用21项评估指标,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语言表达、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课程考核、听课收获以及教学态度、教学纪律等等方面,通过发放评估表实施手工评估和计算机汇总分析。由于这种评估方式的客观局限,我们开始只是规定每个教师参评一个课堂,每学期评估约1000个课堂,参评学生约30000人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自2010年开始利用网络评估系统实施评估。评估指标经过完善设定为12项,包括了教学纪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课程考核、学习收获、教学态度等方面。采用网络评估系统后,我们的评估对象覆盖了本科所有课堂,每学期约2000个,参评学生约80000人次。
  与传统的评估方式相比,我们新近采用的网络评估系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一是评估范围扩大,覆盖了所有本科课程;二是学生评估时间充裕,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是以前评估时的100倍;三是学生通过网络评估系统查询评估结果,及时、方便;四是教师通过网络评估系统查询评估结果,并可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了师生直接、及时互动;五是教师可通过网络评估系统申诉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六是教师所在学院可通过网络评估系统及时反馈学生意见和建议的了解、落实情况;七是评估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八是避免了一些人为误差,提高了评估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也逐步完善。从1994年到现在,我们已经采用过5种版本的评估指标。大体上,评估指标演变的趋势是:更便于学生的观察,更具有可测性;更注重教学互动,注重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注重教学效果,反映学生学习的收获性;基于教育教学规律,评估指标趋于统一(除体育课外),使得不同类别课堂教学更具有可比性。
  在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明确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统一师生认识,避免误解和误导。我们始终强调评估本身不是目的,不是对教师进行“管、卡、压”,而是旨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宣讲,努力使学生认识到课堂评估的重要性和严肃性,鼓励学生客观、认真、负责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评估。对于评估结果和学生意见,我们也组织学院(系)一起,努力作出客观分析,有针对性地反馈给教师,并鼓励教师与学生直接沟通对话,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掘网络评估系统的优势,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就实施评估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以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加密切和及时,为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服务。
  整体上看,我校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十多年来,我校课堂教学质量高位平稳,小幅提升(参见下图),广大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是满意的,教师们也受益于学生反馈而不断改进了教学过程,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教学互动环节,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有保障的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我校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石。
  
  三、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全面倾听学生的声音
  虽然我们强调并坚持以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为核心,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本科人才培养还涉及课堂教学之外的很多方面,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评估。在我校开展自我评估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考察其他方面的教学指标。但是,在评估理念上,与课堂教学评估一样,我们还是强调直接倾听学生的声音。自2006年参加教育部首轮评估以来,我们除了坚持召开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主题的学生座谈会,以听取学生对本科教学各个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之外,还于2009年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展问卷调查的制度,并于2009年当年组织实施了首次“本科人才培养满意度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基于对人才培养的广义理解,设立了9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基本学习条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课外学习、国际交流、就业服务和校园氛围。每个一级指标下面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总共77个二级指标。我们的调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各方面重要性的评价,二是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各方面满意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毕业后的计划、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等内容,我们设计了统一的调查问卷,由教务处通过本科教务系统组织全体本科在校学生独立自主填答并集中回收处理。
  本次调查总计发放问卷10619份,回收问卷7886份,其中有效问卷7425份,回收率为69.92%,具有分析推断的价值。数据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我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是比较满意的,其中,69.21%的学生对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比较好”或“非常好”,27.19%的学生评价“一般”,只有2.82%的学生评价“比较差”,0.78%的学生评价“非常差”。
  在上述9个一级指标中,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学效果,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我们长期重视课堂教学评估的合理性。其他方面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专业建设、就业服务、校园氛围、基本学习条件、教学过程、课外学习、课程设置、国际交流。这样一种重要性的排序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某种主观认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最满意的方面是“校园氛围”,其次是“教学过程”,再次是“教学效果”,接下来依次是:课程设置、课外学习、专业建设、基本学习条件、就业服务和国际交流。由此可见,当时学生对国际交流学习和改善基本学习条件是有着较多期待的。
  从二级指标评价看,学生对我校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师德师风,对于专业排名、专业必修课和学科基础课设置,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课外活动、同学互助以及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方面都是很满意的;而对宿舍环境、体育场地和设施、自习室数量等基本学习条件,对入学时的专业介绍、大学汉语课程设置,对于学校提供就业实践机会,对于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参加国外大学的交换生项目、与留学生同班学习和参加国际竞赛等方面,则表现出不太满意。
  四、依据自我评估信息推动本科教学的自主改革
  正是在以上以倾听学生声音为理念指导的自我评估工作中,我们既发现了工作的成绩,更看到了工作不足之所在。为了回应学生的期待,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保障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我们不断推进各项自主改革。
  一是加强通识教育,改进专业教育,不断完善培养方案。自2006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本着促进古今、中外、理论与实践全面“通识”的原则,我们重点建设了“通识教育大讲堂”系列课程;本着加强原著原典阅读的原则,我们建设了原著原典选读系列课程;本着促进学科通识的原则,我们不仅建设了人文艺术、经济、法政、社会和理工五大部类通识教育课程,而且还从2010年起,依托五个学部每学期开办“学科通识系列公开讲座”,邀请学校著名教授主讲。此外,秉持“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重自主”的原则,我们还不断完善通识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方式。在专业教育方面,我们突出强调了作为专业基础的理论、历史与方法类课程建设,同时要求开设新生专业引导类课程,加强高年级学生专业能力养成的研讨课和实习实践环节建设,创造条件让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互动。
  二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除了因应学生需求,不断扩大和改进留学生工作,扩大学生国际交流学习、联合培养和参与各类国际竞赛,加强全英文课程建设和双语教学等之外,我们于2009年正式建立了国际小学期(暑期学校)制度,将原来每学年春季、秋季两个学期转变为春季、夏季和秋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期4周,实行校院两级办学,主要是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一流师资,面向校内外学生(包括招收国际学生),使用全英文教学,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我们坚持“在地国际化、双向国际化”的理念,重点建设了中国研究、学科前沿与学科通识、语言培训三大系列课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我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
  三是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我们通过加强选修课课程资源建设,扩大学生选课空间,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精品课程信息化,为学生方便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我们要求各学院普遍建立导师制,并且设立助教制度,从2007年起,平均每学期给本科全校公共课、部分学科基础课、实验课配备400个左右助教,由此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密切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交流互动。我们还研究成立了“学生学业辅导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我们重视加强研究性教学和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参加科学研究。依托教育部、北京市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了学校和学院级的项目,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开展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几年来,本着“与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相结合、与完善培养环节相结合、与创新学习方式相结合、与培育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我校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取得了良好成绩,初步探索出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特色的实施模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有关领导部门的好评。
  四是总结经验,创新组织制度,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促进教师投入教学。一方面,我们总结并改进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教学督导工作,重视老教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机制建设,同时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对教师们进行教学示范,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我们更加重视创新组织制度。2011年6月,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我校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及校院两级“教学委员会”。其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负责组织研究大学教学规律,及时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为促进教师交流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服务。“教学委员会”则是与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并行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就本科教学重大事项开展调研咨询、指导监督和审议评价的专门组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资深教授组成。成立该委员会体现了学校重视教学的工作导向以及为加强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组织支撑。
  总之,中国人民大学的实践表明,在组织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视开展自我评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我校坚持倾听学生声音的理念,不断完善自我评估,有效地促进了管理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学校本科教学的自主改革,保障了本科教学质量。我们相信,随着我校各项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切实发挥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期待和需求,更加有效地实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我校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李文玲]
  
其他文献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使这一举措落实到实处,我们不但要从“特色”本身含义的角度认识特色专业中“特色”的基本特征,还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深入认识特色专业中“特色”的基本特征。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特色专业中的“特色”具有教育实践性、专业培养性的内涵特征和项目多样性、系统层级性的外延特征。深入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消除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一些误解,有利
期刊
《中国大学教学》(月刊)封二“名师风采”是公益宣传栏,每期选介一位名师,旨在弘扬名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展示其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以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该栏目始创于1996年,十几年来,已先后宣传过一百多位名师,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该栏目现向各有关高等学校教务处征稿。有关事项如下:  一、“名师风采”的人选  我刊“名师”主要从以下各类人员中选择: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教育部高等学
期刊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福建农林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形成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通过实施“四项优化”和“七项措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本科教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期刊
摘 要:5所高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本科生的一般学业自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4个构成因子的发展不均衡,学业行为得分最高,学业能力得分最低,性别、年级、就读学校类型、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对一般学业自我有显著影响。针对调查结果,讨论了原因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一般学业自我;因素;本科生;  “学业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在学业情境中形成的对自己在学业发展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知、体验和评价,包括对
期刊
摘要:“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在立足于北师大古代小说研究与教学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力求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更新教学方法。其一,在教学中重视文献考辨与文本细读的同时,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术视野的开拓。其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电子文献、视频资料和网络资源等新的教学手段,丰富课程的授课模式。其三,改变讲授模式,增强教学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授课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调整,使本课程成为一个开放的平
期刊
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首届海洋教育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lO月24--25日在青岛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家1l所大学的17位专家和国内31所大学和教育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中外海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题展开研讨。大会特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并作主旨发言。围绕“海洋学科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海洋教育的新进展和新趋势”、“大学改革与
期刊
摘要:大学物理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呈现方式。但是,受学习者数学知识背景的限制,对大学本科生传授的物理知识还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多变量的处理方面,还没有太大的改观,这是大学物理教材改革的屏障之一。一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了将信息技术工具引入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信息技术工具引入教材提供了一种操作范例。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深刻,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改造传统课程是新世纪教学发展的一项重大要求。通过分析“运作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的背景,设计了课程改造方案,提出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研究性教学理念,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教学体系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通过16所院校的推广实践和调查反馈,改造项目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克服了原有课程遇到的难题。本课程的实践可为类似课程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资源建设到项目推广等
期刊
摘 要:本科精英教育以小班研讨课教学为特征,这一点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班级规模统计方面有清晰反映。本文对北京大学本科班级规模进行统计,数据与美国相比呈现较大差距。在对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之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小班教学的五点政策性建议,包括确立全校统一的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制度、培训以提高教师上研讨课的教学能力、培训助教并完善助教制度、改造研讨课教室、适度减少本科生数。相关分析对各类高校精英教育目标的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的数学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一主题,探讨了在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如何贯彻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和“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数学课程建设;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近十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