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

来源 :山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与华祥先生成为朋友,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按他的话说:“那时的我们一无所有、一无所用,如果很势利或很实际,那时我们都没有必要搭理对方。但我们惺惺相惜。”他从中央美术学院辞职,然后到昌平农村创办了自己的学校——飞地艺术坊。
  你看一看他当年给自己写的广告词吧:“学院不要的人,不要学院的人,已上过学院的人,正想上学院的人,吃了过期奶而中毒的人,单纯、浪漫而不谙世事的人,已为人师还想做学生的人,曾经被灵魂工程师弄残了翅膀还想飞翔的人,有绘画野心的人,有脾气棱角的人,用画画疗伤的人,以艺术济世的人……”谁能写出这么“恶毒”的广告语?仅凭此就可以判断出这家伙不是“好人”,因为在生活中大家往往都正襟危坐,说话平和中庸、客气,到处莺歌燕舞,一片祥和——至少表面如此。
  是怎样的诉求,开启了今日柔美、圆润、甜蜜、轻歌曼舞的模式?韩剧、古裝女人争宠戏充斥银屏,大街小巷相当数量的男孩儿扮相也愈来愈趋于“小时代”了。艺人们纷纷转向“工笔”,细描、细描、再细描;温柔、温柔、再温柔。白天下死功夫往死里描,晚上装扮后四处交际、公关,甚至是白天人夜里鬼。当然也有不识时务的家伙,比如王华祥,侧身横在巨大但靓丽的风车前,突兀地大喝一声:“艺术是有血性的人干的,是动刀动枪,不是绣花。缺了脊梁骨和丢了理想的人怎么能搞艺术呢?”
  至此,他把自己圈定在乡下的“飞地艺术坊”,开始了“反向教学系统”研究,提出“触摸式教学法”之说。“色彩五步法”“素描五步法”“肖像的三十二种木刻法”应运而生。通过研究、教学实践,专著《再识大师》 《素描》成为高等美术学院教材,《王华祥的素描之国》广为流传。我常想,这些非凡的著作成就了别人的同时,也一定成就了他自己。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慰藉了他那颗脆弱、敏感而又善良的心。
  雄鹰飞翔在无际的天空,他发现了更深远的世界,更理想的家园,选择奋力翱翔,一览众山。这些教学成果并没有让王华祥沾沾自喜,他又把精力投入到绘画创作中。从“文化波普系列”到“风往回吹系列”,再至“等待花开系列”,呈现出艺术家的不断的质疑和求证,他剥去生活的层层伪装,打量、反省、发问。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在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抑或只问不答。
  然而在他离开所谓的主流,走向边缘的近十年里却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与赞誉,在艺术青年中已然成为先锋、偶像。王华祥像一个丰收的农民,带着在自家实验田里的研究成果回到学院,把果实放在大庭广众面前,任大家辨识,喜欢者拿走,不谢。为广大学生所用,为学院所用,为社会所用。
  二
  《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但我们也可以反问:山不高何来仙?水不深何以有龙?百年中央美术学院,山高水深、源远流长、博大宽广、海纳百川、学人荟萃、雄踞艺坛。央美版画系有徐冰、谭平、苏新平、王华祥等一大批名师名家,可谓群星璀璨。在合适的时间,王华祥遇见了懂他的人,极力推他到系主任岗位。这个主任并非简单的行政职务,它更代表着学术方向。彼时,王华祥先生不再仅仅做一流的传道者,一流的艺术家了。他要把舵版画系这条大船,在国际、国内海域航行。
  多年前他辞去版画系副主任一职,到如今又做了主任,他或许将放弃一些东西?然而他还是超出了我等的想象,依旧拼命三郎般地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宏大的艺术规划。2015年在央美美术馆的个展,集油画、装置、版画、素描于一体的数十件作品惊艳亮相,气场宏大,撼人心扉。油画既古典又现代、或写实或写意,随性挥洒、举重若轻;装置作品诡异神秘,声东击西、意味深长;版画则画人画己、刀削斧砍、无拘无束、直抒胸臆。素描呢?则随意松弛、取舍有度、厚积薄发。甚至在各类作品上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性题跋,皆流露心声,言说当下,发自肺腑。
  从他强悍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气场与张力推断,无论身居何位,他皆不会按常理出牌,也不会拔掉身上的刺儿。少年时在贵州播洒的质疑与批判的精神如同血液,融于周身。他仍将敢于颠覆、敢爱敢恨、玩命工作、富于创造。因为他给自己的命运作出了明确的选择:三条命,即版画家、素描家、油画家。其实那是他谦虚而且低调的说法,以他的心性与能力,他至少还隐藏了两条命,即艺术的传道者、艺术王国中的王者。
  改革开放四十年矣,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巨大的成就改变了很多人,他们有了信心,有了力量。他们不想再做从众者,想站出来走在前列,想引领。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几十个国家的艺术名师举手选举王华祥为联盟主席。这个主席的称谓就如当年在贵州山里的淘小子王华祥获得家长奖励的一块糖块儿一样,让他冲动地吸吮。他借助这个平台要在国际舞台为版画制定新规则,以中国学者之名发声。
  毫无疑问,王华祥是一个有野心的家伙,他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大家,他成了;他想做一个魅力十足的教授,他也成了;他想成为促使中国版画走向新世元的助力者,他能成吗?我们期待,也深信这位斗士的勇猛。无论如何,他已经足够精彩。小美娱人乐,大美撼人心。我们截屏王华祥近年的艺术实践的样本,浏览作品上的信息代码后发现王者归来。一流的学府有足够的广阔,也有足够的高深。假以时日,王华祥会在此自由翱翔的同时,带给这所国际知名大学更多奇迹。
其他文献
一、代际陷阱、身份幻觉与阶级构成  唐伟:作为有影响力的青年批评家、实力派诗人,甚或知识分子,你可能无法回避最初的一个身份标签,即“80后”。从“80后”作为批评术语浮出历史地表,到如今这一代人直奔中年而去,不知你如何看待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80后”?  杨庆祥:上来就是一个大问题啊。首先我觉得批评家前面的“青年”二字应该去掉。为什么从来没有老年批评家、老年作家之类的称呼?这种“青年+”的表述
期刊
永平的近作令人为之一震,媒材新异,制作精当,观念锐利。毫无疑问,这一系列作品是继其影像作品《我的父母亲》之后的又一力作。  《潜暴力》是一系列金属版画,使用铝合金板材,将一美元纸钞原样放大、机制刻印,其形态本身冷漠、沉重,晦暗而压抑,庄严而诙谐,它释放出宋永平式的反讽:既是一种审美智慧,也是随苦难而来的伦理关怀。  宋永平的近作力图以反讽的图像与文字语言揭示出当代艺术的危机感,说它是观念性艺术,是
期刊
一  大学的时候,一个同学的父执大约亲炙过前一辈的读书人,我时常能从他那里听到许多辨不出真假的奇奇怪怪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有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此前并无学术准备,偶有机缘遇到了王国维级别的当世绝顶高手,便请求予以指点。高手也不多话,丢过去一本未经标校的《说文解字段注》,让他施以句读,把书翻破再来。求学的这人也是认真,拿到书便反复校读,书脱了线才持之到高手处再问。没想到高手接过后,看也不看,就手
期刊
宋永平是中国“85美术运动”中重要的先锋艺术家之一。八十年代中,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以后,回到山西,开始从事现代艺术创作。1985年他和同道在太原组织了“山西现代艺术展”,展出了用现成品制作的装置以及绘画雕塑等作品。当时,劳申伯格的展览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个展览可以看作是对劳申伯格的回应。虽然,宋永平等人也用了现成品,但是他们强调了一种表现精神,并不完全是美国式波普的复制。他们的作品生猛有血性
期刊
李宏伟:《汤错,以及通往它的道路》基本上是两段叙事的编织,我想知道,当你把这段文本单独拿出来时,有没有设想它要通往哪里?还是,它只是我们所见的,一种叙事的交缠?  霍香结:这个小中篇属于《铜座全集》艺文志部分小说资料编,最开始的文本考量就是希望获得一个外在的视角,来看汤错(即铜座),所以出现了一条历史的线索,是借助于传教士的文献来完成的,一条是“在场”的线索。单独拿出来之后,还是指向汤错,或类似中
期刊
报告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归属于散文一类。从文体属性来看,它兼顾文学与新闻的双重特质,具有文学性、新闻性,以真实、客观见长,素有文艺轻骑兵之美誉。报告文学能及时、准确、客观地捕捉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全方面报告时代进行时中的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的独特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变,促使报告文学迎来了自己的复苏与发展,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队伍日益庞大,各类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不论是在数
期刊
一  金庸去世的那天晚上,看着铺天盖地的悼念消息,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跟金庸小说的关系,想起了那些阅读金庸的干净明亮的日子,心下悒郁难纾。打开朋友圈的各类文章,挑其中引用的金庸文字读来读去,却怎么也缓解不了那丝遗恨。直到一篇写金庸出版物中用印的文章,因是第一次看到,我便集中起心志,一方一方地仔细读过去。那些需要释读才能认出的字,那些与书中人物和情节若即若离的印文内容,把我一点点吸引了进去,那个几乎要
期刊
1  整个周末,于一龙都待在他装修豪华的油画工作室,半步都没离开。连那些几何形的大门窗,都没打开过一回。他的工作室位于艺术区内黄金位置,平常总是人来人往。  据说到周日晚上,工作室已经清理完毕,所有东西都装进了大纸箱。  “一共有十七个呢!”娜娜周日晚上神秘地告诉她的男朋友乔远。  娜娜晚饭后出去散步,无意——她说是“无意”,乔远不太信——经过于一龙的工作室,她凑过去,趴在窗前往里看,“可不容易了
期刊
卡夫卡曾在他的《八本八开本笔记簿》中谈到一位来访的中国人。在这位身高一米八二的奥匈帝国作家的眼中,来访者的穿着打扮无疑有几分古怪,加之言语不通,见面之前照例会有一阵等待彼此可以适应的沉默。卡夫卡不清楚他为何会来造访,在他看来,中国人大约就像外星人一样神秘。卡夫卡的描写不免带几分夸张、幽默的成分:“我站了起来,从而撑直了巨大的身躯,我这身躯在这低矮的房间里每次都不可避免地把来访客吓得够戗,接着便向门
期刊
父亲去世的那天下午,把小柔叫到床前说,明天千万记得提醒我啊。小柔说提醒你干嘛?父亲想了想说,你妈一直催我有个交代嘛,不说不行,今天精神实在不好,明天睡醒,记得提醒我啊。父亲到死,也不相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发现他胆囊上出了问题,大概是三个月前。母亲跟父亲出去遛弯,路过药店,在门前过了秤,体重骤减。想到他最近吃饭不像从前那样狼吞虎咽,母亲说,有什么感觉?父亲耷拉着脸说,吃那么多干甚?不上班,吃七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