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自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下,逐渐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自治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适应学生发展,实现和谐校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学生自治 学生发展 和谐发展 教育改革
我国的学校教育长期依赖以传授知识为主,基本上是教师为中心,学校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学生习惯了听从,没有了自我,厌倦了管束。这样直接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导致他们学习消极、逆反心理强等不良习惯。学校的管理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即学会自治,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样利于学生道德的培养,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自治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学生的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自古我国教育就是德为首,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要有知识、有能力,但更要有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陶行知有句名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途。在学生道德的培养中,单靠灌输、填鸭式的单向教导是不够的,而且效果往往不尽人如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因此,道德修养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自治。在自治过程中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陶行知说:“自治可以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情上的愿力智力才力。”通过学生自治,学生首先可以自己管住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在困难中不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在摸索中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及判断是非的能力,让自己的品德得到持续的修炼,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2.学生自治是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就是教师只是喂鱼者,并不教给学生钓鱼的本领。在这种教育下,学生只管吃鱼,从不想自己学会钓鱼。因此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让学生能自由、充分的发展,给他们自我发展的空间。通过学生自治,学生以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进行管理,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施展他们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通过自治,能让学生自觉成长,让他们主动地去发展自己。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在自治的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判断是非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3. 学生自治能帮助学校真正实现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我们目前倡导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的管理必定是民主的管理,“在决策、制度、教学管理等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和协商从而协调不同的利益以做到科学、优化地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提倡自治。”和谐校园的学生管理是师生之间通过对话的方式实现学生的管理,它的管理是科学的、民主的,是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管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实现的主要途径就是学生自治。通过学生自治,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总结经验,首先达到自我约束,自律。进而实现学生集体的自治,体现学生主人翁的价值。学生在自治过程中通过实践逐渐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感。师生之间的管理不再是僵硬的、敌对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和谐,校园和谐。
4.学生自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育改革。政府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的最好办法就是学生自治,通过自治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责任感。自治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学生管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通过自治,能让学生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学生自己的事、班级的事,凡是学生能够负责的,就让学生负责,让他们共同自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让他们真正能够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让他们真正能得到自我发展,达到自律。让自律变为一种自觉行为,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能力,体现他们的价值,学会克服困难,直至成功,通过自治,真正变教师要学生作为学生自己愿意做,这才是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真正目的所在。
总的来说,学生自治就是学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让学生在实际的自我管理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治的能力,使他们成熟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卷一).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学生自治 学生发展 和谐发展 教育改革
我国的学校教育长期依赖以传授知识为主,基本上是教师为中心,学校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学生习惯了听从,没有了自我,厌倦了管束。这样直接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导致他们学习消极、逆反心理强等不良习惯。学校的管理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即学会自治,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样利于学生道德的培养,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自治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学生的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自古我国教育就是德为首,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要有知识、有能力,但更要有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陶行知有句名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途。在学生道德的培养中,单靠灌输、填鸭式的单向教导是不够的,而且效果往往不尽人如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因此,道德修养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自治。在自治过程中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陶行知说:“自治可以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情上的愿力智力才力。”通过学生自治,学生首先可以自己管住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在困难中不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在摸索中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及判断是非的能力,让自己的品德得到持续的修炼,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2.学生自治是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就是教师只是喂鱼者,并不教给学生钓鱼的本领。在这种教育下,学生只管吃鱼,从不想自己学会钓鱼。因此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让学生能自由、充分的发展,给他们自我发展的空间。通过学生自治,学生以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进行管理,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施展他们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通过自治,能让学生自觉成长,让他们主动地去发展自己。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在自治的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判断是非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3. 学生自治能帮助学校真正实现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我们目前倡导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的管理必定是民主的管理,“在决策、制度、教学管理等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和协商从而协调不同的利益以做到科学、优化地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提倡自治。”和谐校园的学生管理是师生之间通过对话的方式实现学生的管理,它的管理是科学的、民主的,是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管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实现的主要途径就是学生自治。通过学生自治,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总结经验,首先达到自我约束,自律。进而实现学生集体的自治,体现学生主人翁的价值。学生在自治过程中通过实践逐渐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责任感。师生之间的管理不再是僵硬的、敌对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和谐,校园和谐。
4.学生自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育改革。政府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的最好办法就是学生自治,通过自治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责任感。自治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学生管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通过自治,能让学生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学生自己的事、班级的事,凡是学生能够负责的,就让学生负责,让他们共同自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让他们真正能够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让他们真正能得到自我发展,达到自律。让自律变为一种自觉行为,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能力,体现他们的价值,学会克服困难,直至成功,通过自治,真正变教师要学生作为学生自己愿意做,这才是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真正目的所在。
总的来说,学生自治就是学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让学生在实际的自我管理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治的能力,使他们成熟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卷一).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