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现阶段我校微机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使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实用的计算机类接口电路开发技能。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改革;项目式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134-02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course in the Internet Era
SHI Dao-ling, WANG Jing, ZHANG Fan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230088,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existing problem of computer principle course in our school,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s to be reformed. After reformed, the courses teaching will be more suitable for students learn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a kind of practical development skill on interface circuit of computer category authentically.
Key words: Internet ; Reform in education; Project type teaching; Applied talents
《微機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应用能力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部分专业课程、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
1 本课程传统教学中的困难
课程授课内容兼顾微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述足够的理论深度,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理论深奥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
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对汇编语言的逻辑组织能力要求高,并与计算机、单片机、数电等多门课程紧密联系,知识面要求广,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强。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以书本为基础,采用线路及芯片已经固化的实验箱来按部就班的完成基础性实验操作,而学生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总结应用,也无法对实际系统进行感性认识,故常感到难学、难理解[1]。
2) 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动手机会少
当前课程开设的实验多是在现成的代码上操作并观察,且可进行的硬件实验偏少,根本无法让学生充分动手体验接口芯片的工作特性,而更深层次的创新设计则必须脱离实验指导书的束缚。所以必须设计较高难度的实验实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2 “互联网 ”时代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互联网 ”下的教学资源共享,编程 仿真的应用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能获得更全面的理论知识,更能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计算机软件使用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1) 教学方法上采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硬件产品”的教学方案
通过案例化教学让学生对接口芯片有感性认识,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手制作,亲自体验科技发明的乐趣。在知识累积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接口芯片的丰富种类和强大功能,激发发明创作的乐趣;在案例制作中,学生需花费较多的业余时间来解决各种设计问题,反复不断地查询各类技术文档和书籍资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 教学内容上以“简单、实用”为主,适当增加硬件设计
汇编语言及指令系统是日后硬件设计的基础,原理上做到简单、够用且实用;CPU外围电路和接口芯片是应用开发的基础,需重点讲述,并添加具有一定难度和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设计实例,为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系统开发提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及便利。同时,还要随时引入新的技术概念和产品,尽可能不让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发展脱节。
3) 教学形式上采用“工具运用 案例驱动”的兴趣化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机之一,学生产生兴趣的来源可能有来自自身的兴趣爱好,可能来自教师课堂的引导和启发,也有可能看到周围同学的成功设计产生模仿的念头,在应用案例的驱动下便自发地去实践 [2-3]。
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难题而不能及时解决,便有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教师的辅导、答疑解惑和定期监督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结合课程成绩考核压力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实施各种应用案例,最终达到完成“应用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 教学模式上采取“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的策略
日常教学中可先介绍基础案例,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编写和接口芯片的基本应用,再通过复杂应用,引导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系统级的开发。
以最简单、实用的“8255并口实验”为例,实验指导书上要求通过实验操作完成流水灯设计,即依次点亮8个发光二极管[4]。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可以添加数码管显示数字0~9,再提高难度让学生利用开关控制二极管或数码管[5]。这样层层递进,难度递增,学生对8255并行接口芯片及控制原理也逐层深入理解。 5)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 实操 考试 作品”的方案
检验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考核方法,其内容是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应用能力。传统方式是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及报告等加权。课改后的考核从注重对理论教学的考核转向对实际能力重视的考核方式[6]。采用“教、学、做合一”的综合评价体系,让学生提交作品,综合考虑作品的功能性、可用性和美观性等,使得考核方式演变为:平时成绩(20%) 实验操作成绩(10%) 实验报告(10%) 作品成绩(20%) 理论测试成绩(40%),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检验,课改后的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汇编语言和接口芯片的软硬件设计和实操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在期末的项目案例设计中,大部分的学习小组能较好的、独立地完成软硬件设计,少部分通过资料查阅基本完成设计要求。但也有个别同学完成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也反映出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及时跟踪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对于自律性和主动学习型较差的学生,还需要及时跟踪和加强督促。
4 结束语
本文在传统教学的不足上提出采用“理论知识转化为硬件作品”的教学方案,采用“简单、实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删减,采用“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增加软硬件实例设计的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改革实践,充分体现“兴趣引领学习,实践带动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认知、工程实践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包宋建,张东,曾令刚,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2016,11(8):297-298.
[2] 李晓东, 吴永烽,张济龙.任务驱动方法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133-137.
[3] 操凤萍,朱林.微任务驱动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7(4):72-74.
[4] 胡强. Proteus下的微机原理实验仿真[J]. 科研, 2017,3(3):31.
[5] 孙宁,陈炜峰,侯健敏,陈逸菲. Proteus仿真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10):216.
[6] 黃德才,陆亿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3):34-37.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改革;项目式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134-02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course in the Internet Era
SHI Dao-ling, WANG Jing, ZHANG Fan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230088,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existing problem of computer principle course in our school,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s to be reformed. After reformed, the courses teaching will be more suitable for students learn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a kind of practical development skill on interface circuit of computer category authentically.
Key words: Internet ; Reform in education; Project type teaching; Applied talents
《微機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应用能力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部分专业课程、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
1 本课程传统教学中的困难
课程授课内容兼顾微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述足够的理论深度,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理论深奥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
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对汇编语言的逻辑组织能力要求高,并与计算机、单片机、数电等多门课程紧密联系,知识面要求广,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强。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以书本为基础,采用线路及芯片已经固化的实验箱来按部就班的完成基础性实验操作,而学生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总结应用,也无法对实际系统进行感性认识,故常感到难学、难理解[1]。
2) 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动手机会少
当前课程开设的实验多是在现成的代码上操作并观察,且可进行的硬件实验偏少,根本无法让学生充分动手体验接口芯片的工作特性,而更深层次的创新设计则必须脱离实验指导书的束缚。所以必须设计较高难度的实验实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2 “互联网 ”时代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互联网 ”下的教学资源共享,编程 仿真的应用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能获得更全面的理论知识,更能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计算机软件使用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1) 教学方法上采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硬件产品”的教学方案
通过案例化教学让学生对接口芯片有感性认识,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手制作,亲自体验科技发明的乐趣。在知识累积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接口芯片的丰富种类和强大功能,激发发明创作的乐趣;在案例制作中,学生需花费较多的业余时间来解决各种设计问题,反复不断地查询各类技术文档和书籍资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 教学内容上以“简单、实用”为主,适当增加硬件设计
汇编语言及指令系统是日后硬件设计的基础,原理上做到简单、够用且实用;CPU外围电路和接口芯片是应用开发的基础,需重点讲述,并添加具有一定难度和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设计实例,为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系统开发提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及便利。同时,还要随时引入新的技术概念和产品,尽可能不让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发展脱节。
3) 教学形式上采用“工具运用 案例驱动”的兴趣化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机之一,学生产生兴趣的来源可能有来自自身的兴趣爱好,可能来自教师课堂的引导和启发,也有可能看到周围同学的成功设计产生模仿的念头,在应用案例的驱动下便自发地去实践 [2-3]。
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难题而不能及时解决,便有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教师的辅导、答疑解惑和定期监督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结合课程成绩考核压力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实施各种应用案例,最终达到完成“应用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 教学模式上采取“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的策略
日常教学中可先介绍基础案例,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编写和接口芯片的基本应用,再通过复杂应用,引导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系统级的开发。
以最简单、实用的“8255并口实验”为例,实验指导书上要求通过实验操作完成流水灯设计,即依次点亮8个发光二极管[4]。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可以添加数码管显示数字0~9,再提高难度让学生利用开关控制二极管或数码管[5]。这样层层递进,难度递增,学生对8255并行接口芯片及控制原理也逐层深入理解。 5)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 实操 考试 作品”的方案
检验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考核方法,其内容是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应用能力。传统方式是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及报告等加权。课改后的考核从注重对理论教学的考核转向对实际能力重视的考核方式[6]。采用“教、学、做合一”的综合评价体系,让学生提交作品,综合考虑作品的功能性、可用性和美观性等,使得考核方式演变为:平时成绩(20%) 实验操作成绩(10%) 实验报告(10%) 作品成绩(20%) 理论测试成绩(40%),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检验,课改后的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汇编语言和接口芯片的软硬件设计和实操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在期末的项目案例设计中,大部分的学习小组能较好的、独立地完成软硬件设计,少部分通过资料查阅基本完成设计要求。但也有个别同学完成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也反映出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及时跟踪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对于自律性和主动学习型较差的学生,还需要及时跟踪和加强督促。
4 结束语
本文在传统教学的不足上提出采用“理论知识转化为硬件作品”的教学方案,采用“简单、实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删减,采用“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增加软硬件实例设计的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改革实践,充分体现“兴趣引领学习,实践带动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认知、工程实践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包宋建,张东,曾令刚,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2016,11(8):297-298.
[2] 李晓东, 吴永烽,张济龙.任务驱动方法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133-137.
[3] 操凤萍,朱林.微任务驱动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7(4):72-74.
[4] 胡强. Proteus下的微机原理实验仿真[J]. 科研, 2017,3(3):31.
[5] 孙宁,陈炜峰,侯健敏,陈逸菲. Proteus仿真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10):216.
[6] 黃德才,陆亿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