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f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只有心中常有疑问,才能常思考、有发现、能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提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他们担心因提问不当而受到嘲笑的顾虑。为此,教师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他们一同探索、一同研究。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结合教材,适时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的成长故事,介绍他们是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进行发明创造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乐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养成勤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运用多种策略鼓励学生提问题
  要想让学生养成常存疑问的习惯,首先教师本人要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上课时,尽量做到避免满堂灌,合理调整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教材,多设疑,多探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设问、思考、探索,帮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中心的数学教学结构,使学生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一般而言,新授课的教学结构是:问题准备—情境设疑—尝试讨论—验证明理—反馈矫正—深化发散,即联系旧知准备练习;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铺路搭桥;引导学生依据一定方法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读书中验证明理;经过反馈矫正掌握新知,并在此基础上将新知深化发散至生活实际当中。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法试商时,可以这样设计:先出示准备练习“69÷20”,为学生提出将新知迁移至旧知用整十数除法做铺垫。然后把算式改为“69÷23”。由两个算式的不同设疑:“现在的算式与以前学的笔算有什么不同?怎样笔算?如何求商快?”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讨论得出: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师生交流,并在读书中验证明理。经过反馈矫正掌握新知。同理,通过教学“430÷62”,让学生理解商大改小的道理。最后出示“90÷29”,请学生课后思考,以利于他们掌握新知,深化发散思维。
  二是在教学实践中,多留一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鼓励学生相互设问。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上课后6~20分钟内为一堂课中课堂教学的最佳时间,集中在此时间段设问、讨论、交流效果最好,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佳发展。其后,拿出约2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作业,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了留出充足的练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提问效果最好,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针对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教师应善于进行相应的引导,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渗透提问方法,使学生有重点地问,有创新性地问。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设疑:“你想知道面积的哪些知识?”学生提问:“什么是面积?面积的单位有哪些?怎么求面积?”这时,教师应紧扣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探讨“什么是面积” “面积的单位有哪些”。而“怎么求面积”,则需要指出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研究,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探寻克服思维定式的方法,设计打破思维定式倾向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相反的方向或不同的途径去探讨。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答案是现成的,且较简单。然而,如果对固定的标准答案不再发问,就不可能引发思考,引出其他答案。学生思维会在封闭、狭窄的单轨思路上发展,结果导致思想的刻板僵化,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式,这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提高学生变通求异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宽松的氛围,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个方面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 编 肖 飞)
其他文献
编者按:知识应该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涓涓流入学生心田,滋养生命。教育,理应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柔软,更容易为美好和高尚的情感所打动,并努力让自己跻身于美好和高尚者的行列。王开东老师这篇文章像一条皮鞭,抽开了教育隐秘的伤口,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的巨大伤痛。教育,绝不能让“分数”一叶障目,绝不能让智慧成为邪恶的帮凶,绝不能让有知识的人灭绝人性。无论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还是展望未来,有一个问题永远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德育既无意义也无效果。当今的中学生已对生活、人生、社会形成了一定的体验和看法,德育只有借助其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他们接受,并变成他们的知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是教育的背景。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才有生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搭建起从生活走向德育的桥梁呢?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
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这些教学理念,把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认真落实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角色  高中
民办幼儿园是指由国家机构之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使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和运行的幼儿园。由于我国社会对学前教育存在着大量的需求.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我国的民办幼儿园
豫北名城——新乡,古称牧野,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千年古韵赋予了她厚重的文化内涵,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城市精神谱写了她建设的精彩华章。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学课堂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文化意蕴,弘扬数学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为更好地开展数学文化传播活动,扩大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