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9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所谓的“健康”,不禁指躯体、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再者,独身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畸形心理;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现象,都会使孩子形成不健康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
  
  一、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方法
  
  (一)、培养自信心
  1.从榜样示范作用中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如音乐家贝多芬在生活极度困顿,耳朵聋了的困境下与命运奋力抗争,谱写了至今仍鼓舞了很多人的《命运交响曲》;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知试验了一千多次,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才最终找到了钨丝,这些科学家从小在老师眼里都是“笨小孩”,但他们都有一种自信心,使得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的攀登,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教学中我通过这些名人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和长处,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在实践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三是教给学生办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这样学生在锻炼中就能不断增强自信心里。
  (二)、优化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学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⑴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结构、气氛、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父母离异,学生的情绪与人格上受到较大的伤害,会变得孤僻、自卑、反抗、敌对等。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动员家长多关心子女的成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⑵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指校园、教室等;软环境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教师的素质等。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应创造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氛围。例如,校园的安静、整洁、美观、大方,教室的文化建设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极为有利的。⑶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传媒、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其中图书与电视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校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拒绝不健康的图书、音像等媒体进入校园,全方位地净化校园环境。
  (三)、引导小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与社会性成熟
  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是促进小学生心理成熟与社会性成熟的重要途径。可引导学生到校园内参加植树、花木管理等校园美化绿化活动,也可到校外实验基地参加生产实践,此外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投入社会,到校外参加劳动,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实践作到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在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品质、抗挫能力等走向成熟。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根据个性特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小学生的不同性格、气质、志趣、爱好、情感、思维特点等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1.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的教学从心理学教育学的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使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构建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这样才能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仅要从提高他们学习成绩上下功夫,还要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3.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复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尽可能是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活动得到训练于提高。同时,课堂教学活动应更具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设计多样化,与心理健康教育与趣味新活动之中,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它强调在情景中教,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用,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它更有时代气息,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学习、钻研,才能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期刊
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却是一门学问。传统的做法是“教教材”,而现代课程论则主张“用教材教”。两年新教材的使用,使我感觉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活”,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必须体现实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着力体现本质上的转变。    一、让思品与生活课回归生活    众所周知,过去的
期刊
内容摘要:写作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题考察了学生基本的拼写. 词法.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考察了学生逻辑思维.谋篇布局等的综合能力。高考英语作文占30分,有着不可忽视的比重,因此加强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习作质量较低。  关键词:英语写作 策略 高考 能力    写作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题考察了学生基本的拼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期刊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相互作用。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因此,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麽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是值得英语教师考虑的问题。就我个人多年的
期刊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渗透 教材    随着基础教育
期刊
内容摘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证明,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无边。   关键词:生活 数学 体验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
期刊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震撼人心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不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一、在对比教学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
期刊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