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人杜先生,花200多元买了一套行头,扮成圣诞老人看望远在南京读书的女儿。在网友抓拍的一组现场照片中,女儿杜慧颖见到父亲时,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噎住了,禁不住蹲在地上,激动泪奔。
要不是随身的那只拉杆箱有着杜家独特的标志,女儿难以想到,站在面前的这位白胡须圣诞老人就是自己的父亲。这位在女儿眼中向来稳重的父亲,用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让女儿感受到了山一般的父爱。
2013年的下半年,很多中国人在谈论着“爸爸去哪儿”的话题。他们在明星爸爸与孩子们相处的电视镜头中,谈教育的责任,论父爱的重要,把戏剧式的电视营销,当成了完全意义上的生活指南。但是,当一位屌丝爸爸用自己的方式让女儿知道“爸爸在哪儿”时,受众却表现出两种极端的观感反差。一种在屏幕前与幸福的杜慧颖一样泪奔,一种却在键盘上质疑这位父亲是否“猥琐”。
明星爸爸的戏剧生活能够看出正剧的效果,反而平凡父亲的真实人生却遭遇冰火两重天的态度?我看不是人们的价值观有太大的问题,而是在习惯性的苛求与质疑中,有些人正在丢失对于平凡生活的感动。
在中国,如果不是商业场所或者演出需要,一個中年父亲穿一身圣诞老人的衣服到大学校园里向女儿表达父爱,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况且是一位性格沉稳的父亲。在我的感受中,女儿杜慧颖之所以蹲地泪奔,不会是这个大一女生对圣诞老人多么崇拜敬爱,也不会是对父亲精心策划的戏剧冲突多么赞叹欣赏,而是在父亲的这身装束中,感受到了父亲表达父爱所付出的勇气。
但是,泪奔者心目中再正的能量,在网络习惯性的情绪宣泄中,也会夹杂着刺耳的噪音。在这条新闻跟帖中,有爱满满、心暖暖的感怀,也有“非分之想猥琐男”的贬损,并且这种贬损之声,竟不乏众多的和者。这种在别人的父女相拥中也能怀疑有淫荡暧昧的可能的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已经猥琐到了不能见到短袖子、不能看到白胳膊的地步了,实在需要心理和药物的同时问诊。
生活中的部分中国人,自嘲屌丝,却见不得别的屌丝做出点诸如扮圣诞老人让女儿惊喜这样的浪漫事来。他们宁愿在明星们“爸爸去哪儿”的剧情中阔论未来、奢谈父爱,也不愿为屌丝的父爱拍一下巴掌。他们宁愿在网络上对老人跌倒没人搀扶现象慷慨激昂,也不愿在大街上为遭遇困境的路人顺手帮上一把。他们嘴上说自己是屌丝,内心却将自己当成一架战斗机——只有愤怒,没有感动。
杜先生和他泪奔的女儿的新闻被人读出猥琐,这不是画面中主人公的不幸,而是在别人的泪奔中读到猥琐的人的不幸,是社会的不幸。他们丢失的已经不仅仅是感动的体验,而是整个多彩的世界。
要不是随身的那只拉杆箱有着杜家独特的标志,女儿难以想到,站在面前的这位白胡须圣诞老人就是自己的父亲。这位在女儿眼中向来稳重的父亲,用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让女儿感受到了山一般的父爱。
2013年的下半年,很多中国人在谈论着“爸爸去哪儿”的话题。他们在明星爸爸与孩子们相处的电视镜头中,谈教育的责任,论父爱的重要,把戏剧式的电视营销,当成了完全意义上的生活指南。但是,当一位屌丝爸爸用自己的方式让女儿知道“爸爸在哪儿”时,受众却表现出两种极端的观感反差。一种在屏幕前与幸福的杜慧颖一样泪奔,一种却在键盘上质疑这位父亲是否“猥琐”。
明星爸爸的戏剧生活能够看出正剧的效果,反而平凡父亲的真实人生却遭遇冰火两重天的态度?我看不是人们的价值观有太大的问题,而是在习惯性的苛求与质疑中,有些人正在丢失对于平凡生活的感动。
在中国,如果不是商业场所或者演出需要,一個中年父亲穿一身圣诞老人的衣服到大学校园里向女儿表达父爱,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况且是一位性格沉稳的父亲。在我的感受中,女儿杜慧颖之所以蹲地泪奔,不会是这个大一女生对圣诞老人多么崇拜敬爱,也不会是对父亲精心策划的戏剧冲突多么赞叹欣赏,而是在父亲的这身装束中,感受到了父亲表达父爱所付出的勇气。
但是,泪奔者心目中再正的能量,在网络习惯性的情绪宣泄中,也会夹杂着刺耳的噪音。在这条新闻跟帖中,有爱满满、心暖暖的感怀,也有“非分之想猥琐男”的贬损,并且这种贬损之声,竟不乏众多的和者。这种在别人的父女相拥中也能怀疑有淫荡暧昧的可能的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已经猥琐到了不能见到短袖子、不能看到白胳膊的地步了,实在需要心理和药物的同时问诊。
生活中的部分中国人,自嘲屌丝,却见不得别的屌丝做出点诸如扮圣诞老人让女儿惊喜这样的浪漫事来。他们宁愿在明星们“爸爸去哪儿”的剧情中阔论未来、奢谈父爱,也不愿为屌丝的父爱拍一下巴掌。他们宁愿在网络上对老人跌倒没人搀扶现象慷慨激昂,也不愿在大街上为遭遇困境的路人顺手帮上一把。他们嘴上说自己是屌丝,内心却将自己当成一架战斗机——只有愤怒,没有感动。
杜先生和他泪奔的女儿的新闻被人读出猥琐,这不是画面中主人公的不幸,而是在别人的泪奔中读到猥琐的人的不幸,是社会的不幸。他们丢失的已经不仅仅是感动的体验,而是整个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