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正确把握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的时代要求、突出抓好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的统筹机制三个方面对大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培养指挥人才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推进人才战略工程,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是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新形势新使命,努力实现指挥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发展。
一、正确把握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的时代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对新型指挥人才素质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从信息成为战斗力的生成源泉看,要求强化指挥人才的信息素质。未来联合作战中,信息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是靠作战指挥人才的具体行动来体现的。因此,作战指挥人才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信息素质,能够正确地收集、判读、处理和利用信息,才能在作战指挥中科学地分析判断敌我作战能力,能动地筹划和指导作战,使己方拥有的信息优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战斗力。从信息化武器系统性看,要求作战指挥人才熟练运用指挥信息系统。未来联合作战中,指挥信息系统将各主战武器系统和战场支援保障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融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导航、电子对抗和安全保密等为一体,作战指挥人才必须熟练地运用指挥信息系统处理信息、形成决策,真正把作战指挥决策和指挥信息系统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由“粗放型”指挥向“精确化”指挥转变。从作战效能的整体性看,要求作战指挥人才应具备实时决策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上,通过信息系统获取足够的信息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果敢的实时战场决策能力,作战指挥人才只有具备临时修改命令、调整方案、协调行动和实时指挥控制等客观条件,才能将果敢的战场决策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从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看,要求指挥员具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复杂电磁环境下,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是“软杀伤”与“硬摧毁”相结合,战争将在海、陆、空、天、电多维立体空间同时展开,战场范围广,作战样式多,协同关系复杂,对抗激烈,要求指挥员必须有足够的体力、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极强的适应能力,方能满足高强度连续作战的需要。
二、突出抓好培养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的着力点
着眼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办学育人的正确方向。胡主席明确指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来抓。”居于首位的思想政治建设要紧紧围绕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来开展,院校必须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加大教学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力度,引导学员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立与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经得起任何考验,确保培养的人才永远听党指挥、铁心跟党走。着眼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变化,突出核心能力建设培养。一要具备出色的全局运筹谋划能力。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参战力量多元,信息对抗激烈,决策层次更高,既要从军事的角度筹划联合作战,也要善于从政治、经济、外交的角度思考问题,高度关注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防止造成整个战局的被动。二要具备贴近实战的组织训练能力。要有科学的创新意识,能结合实战需要创新设计训练,不断改革创新联合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部队联合训练水平;要有强烈的实战化训练观念,普于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设簧各种危难险局,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组织部队训练和演习;要熟知各军兵种特点,能分类指导各军兵种展开联合训练,并善于发现和解决训练中的重难点问题。三要具备过硬的联合指挥能力。要能科学统筹各军兵种作战行动,准确确定首要打击、重点打击目标等,根据部队攻击能力合理区分作战任务;要能充分预想战场情况,合理分配作战力量,保持后续作战行动较强的锐势,牢牢把握联合作战主动权。着眼时代发展新特点,大力培树人才的创新精神。院校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调整课程体系,充实社会科学、领导艺术、现代管理等知识,拓展学员的视野和素养。充分尊重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地位,努力培树崇尚创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倡导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嘉宾式的教学,引导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动,鼓励教员和学员勇于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研究影响部队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破解制约战斗力提高的短板和瓶颈。
三、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的统筹机制
统筹院校培训与交叉任职,打牢人才成长的实践基础。适应信息化联合作战的需要,院校教学要加快转型,学员也应当有多岗位复合经历。选优换岗锻炼育才,要打破单位和部门的界限,在大范围安排干部到多岗位交叉任职,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才干。部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办法加快新装备训练,向训练要人才,做到装备未到超前训,结合接装重点训,外请专家指导训,重大演习强化训,指技合一复合训,并通过指挥和技术军官交叉培训、交叉任职等办法,促进指挥能力与技术保障能力的快速融合。应当把干部的复合经历,作为提拔使用必备的任职资格,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内部潜力和外部资源,推广融合式培养人才的方式。要实行面向部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走融合式发展之路。要实现“五支队伍”之间的融合,注重从优秀参谋人才、科技人才和专家教授中培养选拔指挥人才,进一步改善指挥人才队伍结构。要加强军事院校之间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推进军地融合,依托国民教育大幅度培养急需人才。要继续拓展与外军的交流,利用外训学员和外军来访的资源,逐步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大融合培训体系。统筹教员队伍建设与部队人才建设,为院校教育优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党委和机关要高度重视指挥院校建设。树立重大任务培养教员的意识,把年轻教员放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炼,推到重大任务第一线去锻炼,使他们尽快成熟成长起来,培养一批“登台能授课、伏案能研究、演习能指挥”的教员,试行教官制、聘用客座教授,为教学训练注入了活力。同时,应当进一步畅通选拔教员的渠道,部队要舍得把优秀人才放到院校,并使新装备训练和作战使用的一手信息进入课堂,实现人才培养和培养人才的双赢。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改进交流保留人才机制。在人才资源社会化和人才流动加速的大背景下,人才流动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越是优秀的人才越容易流失。在加速推进军队转型的过程中,人才资源的缺失会导致军队战斗力水平的下降。因此,在健全军内人才科学合理流动机制的同时,还应正视当今社会人才资源市场化的现实,避免军事人才向地方的单向流动。
[关键词] 培养指挥人才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推进人才战略工程,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是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新形势新使命,努力实现指挥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发展。
一、正确把握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的时代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对新型指挥人才素质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从信息成为战斗力的生成源泉看,要求强化指挥人才的信息素质。未来联合作战中,信息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是靠作战指挥人才的具体行动来体现的。因此,作战指挥人才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信息素质,能够正确地收集、判读、处理和利用信息,才能在作战指挥中科学地分析判断敌我作战能力,能动地筹划和指导作战,使己方拥有的信息优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战斗力。从信息化武器系统性看,要求作战指挥人才熟练运用指挥信息系统。未来联合作战中,指挥信息系统将各主战武器系统和战场支援保障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融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导航、电子对抗和安全保密等为一体,作战指挥人才必须熟练地运用指挥信息系统处理信息、形成决策,真正把作战指挥决策和指挥信息系统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由“粗放型”指挥向“精确化”指挥转变。从作战效能的整体性看,要求作战指挥人才应具备实时决策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上,通过信息系统获取足够的信息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果敢的实时战场决策能力,作战指挥人才只有具备临时修改命令、调整方案、协调行动和实时指挥控制等客观条件,才能将果敢的战场决策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从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看,要求指挥员具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复杂电磁环境下,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是“软杀伤”与“硬摧毁”相结合,战争将在海、陆、空、天、电多维立体空间同时展开,战场范围广,作战样式多,协同关系复杂,对抗激烈,要求指挥员必须有足够的体力、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极强的适应能力,方能满足高强度连续作战的需要。
二、突出抓好培养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的着力点
着眼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办学育人的正确方向。胡主席明确指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来抓。”居于首位的思想政治建设要紧紧围绕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来开展,院校必须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加大教学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力度,引导学员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立与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经得起任何考验,确保培养的人才永远听党指挥、铁心跟党走。着眼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变化,突出核心能力建设培养。一要具备出色的全局运筹谋划能力。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参战力量多元,信息对抗激烈,决策层次更高,既要从军事的角度筹划联合作战,也要善于从政治、经济、外交的角度思考问题,高度关注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防止造成整个战局的被动。二要具备贴近实战的组织训练能力。要有科学的创新意识,能结合实战需要创新设计训练,不断改革创新联合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部队联合训练水平;要有强烈的实战化训练观念,普于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设簧各种危难险局,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组织部队训练和演习;要熟知各军兵种特点,能分类指导各军兵种展开联合训练,并善于发现和解决训练中的重难点问题。三要具备过硬的联合指挥能力。要能科学统筹各军兵种作战行动,准确确定首要打击、重点打击目标等,根据部队攻击能力合理区分作战任务;要能充分预想战场情况,合理分配作战力量,保持后续作战行动较强的锐势,牢牢把握联合作战主动权。着眼时代发展新特点,大力培树人才的创新精神。院校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调整课程体系,充实社会科学、领导艺术、现代管理等知识,拓展学员的视野和素养。充分尊重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地位,努力培树崇尚创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倡导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嘉宾式的教学,引导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动,鼓励教员和学员勇于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研究影响部队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破解制约战斗力提高的短板和瓶颈。
三、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的统筹机制
统筹院校培训与交叉任职,打牢人才成长的实践基础。适应信息化联合作战的需要,院校教学要加快转型,学员也应当有多岗位复合经历。选优换岗锻炼育才,要打破单位和部门的界限,在大范围安排干部到多岗位交叉任职,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才干。部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办法加快新装备训练,向训练要人才,做到装备未到超前训,结合接装重点训,外请专家指导训,重大演习强化训,指技合一复合训,并通过指挥和技术军官交叉培训、交叉任职等办法,促进指挥能力与技术保障能力的快速融合。应当把干部的复合经历,作为提拔使用必备的任职资格,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内部潜力和外部资源,推广融合式培养人才的方式。要实行面向部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走融合式发展之路。要实现“五支队伍”之间的融合,注重从优秀参谋人才、科技人才和专家教授中培养选拔指挥人才,进一步改善指挥人才队伍结构。要加强军事院校之间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推进军地融合,依托国民教育大幅度培养急需人才。要继续拓展与外军的交流,利用外训学员和外军来访的资源,逐步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大融合培训体系。统筹教员队伍建设与部队人才建设,为院校教育优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党委和机关要高度重视指挥院校建设。树立重大任务培养教员的意识,把年轻教员放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炼,推到重大任务第一线去锻炼,使他们尽快成熟成长起来,培养一批“登台能授课、伏案能研究、演习能指挥”的教员,试行教官制、聘用客座教授,为教学训练注入了活力。同时,应当进一步畅通选拔教员的渠道,部队要舍得把优秀人才放到院校,并使新装备训练和作战使用的一手信息进入课堂,实现人才培养和培养人才的双赢。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改进交流保留人才机制。在人才资源社会化和人才流动加速的大背景下,人才流动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越是优秀的人才越容易流失。在加速推进军队转型的过程中,人才资源的缺失会导致军队战斗力水平的下降。因此,在健全军内人才科学合理流动机制的同时,还应正视当今社会人才资源市场化的现实,避免军事人才向地方的单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