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孩子要有一种阅读的渴望,才能激发其兴趣。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浮躁的阅读居多。能把孩子带入一个虚静的状态,并去体验,阅读教学才能成功。让孩子有自觉阅读的习惯,是需要积累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批判性思维理念教学,激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孩子要有一种阅读的渴望,才能激发其兴趣。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浮躁的阅读居多。能把孩子带入一个虚静的状态,并去体验,阅读教学才能成功。让孩子有自觉阅读的习惯,是需要积累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批判性思维理念教学,激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一、教学资料
阅读教学资料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资料普遍在意识形态方面做得很到位。在阅读教学资料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秉承以下两个原则:因地制宜: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教材。
(一)因地制宜: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有利于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特色,更好地让批评性思维走进学生与老师的学习生活当中。其一,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其二,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批评性思维素养与教师专业化水平。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课程文本的开发,课程开发只是一种手段,教师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其三,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使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氛围的形成。
(二)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对“批判性思维”培养很重要,在一纲多本的前提下,“批判性思维”培养教材的选择是多元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各尽其优、各展所长,在比较各版本中相互借鉴,发现不足,以选择合适“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阅读教材。同时还可以比较国外的母语阅读教学教材,合适的可以用来参考或拿来用。
二、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讲,作为语文老师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阅读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秉承以下两个原则: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激疑设问:触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语文教学尤为要注意换位思考,换一种思维去看问题,不要局限于固有思维的圈套中。教学的批评性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不同程度地拥有8种或9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力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开启或关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发掘并引领这些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一个人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同时能够更加积极地开展思维。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落实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精心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认真落实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激疑设问:触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阅读教学应以“疑”激“思”,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疑就是引起思维矛盾,“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激疑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前提基础。通过激疑披露文章隐含的疑点,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触发学生由此及彼,积极推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进而训练其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培养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激疑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转向兴奋,而且还会促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教学氛围
从教学氛围的角度来讲,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一个能带动学生情愫的老师,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一)营造宽松、开放的讨论环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多‘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阅读过程是一个全面地理解、思考和分析的过程,通过体验、评价、质疑等方式方法获得诸多方面的经验,借以提高判断力和感受力。为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文学文化现象,同时教师也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精神,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训练。因此,对不同文化必须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哪怕是不能认同的,甚至与自己的看法完全对立的,也应该作冷静的和实事求是的分析。
(二)注重问题设计,引导批判性讨论氛围。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问题设计,引导多元讨论氛围,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有效地引导批判性讨论氛围。
作者简介:
谷燕(1985-)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罗乔贇(1988-),女,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参考文献:
[1]甘和平.语文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思维[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4).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孩子要有一种阅读的渴望,才能激发其兴趣。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浮躁的阅读居多。能把孩子带入一个虚静的状态,并去体验,阅读教学才能成功。让孩子有自觉阅读的习惯,是需要积累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批判性思维理念教学,激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一、教学资料
阅读教学资料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资料普遍在意识形态方面做得很到位。在阅读教学资料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秉承以下两个原则:因地制宜: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教材。
(一)因地制宜: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有利于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特色,更好地让批评性思维走进学生与老师的学习生活当中。其一,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其二,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批评性思维素养与教师专业化水平。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课程文本的开发,课程开发只是一种手段,教师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其三,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使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氛围的形成。
(二)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对“批判性思维”培养很重要,在一纲多本的前提下,“批判性思维”培养教材的选择是多元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各尽其优、各展所长,在比较各版本中相互借鉴,发现不足,以选择合适“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阅读教材。同时还可以比较国外的母语阅读教学教材,合适的可以用来参考或拿来用。
二、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讲,作为语文老师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阅读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秉承以下两个原则: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激疑设问:触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语文教学尤为要注意换位思考,换一种思维去看问题,不要局限于固有思维的圈套中。教学的批评性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不同程度地拥有8种或9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力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开启或关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发掘并引领这些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一个人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同时能够更加积极地开展思维。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落实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精心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认真落实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激疑设问:触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阅读教学应以“疑”激“思”,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疑就是引起思维矛盾,“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激疑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前提基础。通过激疑披露文章隐含的疑点,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触发学生由此及彼,积极推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进而训练其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培养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激疑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转向兴奋,而且还会促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教学氛围
从教学氛围的角度来讲,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一个能带动学生情愫的老师,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一)营造宽松、开放的讨论环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多‘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阅读过程是一个全面地理解、思考和分析的过程,通过体验、评价、质疑等方式方法获得诸多方面的经验,借以提高判断力和感受力。为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文学文化现象,同时教师也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精神,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训练。因此,对不同文化必须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哪怕是不能认同的,甚至与自己的看法完全对立的,也应该作冷静的和实事求是的分析。
(二)注重问题设计,引导批判性讨论氛围。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问题设计,引导多元讨论氛围,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有效地引导批判性讨论氛围。
作者简介:
谷燕(1985-)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罗乔贇(1988-),女,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参考文献:
[1]甘和平.语文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思维[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