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职业技术型人才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其中一种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又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之中的核心部分,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丰富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具备学前教育职业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
一、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联系。一方面,高职的学生本身都缺少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多都更加喜欢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认为实训比理论学习更加重要,学习能力上也参差不齐,即使认真进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也有许多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一些学前教育现象;另一方面,当前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没能做到相互联系与补充,章节与章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很少将目光放在这些内容的联系与补充上,只是自顾自地完成教学进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始终不温不火。
2.教材设置低效。由于学校要求学前教育学生参加学前教育心理学科目自学考试时,选用自学考试相应教材,但是实际上这教材在内容和定位上与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内容设置上比较低效。一方面,这些教材没能做到联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内容设计,而是将学前教育心理学视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将重心统统放在了学科框架的构建上,实用性很低;另一方面,在编写手法和编写模式上,这些教材也没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来,仍然使用普通教材的方法進行编写。然而比起冗长严谨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独立的学科框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当从这门课程中学会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改进途径
1.谨慎进行相关课程开设。在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开设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仔细的、谨慎的社会调研,并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计,保证学生经过学前教育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逐渐接近直至达到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完成自己的职业愿景,避免出现课程定位模糊、课程内容低效等情况。在课程内容上,要贴近学前教师职业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学生职业生涯的需求出发进行设置,对“学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学前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等核心问题进行解答;在课时比例的分配上,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与水平。
2.与时俱进的进行教材革新。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让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实际,更加鲜活和实用。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摒弃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框架,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将教材中优秀的内容与自己编写的补充内容相结合,设计出一份独一无二的校本教材,真正面向自己学生的学前教育心理学教材。比如针对教材中一些理论化极强,但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不会用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略过,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替代,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重点和难点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及时在案例分析中进行思考,同时将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高职生源持续扩招的情况之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严重阻碍了教学的有效展开。一方面,在理论部分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将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模拟式、试讲评价式、案例分析式等手法,将学生真正带入到课堂之中,开动脑筋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上到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时,笔者让学生用行为导向法中的餐垫式小组活动教学法,让小组中的学生画出自己的智力图:以五种智力为半径,预估每种智力占百分之几,就从圆心开始到百分之几画点,再将每个智力点连线,形成自己的智力图。
总而言之,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课程开设、教材、教学模式、评价手段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以此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联系。一方面,高职的学生本身都缺少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多都更加喜欢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认为实训比理论学习更加重要,学习能力上也参差不齐,即使认真进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也有许多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一些学前教育现象;另一方面,当前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没能做到相互联系与补充,章节与章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很少将目光放在这些内容的联系与补充上,只是自顾自地完成教学进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始终不温不火。
2.教材设置低效。由于学校要求学前教育学生参加学前教育心理学科目自学考试时,选用自学考试相应教材,但是实际上这教材在内容和定位上与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内容设置上比较低效。一方面,这些教材没能做到联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内容设计,而是将学前教育心理学视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将重心统统放在了学科框架的构建上,实用性很低;另一方面,在编写手法和编写模式上,这些教材也没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来,仍然使用普通教材的方法進行编写。然而比起冗长严谨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独立的学科框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当从这门课程中学会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改进途径
1.谨慎进行相关课程开设。在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开设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仔细的、谨慎的社会调研,并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计,保证学生经过学前教育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逐渐接近直至达到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完成自己的职业愿景,避免出现课程定位模糊、课程内容低效等情况。在课程内容上,要贴近学前教师职业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学生职业生涯的需求出发进行设置,对“学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学前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等核心问题进行解答;在课时比例的分配上,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与水平。
2.与时俱进的进行教材革新。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让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实际,更加鲜活和实用。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摒弃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框架,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将教材中优秀的内容与自己编写的补充内容相结合,设计出一份独一无二的校本教材,真正面向自己学生的学前教育心理学教材。比如针对教材中一些理论化极强,但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不会用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略过,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替代,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重点和难点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及时在案例分析中进行思考,同时将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高职生源持续扩招的情况之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严重阻碍了教学的有效展开。一方面,在理论部分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将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模拟式、试讲评价式、案例分析式等手法,将学生真正带入到课堂之中,开动脑筋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上到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时,笔者让学生用行为导向法中的餐垫式小组活动教学法,让小组中的学生画出自己的智力图:以五种智力为半径,预估每种智力占百分之几,就从圆心开始到百分之几画点,再将每个智力点连线,形成自己的智力图。
总而言之,高职学前教育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课程开设、教材、教学模式、评价手段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以此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