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比富”小策略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j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长求助电话
  一天晚上,接到楠楠妈妈的求助电话:楠楠在家吵闹,说希希穿在香港买的公主裙可漂亮了,硬缠着也要买,不然就不去上幼儿园。楠楠是早产儿,从小身子弱,很少给她穿短裙。楠楠妈妈问小孩子怎么就学会攀比了,应该怎么办?
  二、我的体会和思考
  从事幼儿教育多年,发现喜欢比富的孩子的比例呈上升的态势,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孩子到了大班自我意识增强,事事争强好胜,样样要第一,最好大家都以他为中心,这不稀奇。可现在小班此种现象也不时会发生。翻阅自己多年累积的教育随记,其中两个事例引人深思。
  案例一
  玩具争夺战:小班开展玩具分享活动。早上家长都按昨日发的“路路通”短信要求,让孩子带来一样家里现有的玩具与同伴分享。小男孩乐乐坐着高档电动玩具轿车闪耀登场,一下子成了众人的焦点。洋洋很羡慕,也想玩,乐乐不让碰,两人发生了拉扯。离园时,洋洋强烈要求来接他的爷爷买电动玩具轿车。第二天,洋洋眉开眼笑地坐着全新的电动车来上学……
  案例二
  生日炫礼物:小超过生日,他妈一早送来某品牌蛋糕房的超大精美蛋糕,还有班级幼儿人手一份小礼物,说小超多次享受同伴的生日蛋糕和礼物,今天终于也可以还下情了。小超家是一般工薪家庭,这个情还得可不便宜。孩子最喜欢在班集体过生日,每年一次的生日家长都千方百计让孩子开心。虽然已多次劝阻解说,但效果不明显。如此下去,生日攀比风怕会越演越烈。
  三、追根溯源
  (一)家长的攀比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追求高消费。家长的舔犊之情,对孩子有求必应是现如今家长的普遍心理。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宝贝,孩子的消费普遍超过家庭其他成员,房间零食堆成山,各种玩具应有尽有。很多家长有虚荣心,盲目追求高档,吃的穿的用的非名牌不买。心里总想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别的孩子有,我家孩子创造条件也要有。
  也有些家长物质奖励泛滥,再加上同伴间相互感染,也造成了幼儿喜欢攀比。无意间听到过两孩子的一段对话,“如果我评上了好孩子,妈妈说带我去北京玩,给我买新衣服,还有手表。”另一个也不甘示弱,“这有啥稀奇,我爸爸说我评上了好孩子就给我买苹果手机。”这些价格不菲的物品奖励,无意中误导了幼儿的消费观,也容易使孩子造成“读书是为了赢得奖品”的错误观念。
  (二)社会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攀比之风可以说随处可见。受大环境的影响,孩子免不了耳闻目染,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家长间会互相交流谁家又购了新房、新车,对房子大小、车子档次经常进行比较。幼儿园里穿得漂亮的孩子受到关注会多一些,年轻女老师喜欢谈论名牌服饰、新款手机等。成人无意间流露出对拥有奢侈品的向往,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觉得一旦有了这些东西就是比别人厉害,就是强!
  孩子的正确世界观未形成,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所接触的信息增多,攀比之心会越来越重。由于还不了解人的需要和满足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向家长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别人有了漂亮的衣服、玩具,自己也想要。
  四、应对策略
  攀比并非洪水猛兽,俗话说“堵不如疏”,孩子学会比较,说明他产生了比较的意识。凡事都有两面性,比富也是把双刃剑,就看成人如何正确引导。要根据孩子“比较”的性质,有疏有堵,区别对待,努力弱化负面作用,增强积极因素。
  (一)孩子要求,合理满足
  孩子年幼,克制力差,生活在当下充满诱惑的社会,产生各种物质欲望在所难免。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既不能有求必应,也不要一概否定。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合理的加以引导。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比别人强的意识,增强自信心。
  (二)小鬼当家,参与理财
  适时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薪水和每月支出的标准。家中购买所需物品时带孩子一起去,孩子的东西由其自己来付钱,让他学会记账,了解自己的索取与父母的付出。这不仅能让孩子懂得感恩、节制消费,还能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三)培养兴趣,转移焦点
  不盲目跟风,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培养其合理的爱好。让孩子转移“比富”兴奋点,把精力多多花到有益的事情中。有位家长的经验值得借鉴:从小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经常逛图书馆和书店,常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慈善活动。现在孩子会反过来教育妈妈:只买合适的,不买贵的!
其他文献
“老师,涵涵,她打我头了。”“老师,涵涵拽我的头发。”“老师,涵涵用拖鞋砸我的脸。”……每天,涵涵的名字被孩子们要念叨好多次。涵涵小朋友今年4岁,是班级个子较小,但却最厉害的小女生。我们常常想这么小的个头儿,到底是哪来的勇气让她总是欺负小朋友呢?更奇怪的是其他小朋友也都任她欺负,最多来跟老师诉下苦,接下来也没了下文。  涵涵的这种攻击性行为,还要从她妈妈几个月前因工作关系去非洲说起。涵涵妈妈在去非
期刊
建构游戏以其材料的丰富、玩法的变化多端、易操作等优势深受幼儿园孩子们的青睐,所以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开展很普遍,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它成为孩子们不可或缺的游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但是情绪作用大、自制力差,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行动,建构游戏正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但是,在小班建构游戏的指导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老师对建构游戏缺乏指导,放任自流,影响了建构游戏教育
期刊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幼儿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者由于观念偏差、或者是家长自身因素等等许多原因造成的,尽早建立起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幼儿情况,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为了与家长更好地沟通,我仔细阅读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这本书,通过仔细研读,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与家长进行交流
期刊
《幼儿园管理》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第一线工作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性强,主讲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准备,所以课堂教学常常只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介绍层面。再加上许多学生错误的学习目标,认为反正将来我也不想当园长,
期刊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我想说:“课堂,就是一段惬意的旅程,与孩子相伴,就能一路收获缤纷绚丽的美景。”  一、成长之旅,体会一种感动与共鸣  我很幸运,从教十年,在幼教改革的浪潮中,从挫折中认识课堂,从摸索中了解课堂,从收获中感悟课堂,在成长的旅途中体会一种感动与共鸣。  1.懵懂中,轻轻地触摸课堂。  2002年8月,我走进了后塍幼儿园
期刊
幼儿科学教育不应该等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经历探索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目标。科学童话与一般文学童话的区别在于,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科学童话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单纯,它并不主要承担普及科学的任务,但它能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  在本次
期刊
“情绪智商”简称为EQ,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中提出。戈尔曼认为,EQ包括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感受的能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  长期以来,人们把成功和智力因素的关系神圣化,这使得对孩子进行的整体教育大都是智力的教育。然而,我们在无数成功者的案例中发现,他们具有
期刊
在我看来,幼儿园科学活动要做到“真”、“实”、“美”。  第一,要尊重事实,做到“真”。很多时候教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虚幻的童话环境,让孩子生活在童话故事中,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虚构的、拟人的、美好的,但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可以适当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面,并持有自己的看法。我园也实施过不少环保题材的科学活动,如“保护藏羚羊”,我们给孩子看了很多藏羚羊的图片,让孩子们从内心喜欢藏羚羊,
期刊
讨论情景:  观摩一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我爱地球妈妈”,其中一个环节是地球妈妈生病了,大家带她去看医生,让孩子们猜猜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正当大家积极地回答由于废气污染、滥砍树木、乱扔垃圾等等原因造成地球妈妈生病时,一个小男孩自信地站了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人类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怎么能够带地球去看病呢?教师一时间没了对策,孩子们也乱作一团。有的说:“对呀对呀,我们就生活在地球身上,是不能带地球看病的。
期刊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操作活动,能够用语言表达操作的结果。  2.感知长度的守恒,知道物体的长度不会因为摆放位置、颜色和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活动准备:  大记录表一张;幼儿人手两根吸管、黄色和绿色纸条各一张;  毛根两根、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魔法师导入活动,出示两张黄色纸条。  1.教师:今天李老师要当魔法师,看,我变出来什么了?那这两张纸条一样长吗?  2.引导幼儿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