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幼儿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者由于观念偏差、或者是家长自身因素等等许多原因造成的,尽早建立起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幼儿情况,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为了与家长更好地沟通,我仔细阅读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这本书,通过仔细研读,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与家长进行交流的有效方法,获益很深。
一、沟通应注意场合
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5、6个成人围着一个宝宝转,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幼儿在家是中心人物,所有的家长也是以宝宝为中心的。在外面,家长即使将自家宝宝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也始终会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在幼儿园,如果有的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大碍。当我们与这类家长沟通时,应该考虑到家长的自尊心,给家长一个体面的台阶,这样家长工作就会好做很多。
记得我刚工作那年,有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特别多,总是打小朋友,有一次我忘记晚上离园时与家长沟通,结果在第二天的晨间接待时,当着几位家长的面开玩笑似地提醒了宝宝几句,没想到宝宝的妈妈脸立马就拉长了。后来想想,应该是我的提醒让家长挂不住面子。这样,我和家长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后来因为我对待宝宝的态度慢慢感动了家长,家长也理解了我的工作,我们之间的关系才算缓和下来。其实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家长,我的孩子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老师点名提醒,我也会很有情绪。所以,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应该注意沟通的时间、地点等因素。
二、沟通应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若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或是准备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都要准备好沟通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宝宝在园的饮食饮水及大小便的情况,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反映宝宝在园的相关信息,让家长对宝宝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有个基本了解。
我班有一因父母离异由祖父母照顾的幼儿,由于安全感的缺乏,她中班时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次来园都是哭哭啼啼,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活动时注意力也不集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与家长沟通时首先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解读,希望家长能从心理上给予孩子安全感。孩子有进步时,我们便肯定孩子的进步,感谢家长的辛苦配合,同时提出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缺乏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告诉家长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经过一学年的努力,这个孩子各个方面与班里其他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当,孩子的家长对我们也是深表感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告诉孩子的真实表现,孩子有不良表现时,教师可以委婉地提出,然后要求家长配合,共同寻找原因,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三、沟通应以孩子的利益优先
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有时会单方地摆出一些标准或是规定,这样容易造成多数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做法,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事情更为重要,让他们配合你的工作就难上加难。但是你如果在与家长谈话时能以幼儿的利益为先,家长的不理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比如,我在带中班时,我们总是强调接送卡的重要性,但这个重要性主要是从我们班级的利益出发,比如家长不带会扣掉班级的分等等,这样的理由有好多个家长都不“买账”。后来,我们听从园里的建议,将解释的重点放在幼儿的人身安全上,家长的配合度明显提高。
小班幼儿刚入园,我班幼儿家长拿来的褥子尺寸宽于床的尺寸,铺上既不美观,幼儿也不方便。本来我想解释这个尺寸不符合标准,家长可能量错了。但是想想这个理由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很烦,我很快灵机一动,告诉家长:“宝宝的褥子大出很多,这样睡觉的时候很容易掉下来,在幼儿园还得睡3年的时间,不如现在费点事儿,也让宝宝睡个好觉,所以麻烦你回去再修改一下。”家长听到这个理由处处考虑她的宝宝,一切以宝宝为先,她表现得非常合作,并感谢老师的建议。
四、孩子是沟通教师与家长关系的纽带
家长了解老师一般是从孩子那里得到信息,所以在家长心里,他们评判标准是老师是不是对自己的孩子好,孩子是否喜欢这个老师。只要孩子和家长交流时说老师好,喜欢哪个老师的话,那么家长也会喜欢这个老师。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能感觉出哪个老师是真心对他好,真心喜欢他。比如中午孩子睡觉时,拍他睡觉的老师和不拍他睡觉的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不一样的。因为拍他睡觉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哄他入睡,不拍他睡觉的老师则不管其睡眠情况,还会大声呵斥不让其调皮,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形成。家长在与孩子交流中午午睡情况时,他们对教师也有了不同的评判。
我还记得上学期的暑假,已经毕业的一个小朋友想念我,并为了感谢这两年来我对她的照顾,特意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请我吃饭。当家长咨询她的意见用不用请别的老师时,孩子总是摇头,家长也听从了孩子的意见。虽然当时没有吃上这顿饭,但是她的家长在电话里所表达的对我的感激之情是非常浓厚的。当时我听了这些也特别激动,感觉自己这两年对孩子的付出没有白费。
五、教师要有更高的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家长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与教师的交流也会越来越专业化,这在无形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功底不够的话,是很难让家长信服的。虽然说家长不太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教师要对家长讲得通俗易懂一些,可是我认为偶尔让家长听不懂,家长的信服程度会更高。记得上学期有一个幼儿家长问我:“王老师,我家儿子现在认识拼音还是用英语代替,我是不是还得给他报个班补补课?”当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立马反映出这是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的。因为我园的孩子从小班开始便学习英语,虽然他们不接触单个的英文字母,但是当英语老师用有趣的游戏带他们认识一些单词时,他们会接触到这些英文字母符号。到大班才开始学习拼音,拼音符号与英文字母在书面写作上是相同的,但是初学拼音的幼儿分不出两者在读音上的区别,并且大班幼儿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萌芽的一个阶段,所以他们用已学会的英文字母的读音来代替拼音字母的读音这种现象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家长听了我的解释,并没有被我的专业术语所“吓倒”,而是露出了钦佩的表情,表示不再担心。我想,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若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不仅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家长把孩子交到你的手里也会更放心。
以上几点是我从《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一书上学习总结的一些有用的家园沟通的方法。当然,书上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例如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沟通,以及怎样从感情、技巧上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都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本次学习,我更领会到了家园沟通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只要家长感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愿意主动与教师接近并了解孩子的情况,相信我们与家长之间就会沟通得更有效。
一、沟通应注意场合
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5、6个成人围着一个宝宝转,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幼儿在家是中心人物,所有的家长也是以宝宝为中心的。在外面,家长即使将自家宝宝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也始终会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在幼儿园,如果有的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大碍。当我们与这类家长沟通时,应该考虑到家长的自尊心,给家长一个体面的台阶,这样家长工作就会好做很多。
记得我刚工作那年,有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特别多,总是打小朋友,有一次我忘记晚上离园时与家长沟通,结果在第二天的晨间接待时,当着几位家长的面开玩笑似地提醒了宝宝几句,没想到宝宝的妈妈脸立马就拉长了。后来想想,应该是我的提醒让家长挂不住面子。这样,我和家长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后来因为我对待宝宝的态度慢慢感动了家长,家长也理解了我的工作,我们之间的关系才算缓和下来。其实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家长,我的孩子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老师点名提醒,我也会很有情绪。所以,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应该注意沟通的时间、地点等因素。
二、沟通应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若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或是准备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都要准备好沟通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宝宝在园的饮食饮水及大小便的情况,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反映宝宝在园的相关信息,让家长对宝宝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有个基本了解。
我班有一因父母离异由祖父母照顾的幼儿,由于安全感的缺乏,她中班时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次来园都是哭哭啼啼,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活动时注意力也不集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与家长沟通时首先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解读,希望家长能从心理上给予孩子安全感。孩子有进步时,我们便肯定孩子的进步,感谢家长的辛苦配合,同时提出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缺乏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告诉家长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经过一学年的努力,这个孩子各个方面与班里其他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当,孩子的家长对我们也是深表感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告诉孩子的真实表现,孩子有不良表现时,教师可以委婉地提出,然后要求家长配合,共同寻找原因,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三、沟通应以孩子的利益优先
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有时会单方地摆出一些标准或是规定,这样容易造成多数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做法,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事情更为重要,让他们配合你的工作就难上加难。但是你如果在与家长谈话时能以幼儿的利益为先,家长的不理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比如,我在带中班时,我们总是强调接送卡的重要性,但这个重要性主要是从我们班级的利益出发,比如家长不带会扣掉班级的分等等,这样的理由有好多个家长都不“买账”。后来,我们听从园里的建议,将解释的重点放在幼儿的人身安全上,家长的配合度明显提高。
小班幼儿刚入园,我班幼儿家长拿来的褥子尺寸宽于床的尺寸,铺上既不美观,幼儿也不方便。本来我想解释这个尺寸不符合标准,家长可能量错了。但是想想这个理由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很烦,我很快灵机一动,告诉家长:“宝宝的褥子大出很多,这样睡觉的时候很容易掉下来,在幼儿园还得睡3年的时间,不如现在费点事儿,也让宝宝睡个好觉,所以麻烦你回去再修改一下。”家长听到这个理由处处考虑她的宝宝,一切以宝宝为先,她表现得非常合作,并感谢老师的建议。
四、孩子是沟通教师与家长关系的纽带
家长了解老师一般是从孩子那里得到信息,所以在家长心里,他们评判标准是老师是不是对自己的孩子好,孩子是否喜欢这个老师。只要孩子和家长交流时说老师好,喜欢哪个老师的话,那么家长也会喜欢这个老师。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能感觉出哪个老师是真心对他好,真心喜欢他。比如中午孩子睡觉时,拍他睡觉的老师和不拍他睡觉的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不一样的。因为拍他睡觉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哄他入睡,不拍他睡觉的老师则不管其睡眠情况,还会大声呵斥不让其调皮,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形成。家长在与孩子交流中午午睡情况时,他们对教师也有了不同的评判。
我还记得上学期的暑假,已经毕业的一个小朋友想念我,并为了感谢这两年来我对她的照顾,特意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请我吃饭。当家长咨询她的意见用不用请别的老师时,孩子总是摇头,家长也听从了孩子的意见。虽然当时没有吃上这顿饭,但是她的家长在电话里所表达的对我的感激之情是非常浓厚的。当时我听了这些也特别激动,感觉自己这两年对孩子的付出没有白费。
五、教师要有更高的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家长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与教师的交流也会越来越专业化,这在无形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功底不够的话,是很难让家长信服的。虽然说家长不太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教师要对家长讲得通俗易懂一些,可是我认为偶尔让家长听不懂,家长的信服程度会更高。记得上学期有一个幼儿家长问我:“王老师,我家儿子现在认识拼音还是用英语代替,我是不是还得给他报个班补补课?”当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立马反映出这是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的。因为我园的孩子从小班开始便学习英语,虽然他们不接触单个的英文字母,但是当英语老师用有趣的游戏带他们认识一些单词时,他们会接触到这些英文字母符号。到大班才开始学习拼音,拼音符号与英文字母在书面写作上是相同的,但是初学拼音的幼儿分不出两者在读音上的区别,并且大班幼儿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萌芽的一个阶段,所以他们用已学会的英文字母的读音来代替拼音字母的读音这种现象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家长听了我的解释,并没有被我的专业术语所“吓倒”,而是露出了钦佩的表情,表示不再担心。我想,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若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不仅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家长把孩子交到你的手里也会更放心。
以上几点是我从《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一书上学习总结的一些有用的家园沟通的方法。当然,书上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例如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沟通,以及怎样从感情、技巧上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都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本次学习,我更领会到了家园沟通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只要家长感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愿意主动与教师接近并了解孩子的情况,相信我们与家长之间就会沟通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