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竞争的主要根源和最直接动力,高校学生是科技创新的新生主力军,在互联网+创业背景下,在校学生掀起了一场创业潮。近年来,我国通过政策扶持、竞赛宣传、成功案例示范等途径的引导,参与创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多。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武汉高校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环境现状和扶持政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而创办小微企业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武汉市作为全国教育核心大市,大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就业压力大。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城市精神的武汉市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城市,武汉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武汉各市属高校团委均成立了创业扶持机构,指派专门的老师专项负责学生创业工作。此外,各学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江汉大学从校内外挖掘一批优秀的相关老师成立创业导师团队;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建立专门的创业学院;武汉商学院着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成立创业团队并协助学生创业团队开展与地方、与企业行业深入合作。各高校着力建设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各类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二)武汉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通过发放200份《武汉市属高校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情况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1份。用spss21.0对有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全部来自于武汉四所市属高校,其中以专科学校人数略多,本科学生约占四层,专科约占六层。性别来看,男生占三分之二;年级来看,以大一大二学生居多;专业上,理工科学生居多。根据对现有创业学生的分析,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且专科学生由于学历在找工作上的限制,创业人数也越过了本科生,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另外,理工类学生更易选择创业,因为他们存在存在数量、专业与素质三大优势。综上,我们的问卷调查对象符合当前创业人群的基本分布,具有代表性。
(三) 对小微企业的了解程度及创办倾向
通过我们设置的面向大学生的三个问题(是否了解小微企业;是否有创办小微企业的兴趣;是否赞成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调查结果,多数大学生对“小微企业”还比较陌生:尽管只有约30%左右的学生了解(或基本了解)“小微企业”的创办程序;但有5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小微企业感兴趣并赞成这种创业方式,有创办倾向。当然,也有极少的学生不赞成这种创业方式也不感興趣。可见,大学生对于小微企业的创办倾向总体呈现乐观,小微企业也以其人规模小、运作灵活、资金投入少、经营周期短等特点受到了大学生欢迎和认可。
(四)当前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条件分析
通过我们设置的面向大学生的三个问题(创办小微企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何种能力;创办小微企业可能面临何种障碍;你是否具备创办小微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需要在学习、管理、沟通、获取信息、抗压等多方面具备相关能力,选择较多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管理领导能力,创业不仅需要自身基本功过硬,还需有决策者的魄力。外部条件上,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缺乏资金是目前创办小微企业的障碍,其次依次是缺乏经验、缺乏资源和人脉、缺乏项目、缺乏能力。从自身认识上看,认为目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和基本满足创办小微企业的分别占9.9%和16.4%,33.3%的学生认为说不清,另有40.4%的学生直接认为自己创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创办小微企业的要求。只有不到30%的学生对自己创业能力拥有充分信心。
(五)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情况分析
创办小微企业需要具备多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如规划计划能力、决策能力(魄力和胆识)、管理能力、与人沟通谈判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调节身心的能力等方面科技创新能力。通过问卷分析,在创办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你会经常地提前计划或规划一些事情吗?有55%的学生表示经常会以及28.7%表示偶尔会,只有16.3%的学生表示基本或完全不会。调研显示,有近50%的学生表示创办微小企业的第一步是观察别人,征求“过来人”经验。可见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当代大学生计划性和规划性还是比较强的,但也可能造成做事不自信,计划考虑太多反而畏手畏脚、缺乏魄力和决策能力的现象。对创业项目有一定风险且资本不够的情况下,有近20%的学生选择了放弃,而有53.2%的学生寻找创业朋友共同承担压力,这其中可能还是会存在阻力如朋友拒绝、难以凑够等,可能最终选择放弃的远远不止20%。另外,创业失败后行动也是相当考验魄力和胆识,70%以上选择等待时机,仅有22.8%表示会进行二次创业。
创业者需要的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团队管理、信息管理和目标管理等。团队管理需要切实有效制度,包括:店员管理、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在问卷设计中,试图了解在创业团队成员都是好朋友的情况下的管理制度,43.9%的学生选择制定严格的团队管理、培训、考核制度,38.6%的学生选择根据创业实际情况制定制度,只有近20%的学生认为好朋友间制度可以自由散漫,多数学生的团队管理观念还是较强的;信息管理方面,只有不到50%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关注相关信息,创业者应培养自觉关注信息的习惯并从大量的信息里筛选与自己相关的,再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里找到有效的。目标管理也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问卷结果分析显示,40%以上的学生选择四项(语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人文素养、沟通技巧),70%以上学生选择了三项及以上,可见良好的沟通谈判需要创业者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人文素养和沟通技巧,这些素质都需要全面培养。
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调节身心的能力,这是创业者及创办的小微企业具有长久竞争力的必备素质。50%以上的学生表示创业过程中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学习,43.9%的学生表示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习。只有不到6%的学生表示不太会去学习,可见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觉学习能力都是较高的。 总体看来,当前武汉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众多关于支持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各市属高校也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促进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武汉市属高校在校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表现较好。但是由于长期在校园里,大学生相对缺乏社会实战创业经验。 二、能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创业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宣传
对在校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创业管理服务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和我国北上广深相比,武汉在创业投资、IPO以及权益资金、信息咨询、法律和会计服务等方面还有差距。创业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办微小企业最主要的瓶颈障碍。大学生普遍反映政府为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提供的相关政策扶持,只是知晓政策,但是具体如何申请和落实并不清楚,而且感觉到申请手续复杂、周期长、门槛高、不好贷等情形而却步。因此,一方面武汉市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建立拓展创业金融支持的途径,降低门槛,对小微型企業实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在提供创业场所、创业投融资等环节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多途径宣传和实施创新创业政策。培训一批专业人员讲解并辅助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政策与手续,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便利环境。
(二)树立创业意识和信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理论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自主创新、自由创业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只有大学生自身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信心,他们才能够取得创业的成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自己树立培养:一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讲座和讲坛,感受身边创业榜样的力量,在榜样的熏陶下逐渐树立创业意识和信心;二是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创业团队;三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创业实战训练和比赛。四是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专业知识教学,在学生科学道德培养的过程中,从而树立科技创新精神。
(三)加强实用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竞争力
武汉市属高校均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但大多课程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将独立的创业课程纳入到教学安排中,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课程安排体系,并且穿插在就业指导课程里的创业指导内容流于书本理论知识,实用性不足,与现实脱轨。因此,学习优秀院校经验,全面加强实用创业教育。武汉地区高校众多,校园内的各级组织更是不计其数,所以高校的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组织为依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期组织大学生创业者的联谊活动,促进创业大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各高校组织可举办校际创业技能大赛,互学互补,促共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创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科技创新实践纳入专业培养方案既能解决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同时也能为学生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与活动架构。学生专业创新实验教学、课程实验、专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储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石。通过完善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协同创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优化环境。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创业课程教育依据企业发展的各个基本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教育;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训练计划,夯实学生科技创新的知识基础。高校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风险防患意识。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武汉高校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环境现状和扶持政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而创办小微企业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武汉市作为全国教育核心大市,大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就业压力大。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城市精神的武汉市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城市,武汉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武汉各市属高校团委均成立了创业扶持机构,指派专门的老师专项负责学生创业工作。此外,各学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江汉大学从校内外挖掘一批优秀的相关老师成立创业导师团队;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建立专门的创业学院;武汉商学院着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成立创业团队并协助学生创业团队开展与地方、与企业行业深入合作。各高校着力建设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各类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二)武汉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通过发放200份《武汉市属高校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情况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1份。用spss21.0对有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全部来自于武汉四所市属高校,其中以专科学校人数略多,本科学生约占四层,专科约占六层。性别来看,男生占三分之二;年级来看,以大一大二学生居多;专业上,理工科学生居多。根据对现有创业学生的分析,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且专科学生由于学历在找工作上的限制,创业人数也越过了本科生,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另外,理工类学生更易选择创业,因为他们存在存在数量、专业与素质三大优势。综上,我们的问卷调查对象符合当前创业人群的基本分布,具有代表性。
(三) 对小微企业的了解程度及创办倾向
通过我们设置的面向大学生的三个问题(是否了解小微企业;是否有创办小微企业的兴趣;是否赞成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调查结果,多数大学生对“小微企业”还比较陌生:尽管只有约30%左右的学生了解(或基本了解)“小微企业”的创办程序;但有5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小微企业感兴趣并赞成这种创业方式,有创办倾向。当然,也有极少的学生不赞成这种创业方式也不感興趣。可见,大学生对于小微企业的创办倾向总体呈现乐观,小微企业也以其人规模小、运作灵活、资金投入少、经营周期短等特点受到了大学生欢迎和认可。
(四)当前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条件分析
通过我们设置的面向大学生的三个问题(创办小微企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何种能力;创办小微企业可能面临何种障碍;你是否具备创办小微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需要在学习、管理、沟通、获取信息、抗压等多方面具备相关能力,选择较多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管理领导能力,创业不仅需要自身基本功过硬,还需有决策者的魄力。外部条件上,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缺乏资金是目前创办小微企业的障碍,其次依次是缺乏经验、缺乏资源和人脉、缺乏项目、缺乏能力。从自身认识上看,认为目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和基本满足创办小微企业的分别占9.9%和16.4%,33.3%的学生认为说不清,另有40.4%的学生直接认为自己创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创办小微企业的要求。只有不到30%的学生对自己创业能力拥有充分信心。
(五)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情况分析
创办小微企业需要具备多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如规划计划能力、决策能力(魄力和胆识)、管理能力、与人沟通谈判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调节身心的能力等方面科技创新能力。通过问卷分析,在创办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你会经常地提前计划或规划一些事情吗?有55%的学生表示经常会以及28.7%表示偶尔会,只有16.3%的学生表示基本或完全不会。调研显示,有近50%的学生表示创办微小企业的第一步是观察别人,征求“过来人”经验。可见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当代大学生计划性和规划性还是比较强的,但也可能造成做事不自信,计划考虑太多反而畏手畏脚、缺乏魄力和决策能力的现象。对创业项目有一定风险且资本不够的情况下,有近20%的学生选择了放弃,而有53.2%的学生寻找创业朋友共同承担压力,这其中可能还是会存在阻力如朋友拒绝、难以凑够等,可能最终选择放弃的远远不止20%。另外,创业失败后行动也是相当考验魄力和胆识,70%以上选择等待时机,仅有22.8%表示会进行二次创业。
创业者需要的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团队管理、信息管理和目标管理等。团队管理需要切实有效制度,包括:店员管理、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在问卷设计中,试图了解在创业团队成员都是好朋友的情况下的管理制度,43.9%的学生选择制定严格的团队管理、培训、考核制度,38.6%的学生选择根据创业实际情况制定制度,只有近20%的学生认为好朋友间制度可以自由散漫,多数学生的团队管理观念还是较强的;信息管理方面,只有不到50%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关注相关信息,创业者应培养自觉关注信息的习惯并从大量的信息里筛选与自己相关的,再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里找到有效的。目标管理也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问卷结果分析显示,40%以上的学生选择四项(语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人文素养、沟通技巧),70%以上学生选择了三项及以上,可见良好的沟通谈判需要创业者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人文素养和沟通技巧,这些素质都需要全面培养。
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调节身心的能力,这是创业者及创办的小微企业具有长久竞争力的必备素质。50%以上的学生表示创业过程中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学习,43.9%的学生表示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习。只有不到6%的学生表示不太会去学习,可见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觉学习能力都是较高的。 总体看来,当前武汉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众多关于支持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各市属高校也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促进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武汉市属高校在校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表现较好。但是由于长期在校园里,大学生相对缺乏社会实战创业经验。 二、能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创业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宣传
对在校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创业管理服务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和我国北上广深相比,武汉在创业投资、IPO以及权益资金、信息咨询、法律和会计服务等方面还有差距。创业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办微小企业最主要的瓶颈障碍。大学生普遍反映政府为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提供的相关政策扶持,只是知晓政策,但是具体如何申请和落实并不清楚,而且感觉到申请手续复杂、周期长、门槛高、不好贷等情形而却步。因此,一方面武汉市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建立拓展创业金融支持的途径,降低门槛,对小微型企業实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在提供创业场所、创业投融资等环节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多途径宣传和实施创新创业政策。培训一批专业人员讲解并辅助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政策与手续,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便利环境。
(二)树立创业意识和信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理论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自主创新、自由创业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只有大学生自身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信心,他们才能够取得创业的成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自己树立培养:一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讲座和讲坛,感受身边创业榜样的力量,在榜样的熏陶下逐渐树立创业意识和信心;二是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创业团队;三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创业实战训练和比赛。四是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专业知识教学,在学生科学道德培养的过程中,从而树立科技创新精神。
(三)加强实用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竞争力
武汉市属高校均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但大多课程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将独立的创业课程纳入到教学安排中,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课程安排体系,并且穿插在就业指导课程里的创业指导内容流于书本理论知识,实用性不足,与现实脱轨。因此,学习优秀院校经验,全面加强实用创业教育。武汉地区高校众多,校园内的各级组织更是不计其数,所以高校的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组织为依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期组织大学生创业者的联谊活动,促进创业大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各高校组织可举办校际创业技能大赛,互学互补,促共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创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科技创新实践纳入专业培养方案既能解决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同时也能为学生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与活动架构。学生专业创新实验教学、课程实验、专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储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石。通过完善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协同创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优化环境。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创业课程教育依据企业发展的各个基本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教育;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训练计划,夯实学生科技创新的知识基础。高校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风险防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