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颈梗阻57例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女性膀胱颈梗阻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对其中52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5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52例行TURBn治疗者术后无明显剩余尿,50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非手术治疗者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女性膀胱颈梗阻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客观评价排尿状况的有效指标;TURBn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具有手术痛苦小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 女性 膀胱颈梗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39
  
  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04~2007年收治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57例,年龄39~72岁,平均54.5岁。病程0.5~15年,平均2.3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其中19例伴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部不适,32例明显感觉排尿不畅,2例急性尿潴留,4例慢性尿潴留并双肾积水及肾功能轻度受损。除6例尿潴留者外,51例最大尿流率为5.8~16.0ml/秒,平均9.8ml/秒,均呈低平梗阻曲线;排尿时间23~155秒,平均47秒;B超测膀胱剩余尿量为49~780ml,平均110ml。
  检查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并发不稳定膀胱11例(18.5%),逼尿肌无力8例(14.8%)。 膀胱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膀胱小梁和小室,其中23例膀胱颈部后唇抬高、变硬,9例膀胱颈成环形狭窄。静脉肾盂造影及B超检查发现双肾积水、肾皮质变薄2例,肾盂轻度扩张2例。
  治疗方法:13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于6点处切除抬高的膀胱颈后唇,切除宽度1~2cm,深度达肌层,使后尿道与膀胱三角区接近同一平面。9例环形狭窄者先于3、9点处用电切环切开,继之切除6点处,其中1例并发肾积水者先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待肾功能改善后再行狭窄环切除。5例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并配合应用钙离子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及抗生素。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5~40个月,平均18个月。52例经TURBn治疗后无明显剩余尿量,平均最大尿流率为19ml/秒。46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2例出院4周后症状消失,4例膀胱刺激症状消失,但仍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部不适;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坚持定期尿道扩张及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满意。
  
  讨 论
  中年以上女性患者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是女性膀胱颈梗阻早期诊断的关键。尿流动力学检查是目前客观评价排尿状况最有用的指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特别是排尿期压力-尿流率测定,是诊断膀胱颈梗阻最准确的方法。它不仅能反映随梗阻程度的改变而膀胱内排尿压力的变化、尿流率减少及尿流曲线的改变,而且能了解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稳定性、收缩性及顺应性。
  膀胱剩余尿量的测定可确定膀胱颈有无梗阻。一般认为膀胱颈梗阻程度与剩余尿量成正比,剩余尿量和逼尿肌无力亦关系密切。梗阻早期,逼尿肌代偿性增生和兴奋性增加,膀胱内排尿压力高于正常,表现为膀胱功能正常或不稳定性膀胱;梗阻严重时,逼尿肌代偿失调,逼尿肌肥厚变性、纤维化加重,剩余尿量增加,表现为低顺应性膀胱;最终因膀胱内压长期增高、逼尿肌萎缩变薄、收缩功能下降而表现出高顺应性和逼尿肌无力。
  此外,膀胱尿道镜检查是确诊器质性梗阻的可靠方法。
  女性膀胱颈梗阻程度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早期病例采用尿道扩张并辅以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我们认为对于症状无明显改善及中期病例,应尽早手术治疗,一般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对于肾功能受损的病例,应先留置导尿管,待肾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目前普遍采用TURBn治疗,效果满意,手术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是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韩振藩,李冰清,主编.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35-436.
  2 庄乾元.经尿道手术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8-113.
  3 谷现恩,刘瑞强.闫治安腔内泌尿外科彩色图谱.第二军医出版社,2005:97-98.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4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年来,我科用外剥内扎消痔灵液注射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5~71岁,平均,48岁,病史均为4~20年,再发嵌顿3~7天,病人均有肛门肿物脱出,不能回纳,肿物水肿,少数有糜烂、渗血。  治疗方法:取侧卧位,骶麻后常规消毒,按环状嵌顿混合痔节段选择较大的部位1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0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施行额部、顶部双管引流的经验。结果:全部病例治愈,术后复查CT,血肿消失,部分病例残腔少量积液,出现颅内积气4例,抽吸消失,64例获随访,血肿未复发。结论:双管引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理想的手术方法,特别适用于血肿量较大的病人。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引流治疗 影像学  doi:10.3969/j.issn.1007-614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指针和预后。结论:①复位结果影响掌侧Barton骨折的预后,复位后桡腕关节面移位应小于2mm。②不伴桡腕关节向掌侧半脱位,建议保守治疗。③伴有桡腕关节向掌侧半脱位,保守治疗预后欠佳,可试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如果不能达到桡腕关节面移位小于2mm的标准,应采取手术方法治疗使桡腕关节骨折复位达到桡腕关节面移位应小于2mm的标准。  关键词 Barton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及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及产妇精神因素。临床特点:晚期产后出血多数发生在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62.8%;且有反复阴道出血,其中1次出血>5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88~2007年3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中及时吻合及腹腔引流等治疗,均治愈。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复杂,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决定处理方式。  关键词 胆管损伤 预防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6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36岁,农民,反复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单用脑蛋白水解物与联合使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联合使用脑蛋白水解物与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n=35);对照组(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n=30)。两组病人均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HIE临床,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新生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8年6月自愿做人工流产968例手术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8例应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人工流产,对照组500例孕妇采用常规人工流产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阴道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方法:采用BELSON700 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2月子宫切口撕裂5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撕裂原因与产程异常、胎儿体重、低年资术者有关。结论:术者术前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积极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了解胎儿大小、胎位和胎先露等因素,根据术中情况,选择适当子宫切口,采用正确娩头方法,以避免子宫切口撕裂。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2型糖尿病并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保持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中药外敷。结果: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并皮肤溃疡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 中药外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65    糖尿病不仅是代谢性疾病,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北部高寒地区少数民族人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结果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4月~200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665例γ-GT检测者(20~65岁)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1665例γ-GT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北部高寒地区少数民族男性与女性异常结果分别为935例和730例,各占总人数的56%和44%。结论:分析发现,北部高寒、少数民族地区人血清γ-GT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