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策略,既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或在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有效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方法、手段、技术等方面作出的概括性规定。它包括一定的理论成分,在概括性与包容性等方面高于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的“上位说”。其特点是可操作性、灵活性、目的性、相对概括性。新课程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适时运用如下新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之一:主动参与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自觉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为主动参与教学策略。学生主动参与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前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注意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所负载的教学信息的心里加工过程。所以,如果缺乏对教学活动及教学信息的注意和心里加工,就不可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兴趣、念头;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门径、程序;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面性——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必要的参考意见等。
教学策略之二:探究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其现象之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即为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对于探究教学策略,第一,它是一种活动,即以问题解决为取向的活动。这种活动起点是问题,探究教学就是采用这种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去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探究活动具有三大特殊性:一是探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即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进行,教师只是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探究活动环境,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恰当的引导;二是探究对象的特殊性——即探究活动结果具有独创性、首创性;三是探究目的的特殊性——即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独立思考。第二,探究是一种过程,即有程序、有步骤的过程。这种过程即是观察问题情境→尝试解决问题→搜集处理信息→思考得出结论→交流评价总结。
教学策略之三:合作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即为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要素是:基本单位→学习小组;动力与方向→小组合作目标;基本形式→分工协作;评价指标→整体效果。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可提高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概率。因此,建立学习小组,一要把握“组间同质”——即班内若干学习小组的整体能力相当;二要把握“组内异质”——即学习小组内成员之间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互补性)。
小组合作目标既是凝聚组员的巨大力量,又是推动组员积极活动的动力,同时还为组员活动指明方向。没有共同目标为合作基础的学习小组是不能激发组员的个体力量的,也不能使群体中的个体力量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指向一定的目标与方向。所以,共同努力目标是成其为真正学习小组的关键。
分工与协作,前者是建立在共同目标的合理分解上,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小组共同目标的责任感和实现目标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后者是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人应具有的团队精神。
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反映对共同目标的实现程度,这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教学评价指标,是对小组所有成员通过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评价。
教学策略之四:联系生活
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去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与个体发展,即为联系生活教学策略。该策略遵循教育与生活相互紧密联系的客观规律,体现教育与人们生活之间天然的内在联系。
联系生活教学,就内容而言,有两大方面;一面是积极向上的,一面是消极阴暗的。见于生活的复杂性、多层性,教学活动要有选择性、针对性、主次性。当教学与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发生联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充分认识体验,产生感情的升华;当教学与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发生联系时,教师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建立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对蕴于生活中的教学因素的多面性进行恰当的选择,让那些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因素成分与教育教学活动最紧密地联系起来,达到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新的课程教材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火热的现实生活。以上教学策略,就是这种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作者联通:409100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
教学策略之一:主动参与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自觉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为主动参与教学策略。学生主动参与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前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注意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所负载的教学信息的心里加工过程。所以,如果缺乏对教学活动及教学信息的注意和心里加工,就不可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兴趣、念头;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门径、程序;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面性——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必要的参考意见等。
教学策略之二:探究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其现象之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即为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对于探究教学策略,第一,它是一种活动,即以问题解决为取向的活动。这种活动起点是问题,探究教学就是采用这种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去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探究活动具有三大特殊性:一是探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即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进行,教师只是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探究活动环境,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恰当的引导;二是探究对象的特殊性——即探究活动结果具有独创性、首创性;三是探究目的的特殊性——即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独立思考。第二,探究是一种过程,即有程序、有步骤的过程。这种过程即是观察问题情境→尝试解决问题→搜集处理信息→思考得出结论→交流评价总结。
教学策略之三:合作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即为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要素是:基本单位→学习小组;动力与方向→小组合作目标;基本形式→分工协作;评价指标→整体效果。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可提高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概率。因此,建立学习小组,一要把握“组间同质”——即班内若干学习小组的整体能力相当;二要把握“组内异质”——即学习小组内成员之间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互补性)。
小组合作目标既是凝聚组员的巨大力量,又是推动组员积极活动的动力,同时还为组员活动指明方向。没有共同目标为合作基础的学习小组是不能激发组员的个体力量的,也不能使群体中的个体力量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指向一定的目标与方向。所以,共同努力目标是成其为真正学习小组的关键。
分工与协作,前者是建立在共同目标的合理分解上,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小组共同目标的责任感和实现目标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后者是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人应具有的团队精神。
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反映对共同目标的实现程度,这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教学评价指标,是对小组所有成员通过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评价。
教学策略之四:联系生活
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去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与个体发展,即为联系生活教学策略。该策略遵循教育与生活相互紧密联系的客观规律,体现教育与人们生活之间天然的内在联系。
联系生活教学,就内容而言,有两大方面;一面是积极向上的,一面是消极阴暗的。见于生活的复杂性、多层性,教学活动要有选择性、针对性、主次性。当教学与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发生联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充分认识体验,产生感情的升华;当教学与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发生联系时,教师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建立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对蕴于生活中的教学因素的多面性进行恰当的选择,让那些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因素成分与教育教学活动最紧密地联系起来,达到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新的课程教材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火热的现实生活。以上教学策略,就是这种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作者联通:409100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