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一位藏家的一句话想到的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在景德镇的商家组织的一次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上海展销会上,一位上了年纪的上海藏家对着记者讲的一句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景德镇的陶艺家们,不能只研究在陶瓷上怎么画,还要想想画什么。意思大概是出现在展览上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的器型、装饰题材、装饰纹样,长时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山水、花乌、人物,梅兰竹菊,用了不同的材料,表现出了精彩纷呈的装饰效果,但总觉得缺乏新意、缺乏灵魂。面对这样的希冀,我不禁也存同感。回想起我们的陶瓷界前辈,也就是在上个世纪初的“珠山八友”,他们之所以产生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不是因为他们的陶瓷绘画技法比同时代的工匠们高出多少,(有的人还是自己只负责画,色彩是请人填的),而是他们文化修养以及由此带出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异于一般的工匠,无论是王琦的《钟馗照镜》,还是王大凡的《李白采菊东篱下》,还是田鹤仙的梅花,他们的作品压抑不住的文人气息,让人心情愉悦、回味无穷。
  艺术家区别于普通画师的最大之处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里边包括主题,构思以及技巧和表现方式。记得数年前,在累德镇市举办的陶瓷节上,看见几件日本陶艺家的作品,非常的朴素,站在他们的作品前,如同面对大自然,你的心情会自然地平静下来,仿佛听得见日本海的涛声,看得见富士山的平静和樱花在山间的小溪随着溪水漂流,体会得到大师们平和的心境。它们没有那种心浮气躁,有的只是艺术家对人生的感悟,它们没有很具象的再现,有的只是想象的引导,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让人想起日本的茶道,回味绵绵。  再说“珠山八友”,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环境,虽说世事纷乱,但是偏居在景德镇这个应该说是那时比较偏僻的山区小镇,虽说有水路与外界相通,但毕竟还是在不太热闹的小地方,也难以被纷扰的世界所搅扰,让他们能够有发起“月圆社”的雅兴。他们得以在一杯酒或是一杯茶的陪伴下与古代文化巨匠或是神话人物们神游,在他们的有如神助的笔下,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人物或物象。最终让观赏者体会到的是陶瓷艺术的魅力和作者的思考和内心的涟漪.  现在,印刷业、资讯业的发达,让景德镇的陶艺作品的装饰纹样有了可能模仿的样本,大多是烂熟于眼、似曾相识的梅兰竹菊,钟馗八仙,山水也大多是和浩如烟海的画册一般的山水,虽然值得称道的是有些陶艺作品陶瓷材料的变化运用。但那也是让你多看几眼,只觉得它很漂亮而已,少了些文化意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文化修养的问题,应该说每一个有点追求的作者,都会时不时地想做出几件好作品,都想做出一些有点文化品味的作品的,毕竟做出来的都叫艺术作品嘛,但是像文如其人一样,什么样的作者,搞出来的作品就会是怎么样的,它会体现在题材和艺术风格上,不能指望没存古典文化修养的作者做出有古典韵味的作品来、也不能希望拘泥于仿古的作者搞出富于现代感的陶艺来;二是钱在作怪,现在的“陶艺家”们,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每天为自己的生计而忙碌,相互交谈最多的也是谁的东西又卖了高价了,无心或者说是无法静下心来看看书,读读诗,读读史,难得深入生活,难得走进大自然,每天对着画册照葫芦画瓢,一个画面卖得好就不断地重复画,能在烧成效果上有些意外的效果就烧香拜佛了。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静下心来考虑主题之类创新的问题,人人都想着如何尽快地多赚些钱:稍有些成就的,也在组织学徒或学生们像工厂一般生产。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有好的作品出现?长时间的如此,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有意识加强文化修养,渐渐地欣赏水平在停滞,艺术趣味在变俗,手下的作品很自然地少了思想内涵和艺术韵味,也谈不上绘画主题的丰富了。更没有了开创新的艺术境界的冲劲。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是由他的作品构成的,当他基本掌握了一种艺术门类的基本表现手段,基本技巧之后,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达什么样的一个主题,如何艺术地表现这一题材的这样一个主题,如何最完美地达到那样的艺术效果,就成为衡量一个艺术家水平高低的最现实的标准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把画册中的东西搬到瓷器上可以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借鉴是可以的,但过度地模仿,不是真正的陶瓷艺术家应该做的事。应该说, “珠山八友”也曾受到过江浙画派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其中的某个人来说甚至还很明显,但只是画风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他们的画风更加丰富、更加区别于一般的画匠。  常常有人会问作者,你最擅长画什么,这个问题让人苦笑,我会告诉他,我什么时候觉得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画山水了就画山水,想画花鸟了就画花鸟,想画人物了就画人物,画画烦了,就写写字、搞搞书法创作(当然,书写的内容也是尽量自己创作),甚至画画油画(我是从画西画起步的),我也喜欢翻看画册,有时也会对画册中的某位画家的作品啧啧称奇,但总觉得我的内心感受那些作品没有表达出来,想要画自己看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这也许就是属于个性的东西吧?并且很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复制自己很满意但是已经卖掉的自己的作品,效果也不好,由此知道了自己的德性,就不再做了。  一个画陶瓷的工人,因为生计所需,不得不反复画同一题材,甚至同一画面,无可指责,因为他要生活,他完成的是普通的工艺品;但是,对于工艺美术师而言,艺术的生命在亏=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创新的作品是没有艺术价值的。在景德镇你时常会看到一些人的作品画得异常的老练,甚至都老练得有些油了,那是同一个画面重复了几十上百遍的结果,我不知道他在画的时候是什么感受,猜想不会太高兴。世界那么大,大自然那么多彩,历史的长河是那么悠远,人的情感又是那么丰富美妙,有多少东西可以表现,作为艺术工作者,在维持生计的同时也应该享受创作的愉悦,当构思终于变成美妙的作品时,是最愉快的。我想,这种不重复别人或是重复自己的东西,也是观众和藏家最愿意看到的。也是市场最终会承认的。
  
  诗、书、画、陶瓷作品得奖、入展、入书情况
  
  1、陶艺《茂林晨曲》瓶,获中国收藏家艺术家联谊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国中青年陶艺家收
  藏精品大奖赛最佳创意奖(2002年10月):
  2、陶艺笔筒《春山清霁图》获江西省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精品展二等奖(2005年9月);
  3、色釉陶艺瓶《峡江渔歌》入选景德镇市政府主编的《景德镇陶瓷全集》;
  4、色釉陶艺瓶《清趣》入选《第一届江西省陶瓷艺术精品展作品集》;
  5、瓷板画《山歌》、《高山流水》入选《江西省陶瓷艺术大赛优秀作品集》;
  6、瓷板画《逍遥图》、《古趣》入选《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
  7、行书《咏茶诗》(自撰)入选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作品展(江西共10名)(2007年9至11月);
  8、行书对联(自撰)入选江西省首届楹联书法作品展(2004~6月);
  9、行书对联(自撰)入选江西省第二届楹联书法作品展(2008年);
  10、行书对联(自撰)入选江西省第八届书法篆刻艺术大展
  11、国画《听雨》入选《景德镇当代美术作品集》;
  12、行书《看今朝》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江西省选拔赛书法类成年组二等奖(2004年);
  13、国画作品《雨中荷》获第二届江西省艺术节群文美术书法摄影比赛美术三等奖(2002年12月);
  14、国画《绘瓷女》入选第十一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览(1999年);
  15、国画作品《雨荷》入选第三届江西青年美术作品展览(2003年);
  16、楹联作品(文字稿)获世界华人咏瓷都诗词楹联大赛获铜奖(2004年);
  17、楹联作品(文字稿)入选景德镇市重修“风火仙庙——佑陶灵祠”对联全国应征十佳。
其他文献
秉承家风做好人民群众的父母官    方华清出身红色名门,作为我党著名英烈的后裔,从小就备受家庭红色正统教育和熏陶,使得他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也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把爷爷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时刻铭记在心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方华清先后在江西省公安厅、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等单位任职,曾历任江西省德兴市副市长、南昌市西湖区副区长,南昌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多年多部门多岗位的历练,造就
期刊
书香门第孕育了独特的艺术才华    名门之后,英烈后裔,除了这些耀眼的光环,方华清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书法家、现代诗人。他5岁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习练书法,自幼便擅诵诗词。2009年8月26日,方华清的书法作品《可爱的中国》入藏国家最高殿堂——北京人民大会堂,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誉!对此,方华清坦言,自己与诗词艺术结缘,并非偶然。爷爷方志敏不仅是中华英雄,同时更是谱写不朽巨著的我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可
期刊
一、在大城市房价受到社会强烈关注、上涨势头受到抑制之后,一些开发商和炒房人转战中小城市,助推中小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令人担心的是,面对上涨过快的房价,当地政府并没有从国家调控政策中找办法、想对策,相反却“空置”政策,大搞招商引资工程、新城市建设工程和拆迁改造工程,继续通过大拆大建来刺激房地产,增加经营城市的筹码。  二、“一些开发商和炒房人转战中小城市,助推中小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国家连续出台房产政
期刊
别样的婺源之美    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镶嵌着一颗绿色明珠,它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乡村”的婺源。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县名婺源,是因“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县境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婺源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微州“一府六县”之一,1949年划归江西版图。  婺源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峡谷深秀、
期刊
领导高度重视    省领导对我省高速公路绿化工作高度关注,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多次就高速公路绿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在看了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一大四小”高速公路绿化工作的汇报》后,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很好。植树造林‘一大四小’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希望省交通运输厅继续努力,使高速公路绿化成为‘一大四小’的典范,成为展示生态江西的窗口”。江西省委常委、副省
期刊
铸就餐饮名店    朱桦新。这个南昌餐饮业中的一匹“黑马”,凭借着他刻苦、勤奋、好学;敢想敢做以及他对自己信念理想的执着追求;由2004年始,他开始创办了属于他自己的餐饮连锁企业——江西柴米油盐集团。经过六年的不懈追求与开拓进取,集团从开业时的一个仅营业面积800平米的小酒楼,现发展成如今拥有“柴米油盐”餐饮品牌的象山南路店、北京东路店、新溪桥店、四合大院店、孺子路粥城、象山北路店; “酸甜苦
期刊
廖群花卉摄影系列
期刊
打造特色文化铸就消防魅力    近年来,樟树市公安消防大队党委一班人团结一心,善谋实干,认真贯彻落实总队党委“文化塑警”战略,狠抓以“警魂文化、警民文化、警艺文化、警才文化、警苑文化、警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队文化建设,通过以特色文化打造消防形象文化,以独特文化魅力铸造部队强劲合力,以和谐文化关怀塑造官兵综合素质,以浓郁文化环境营造浓厚争先氛围等途径,探索文化塑警模式,丰富部队文化生活,激发了官
期刊
去宜春之前,江西开元钙业有限公司的名便不绝于耳。朋友说,开元钙业是低碳企业,因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采用颇具影响,企业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第三,而且,开元钙业生产的碳酸钙是塑料、橡胶、涂料、造纸、油墨、制漆等制造业的生产原料,因此带动了这一地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是一个很值得一看的企业。  走进宜春工业园,开元钙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区内机器马达轰鸣,铲车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这是一家集研
期刊
歙砚起源于唐开元年间,至今已逾一千多年历史,它历来被文人墨客尊为砚中之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经济的日益增长,歙砚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发展。现如今,在江西省婺源县大畈村就形成了以歙砚雕刻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并成为全国歙砚产业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近日.记者结识了一位在大畈村小有名气的刻砚师,他叫汪永忠,从刻砚的学徒,到经营自己的“古源砚坊”,他与砚台之间有着许多曲折的故事。    《苍松晚霞》    莫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