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小品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会读能写此类文章显得越发重要。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为加强读写互动,教师可从拟题新颖别致、选准写作主体、突出科技特征及运用恰当手法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指导。
关键词:小品文;写作教学;四个要素
现代社会,科技元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读会写科普类文章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日常生活的需要。科学小品文是科普类文章中的一种独特样式,它因短小精悍、形式活泼、通俗易懂、生动耐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通过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我们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科学小品文时,可重点把握以下四个要素:
一、拟题别致,用新颖激趣
很多人都对科普文章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往往是这类文章比较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科学小品文要想破除这种“坏印象”,首先就要给文章拟一个准确恰当、形象醒目的标题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以下三种方式可使文章标题拟得新颖别致。
(一)拼贴时尚元素。把当下的一些流行元素巧妙地加入到文题中,比如某报曾刊发一则讨论化妆品质量安全的文章,作者就巧借流行歌曲《香水有毒》的题目,把文章标题拟为《香水到底有没有毒》。仅看标题就会使人产生继续阅读的想法。
(二)化用诗词警句。“天狼星在中国古代究竟象征什么?为什么大家都想引弧矢而射之?”作者在文章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于是作者干脆把文章的题目拟为“西北望,射天狼”。
(三)巧用修辞手法。把拟人、排比、反问、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法嵌入标题中,也会让文题充满吸引力。比如《植物的彩色智慧》《大自然的光学魔术》《植物中的“环境检测员”》《猪笼草真是灭蚊能手吗?》《“神曲”是“神经”的产物》等等,这些标题就非常醒目。
二、选准主体,用形式增味
这里的“主体”主要是指文章所阐释的内容主体。因为初中生所掌握的科技知识毕竟有限,所以习作内容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太艰深的内容学生未必能深刻把握;即使学生能理解,但距离一般读者的生活太远,也不见得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把内容阐释得更加生动,我们可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一些新颖的表现形式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一)自述式。这种方式直观易懂,生动形象,是写作科学小品文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式,即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拟人化的方式,以第一人称进行自我介绍。比如《挡风玻璃的自述》就以第一人称将“自己”(一块汽车挡风玻璃)一年四季在行车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考验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自述”手法的运用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
(二)故事式。把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写故事时,既要重视科学原理的揭示,也要兼顾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故事要素的把握。为了让语言形象生动,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比如《职业分析电脑》,文章通过记叙吉米为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奋斗一生及两次职业分析的不同结果,生动地说明了“崇尚科学,但不能迷信科学”的道理。
(三)对谈式。以问答、对话等方式,围绕一个或几个科学问题(现象)层层深入地讲清楚其中蕴含的道理。比如课文《旅鼠之迷》,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所讲述的恰恰就是旅鼠的奥秘,使用这种方式可让科学小品文的枯燥感得以有效化解。
(四)解密式。这种方式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方式,比如《撒谎真的会让鼻子变长吗》《为什么女生害怕时爱尖叫》《人们为何喜欢八卦》《混血儿为什么更美》《为什么瓶盖上的锯齿是21个》等等,只要看看这些标题,读者就不难理解文章所要阐释的内容。当然,以上这些方式只是为了让行文变得活泼一些的小窍门,具体要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具体写作内容而定。
三、突出特征,用科学揭秘
写作科学小品文的目的就是向普通读者准确生动地传播科技知识和科学道理。所以,文章写作重点一定紧扣阐述对象的科技特征,深入浅出地把其中的科学原理交代清楚。在写作前,我们一定要对被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理做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如果对写作对象不太了解,我们也可以通过老师指导、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帮助学生弄清科学原理,切不可随便臆测,胡编乱造。在收集资料时,教师一定要叮嘱学生要认真筛选,仔细甄别信息的真假。《一张可以驱蚊的报纸》中写到斯里兰卡有一家报纸为了应对电子媒体的冲击,可谓是绞尽脑汁。有一天,主编先生突发灵感,能否印刷一张带有驱蚊效果的报纸呢?因为斯里兰卡蚊子肆虐,加之登革热病毒借助蚊子的传播更让人苦恼。如果作者只停留在对小故事的叙述上,该文就和普通记叙文别无二致。接下来作者用了较大篇幅来揭秘报纸驱蚊的原理,顿时就让这篇文章充满了“科技含量”。原来,报纸“把天然香茅精融入印刷油墨当中,散发出的香气可以起到驱蚊的功效。这样,读者在阅读报纸享受信息大餐的同时,还能避免自己沦为蚊虫的大餐”。
四、语言生动,用手法添彩
为了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兼顾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的原则,我们在写作时往往会借助一些表现手法。除了要善于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外,还要善于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以使得文中对科学原理的解说通俗易懂。比如在写作中,适当地借助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就能达到妙趣横生、趣味盎然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善于穿插趣闻也可以让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大大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科学像一座神奇的殿堂,焕发神秘的光彩,吸引我们不停探索;科学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拥有迷人的魔力,驱使我们不断靠近。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拿起笔,一起去发现科学的魅力吧!
作者简介:田春林(1979—),男,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继续教育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
关键词:小品文;写作教学;四个要素
现代社会,科技元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读会写科普类文章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日常生活的需要。科学小品文是科普类文章中的一种独特样式,它因短小精悍、形式活泼、通俗易懂、生动耐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通过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我们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科学小品文时,可重点把握以下四个要素:
一、拟题别致,用新颖激趣
很多人都对科普文章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往往是这类文章比较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科学小品文要想破除这种“坏印象”,首先就要给文章拟一个准确恰当、形象醒目的标题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以下三种方式可使文章标题拟得新颖别致。
(一)拼贴时尚元素。把当下的一些流行元素巧妙地加入到文题中,比如某报曾刊发一则讨论化妆品质量安全的文章,作者就巧借流行歌曲《香水有毒》的题目,把文章标题拟为《香水到底有没有毒》。仅看标题就会使人产生继续阅读的想法。
(二)化用诗词警句。“天狼星在中国古代究竟象征什么?为什么大家都想引弧矢而射之?”作者在文章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于是作者干脆把文章的题目拟为“西北望,射天狼”。
(三)巧用修辞手法。把拟人、排比、反问、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法嵌入标题中,也会让文题充满吸引力。比如《植物的彩色智慧》《大自然的光学魔术》《植物中的“环境检测员”》《猪笼草真是灭蚊能手吗?》《“神曲”是“神经”的产物》等等,这些标题就非常醒目。
二、选准主体,用形式增味
这里的“主体”主要是指文章所阐释的内容主体。因为初中生所掌握的科技知识毕竟有限,所以习作内容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太艰深的内容学生未必能深刻把握;即使学生能理解,但距离一般读者的生活太远,也不见得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把内容阐释得更加生动,我们可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一些新颖的表现形式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一)自述式。这种方式直观易懂,生动形象,是写作科学小品文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式,即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拟人化的方式,以第一人称进行自我介绍。比如《挡风玻璃的自述》就以第一人称将“自己”(一块汽车挡风玻璃)一年四季在行车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考验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自述”手法的运用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
(二)故事式。把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写故事时,既要重视科学原理的揭示,也要兼顾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故事要素的把握。为了让语言形象生动,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比如《职业分析电脑》,文章通过记叙吉米为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奋斗一生及两次职业分析的不同结果,生动地说明了“崇尚科学,但不能迷信科学”的道理。
(三)对谈式。以问答、对话等方式,围绕一个或几个科学问题(现象)层层深入地讲清楚其中蕴含的道理。比如课文《旅鼠之迷》,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所讲述的恰恰就是旅鼠的奥秘,使用这种方式可让科学小品文的枯燥感得以有效化解。
(四)解密式。这种方式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方式,比如《撒谎真的会让鼻子变长吗》《为什么女生害怕时爱尖叫》《人们为何喜欢八卦》《混血儿为什么更美》《为什么瓶盖上的锯齿是21个》等等,只要看看这些标题,读者就不难理解文章所要阐释的内容。当然,以上这些方式只是为了让行文变得活泼一些的小窍门,具体要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具体写作内容而定。
三、突出特征,用科学揭秘
写作科学小品文的目的就是向普通读者准确生动地传播科技知识和科学道理。所以,文章写作重点一定紧扣阐述对象的科技特征,深入浅出地把其中的科学原理交代清楚。在写作前,我们一定要对被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理做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如果对写作对象不太了解,我们也可以通过老师指导、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帮助学生弄清科学原理,切不可随便臆测,胡编乱造。在收集资料时,教师一定要叮嘱学生要认真筛选,仔细甄别信息的真假。《一张可以驱蚊的报纸》中写到斯里兰卡有一家报纸为了应对电子媒体的冲击,可谓是绞尽脑汁。有一天,主编先生突发灵感,能否印刷一张带有驱蚊效果的报纸呢?因为斯里兰卡蚊子肆虐,加之登革热病毒借助蚊子的传播更让人苦恼。如果作者只停留在对小故事的叙述上,该文就和普通记叙文别无二致。接下来作者用了较大篇幅来揭秘报纸驱蚊的原理,顿时就让这篇文章充满了“科技含量”。原来,报纸“把天然香茅精融入印刷油墨当中,散发出的香气可以起到驱蚊的功效。这样,读者在阅读报纸享受信息大餐的同时,还能避免自己沦为蚊虫的大餐”。
四、语言生动,用手法添彩
为了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兼顾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的原则,我们在写作时往往会借助一些表现手法。除了要善于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外,还要善于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以使得文中对科学原理的解说通俗易懂。比如在写作中,适当地借助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就能达到妙趣横生、趣味盎然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善于穿插趣闻也可以让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大大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科学像一座神奇的殿堂,焕发神秘的光彩,吸引我们不停探索;科学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拥有迷人的魔力,驱使我们不断靠近。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拿起笔,一起去发现科学的魅力吧!
作者简介:田春林(1979—),男,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继续教育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