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要增强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宽容,善待自己,提高挫折承受力,悦纳自我,陶冶情操,促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教师 心理 健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愈发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应先要使教师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教師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职业特点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化、典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奋进,就需要自己永葆激情。教师这种职业要求不断创新,可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的特点,有时一篇课文,一个课题要讲好几遍,一本书要教好几年,这样多次重复就容易使教师产生单调、枯燥、厌烦、郁闷的心理,进而对自己的工作缺乏信心。当教师自己失去了激情时,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只能是纸上谈兵。
教师的工作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他们夜以继日的忙碌着,但学生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群众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使传统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强大的挑战。这样教师在短期内不仅难以见到教育工作的成就,体验到成功感,而且会怀疑自己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和能力,甚至在学校、家长、社会面前,产生一种强大的压力,出现郁闷和压抑感。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节
(一)、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思,善待自己,帮助自己。
教师要有自我保健意思,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时刻牢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一切外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靠个人的自我调整才能起作用,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指导我们自己帮助自己。因此,我们要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维护心理健康。
(二)、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
人们的心理问题与自我观念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有自知自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接受现实,扬长避短,不要给自己提出不现实的目标。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处事原则,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过分自责和违心行事。对待别人不要太苛刻,更不能企图控制别人,还要摒弃中国“文人相轻”的不良传统,做到谦虚谨慎,不妄自尊大。
(三)、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
教师应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做好工作上,突出生活的主题,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一般而言,不良的情绪波动往往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关,并根源于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结合工作实际,按教育规律办事。对待未成年人应该允许犯错误,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不合自己主观意愿的现象要给予理解,以宽容的态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进步,而不应动辄抱怨,喝斥,指责,甚至体罚侮辱。
(四)、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心理,提高挫折承受力。
研究表明,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强。面临各种挫折时,不同教师产生的心理压力也不尽相同,有的教师在教育中受挫,便将自己与学生对立起来,采取绝对的强硬手段,企图以压力制服学生;甚至受挫后感到无能为力,对工作采取冷漠态度,无动于衷,顺其自然,或难以自制,导致行为失常。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多参加体育、文娱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广交朋友,打破封闭在学校范围内的生活方式,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广泛社会关系。勇敢的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敢于承担,不断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三、学校应时常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领导应适应现代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放松教师的心情。二要培养教师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如音乐、绘画、舞蹈、练习书画,发展特长等。三是定期办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扩展教师的生活空间,关注教师的人生幸福。主要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如:调节情绪状态,悦纳自我,陶冶情操,消除紧张感,从容对待挫折和失败,消除心理不适等,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教师 心理 健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愈发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应先要使教师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教師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职业特点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化、典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奋进,就需要自己永葆激情。教师这种职业要求不断创新,可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的特点,有时一篇课文,一个课题要讲好几遍,一本书要教好几年,这样多次重复就容易使教师产生单调、枯燥、厌烦、郁闷的心理,进而对自己的工作缺乏信心。当教师自己失去了激情时,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只能是纸上谈兵。
教师的工作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他们夜以继日的忙碌着,但学生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群众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使传统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强大的挑战。这样教师在短期内不仅难以见到教育工作的成就,体验到成功感,而且会怀疑自己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和能力,甚至在学校、家长、社会面前,产生一种强大的压力,出现郁闷和压抑感。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节
(一)、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思,善待自己,帮助自己。
教师要有自我保健意思,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时刻牢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一切外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靠个人的自我调整才能起作用,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指导我们自己帮助自己。因此,我们要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维护心理健康。
(二)、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
人们的心理问题与自我观念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有自知自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接受现实,扬长避短,不要给自己提出不现实的目标。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处事原则,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过分自责和违心行事。对待别人不要太苛刻,更不能企图控制别人,还要摒弃中国“文人相轻”的不良传统,做到谦虚谨慎,不妄自尊大。
(三)、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
教师应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做好工作上,突出生活的主题,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一般而言,不良的情绪波动往往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关,并根源于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结合工作实际,按教育规律办事。对待未成年人应该允许犯错误,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不合自己主观意愿的现象要给予理解,以宽容的态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进步,而不应动辄抱怨,喝斥,指责,甚至体罚侮辱。
(四)、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心理,提高挫折承受力。
研究表明,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强。面临各种挫折时,不同教师产生的心理压力也不尽相同,有的教师在教育中受挫,便将自己与学生对立起来,采取绝对的强硬手段,企图以压力制服学生;甚至受挫后感到无能为力,对工作采取冷漠态度,无动于衷,顺其自然,或难以自制,导致行为失常。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多参加体育、文娱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广交朋友,打破封闭在学校范围内的生活方式,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广泛社会关系。勇敢的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敢于承担,不断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三、学校应时常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领导应适应现代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放松教师的心情。二要培养教师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如音乐、绘画、舞蹈、练习书画,发展特长等。三是定期办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扩展教师的生活空间,关注教师的人生幸福。主要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如:调节情绪状态,悦纳自我,陶冶情操,消除紧张感,从容对待挫折和失败,消除心理不适等,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