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自信呢?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去追求自认为可达到的目标。自信,是人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强大的自信,常能使人完成那些多虑、胆小、没有自信的人所不敢尝试的事。有自信,我们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没有自信,我们一定不会成功。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结合这个年龄段中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等方面,我对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使得他们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及生活的磨练,缺少了韧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中获得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这样在挫折中不断成长,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自信,帮助他们形成了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使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因此,教师应创设各种锻炼机会,使学生在锻炼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排解不良情绪”这一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讲述了一个孩子遇到了困难,他非常沮丧,逃避面对困难。然后,我问学生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困难该怎样面对。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积极讨论着方法。最后,学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不急于求成,慢慢找解决的方法。(2)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看自己喜欢的视频,缓解沮丧心情,然后再寻找解决方法。(3)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寻找他人的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自信心。而且,学生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也不会束手无策了,而会深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用积极办法去克服困难。
二、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的特长,人生来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人是无用之人,只是因为兴趣点和天赋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长处。因此,教师要用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列举自己的特长。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长处,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能等全部写在纸上,制作一个“自我优点列举卡”,把自己的优点、长处一一写在卡上。比如,善于绘画、善于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善于长跑等等。最后的结果会让学生大吃一惊:啊,原来我有这么多长处啊!由此,学生会信心倍增。
2.让学生列举自己成功的案例。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自己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曾经获得过奖励、受到过同学的称赞、受到过老师的表扬、得到过家长的夸奖等等。通过回忆,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点。
三、让学生克服自卑
树立自信还需要勇于和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自己并不喜欢,但又无法改变的特性。比如,不善交往、个子矮小、长得不漂亮、身材肥胖、眼睛太小等等。树立自信就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正确对待自己的 “短处”。只有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才能完全摆脱自卑的阴影,真正树立起自信。
自卑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自信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克服消极的自卑心。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产生自卑的原因。许多人的自卑来源于竞争中的失败,遭遇挫折后自己丧失信心,认为自己不行。所以,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失败。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人的每一项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以及积累经验中学会的。要允许自己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使失败和挫折为自己加劲,使自己愈败愈强。
其次,自卑本身也是正常的。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一些名人也曾经有过自卑,只要我们善于把自卑化为动力,就一定能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四、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
自信心较差的人往往看不起自己,也往往看不起别人,不能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显然,以这样的态度与人交往或相处,会产生种种紧张关系,也容易被拒绝,甚至遭到别人的非议。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不利于社会交往的倾向和态度。如果我们利用一种积极乐观的、能够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态度与人相处的话,那么也就会在这种与人相处的情境、气氛和过程中得到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获得别人的接受与认同,这样,我们也就能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放松精神,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树立自信。
此外,教师还应运用奖励机制,使学生树立自信。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因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展现自己,从而树立了自信心。例如,在让学生制作友谊贺卡时,有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男生不擅长做手工,但是他勇于尝试,还积极请教会做的人,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他制作的友谊贺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他制作成功了。于是,我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勇气。从此以后,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激励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会越做越好,他们会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着力诱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克服困难的同时克服自身缺点;在提高智力、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个性;在不断领略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中,增强积极进取的自信心。
(责编 张翼翔)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结合这个年龄段中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等方面,我对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使得他们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及生活的磨练,缺少了韧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中获得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这样在挫折中不断成长,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自信,帮助他们形成了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使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因此,教师应创设各种锻炼机会,使学生在锻炼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排解不良情绪”这一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讲述了一个孩子遇到了困难,他非常沮丧,逃避面对困难。然后,我问学生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困难该怎样面对。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积极讨论着方法。最后,学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不急于求成,慢慢找解决的方法。(2)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看自己喜欢的视频,缓解沮丧心情,然后再寻找解决方法。(3)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寻找他人的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自信心。而且,学生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也不会束手无策了,而会深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用积极办法去克服困难。
二、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的特长,人生来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人是无用之人,只是因为兴趣点和天赋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长处。因此,教师要用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列举自己的特长。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长处,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能等全部写在纸上,制作一个“自我优点列举卡”,把自己的优点、长处一一写在卡上。比如,善于绘画、善于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善于长跑等等。最后的结果会让学生大吃一惊:啊,原来我有这么多长处啊!由此,学生会信心倍增。
2.让学生列举自己成功的案例。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自己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曾经获得过奖励、受到过同学的称赞、受到过老师的表扬、得到过家长的夸奖等等。通过回忆,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点。
三、让学生克服自卑
树立自信还需要勇于和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自己并不喜欢,但又无法改变的特性。比如,不善交往、个子矮小、长得不漂亮、身材肥胖、眼睛太小等等。树立自信就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正确对待自己的 “短处”。只有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才能完全摆脱自卑的阴影,真正树立起自信。
自卑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自信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克服消极的自卑心。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产生自卑的原因。许多人的自卑来源于竞争中的失败,遭遇挫折后自己丧失信心,认为自己不行。所以,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失败。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人的每一项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以及积累经验中学会的。要允许自己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使失败和挫折为自己加劲,使自己愈败愈强。
其次,自卑本身也是正常的。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一些名人也曾经有过自卑,只要我们善于把自卑化为动力,就一定能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四、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
自信心较差的人往往看不起自己,也往往看不起别人,不能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显然,以这样的态度与人交往或相处,会产生种种紧张关系,也容易被拒绝,甚至遭到别人的非议。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不利于社会交往的倾向和态度。如果我们利用一种积极乐观的、能够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态度与人相处的话,那么也就会在这种与人相处的情境、气氛和过程中得到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获得别人的接受与认同,这样,我们也就能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放松精神,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树立自信。
此外,教师还应运用奖励机制,使学生树立自信。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因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展现自己,从而树立了自信心。例如,在让学生制作友谊贺卡时,有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男生不擅长做手工,但是他勇于尝试,还积极请教会做的人,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他制作的友谊贺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他制作成功了。于是,我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勇气。从此以后,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激励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会越做越好,他们会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着力诱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克服困难的同时克服自身缺点;在提高智力、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个性;在不断领略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中,增强积极进取的自信心。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