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它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概念隐喻。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英语词汇教学
  
  1.引 言
  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 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辟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这部书将语言就是隐喻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思维方式的角度重新解释了隐喻,并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一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中的隐喻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隐喻是概念体系内不同的领域之间的映射,这一过程就是隐喻。第二,隐喻作为一种现象,包含了系统化的概念间的映射。概念隐喻使传统隐喻的研究从此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的束缚,正式步入认知科学的新领域。Lakoff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它组建了我们的思维,形成了我们对世界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系统化,从而具有巨大的生成力。Lakoff还发现,概念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它们不仅存在于人类语言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之中;概念隐喻是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可以用不同义域的观念表述,一个义域的概念可以被另一个义域的概念隐喻化。
   传统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诗歌语言、比喻性语言,是偏离常规的用法,是起修饰作用的修辞手段。与普通语言相比,它的地位是派生的、次要的,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传统隐喻观的影响,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们较少从语言学理论方面来认识和研究它,因此学生对隐喻及其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也极为有限,他们的认知思维并未经过隐喻概念化过程的训练,无法有效地建立起不同事物特征联系的方式或网络。
  事实上,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现代隐喻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普遍的思维认知方式。在词汇教学中,教师的重要职责应该是从分析日常语言入手,尽可能的归纳出理解比喻性语言的译码策略供学生掌握使用。概念隐喻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许多常规性习语的意义,提高学生词汇使用的准确度和贴切度。这样,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就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在认知多义词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无所适从,而且这也会为枯燥的语言学习增加很多的乐趣。
  2.概念隐喻
  2.1概念隐喻的类型
  Lakoff和Johnson发现,语言中充满了隐喻或隐喻性表述,隐喻对于语言和理解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我们进行思考和采取行动时所使用的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都是隐喻的,他们称之为“概念隐喻”。 Lakoff和Johnson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
  结构隐喻指通过一个概念来构建另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域不同,但它们各自的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也就是根据一个结构清晰、界限分明的概念去建构另一个较为模糊、抽象的概念,因而也是最易于被人们观察和认识的一类隐喻。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辩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 “人生是旅途”(LIFE IS JOURNEY)等都是典型的结构隐喻。
  空间隐喻是指同一概念系统内部,参照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诸如此类的空间方位而组织起来的隐喻。因为人类的空间感知能力是一个最基本的认知能力,所以人们借助于从这类基本经验中得出的基本概念去理解情绪、感觉、道德、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空间隐喻形成的过程是以空间为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位置。例如,“MORE IS UP, LESS IS DOWN”、“HAPPY IS UP , SAD IS DOWN”、这些空间隐喻赋予“数量”、“情绪”、“健康”等抽象概念一个纵向方位。
  本体隐喻是指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甚至是人体本身。本体隐喻中最常见的是容器隐喻,就是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看成具体的有形容器。例如,“THE MIND IS AN ENTITY”、“IN-FLATION IS AN ENTITY”、“THE PROBLEM IS ANENTITY”等就是将心智、通货膨胀、问题等抽象概念具体化。
  2.2 概念隐喻中的映射
  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概念隐喻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我们形成概念、进行推理的基础。Lakoff & Johnson提出“如果我们认识不清或处理不好隐喻影响我们概念系统的方法,那么任何关于意义和真实的描述都是不充分的”。根据Lakoff & Johnson的观点,英语中约70%的表达式属隐喻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形成一个不同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系统性的认知方式。一个概念隐喻由源域和靶域两个概念组成,他们之间构成映射关系,映射的方向是从比较熟悉又易于理解的源域到不熟悉又难理解的靶域。映射就是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的一系列本体的或认识上的对应关系,从而激活大脑中理解该句所需要的认知图式。两域映射及其被激活认知图式是理解隐喻的关键。
  3.概念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3.1建立程式化步骤
  能够理解并能推测出词的引申意义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根据上述的概念隐喻的类型和其中的映射,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来理解隐喻:充分理解被比较的两个事物的含义;推断出某个事物在比较中最突出的特点;把这些显著特点运用于另一事物,重新解释另一事物的含义。
  通过概念隐喻这个系统,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词汇的理解、掌握与使用便会自然地与概念化过程紧密相连,其相关意义也会在隐喻化认知过程中被激发创造出来。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概念隐喻理论的重要性,适时向学生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系统性和联贯性,帮助他们“从偏重语言形式即字面本身的分析转向对语言、社会和文化的积极认知,从而在隐喻概念化过程中实现对词汇的联想加工和词汇意义的深层理解”。
  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对词汇的使用不是任意的,因为词汇系统是一个有关联、有规律的多义范畴,所以人们需要通过认知联想,选择一个合适的意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了解这一点,可以更好地解释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词义的发展及演变。例如,介词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中的一个普遍障碍,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利用空间概念在语义扩展中的作用来进行讲解和强化,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英语介词意义的多元性,合理地根据其空间意义来理解其他抽象意义。
  3.2 认清文化差异
  人类思维具有共性,不同文化的语言使用者都能运用隐喻去认知和理解隐喻语言,它不因人而异,相反严格地受制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隐喻思维模式。这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背景,通过母语词汇知识的正迁移来加深对英语词汇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很多概念隐喻都可以在英汉语言中找到共同或相似的表达,比如说英汉语言都选择使用“金钱”这一具体概念来隐喻抽象的“时间”。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升华到语用意义和思维层次,更有效、更系统地理解词汇意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流利。
  丰富的英语词汇中蕴涵着大量的隐喻现象。其中的习语、俗语、固定搭配等所特有的隐喻表达方式,对英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容小觑的影响。英国学者Williams谈及汉语学习时曾说过:“隐喻是汉语的脊梁,学好隐喻对掌握汉语大有裨益”。对英语学习者来说,何尝不是如此?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事实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汇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只囿于生词、难词的孤立地分析与讲解,应从挖掘日常语言的深刻内涵及使用入手。有意识地尝试隐喻式词汇教学,引导学生熟悉基本的概念隐喻以及它们所派生出来的语言词汇网络,利用隐喻的系统性和连通性来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和建构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差异及隐喻表达差异的敏感度,即通俗意义上的语感的培养,尽量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偏差和语用失误。
  4.结 语
  概念隐喻理论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人类所特有的。认清这一点有助于外语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同时,概念隐喻还是特定语言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注意不同的文化在表达同一意义时可能存在的差异,注意从不同的概念隐喻角度去理解人类所共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学习特定语言的目的。因为概念隐喻的选择并非是主观的、任意的,它有赖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在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习者语言文化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George Lakoffand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刘瑾.隐喻机制——词汇联想教学的理论基础[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2).
  [3]刘正光.隐喻的认知研究——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彭增安.隐喻研究的新视角[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5]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张少云.概念隐喻的理解与表达—兼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不妨从模仿入手,理性认识这个问题,有着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手段的指导意义,因为:   一、抓住了小学儿童模仿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必然   根据教育专家研究,从幼儿园口语表达进入小学阶段书面表达是个大阶梯。儿童的口头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两方面都与书面语言有着较大差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儿童的口语中存在着不少杂质,诸如没有意义的重复,缺乏道德规范的独白,夹杂不合语法逻辑的方言对话等等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知识效益,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通过节约学生的时间去换取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对于高中学生较难学的物理学科,更要不断提高课堂教
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也。”意思是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击坚强
耐药现象在人脑胶质瘤化疗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耐药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以及肿瘤细胞本身出现耐药.耐药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异常表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导核心,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学习风气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是育才的摇篮.家长希望班主任是育才的“保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愉快地学习
本文在结合国内环境、高职教学实际和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化地分析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即在考虑中国高职教育环境的前提下,以真实商务环境和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提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规律的发现和化学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化学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实验创新的能力。纵观现在的化学教学,一些低效的行为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初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部分教师做实验就是按课本“照方抓药”,缺少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遏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去思考传统教育的得和失,要求大力倡导和实施创造性教育。因为一切竞争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理科20题是一道集函数、导数、不等式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本文给出第(Ⅱ)问的三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