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能有效利用图书信息资源,减少其重复购置,还能增强知识资源的再创造能力,有利于科技创新;建设数字图书馆能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与之相关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各项技术的发展,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设计主要可以分为图书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建设、视听阅览和网络设计四个模块。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图书资源管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美国政府提出兴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的理论和技术出现并成为国际性热点论题。时至今日,其已成为许多国家各级图书馆高端技术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的旨趣在于,在阐述数字图书馆内涵与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看法,并就教于诸位方家,以期能为今后的图书馆工作提供足可借鉴的经验和启迪。
一、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性阐释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虽称之为“馆”却并非图书馆实体。其对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而言,表现为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其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的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时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其以知识概念引导的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说,每位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的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享用世界上任何一个“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因此,从本质上讲,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既是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又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文化、终身教育、大众媒介、商业咨询、电子政务等一切社会组织的公众信息传播。
二、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以高速、宽带网为运行支撑的,其总体目标是实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总体架构,从而建设超大规模的优质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高速宽带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服务,意义非凡。在该部分,笔者将对该问题展开详细阐述。
首先,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能有效利用图书信息资源,减少其重复购置,还能增强知识资源的再创造能力,有利于科技创新。至2000年,我国虽建成公共图书馆2675个,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全国756个县级图书馆全年购书费为零,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8.3%;57个县无文化馆,144个县无图书馆,50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尤其在西部地区,此种状况更为突出。建设数字图书馆则可从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三级站的建立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利用通讯卫星,为边远地区送去文化信息,宣传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其次,建设数字图书馆能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与之相关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各项技术的发展,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众所周知,信息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财富。目前,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网络和数字电视网络技术都已比较成熟,数字化内容则成为影响网络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大大丰富数字化内容,多方面刺激需求,从而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能使我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再次,数字图书馆以中文信息占主导的各种信息资源作为建设的核心,能迅速扭改变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的整体优势。大量浏览网页不能看出,现在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仅占千分之几,且多为港台制作,加上信息组织无序,大大影响了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甚至令占全球人口最多数的中华民族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受到威胁。建设数字图书馆,可以将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当代建设的辉煌成就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充分展示,让中国真正走向世界。
第四,数字图书馆不仅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实现公民的终身教育准备好了大课堂。数字图书馆以其整理加工和有序组织信息资源的优势,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发展环境;其所提供的远程教育服务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教育质量的差异性,而其个性化服务又克服了受教育者因素质与年龄差异所产生的障碍,为所有公民获得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总之,数字图书馆是二十一世纪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实现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它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为传播知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普及,其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成为我国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看法
在对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和建设的意义进行论述之后,笔者将从系统特点、系统功能与模块设计等方面,阐述自己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方面的几点看法。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系统特点。其一、借阅和查阅更加方便。在数字图书馆借阅,只需在“搜索”栏中填上书名、作者或关键词,图书管理服务器就会帮我们找到相应书籍,随后进行下载即可,不必担心已被借出。其二、能够更为便捷的进行资料保存。馆藏录象带、录音带等视听模拟资料都可转换为数字资源入库,不无需担心其保养和存放。其三、大大简化管理程序。数字图书馆能够大大简化图书借还、书目查询、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等手工工作,极大地减少了由于手工失误带来的损失,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功能。其一、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料等大量传统与现代信息资源,我们能从中获取大量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其二、有利于进行网上协商学习。新型人才不仅善于竞争,更善于和他人联合,不能合作共赢的人在未来竞争中必将被淘汰。本系统则能成为师生提供网上协商合作学习的平台。其三、通过“图书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完成传统图书馆的图书采编、借还管理、书目查询、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等手工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其四、在网络上建立学习引导,通过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让其通过阅读实现“学会”和“会学”。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设计。主要可以分为图书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建设、视听阅览和网络设计四个模块。其一、图书管理。主要是数据档案管理,可选用条形码打印机为图书资源编码,并选用条形码阅读器处理图书的借还服务,以此来简化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其对计算机处理速度的要求不高,可使用普通机型。其二、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人员可使用多种方式将纸件文本转换为电子图书,也可以将网上收集的大量信息资料或教学软件入库,还可将馆藏录象带、录音带等视听资料转换为数字资源入库。其三、视听阅览。选计算机可以增加TV接收卡与校园闭路电视网络连接,学生可以通过校园有线电视阅览,从而不受时间、片源和用户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四、网络设计。数字图书馆系统多媒体数据流量较大,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可采用100M快速因特网技术,按“星型”结构进行布线,以保证网络的高效、安全及易维护。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充分阐述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并认为必须得切实予以落到。然而,实际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
首先,数字技术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会不断带来各种挑战。比如,数字图书馆虽有助于历史收藏和文化内容的保存,但数字资源的存储技术会与此同时受到多种挑战。数年之前存储在8.5英寸盘上的文件,由于其脆弱性在几十年之后也许会永久消失。存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开发的数字藏品,总有一天会因技术落后而完全无法读取。目前,我们仍要定期把数字资源转换到更新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上。
其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资金动员难度极大,仅靠国家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奉国和.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9(07).
[2]徐汝兴.图书馆跨平台信息检索系统初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S1).
[3]张晓林.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机制[J].情报学报,2002(01).
(作者单位:烟台市牟平区图书馆)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图书资源管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美国政府提出兴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的理论和技术出现并成为国际性热点论题。时至今日,其已成为许多国家各级图书馆高端技术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的旨趣在于,在阐述数字图书馆内涵与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看法,并就教于诸位方家,以期能为今后的图书馆工作提供足可借鉴的经验和启迪。
一、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性阐释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虽称之为“馆”却并非图书馆实体。其对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而言,表现为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其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的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时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其以知识概念引导的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说,每位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的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享用世界上任何一个“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因此,从本质上讲,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既是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又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文化、终身教育、大众媒介、商业咨询、电子政务等一切社会组织的公众信息传播。
二、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以高速、宽带网为运行支撑的,其总体目标是实现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总体架构,从而建设超大规模的优质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高速宽带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服务,意义非凡。在该部分,笔者将对该问题展开详细阐述。
首先,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能有效利用图书信息资源,减少其重复购置,还能增强知识资源的再创造能力,有利于科技创新。至2000年,我国虽建成公共图书馆2675个,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全国756个县级图书馆全年购书费为零,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8.3%;57个县无文化馆,144个县无图书馆,50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尤其在西部地区,此种状况更为突出。建设数字图书馆则可从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三级站的建立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利用通讯卫星,为边远地区送去文化信息,宣传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其次,建设数字图书馆能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与之相关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各项技术的发展,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众所周知,信息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财富。目前,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网络和数字电视网络技术都已比较成熟,数字化内容则成为影响网络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大大丰富数字化内容,多方面刺激需求,从而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能使我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再次,数字图书馆以中文信息占主导的各种信息资源作为建设的核心,能迅速扭改变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的整体优势。大量浏览网页不能看出,现在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仅占千分之几,且多为港台制作,加上信息组织无序,大大影响了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甚至令占全球人口最多数的中华民族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受到威胁。建设数字图书馆,可以将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当代建设的辉煌成就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充分展示,让中国真正走向世界。
第四,数字图书馆不仅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实现公民的终身教育准备好了大课堂。数字图书馆以其整理加工和有序组织信息资源的优势,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发展环境;其所提供的远程教育服务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教育质量的差异性,而其个性化服务又克服了受教育者因素质与年龄差异所产生的障碍,为所有公民获得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总之,数字图书馆是二十一世纪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实现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它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为传播知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普及,其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成为我国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看法
在对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和建设的意义进行论述之后,笔者将从系统特点、系统功能与模块设计等方面,阐述自己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方面的几点看法。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系统特点。其一、借阅和查阅更加方便。在数字图书馆借阅,只需在“搜索”栏中填上书名、作者或关键词,图书管理服务器就会帮我们找到相应书籍,随后进行下载即可,不必担心已被借出。其二、能够更为便捷的进行资料保存。馆藏录象带、录音带等视听模拟资料都可转换为数字资源入库,不无需担心其保养和存放。其三、大大简化管理程序。数字图书馆能够大大简化图书借还、书目查询、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等手工工作,极大地减少了由于手工失误带来的损失,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功能。其一、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料等大量传统与现代信息资源,我们能从中获取大量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其二、有利于进行网上协商学习。新型人才不仅善于竞争,更善于和他人联合,不能合作共赢的人在未来竞争中必将被淘汰。本系统则能成为师生提供网上协商合作学习的平台。其三、通过“图书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完成传统图书馆的图书采编、借还管理、书目查询、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等手工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其四、在网络上建立学习引导,通过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让其通过阅读实现“学会”和“会学”。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设计。主要可以分为图书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建设、视听阅览和网络设计四个模块。其一、图书管理。主要是数据档案管理,可选用条形码打印机为图书资源编码,并选用条形码阅读器处理图书的借还服务,以此来简化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其对计算机处理速度的要求不高,可使用普通机型。其二、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人员可使用多种方式将纸件文本转换为电子图书,也可以将网上收集的大量信息资料或教学软件入库,还可将馆藏录象带、录音带等视听资料转换为数字资源入库。其三、视听阅览。选计算机可以增加TV接收卡与校园闭路电视网络连接,学生可以通过校园有线电视阅览,从而不受时间、片源和用户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四、网络设计。数字图书馆系统多媒体数据流量较大,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可采用100M快速因特网技术,按“星型”结构进行布线,以保证网络的高效、安全及易维护。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充分阐述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并认为必须得切实予以落到。然而,实际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
首先,数字技术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会不断带来各种挑战。比如,数字图书馆虽有助于历史收藏和文化内容的保存,但数字资源的存储技术会与此同时受到多种挑战。数年之前存储在8.5英寸盘上的文件,由于其脆弱性在几十年之后也许会永久消失。存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开发的数字藏品,总有一天会因技术落后而完全无法读取。目前,我们仍要定期把数字资源转换到更新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上。
其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资金动员难度极大,仅靠国家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奉国和.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9(07).
[2]徐汝兴.图书馆跨平台信息检索系统初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S1).
[3]张晓林.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机制[J].情报学报,2002(01).
(作者单位:烟台市牟平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