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热烈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五十周年。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徐冠华,副部长李学勇、尚勇,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中联煤气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茂远以及国内各部委和省市及国际科技信息机构的150多位来宾出席座谈会。会议由邢宪力书记主持,徐冠华部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贺德方所长、李正邦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Khan等代表做了发言。
本刊讯 10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热烈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50周年。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徐冠华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徐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科技信息事业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指出了科技信息机构面临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并要求科技信息机构在新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体制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详见本期徐部长的讲话摘要)。徐部长的讲话使广大科技信息工作者深受鼓舞,也为科技信息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尚勇,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以及来自各部委、各省市信息系统等单位的150多位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邢宪力主持座谈会。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院士李正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Mr.Abdul w.khan,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所长汪廷炯,全国政协委员、原交通部情报所总工徐如镜,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主任闫巍,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李布焰等嘉宾在大会上致辞,祝贺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创建50周年。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称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是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的。50年来,中信所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国防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膺7次国家科技进步奖,18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50年来中信所积累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科技信息资源。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虚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机构。截止到2005年底,NSTL拥有各种外文文献2.1万余种,占我国引进外文科技文献总量的60%。中信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是NSTL的重要组成单位和核心机构,是NSTL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技术支持单位,也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用户服务中心的依托单位。每年平均加工文摘数据120万条左右,占NSTL年均加工量的30%。每年平均完成网上全文传递服务5万余份,占NSTL年均全文提供量的近50%,是国内最大的全文传递服务提供机构。
中信所从1963年就开始系统收集中文学位论文,是中文学位论文的法定收藏机构,目前累计收藏近100余万册;从1977年就开始系统收集中文期刊,是中文期刊的法定呈交单位,目前累计收集60余万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系统收集外文科技期刊,目前累计收集175万余册;从1984年开始系统收集中文会议论文,目前累计收集5万余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收集外文会议论文,目前累计收集10万余册;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系统收集美国政府四大系列报告,目前累计收集240余万份,是国内最权威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美国政府科技报告等特色文献的收藏和服务中心。2004年6月,中信所成立了院士著作馆。目前,该馆已经收集到两院900多位院士捐赠的著作3000多部,学术论文3.3万多篇,院士风采物品1000多件,成为国内首家规模最大的院士著作收藏中心。
中文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创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建立中国首家数字化期刊群,创立了中文知识链接系统(CSCI),数据资源总量超过4TB。通过产业化途径,开拓信息资源服务市场,成立了全国首家股份制信息服务实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提高,信息服务市场规模超亿元,连续3年平均保持40%增长,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在Alexa的全球排名名列国内同类网站前列。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中信所1978年开始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培养该学科研究生的机构之一。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其为首批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下设5个二级学科。28年来,共有500多人获得硕士学位,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1998年开始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专业博土研究生,现有在校博士生15名。2002年10月,经人事部批准中信所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内第一个图书馆学、情报和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合作,同时,也与其他国家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情报学院已有10年的合作关系,与美国长岛大学、西蒙情报学院等都有合作联系。从1975年开始,作为国家会员或国家联络点先后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信息计划、国际科学理事会、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等10个国际组织,为科技信息事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中信所还紧密结合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结合中信所长期形成的事实型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积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支持。比如,中信所连续18年开展的论文统计分析工作和基于科学计量学学科优势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表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科技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科技部各有关司局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在国家图书文献中心、各部委同行研究所及各地方科技信息机构的通力合作和协助下,新老中信所人代代传承、勤勤恳恳耕耘而取得的。展望未来,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中信所将努力按照国家对公益类院所改革的总体要求,从国家经济、社会、科技信息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资源立所,技术强所,人才兴所”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致力于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最后,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宣布结束。
本刊讯 10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热烈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50周年。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徐冠华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徐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科技信息事业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指出了科技信息机构面临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并要求科技信息机构在新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体制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详见本期徐部长的讲话摘要)。徐部长的讲话使广大科技信息工作者深受鼓舞,也为科技信息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尚勇,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以及来自各部委、各省市信息系统等单位的150多位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邢宪力主持座谈会。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院士李正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Mr.Abdul w.khan,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所长汪廷炯,全国政协委员、原交通部情报所总工徐如镜,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主任闫巍,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李布焰等嘉宾在大会上致辞,祝贺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创建50周年。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称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是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的。50年来,中信所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国防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膺7次国家科技进步奖,18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50年来中信所积累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科技信息资源。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虚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机构。截止到2005年底,NSTL拥有各种外文文献2.1万余种,占我国引进外文科技文献总量的60%。中信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是NSTL的重要组成单位和核心机构,是NSTL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技术支持单位,也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用户服务中心的依托单位。每年平均加工文摘数据120万条左右,占NSTL年均加工量的30%。每年平均完成网上全文传递服务5万余份,占NSTL年均全文提供量的近50%,是国内最大的全文传递服务提供机构。
中信所从1963年就开始系统收集中文学位论文,是中文学位论文的法定收藏机构,目前累计收藏近100余万册;从1977年就开始系统收集中文期刊,是中文期刊的法定呈交单位,目前累计收集60余万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系统收集外文科技期刊,目前累计收集175万余册;从1984年开始系统收集中文会议论文,目前累计收集5万余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收集外文会议论文,目前累计收集10万余册;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系统收集美国政府四大系列报告,目前累计收集240余万份,是国内最权威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美国政府科技报告等特色文献的收藏和服务中心。2004年6月,中信所成立了院士著作馆。目前,该馆已经收集到两院900多位院士捐赠的著作3000多部,学术论文3.3万多篇,院士风采物品1000多件,成为国内首家规模最大的院士著作收藏中心。
中文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创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建立中国首家数字化期刊群,创立了中文知识链接系统(CSCI),数据资源总量超过4TB。通过产业化途径,开拓信息资源服务市场,成立了全国首家股份制信息服务实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提高,信息服务市场规模超亿元,连续3年平均保持40%增长,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在Alexa的全球排名名列国内同类网站前列。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中信所1978年开始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培养该学科研究生的机构之一。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其为首批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下设5个二级学科。28年来,共有500多人获得硕士学位,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1998年开始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专业博土研究生,现有在校博士生15名。2002年10月,经人事部批准中信所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内第一个图书馆学、情报和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合作,同时,也与其他国家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情报学院已有10年的合作关系,与美国长岛大学、西蒙情报学院等都有合作联系。从1975年开始,作为国家会员或国家联络点先后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信息计划、国际科学理事会、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等10个国际组织,为科技信息事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中信所还紧密结合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结合中信所长期形成的事实型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积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支持。比如,中信所连续18年开展的论文统计分析工作和基于科学计量学学科优势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表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科技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科技部各有关司局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在国家图书文献中心、各部委同行研究所及各地方科技信息机构的通力合作和协助下,新老中信所人代代传承、勤勤恳恳耕耘而取得的。展望未来,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中信所将努力按照国家对公益类院所改革的总体要求,从国家经济、社会、科技信息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资源立所,技术强所,人才兴所”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致力于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最后,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宣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