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体育需求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加剧,高校体育社会化正迎合了社会体育需求。
2.体育影响日益扩大
在全面体育运动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动下,体育运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体育运动项目也越来越丰富,体育运动的价值正不断被放大,全民运动的局面已然形成,为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创造了可能。
3.师资素质不断提升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大幅度提升,他们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能够胜任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对人才需求。
4.体育设施日臻完善
国家、高校对体育设施加大了资金投入,高校體育设施日臻完善,档次不断提升,能够满足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
1.专职或兼职运动项目指导服务
社会体育需求不断增加,体育指导需求日益凸显。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在保质保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供社会化体育运动项目指导服务。
2.多样化体育运动项目培训服务
高校拥有优质体育师资队伍,可以为各个体育运动培训班提供体育运动项目培训服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提升人们体育锻炼的有效性,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
3.承担有影响力的竞技体育任务
高校可以承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竞技体育运动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社会体育资源,而且也能够推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运动组织的互动,提升高校体育运动开展水平与档次,彰显高校社会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借助竞技体育任务拓宽高校体育资源筹集渠道。
1.高校与企业深化合作
体育社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路径是深化校企合作。高校要发挥自身理论优势与资源优势,利用高校雄厚的人力资源与场馆资源,为企业实践提供体育专业理论与知识指导服务,提升企业实践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发展平台与资金支持,帮助高校不断提升体育设施建设水平。
2.校内与校外深度融合
基于社会化发展的高校体育教学要积极推动校内与校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发挥校内教育主阵地作用,夯实校内体育教学,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课外教育。
3.选修与必修相互结合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高校体育课程要将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满足新时期体育多元化需求。必修内容的学习要立足高校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技巧;选修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多样化体育学习需求,适当地引入社会性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理念。
4.教学与教研同步推进
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发挥教研作用,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开辟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新路径。同时,通过高校体育研究性教学,为体育社会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指导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实践,确保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有效性。
总之,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化实践探索,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化体育教研,将高校体育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1]李小兵.高校体育发展中休闲体育的价值审视与开发[J].青年时代,2017(29).
[2]林 秋.高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必要性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7(2):121-125.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1.社会体育需求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加剧,高校体育社会化正迎合了社会体育需求。
2.体育影响日益扩大
在全面体育运动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动下,体育运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体育运动项目也越来越丰富,体育运动的价值正不断被放大,全民运动的局面已然形成,为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创造了可能。
3.师资素质不断提升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大幅度提升,他们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能够胜任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对人才需求。
4.体育设施日臻完善
国家、高校对体育设施加大了资金投入,高校體育设施日臻完善,档次不断提升,能够满足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
二、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内容
1.专职或兼职运动项目指导服务
社会体育需求不断增加,体育指导需求日益凸显。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在保质保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供社会化体育运动项目指导服务。
2.多样化体育运动项目培训服务
高校拥有优质体育师资队伍,可以为各个体育运动培训班提供体育运动项目培训服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提升人们体育锻炼的有效性,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
3.承担有影响力的竞技体育任务
高校可以承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竞技体育运动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社会体育资源,而且也能够推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运动组织的互动,提升高校体育运动开展水平与档次,彰显高校社会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借助竞技体育任务拓宽高校体育资源筹集渠道。
三、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策略
1.高校与企业深化合作
体育社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路径是深化校企合作。高校要发挥自身理论优势与资源优势,利用高校雄厚的人力资源与场馆资源,为企业实践提供体育专业理论与知识指导服务,提升企业实践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发展平台与资金支持,帮助高校不断提升体育设施建设水平。
2.校内与校外深度融合
基于社会化发展的高校体育教学要积极推动校内与校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发挥校内教育主阵地作用,夯实校内体育教学,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课外教育。
3.选修与必修相互结合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高校体育课程要将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满足新时期体育多元化需求。必修内容的学习要立足高校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技巧;选修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多样化体育学习需求,适当地引入社会性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理念。
4.教学与教研同步推进
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发挥教研作用,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开辟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新路径。同时,通过高校体育研究性教学,为体育社会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指导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实践,确保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有效性。
总之,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化实践探索,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化体育教研,将高校体育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小兵.高校体育发展中休闲体育的价值审视与开发[J].青年时代,2017(29).
[2]林 秋.高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必要性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7(2):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