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阅读课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重任,阅读教学则是加强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必须依赖有效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手段,打造有效的阅读课堂,切实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初读感知 品读感悟 创造复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重任,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必须依赖有效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手段,打造有效的阅读课堂,切实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初读感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师不可忘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唤起形象、帮助理解、促进思考、表达情感等多种功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以此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尤其是面对美文,只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才能习得语感,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比如,《桃花源记》就是一篇朗读训练的最佳教材。教学此文,笔者设计了“初读感知→品读欣赏→积累迁移”的教学流程。在第一环节,笔者安排了学生自由朗读,初知文意的阅读活动。从认知心理看,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扫清理解上的“拦路虎”,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具体内容包括:①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初步进入情境;②自由朗读,笔者用课件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呈现出来,引起学生注意;③展示朗读。笔者指定各小组学生展示朗读,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出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对朗读产生兴趣与热情。在通过配乐读、自由读、展示读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写出几句话,表达自己初读文章的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比一比谁写得简洁,能瞄准重点,抓住主旨。借助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
  总之,面对一篇课文,教师一开始就要将自主阅读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而不应包办代替,束手束脚,压抑学生阅读的热情,封闭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二、品读感悟,培养学生欣赏、分析能力
  阅读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或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注入学生大脑。相反,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起学生的诵读热情,教给学生品味、分析语言的技巧,锻炼学生勇于表达的胆量。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即“教是为了不教”,其内涵揭示了教法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掌握学法,达到“不教”的目的。所以,教师应时刻铭记“授之以渔”的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行为。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牢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自尊心,激发求知欲,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
  比如,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为有效地突破难点,笔者将合作探究的思想贯穿教学活动,利用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揣摩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实现思维碰撞,分享观点,启发他们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进而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分为两个板块进行:第一板块是引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融入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优美境界;第二板块是引导学生体会桃源的社会美,领略桃花源的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和谐意境。第一板块的设计以“桃源美景”为核心,引领学生披文入境,展开想象:“桃花源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你头脑中浮现出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景点,并结合文本语言,用“这里的……真美!你看(听)……”进行创造性的描绘。笔者针对描述中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对有创造性的描述给予鼓励。下面是一位学生的描述:“桃花源真是美不胜收,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通过这样双边结合的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第二板块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桃源的内在美——社会美,领会文本的主旨,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笔者以“桃花源除了自然风光的美,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美”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触摸文本,进行深度思考,让他们以渔人或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进而引领他们入情入境,去发现美、创造美,培养想象与创造能力。
  三、创造复述,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复述,是语文课程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复述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由书面语言的学习、借鉴向口头语言的实践过渡,是由“读”到“说”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条理性与生动性,让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读得好”不一定能代表“说得好”,但“说得好”必须建立在“读得好”这个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及表达上的特点,相机安排好复述训练活动。
  比如,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分析、交流、分享,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涵,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复述活动,借此激活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识。具体做法:一是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象画画;二是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复述。针对复述活动,笔者注意给予方法上的提醒: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去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事实证明,学生对复述活动比较感兴趣,想象力被激活后,语言表达也有灵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恰当、大胆的想象,并将文本语言与自己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结合起来,在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的图景及思想。在这样的复述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与发展,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得以焕发,更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领略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演”好朗读、感知之戏,“走”好品读、欣赏之路,并借助合作交流这个平台实现思想碰撞与观点分享,还要借助“复述”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西周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封建制国家,这种封建制最大的一个支柱就是“宗法体系”。正是在这种制度下,第一次出现了“士”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士”积极寻求自身的变化,从传统的贵族化教学中走出,根据现实情况的需求,开始了新的学习。他们普遍把侧重点放在政治权术与军事技术的学习上,以适应当时的需求。因此,“士”内部开始出现分化,产生了所谓的“诸子百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汉代
期刊
摘 要: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其主要基础是不断创新的知识。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经济,其核心为创新。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时就已显露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主体便失去了竞争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 素质教育 新课改 教学思考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个性发展观,他认为个性是发展与社会进步,私德修养与公德教育,个性发展和集体生活的统一,解放大脑和培养创造精神是个
期刊
摘 要: 《圣经》既是基督教文化教义,又是世界文学经典。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不可估量。这与它完整体现的各种主题有很大关系,如“苦难”与“死亡”、“罪恶”与“赎罪”、“仁慈”与“爱”和“自由”与“天堂”等主题在后来的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不仅如此,“友善”“关爱”等主题也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和要求。本文选取《圣经》中两个故事分析“友善”这一主题的体现。  关键词: 《圣经》 主题 友善 
期刊
摘 要: 现代社会上各种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但是文学质量与可读性却不同。高中生已初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与文学探讨研究能力,但在文学作品选择和如何有效阅读方面仍需要一定的指导和监督。高中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高中语文阅读大多以知名文学作品选段为主,其本身与文学密切相关,所以以文学背景为前提,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文学背景 高
期刊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作者以《狐假虎威》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构建阅读教学的互动课堂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悦读策略 过“三关” 互动课堂  阅读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新课改倡导构建互动课堂,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探讨的主题。下面以《狐假虎威》的教学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