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的味道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饮之徒必有醉酒之事,好书之人定有“醉书”的经历。好饮之徒追求的是喝酒时的酣畅淋漓,而好书之人独爱“醉书”那妙不可言的味道。至今我还对“醉书”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刻骨铭心。
  “醉书”的味道其实是对书的神住。我喜爱旧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因而每年会不远千里去一次上海,不为别的,只想抛开工作和世事,一个人静静地逛逛旧书摊。不光是声名远扬的文庙旧书市场,还有国顺路的复旦旧书店,多伦路名人文化街的名著旧书店都是我常去的地方。朋友说,你大可不必亲自去,既费时又花钱,在淘宝和孔夫子旧书网都可买到。可我的内心一次又一次地推着我,一次次重复着相同的故事。我享受的不仅是书,其实还有陶醉在书摊中的那种感觉,生怕错过了一本喜爱的书,或者动作稍慢就被旁人先买了去。
  “醉书”的味道是为了书可以忘乎所以。刚上初一时我迷上了小说,那时课外书很少,一本小说后面有一大批人等着。記得有个同学新买了本《烈火金钢》,好不容易到了我手上,为了赶时间,必须通宵达旦地看完。家里还没有通电,放学后我赶紧完成母亲交待的事,就着灶前的柴火微光看了起来,晚上点着煤油灯继续看,满满一灯盏的煤油当晚就见了底,自然挨了母亲的骂。母亲后来同意我去学校上晚自习,给我配了一盏煤油灯,为了看书,煤油灯盏自然用不了两天,剩下的日子只好借同学的光捱到周末回家。高中是在县城读的,最盼望父亲寄来生活费的日子,到邮局取到十五元汇款,先到旁边窗口买上几本《辽宁青年》《黄金时代》,把父亲要保证先买饭菜票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
  “醉书”的味道是为了书不辞千辛万苦。今年八月在上海休年假,适逢一周的上海书展。早上六点起来,转了三趟地铁,赶到现场时已是人山人海。排队买票、过安检足足用了三个小时,参加签售会、听讲座,一个展位一个展位地看过去,一直逛到傍晚竟然不觉得累和饿。曾经印象更深的是上初中时有一个住校的外乡同学,说家里有一些小说,邀我周末同行。那同学家地处深山老林,离学校有二十多公里,我们从中午出发,足足走了六个多小时的山路,直到天黑才到达。那次我借到了《红旗谱》《万山红遍》《青春之歌》等十几本小说,次日回家时还背了一根毛竹回来,却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说到底,“醉书”就是对书的恋极深、品极细、乐极浓,是读书人与书产生的强烈共鸣。书的艺术魅力浸透了读书人的每一根神经,产生出美妙的联想,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境界,达到物我交融、亦书亦我、书人相悦、神采飞扬的境界。如同酒徒一般,仿佛进入了醉乡,享受着无穷的乐趣。
  古往今来,许多善读书、读出书趣者,醉眼朦胧地徜徉于书林中,醉意陶然地评赏着书中的奇景、品尝着书中的异趣。欧阳修以“诗”“书”“画”“琴”“茶”“酒”自号为“六一居士”,曹雪芹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发出对“醉书”者的呼唤。今天更有许多读书人跑书店、逛书摊、赶书市,偶遇所求之书便两眼放光,见了别人的好书便口角流涎……
  在如今的世界里,我们若能忙里偷闲,读上一段好文,摘抄一句精彩的词句,让一个高妙的见解、一段神来的奇思激发出一片美妙的心绪,不但能忘记生活里的许多烦恼和痛苦,而且还能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会生出些少年活泼的心境。
  闲暇时光,我们或者找出一本喜爱的书读读,或者去逛逛书店,尝一尝“醉书”的味道吧!
其他文献
最近,我阅读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卷本《萧红全集》,不由得感慨万端。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本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省的呼兰河畔。由于生活的不幸,1942年,年仅31岁就英年早逝,长眠于香港的浅水湾公墓,与蓝天碧水寂寞相伴。临别时,她手书:“我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受冷遇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这位英年早逝的民国女作家
期刊
世界上的任何道理,都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不附加任何条件的道理,即使有,也毫无价值。但我们的一些名言,或者因为要偏重突出某一方面,或者因为认知的片面和传播的讹误,都只说了半边话,造成的结果,或是传播了谬误,或是误导了受众。它们成为名言的事实,说明了这样的误导和谬误已经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  例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几乎是人人皆知而且人人接受的名言,它强调了任何成就都需要为之付出,不付出而想
期刊
嘉庆十年,四川总督勒保来京觐见皇上。君臣谈完正事后,闲聊起来,嘉庆问勒保:“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官员中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答:“会说话者最占便宜。”嘉庆听后,深以为然:“的确如此啊,能干的人,因善于说話显得更能干,不能干的人,因善于说话,许多差错过失得以遮掩,最惨的一种人,莫过于做了极好的事,因不会说话,反将好事变成了坏事。难怪连圣人教导门徒还专设言语之科哩。”  嘉庆所说孔门四科,是德行、言
期刊
近日,闲来无事,从自家书橱中取出一本《文人故事集》,在翻阅《才胜夫婿的李清照》时,忽然才发现,千古流芳的第一才女李清照,原来也喜欢“赌博”呢……  国人爱赌,非但有悠久的生动实践,而且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大赌伤身,小赌怡情。”言外之意是,大赌可能输光家财,甚或导致家破人亡;小赌既可调节身心,又有利于缓解压力。说法对错,暂放一旁,国人对赌博的态度、爱赌博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现如今,走上街头,
期刊
现在“上海老街”上有家茶室叫“春风得意楼”,就开在方浜中路靠近旧校场路的转角处。它的装潢倒也是古式古香的,还陈列了不少旧式家具和老照片。不过,那味道、那感觉我总觉得还是有点不太像。  其实从前正宗的“春风得意楼”并不开在方浜中路上,而是开在豫园商场内靠近九曲桥北面的那个转角处。那茶楼的楼梯口是斜开着的,正好对着九曲桥下的一汪湖水。那扶梯的每一级正面趟板上,都镶嵌着刻花玻璃镜;每一级踏板的沿口都钉有
期刊
一  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寻找幸福;古往今来,试问谁个找到了真正的幸福,成为天下最有福气的人呢?  有人说平安是福,小康是福,快乐是福。  有人说吃亏是福,辞让是福,沉默是福。  有人说知足常乐就是福,没灾没病就是福。  有人说正义与多才是福,德性与智能才是福。  有人说吃饱穿暖后,“难得糊涂”、不胡思乱想就是福。  年轻人热恋时信誓旦旦:能使所爱的人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光棍汉、“剩女”觉得
期刊
汪强先生《论贾宝玉亲自系裤带子》(原载《杂文月刊》)有点意思,此文分列三“论”,一是“论贾宝玉首次亲自系裤带子时的年龄”,汪先生认为应在贾宝玉“初试”之后,上学之前,大约13岁左右。因为“初试”那天,大腿上有“冰凉黏湿”的一片,还是袭人为他系裤带子的,而上学之后,倘若再不会亲自系裤带子,想方便时也很不方便;二是“论贾宝玉为何老大了还由丫头系裤带子”,汪先生认为与他的身份有关,他是“某某公”的后代,
期刊
几百户的大院子,不是这家有废纸箱,就是那家有旧书报,或者淘汰下来的家电、家具等,真有一个拾荒者成天忙乎的活儿。大院里的拾荒者,是一个高高廋廋的中年妇女。从她带在身边的小女孩看(也就小学高年级的样子),推测她的年龄,也应该不会很大,但看上去她好像比实际年龄,要老相一些。  其实也很好理解,她怎能不老相呢。你每次看见她,她都在忙活儿。不是扫院子,就是推着装满荒货的三轮车,或者在垃圾箱旁清理她的那些“宝
期刊
粤北南雄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首民谣:“浆田的鱼塘,上溯的村庄,弱过的书房,白胜的祠堂,鱼鲜的庵场……”民谣概括了各个村庄的显著特点,村庄因之声名远播。我的家乡在浆田,自然是以“鱼塘众多”“鱼肉鲜美”享誉南雄。  家乡浆田是“恐龙故乡”南雄盆地里的一个典型客家村庄,登高远眺,周围是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红沙岭,岭上稀稀落落生长着野草、野枣树、荆棘丛……颇有祖国大西北的苍茫荒凉。故乡红土地红沙岭近年来已渐渐
期刊
《古今海龙屯》是当代著名作家叶辛最新完成的一部力作。该作品是历史和现实的交融,围绕遵义海龙屯的前世今生,巧妙结合作者擅长的知青题材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战,别有新意地呈现当地杨氏家族的风云变幻,其中既有古人的气息在,同时又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感。  全书共分“现代”“明代(一六〇〇年)”“当代”“尾声”四个篇章。书中讲述了上海一位普通的书画教员黄山松,偶然间参加一次拍卖会,亲眼见证了一只青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