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雅赌”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girl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闲来无事,从自家书橱中取出一本《文人故事集》,在翻阅《才胜夫婿的李清照》时,忽然才发现,千古流芳的第一才女李清照,原来也喜欢“赌博”呢……
  国人爱赌,非但有悠久的生动实践,而且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大赌伤身,小赌怡情。”言外之意是,大赌可能输光家财,甚或导致家破人亡;小赌既可调节身心,又有利于缓解压力。说法对错,暂放一旁,国人对赌博的态度、爱赌博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现如今,走上街头,稍加留心,便不难发现,大大小小的麻将馆、麻将室,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不论环境如何、设施优劣,不管阴晴雨雪、春夏秋冬,家家“生意”兴隆,天天“麻客”云集,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而随着麻将机的发明,微信的应用,更为家庭开赌创造了便捷条件——只要发个通知,朋友圈立马有人做出回应,争先恐后踊跃报名。
  不过,如果说只有今人才爱赌,那就错了。
  赌博现象,古已有之。追本溯源,究竟是猴年马月应运而生的,至今没有“权威”答案。有人说,赌博源自楚汉相争之际,韩信创设赌局,供军士打发时间,消减思乡、思亲之苦。而作为赌具的骰子,不仅使用率很高,而且颇有点来头——相传,骰子是三国时魏国曹植所发明。在古代赌场中,单是使用骰子进行赌博的方式,就多达几十种。至于更高级些许的赌博方式,则不只局限于赌场之中了。一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王公贵族,喜欢在宴会过程中,穿插一些赌博项目。其目的,不再是为了赢取钱财,而是另有更大的赌注。其赌博的方式,主要是“六博”。即,投壶、弹棋、射箭、象棋、斗草、斗鸡等。形式不一,花样繁多。而在民间,最为普及、最受欢迎的,无疑是麻将。
  不过,也有不用麻将,不赌钱财的。李清照便然。李清照(1084—约1156),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1101年,17岁的李清照,与尚在太学读书、21岁的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与李清照结婚后,赵明诚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婚后,李清照与丈夫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李清照与赵明诚,恩恩爱爱,情投意合。每每吃罢晚饭,夫妻俩就开始赌博——玩一种叫“翻书赌茶”的游戏。夫妻双双端坐“归来堂”中,一边烹茶,一边指着堆积的古书,轮流“出题”:某事或某话,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说对与否,决定输赢和饮茶顺序,谁胜谁先举杯畅饮。这种与众不同之“赌”,折射出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的精气神。
  “翻书赌茶”,是赵明诚获胜机会多,还是李清照赢的概率高,无关紧要,无须细究。可以断言,藉此“赌博”检验读书的多少、记忆的强弱,是名副其实文明之赌、高雅之赌。而此类“雅赌”,所以能够成为这对夫妻的一种游戏,至少有两个前提。其一,志趣相投,或者说兴致相近。就像“球友”“鱼友”“棋友”“驴友”一样,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大家才能走到一起、玩得開心;其二,才智相当。李清照自幼才华横溢,博闻强记,过目成诵;赵明诚也不含糊,不仅才力华胆,逼近前辈,而且有七步之才。
  有人说,麻将作为我国的“国粹”,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这话并非夸张。只是,这等“国粹”,如此“普及”,是喜是忧,且行且看。我倒是想,假如能有办法,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定期不定期开展一些类似“翻书赌茶”之类的“雅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激发人们读书的热情与兴趣,那该多好呀。
其他文献
生活中有一种人,他总有理。怎么个“总有理”法呢?第一,他总是以理直气壮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话,有时甚至表现得声色俱厉大义凛然;第二,他从来不听别人怎么说,或者即使听了,也立即毫不质疑地给予否定甚至是火力强劲地予以反击;第三,他从来不说“我错了”“对不起”这样的字眼;最最最……最不济的时候,他也不过是表达对对方“恨铁不成钢”的惋惜,或者干脆愤怒地拂袖而去。  这样的表述未免枯燥,有负于此类人的鲜活生动,
期刊
在唐代,他懷才不遇,逃入佛门,吟咏性情,嘲讽世态。他似仙,似佛,似僧,似疯,又似隐士。他就是寄迹山林的诗僧寒山子。  据《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说:“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陡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后人把他描绘成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说他“状如贫子,形貌
期刊
宦途中人,几乎没有人不想官越做越大,俸禄越挣越多。范仲淹则反其道而行,对朝廷授予的官俸一再推辞不受。其高风亮节,震古铄今。  庆历二年(1042),范仲淹向宰相吕夷简提议,陕西四路军事统帅,应文武各半,他愿将环庆路帅位让出,另命武臣接替。不久,朝廷晋前线四路帅臣为观察使,范为邠州观察使。观察使乃武官转衔之职,大约与文官的秘书监相当,而俸禄高许多。秘书监月俸45贯,观察使达200贯,翻四番多,够养活
期刊
盗窃是盗,强盗也是盗。辞书诠释,前者是“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钱财或其它什么东西,可谓小偷;后者则是“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是为大盗。前不久,鄙人的老伴儿在维也纳遇盗,这当然不是好事;但遭遇的是小偷而不是大盗,应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在向诸位介绍这件“有趣”的冏事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儿旧时感受,至于怎样“有趣”?容后禀告。  1998年5月,我第一次去欧洲。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萨尔茨
期刊
常常听人谈起教养问题,一个人的教养或许与他的文化、学养、家教有点关系,但也不尽然。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是做丫头的出身,4岁丧父,6年中被养母转卖过四次,后来成为梁启超发妻李蕙仙的陪房丫头进入梁家。这样的家境,这样的遭际,她能有什么条件去读书?恐怕连学堂都没进过哩。但梁家9个子女,不论嫡生还是庶出,包括下人都敬重她。她靠什么,靠的就是善良,善良也是一种教养。  看一个人的教养,不在衣著,倘若一身名牌
期刊
同样是看书,有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而我却一目一行,过目便忘掉十之六七。  这令我很沮丧,好在没有自暴自弃,努力以勤补拙。苏格拉底说:“恶来自于无知。”我的学习目的很简单,不图名利,学点儿做人的道理,绝不做恶人,更不做恶事,力争活出个人样。  后来,读到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桑德尔一句话,他说:“学习的本质,并不在于你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这句话令我精神大振——忘性大,不可怕,可怕
期刊
还在年少时,“清高”一词便与我结缘,老师、同学在肯定我的同时都要带上“希望改掉清高的毛病”之类话。我虽尽了努力,但每有总结评语,“希望”却依然如故,像一件有污垢的衣服,解不开脱不下。由此我对“清高”反感并憎恶,一直耿耿于怀,意欲除之而后快。所幸,我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逐步解开扣子,脱掉了这件难看的“衣服”,并作文“少点清高”,既是自我认识,也算告诫同人。  再之后,我知道清高并不全是坏事,“清高
期刊
最近,我阅读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卷本《萧红全集》,不由得感慨万端。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本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省的呼兰河畔。由于生活的不幸,1942年,年仅31岁就英年早逝,长眠于香港的浅水湾公墓,与蓝天碧水寂寞相伴。临别时,她手书:“我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受冷遇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这位英年早逝的民国女作家
期刊
世界上的任何道理,都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不附加任何条件的道理,即使有,也毫无价值。但我们的一些名言,或者因为要偏重突出某一方面,或者因为认知的片面和传播的讹误,都只说了半边话,造成的结果,或是传播了谬误,或是误导了受众。它们成为名言的事实,说明了这样的误导和谬误已经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  例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几乎是人人皆知而且人人接受的名言,它强调了任何成就都需要为之付出,不付出而想
期刊
嘉庆十年,四川总督勒保来京觐见皇上。君臣谈完正事后,闲聊起来,嘉庆问勒保:“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官员中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答:“会说话者最占便宜。”嘉庆听后,深以为然:“的确如此啊,能干的人,因善于说話显得更能干,不能干的人,因善于说话,许多差错过失得以遮掩,最惨的一种人,莫过于做了极好的事,因不会说话,反将好事变成了坏事。难怪连圣人教导门徒还专设言语之科哩。”  嘉庆所说孔门四科,是德行、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