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
(一)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的及分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明显缩短,终生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以不断获取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提高自身素质,适应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普遍认为“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动向、优化知识结构”是他们参加在职培训的主要目的。然而就每个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目的而言,其差异性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体育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学习和掌握一门新课程为目的的培训称之“问题型”在职培训,如单学科培训等;另一种是体育教师以拓宽和丰富个人的知识、技能和学术水平为目的而进行的前瞻性培训称之“充电型”或“储备型”在职培训,如国内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在职硕士学位班、骨干教师进修班等。
(二)制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因素
在职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的进修学习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但无论他们参加何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无一例外都会受培训时间、培训经费和培训效果三个因素的制约。
1、培训时间。近几年来高校的连年扩招,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一直在逐年递增,周授课学时一增再增,已经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甚至个别体育教师到了超负荷工作状态。如河南科技学院的体育教师从扩招前每周平均授课10学时左右上升到眼下的近20学时,工作量翻了一番,致使体育教师根本抽不出时间去进修学习。
2、培训经费。就培训经费而言,我认为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学校不得不加大硬件建设,进而使学校的经费显得紧张不足,不能满足体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学习所需另一方面是许多高校的领导、体育教学部的一把手以及广大体育教师为确保眼前利益,对在职培训普遍存有经济性、功利性思想,认为现阶段教学任务繁忙、课时补助多、脱产进修学习不划算。
3、培训效果。由于培训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训形式不当、培训内容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不够、指导教师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在职进修无论是“问题型”在职培训,还是“充电型”或“储备型”在职培训,据调查有58.3%的受训教师对培训效果表示不满意。
总之,上述三方面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如不能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势必会直接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一)培训指导思想的定位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求真务实,依据我国高校现阶段的办学现状,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道路,努力实现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但是,从影响和制约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三个因素来看,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仍将以“按需施教”、“缺什么,补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型”在职培训为主,以“充电型”或“储备型”在职培训为辅。这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性问题。
(二)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
确立明确的培训目标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前提条件。在确定培训目标时,无论是“问题型”在职培训,还是“充电型”或“储备型”在职培训,都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求真务实,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急需内容优先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眼下需要的东西列为首选培训目标,强调在职培训的实用性,这样制定出来的培训计划才具着实远见,才是切实可行的。
培训目标确定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保证培训目标的最终实现。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做到“三个具体,一个落实到位”,即培训内容具体、培训时间具体、培训受训人员具体和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培训计划的制定应遵循急需内容优先的原则(近期计划为主、长远规划为辅)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理论、理念方面知识的培训时,尽可能做到受训人员和培训时间相对集中,在进行术科方面知识培训时受训人员和培训时间可相对分散。)抓住每学期开学和结课前后相对集中的时间,对体育教师进行校内与外出脱产培训。培训经费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由学校、院系和个人分担的方法解决。目前,许多高校根据学校财力、院系创收状况和教师个人收入来确定三者分担的比例。如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采用学校2/3、院系与教师l/3的分担比例。有的高校则采取“1+1+1”的方法,即学校、院系、教师各1/3。经费分担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增强教师进修的自主性与内在动力,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可能。
(三)培训内容
依据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求和上述三个制约因素,在职体育教师培训学习的内容应以急需内容为主,也就是说应以“问题型”在职培训为主,即在理论内容应以健身保健方面的课程为主,如现代健身理论与方法、运动环境与健康、康复学、养生学、健康教育等,在术科内容应以大学生目前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意向为主,如形体训练、健美操、体育舞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在学习中应突出它们的健身功能和实用性,同时也应考虑大学生对时下流行项目的选择意向,如跆拳道、攀岩、定向运动、轮滑、台球、保龄球、瑜伽、野外生存等均应列入培训计划中的辅助位置,可使体育教师根据个人爱好有目的的通过自学了解这些体育项目,为以后这些项目的开展与培训奠定基础。
(四)更新培训模式
近年来的相关资料表明,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已逐步被各高校列为提高办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其培训经费的投入比例正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全国本科院校评估实施以来,各个高校在拼命加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大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以确保在职教师的自身素质能适应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仅仅依靠以往的培训节奏和培训形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加快节奏,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在职培训模式,积极走校本培训与外聘专家教授讲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于公共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可采用校本培训与外聘专家、教授讲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做到校内能解决的决不外出培训,校内不能解决的再外聘知名专家、教授进校讲学;对于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如单科培训、学科前沿理论等,可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需要培训的体育教师人数少则可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模式,需要培训的体育教师人数多则可采取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有些项目还可以采取外招一部分收费学员来弥补亏空,这样只需要少量的经费就能使全体教师接受到最好的、最直接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既方便了教师,又最大限度的节省培训费用,是快速提高整体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在职教师的专业口径的有效方法。
(五)建立培训评估制度,提高培训效果
当前,我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等法规、政策已先后出台,为高校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缺乏相应的检查、监督、评估机制,导致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挫伤了教师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和建全教师在职培训评估制度势在必行。就其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接受学校的评估,应包括日常管理,指导教师选派,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培训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参训教师的评价等方面,第二,对送训学校的评估,应包括培训对象选择上的公正性,教师培训机会的均等性,培训内容选择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第三,对受训教师的评估,应包括培训期间是否履行相关义务,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检查、监督与评估,以促进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在职培训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
(一)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的及分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明显缩短,终生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以不断获取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提高自身素质,适应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普遍认为“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动向、优化知识结构”是他们参加在职培训的主要目的。然而就每个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目的而言,其差异性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体育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学习和掌握一门新课程为目的的培训称之“问题型”在职培训,如单学科培训等;另一种是体育教师以拓宽和丰富个人的知识、技能和学术水平为目的而进行的前瞻性培训称之“充电型”或“储备型”在职培训,如国内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在职硕士学位班、骨干教师进修班等。
(二)制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因素
在职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的进修学习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但无论他们参加何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无一例外都会受培训时间、培训经费和培训效果三个因素的制约。
1、培训时间。近几年来高校的连年扩招,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一直在逐年递增,周授课学时一增再增,已经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甚至个别体育教师到了超负荷工作状态。如河南科技学院的体育教师从扩招前每周平均授课10学时左右上升到眼下的近20学时,工作量翻了一番,致使体育教师根本抽不出时间去进修学习。
2、培训经费。就培训经费而言,我认为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学校不得不加大硬件建设,进而使学校的经费显得紧张不足,不能满足体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学习所需另一方面是许多高校的领导、体育教学部的一把手以及广大体育教师为确保眼前利益,对在职培训普遍存有经济性、功利性思想,认为现阶段教学任务繁忙、课时补助多、脱产进修学习不划算。
3、培训效果。由于培训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训形式不当、培训内容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不够、指导教师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在职进修无论是“问题型”在职培训,还是“充电型”或“储备型”在职培训,据调查有58.3%的受训教师对培训效果表示不满意。
总之,上述三方面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如不能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势必会直接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一)培训指导思想的定位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求真务实,依据我国高校现阶段的办学现状,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道路,努力实现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但是,从影响和制约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三个因素来看,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仍将以“按需施教”、“缺什么,补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型”在职培训为主,以“充电型”或“储备型”在职培训为辅。这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性问题。
(二)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
确立明确的培训目标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前提条件。在确定培训目标时,无论是“问题型”在职培训,还是“充电型”或“储备型”在职培训,都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求真务实,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急需内容优先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眼下需要的东西列为首选培训目标,强调在职培训的实用性,这样制定出来的培训计划才具着实远见,才是切实可行的。
培训目标确定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保证培训目标的最终实现。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做到“三个具体,一个落实到位”,即培训内容具体、培训时间具体、培训受训人员具体和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培训计划的制定应遵循急需内容优先的原则(近期计划为主、长远规划为辅)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理论、理念方面知识的培训时,尽可能做到受训人员和培训时间相对集中,在进行术科方面知识培训时受训人员和培训时间可相对分散。)抓住每学期开学和结课前后相对集中的时间,对体育教师进行校内与外出脱产培训。培训经费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由学校、院系和个人分担的方法解决。目前,许多高校根据学校财力、院系创收状况和教师个人收入来确定三者分担的比例。如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采用学校2/3、院系与教师l/3的分担比例。有的高校则采取“1+1+1”的方法,即学校、院系、教师各1/3。经费分担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增强教师进修的自主性与内在动力,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一种可能。
(三)培训内容
依据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求和上述三个制约因素,在职体育教师培训学习的内容应以急需内容为主,也就是说应以“问题型”在职培训为主,即在理论内容应以健身保健方面的课程为主,如现代健身理论与方法、运动环境与健康、康复学、养生学、健康教育等,在术科内容应以大学生目前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意向为主,如形体训练、健美操、体育舞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在学习中应突出它们的健身功能和实用性,同时也应考虑大学生对时下流行项目的选择意向,如跆拳道、攀岩、定向运动、轮滑、台球、保龄球、瑜伽、野外生存等均应列入培训计划中的辅助位置,可使体育教师根据个人爱好有目的的通过自学了解这些体育项目,为以后这些项目的开展与培训奠定基础。
(四)更新培训模式
近年来的相关资料表明,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已逐步被各高校列为提高办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其培训经费的投入比例正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全国本科院校评估实施以来,各个高校在拼命加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大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以确保在职教师的自身素质能适应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仅仅依靠以往的培训节奏和培训形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加快节奏,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在职培训模式,积极走校本培训与外聘专家教授讲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于公共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可采用校本培训与外聘专家、教授讲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做到校内能解决的决不外出培训,校内不能解决的再外聘知名专家、教授进校讲学;对于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如单科培训、学科前沿理论等,可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需要培训的体育教师人数少则可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模式,需要培训的体育教师人数多则可采取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有些项目还可以采取外招一部分收费学员来弥补亏空,这样只需要少量的经费就能使全体教师接受到最好的、最直接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既方便了教师,又最大限度的节省培训费用,是快速提高整体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在职教师的专业口径的有效方法。
(五)建立培训评估制度,提高培训效果
当前,我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等法规、政策已先后出台,为高校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缺乏相应的检查、监督、评估机制,导致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挫伤了教师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和建全教师在职培训评估制度势在必行。就其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接受学校的评估,应包括日常管理,指导教师选派,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培训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参训教师的评价等方面,第二,对送训学校的评估,应包括培训对象选择上的公正性,教师培训机会的均等性,培训内容选择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第三,对受训教师的评估,应包括培训期间是否履行相关义务,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检查、监督与评估,以促进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在职培训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