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安盟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兴安盟人这样说,外界也这样说,简而言之是说兴安盟落后、弱势吧。落后了就得想办法发展,怎样发展,众说纷纭。
第一次走进兴安盟,感觉了兴安大地山清水秀的宜人,遂想以“绿色兴安快速崛起”为主旋律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定位。第二次走进兴安盟,我有幸感触了兴安大地科技创业者们的纯朴与执着,在山清水秀之中品味纯朴、执着的民风犹如饮百年陈酿,意犹未尽。
首届“玉米节”
去丰垦种业公司中旗基地时正值玉米的秋收季节,主人老徐的“玉米节”已经在一个月之前结束了,遗憾没能赶上,建议明年第二届“玉米节”的时候是否可以仿效玉米之乡的尼加拉瓜,在节日里加入“玉米皇后”选美的活动,让兴安大地的农家美女穿上用玉米各部分制成的服饰参加评选,兴许还能搞出个环保衍生产业来。
拜会老徐是因为“兴垦3号”和“兴垦10号”,这是他从事玉米育种10年的心血。还算幸运,“兴垦3号”和“兴垦lO号”成为了国审品种,这对于业内人士应该是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幸运对科研工作者而言是极度苛刻的,但又似乎是极其简单的,用老徐的话说就是玉米育种要有“耐心”,日复一日地守在田间地头,认认真真地记录每一个数据。参观完玉米基地之后,午饭是一杯清茶,没有酒,肉菜都产自老徐玉米基地的小菜园。坐在收获里边吃边谈他这一路走来的10年,反复地研究,不停地创新,不知不觉被主人的乐观与洒脱所感染,淡定而清馨。面对10年育种摸索之路,满载收获的老徐却另有感慨:培养玉米育种接班人绝非易事!由于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等原因,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把青春放在远离城市的试验田里。为事业而生是一个敬业科研工作者的美德,“品种改良永无止境,我愿意为玉米育种事业再干上20年!”年近七旬的老徐如是说。当时想起了袁隆平先生,一直认为生活俭朴、默默工作是一种低调,忽然间悟到像他们这些敬业者的“低调”却是一种意境。
末了,还建议在“玉米节”上征集一些关于玉米及玉米事业的颂歌。首届“玉米节”已经结束,就从育种业内人士佟屏亚先生在“玉米节”上的致词中选一段补上吧:十年磨一剑,丰垦种业露锋芒,再磨十年剑,早熟品种挑大梁。
万佳拉面
从兴安盟返回呼和浩特,我给几位友人带了点土特产,万佳酱菜和万佳酱油。我还告诉食友要带他们去乌兰浩特吃正宗的日式拉面。
去兴安盟万佳公司的时候品尝了万佳的日式酱油,更得知万佳还有日式拉面,遂迫不及待地去了。日式拉面对于我而言,有如老朋友一般。当年初往东京上学的时候,因为经济拮据而几近无饭可吃,亏得找到一家拉面店打工,每餐必用拉面,后来形势渐好,虽离开了拉面店却常去品味各家拉面,北海道的盐拉面、九州的味噌拉面是我之所好。多少年之后,能在边疆的小城吃到如此地道的日式拉面,实有久违之感觉。没想到在此被大家认为闭塞的小城之内,居然有像万佳这样的公司,把日本的东西那么认真细致地引进来,却又是那么自然。不免想到日本斥巨资花费5年之久修缮唐招提寺—事,那么认真、执着,只为了延承千余年前鉴真和尚赴东瀛建该寺时的旧样。修法虽呆板,却无意间使得那座千年古刹融化成为了日本文化,得来自然顺畅,日本人收获颇丰。
上阵“母子兵”
云泉制药厂为初建,一院杂草,一排矮房,还有一条护院的小狗。正觉荒凉的时候,主人李老太太顺手从蔓草丛中搂了颗西瓜,边让儿子招呼我们进屋边说,这瓜没舍得摘,专等客人来时吃呢!九月尽头能吃到刚落蒂的西瓜,真可谓天高气爽至极。李老太太是云泉制药厂的经理,兴安盟生长人,儿子属医科毕业,是她的助手兼司机。
中草药的生产在兴安大地条件优厚。先是水质,水质与中草药成色息息相关,有如好酒之与优质井水。再说自然条件,基本没被工业化污染的兴安大地,其降水、无霜期、土质等适于多种中药材的种植与栽培,就云泉制药而言,其原材料中近三成可取于当地。当然,云泉落地于兴安还有另一个不小的原因,李老太太母子的故土情结。站在远离市区的山梁上,李老太太指着脚下一片荒地向我们述说着她回故乡创业的憧憬,这块土地是开发区给她征来建设新药厂用的。她们母子在这荒地里已经守候快一年了,没有电,没有水,只有一间三四平方米大的小板房。李老太太不停地说着,儿子却一直沉默无语,或许他要做的就是为母亲开车,更恰当地说是一直跟随其母亲。
站在荒山头上去感触别人的激情与执著,自己也无法使自己的心情安静下来。上阵母子兵,忽然想到了这句话。
居安的农研所
兴安盟农研所的院落十分整洁,不怎么开阔,但给人以严谨的感觉。试验田中间正在修筑一条通往市内的小公路,听说资金的争取并不容易。所长为职工将有好路可走而快乐溢于言表,我们也忘记了刚刚结束的在越野车里的颠簸。
40多年来,农研所一直坚守着阵地,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员工们为他们能守到今天颇为珍惜,从这种珍惜中却感觉出一丝大家对接下来的坚守所怀的不安。我们国家30多年来的改革与开放在“试一试、看一看”之中,由当初的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到如今的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一路走来,成为一条具有特色之路。农业的承包责任制、工业的层层承包等都是这么多年来被经济压力所逼出来的。居安而思危,对于半数员工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农研所,将如何杀出一条适用于科研单位的生存、强大之路,我也是不由得苦思冥想。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先进之邦的经济理论、经验模式,都不可照搬。这大概也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吧。
想到头痛处,觉得复杂的事情还是要简单处理为好,又想起了小平说的“试一试、看一看”。
结语
第二次兴安盟之行感触颇多,老徐的低调,万佳的国际性,云泉母子的故乡情结,还有拥有大量适用科技人才却略显茫然的农研所……其实兴安盟有着非常厚实的科技储备力量,这只是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有如此朴实、执着的创业风气。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实践中研究、创造、发明,他们的研究成果就是名副其实且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兴安盟从落后、弱势中走出,如何清楚而乐观地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是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对科技人才情况的掌握。这些本土科研人员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从事着兴安大地特殊地理环境和天候支持下的研究工作,他们的研究领域恰恰就是兴安盟的特色产业,是兴安盟所独具的优势,是兴安大地燎原之火种。试一试、看一看,在实践中发展了的肯定是有了对的因素。产品不在多而在精,企业不贪大而在乎效益好,发展不求急必须求长远。现在看来,“弱势”是一种假象,兴安盟完全可以走科技振兴的路子。
第一次走进兴安盟,感觉了兴安大地山清水秀的宜人,遂想以“绿色兴安快速崛起”为主旋律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定位。第二次走进兴安盟,我有幸感触了兴安大地科技创业者们的纯朴与执着,在山清水秀之中品味纯朴、执着的民风犹如饮百年陈酿,意犹未尽。
首届“玉米节”
去丰垦种业公司中旗基地时正值玉米的秋收季节,主人老徐的“玉米节”已经在一个月之前结束了,遗憾没能赶上,建议明年第二届“玉米节”的时候是否可以仿效玉米之乡的尼加拉瓜,在节日里加入“玉米皇后”选美的活动,让兴安大地的农家美女穿上用玉米各部分制成的服饰参加评选,兴许还能搞出个环保衍生产业来。
拜会老徐是因为“兴垦3号”和“兴垦10号”,这是他从事玉米育种10年的心血。还算幸运,“兴垦3号”和“兴垦lO号”成为了国审品种,这对于业内人士应该是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幸运对科研工作者而言是极度苛刻的,但又似乎是极其简单的,用老徐的话说就是玉米育种要有“耐心”,日复一日地守在田间地头,认认真真地记录每一个数据。参观完玉米基地之后,午饭是一杯清茶,没有酒,肉菜都产自老徐玉米基地的小菜园。坐在收获里边吃边谈他这一路走来的10年,反复地研究,不停地创新,不知不觉被主人的乐观与洒脱所感染,淡定而清馨。面对10年育种摸索之路,满载收获的老徐却另有感慨:培养玉米育种接班人绝非易事!由于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等原因,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把青春放在远离城市的试验田里。为事业而生是一个敬业科研工作者的美德,“品种改良永无止境,我愿意为玉米育种事业再干上20年!”年近七旬的老徐如是说。当时想起了袁隆平先生,一直认为生活俭朴、默默工作是一种低调,忽然间悟到像他们这些敬业者的“低调”却是一种意境。
末了,还建议在“玉米节”上征集一些关于玉米及玉米事业的颂歌。首届“玉米节”已经结束,就从育种业内人士佟屏亚先生在“玉米节”上的致词中选一段补上吧:十年磨一剑,丰垦种业露锋芒,再磨十年剑,早熟品种挑大梁。
万佳拉面
从兴安盟返回呼和浩特,我给几位友人带了点土特产,万佳酱菜和万佳酱油。我还告诉食友要带他们去乌兰浩特吃正宗的日式拉面。
去兴安盟万佳公司的时候品尝了万佳的日式酱油,更得知万佳还有日式拉面,遂迫不及待地去了。日式拉面对于我而言,有如老朋友一般。当年初往东京上学的时候,因为经济拮据而几近无饭可吃,亏得找到一家拉面店打工,每餐必用拉面,后来形势渐好,虽离开了拉面店却常去品味各家拉面,北海道的盐拉面、九州的味噌拉面是我之所好。多少年之后,能在边疆的小城吃到如此地道的日式拉面,实有久违之感觉。没想到在此被大家认为闭塞的小城之内,居然有像万佳这样的公司,把日本的东西那么认真细致地引进来,却又是那么自然。不免想到日本斥巨资花费5年之久修缮唐招提寺—事,那么认真、执着,只为了延承千余年前鉴真和尚赴东瀛建该寺时的旧样。修法虽呆板,却无意间使得那座千年古刹融化成为了日本文化,得来自然顺畅,日本人收获颇丰。
上阵“母子兵”
云泉制药厂为初建,一院杂草,一排矮房,还有一条护院的小狗。正觉荒凉的时候,主人李老太太顺手从蔓草丛中搂了颗西瓜,边让儿子招呼我们进屋边说,这瓜没舍得摘,专等客人来时吃呢!九月尽头能吃到刚落蒂的西瓜,真可谓天高气爽至极。李老太太是云泉制药厂的经理,兴安盟生长人,儿子属医科毕业,是她的助手兼司机。
中草药的生产在兴安大地条件优厚。先是水质,水质与中草药成色息息相关,有如好酒之与优质井水。再说自然条件,基本没被工业化污染的兴安大地,其降水、无霜期、土质等适于多种中药材的种植与栽培,就云泉制药而言,其原材料中近三成可取于当地。当然,云泉落地于兴安还有另一个不小的原因,李老太太母子的故土情结。站在远离市区的山梁上,李老太太指着脚下一片荒地向我们述说着她回故乡创业的憧憬,这块土地是开发区给她征来建设新药厂用的。她们母子在这荒地里已经守候快一年了,没有电,没有水,只有一间三四平方米大的小板房。李老太太不停地说着,儿子却一直沉默无语,或许他要做的就是为母亲开车,更恰当地说是一直跟随其母亲。
站在荒山头上去感触别人的激情与执著,自己也无法使自己的心情安静下来。上阵母子兵,忽然想到了这句话。
居安的农研所
兴安盟农研所的院落十分整洁,不怎么开阔,但给人以严谨的感觉。试验田中间正在修筑一条通往市内的小公路,听说资金的争取并不容易。所长为职工将有好路可走而快乐溢于言表,我们也忘记了刚刚结束的在越野车里的颠簸。
40多年来,农研所一直坚守着阵地,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员工们为他们能守到今天颇为珍惜,从这种珍惜中却感觉出一丝大家对接下来的坚守所怀的不安。我们国家30多年来的改革与开放在“试一试、看一看”之中,由当初的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到如今的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一路走来,成为一条具有特色之路。农业的承包责任制、工业的层层承包等都是这么多年来被经济压力所逼出来的。居安而思危,对于半数员工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农研所,将如何杀出一条适用于科研单位的生存、强大之路,我也是不由得苦思冥想。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先进之邦的经济理论、经验模式,都不可照搬。这大概也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吧。
想到头痛处,觉得复杂的事情还是要简单处理为好,又想起了小平说的“试一试、看一看”。
结语
第二次兴安盟之行感触颇多,老徐的低调,万佳的国际性,云泉母子的故乡情结,还有拥有大量适用科技人才却略显茫然的农研所……其实兴安盟有着非常厚实的科技储备力量,这只是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有如此朴实、执着的创业风气。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实践中研究、创造、发明,他们的研究成果就是名副其实且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兴安盟从落后、弱势中走出,如何清楚而乐观地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是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对科技人才情况的掌握。这些本土科研人员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从事着兴安大地特殊地理环境和天候支持下的研究工作,他们的研究领域恰恰就是兴安盟的特色产业,是兴安盟所独具的优势,是兴安大地燎原之火种。试一试、看一看,在实践中发展了的肯定是有了对的因素。产品不在多而在精,企业不贪大而在乎效益好,发展不求急必须求长远。现在看来,“弱势”是一种假象,兴安盟完全可以走科技振兴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