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阔的草原有太多的美丽与梦想,有丰富的资源与希望,也有心酸的苦难与忧伤。在人们传统记忆里,内蒙古是一个遥远而贫穷的地方。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无不渴望变资源为财富,化愚昧为文明,乘上时代的列车,踏上现代化的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奇迹”的故事里,发出了响遏行云的高唱,成为令人惊叹的“内蒙古现象”。这个变化是如此突然,以致人们在惊叹之后,纷纷探寻故事后面的答案。布和朝鲁同志以他对草原、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以他在内蒙古打拼磨砺的严谨的科学眼光,审视内蒙古30年的发展变化,撰写了《奋力走进前列——内蒙古现象研究》(以下简称《奋力走进前列》),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奋力走进前列》是一本研究“内蒙古现象”的专著。所谓“内蒙古现象”,一言以蔽之,就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形态和成就。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几代中央领导核心关于内蒙古发展的论述为立论依据,以2000一2007年的8年为主要时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以解读“现象”为起点,以把握本质、探索规律、指导未来为目的,全方位、全景式、大跨度地审视内蒙古地区发展进程。提出了走进前列的新理念、新模式,探讨了经济、文化、社会等诸领域科学发展的思路。通读全书,感悟良多。
一、一条主线贯穿全书
以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内蒙古现象”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新时代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提出和贯彻落实的这几年,正是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几年。换句话说,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发展,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既是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认识“内蒙古现象”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像一条红线贯穿全书,正如作者所说,“科学发展观,前行的旗帜,使我的思考有了灵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看待成绩。作者用大量的事实、详实的数据、严密的分析,向人们展示了新世纪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带领各族人民发愤图强,突出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奋力走进前列的光辉奋斗历程,真实地记录了内蒙古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活动。近些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景象,标志着邓小平同志“走进前列”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也展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内蒙古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成为西部开发的一面旗帜,而且对全国各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了榜样。读这本书,使人深深感受到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及时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必要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变化的可喜性、示范性,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剖析问题。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者用科学发展观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审视内蒙古发展实践,特别是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重要论断为武器,密切联系内蒙古实际,研究提出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如在工业发展方面,工业总量仍然偏小,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工业带动就业能力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帮助人们以冷静的态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内蒙古发展的全面把握。通过对“内蒙古现象”的透视和研究,也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像给商品贴标签那样简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视和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走进前列大计的根本依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谋划对策。作者把内蒙古未来发展放在新世纪新阶段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把握,围绕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阶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着眼于解决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谋划和展望内蒙古的未来,提出了走进前列的新理念、新模式,探讨了经济、文化、社会等诸领域科学发展的思路,该书下篇的每章每节都有系统的思路、观点和对策。比如,关于进一步摆正以人为本与GDP增长的关系,始终不渝地扑下身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关于积极支持西部“金三角”率先发展、大力扶持东部“五盟市”后来居上,使东西两翼带动全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大力推进内蒙古新型工业化的“五个融合”、培育和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三要素”、加快发展内蒙古服务业的“五个协调”、城镇建设“五型”模式的思路和对策等,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内蒙古走进前列的迫切需要。这些思路和对策,为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内蒙古全体人民群众的意志和理念,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发展模式凝练厚重
《奋力走进前列》一书立足于历史纵深和战略全局,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奠定的深厚基础是“内蒙古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几代中央领导核心一脉相承地关心、关怀、情系内蒙古,为内蒙古的未来绘就了蓝图,为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区上下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构建起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自身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全书主要侧重从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增长”的角度,根据2002年到2008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的特征,对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概括和提炼:
一是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以政府优惠让利、直接配置资源、超越权限审批等为主要特征。近些年,内蒙古按照“快、大、长、好”的发展思路,为了做大经济规模、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在招商引资上制定和实施了所得税减免和贴息、资源直接配置、工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引进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时期,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一个必然选择,也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导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二是投资拉动型模式。近些年来,内蒙古党委和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环境优势,千方百计引进资本,加大资本投入,着力营造一个收益 较高、风险较小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吸引大企业集团到内蒙古投资,数量可观的大项目接连落地,带动经济总量迅速做大,在全国排序大踏步前移。作者通过详尽的对比和分析认为,“内蒙古经济超常增长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投资需求是三大需求中的主要拉动力量,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中的主要拉动力量;投资投入又主要集中在工业,第二产业中主要是工业拉动”,拉动经济超常规增长的主导力量,是工业甚至是工业中的能源、冶金建材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几个主要行业。“投资拉动型模式在特定时期对内蒙古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功不可没”。
三是资源支撑型模式。内蒙古是我国自然资源(矿产、土地、草原)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内蒙古的比较优势之一就是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储量,这一独特优势为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世纪初以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发生了有利于实现资源支撑型模式的变化,在内蒙古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以发展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资源开发热”,2007年与2000年相比,内蒙古GDP增长了2.96倍,“其中,支撑超常规经济增长的正是超常规的资源开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资源支撑型增长,是在一定阶段资源富集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在西部欠发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如此。
四是机遇牵动型模式。“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恰逢一系列历史性机遇,内蒙古看准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因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牵动力”。特别是新世纪初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全国出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电等能源产业和钢、铝等基础原材料产业,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经济超常规增长的硬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煤电等能源产业和相关产业大发展,为内蒙古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增长来讲,所谓机遇实际上就是经济大发展的机会。没有机遇,再富集的资源也只能沉睡地下;有了机遇而抓不住机遇,就会错失良机;抓住机遇而乱干一气,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抓住机遇而科学发展,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质的飞跃。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四个模式是融为一体的,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其中,政府主导是关键、资源支撑是基础、投资拉动是动力、机遇牵动是前提,正是由于四个模式的交互作用,内蒙古经济才实现了超常规增长。
必须看到,这些模式是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内蒙古发展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作者清醒地指出,“其优点是特定条件下的,是暂时的、局部的、表面的”,“从居民、政府、企业三者的表现看,有投资活跃的身影,有政府积极的作为,却少了百姓创业的热情;从‘三驾马车’的表现看,投资大马膘肥体壮,消费瘦马勉强拉套,出口马驹索性就不拉套;从生产要素的表现看,有资源的大度,有劳动的辛苦,科技却显得很含羞。”为此,作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未来一个时期内蒙古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内蒙古从新的历史起点上走进前列,应由以往的政府主导型、投资拉动型、资源支撑型、机遇牵动型模式转变为市场主导型、资源节约型、全民创业型、创新驱动型新模式”的一系列思路和措施,着力构建“各种角色各显神通、和谐共唱的大舞台”,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上与更强的对手竞争,跳出西部、瞄住东部沿海地区谋发展。
三、奋发精神激扬澎湃
令人感佩的是,全书洋溢着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奋勇争先、舍我其谁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精神:
一是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精神。内蒙古“边连两国,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沿边横跨的区位优势”、“潜力巨大的后发优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机遇曾一次次与内蒙古失之交臂。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内蒙古的发展置于全国发展的大局之中,特别是在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内蒙古重新认识、定位与利用好自身优势,提出了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八个转变”。在落实过程中,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扶持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重视生态建设和民族自治区域等各项政策,立足特色、发挥优势,主动对接、主动融入,探索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通读全书,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这片这热土上呈现出的一派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喜人景象。
二是一马当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作者说,“骏马是草原的精灵”,“万马奔腾必有一马当先,一马当先才有万马奔腾”。从大胆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一大批现代化大型煤矿和发电厂,实现积极支持西部“金三角”率先发展,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到着力扶持东部“五盟市”后来居上,体现的是区域战略创新;从首次采用70多项国内新技术,大力推进一大批当代最先进技术的资源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到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稳定增长,体现的是科技创新;从大力培育鄂尔多斯、鹿王、伊利、蒙牛、草原兴发等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到向全国各地进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体现的是品牌创新……创新,是破解“内蒙古现象”的重要基因密码,也是“奋力走进前列”的内在动力源泉。
三是包容开放、团结奋进的精神。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相辉映、汇聚融合,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书中,作者把“崇尚自然、热爱家园、真诚友善、包容开放、团结奋进”作为内蒙古草原文化的重要内涵。通读全书,使人深深感到,“包容开放、团结奋进”应是新时期草原文化最突出的精神特点。新世纪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内蒙古的经济优势和劣势,正确地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制定了“对内对外开放,引进资本技术,加快发展煤电工业和资源深加工产业”的战略决策,敞开宽广的胸怀,真诚邀请和主动接纳来自大江南北的投资者、管理者、劳动者;放手让矿产、土地、畜牧、资本、管理等各类资源的活力竞相进发;全区2400万名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共谋发展,“在阳光普照的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上”,“万马奔腾”,涌现出一大批党的好干部,共同创造了“内蒙古现象”。“人们有理由坚信,今后,内蒙古依然会像凌空的神马,舞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双翼,将飞得更高、更快、更远,飞向万马奔腾的前列!”
《奋力走进前列》,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文气通畅,兼有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客观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创新性等特点。通读全书,给人们展示了一种思接中外、神追万里的辽阔视野,一种经世致用、智情交融的优秀才质,一种舍我其谁、倾力相献的拳拳之心。《奋力走进前列》为宏观决策者进一步了解中观层面的发展提供了真实情况,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了一本实用手册,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内蒙古现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披览全书,值得一读。
《奋力走进前列》是一本研究“内蒙古现象”的专著。所谓“内蒙古现象”,一言以蔽之,就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形态和成就。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几代中央领导核心关于内蒙古发展的论述为立论依据,以2000一2007年的8年为主要时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以解读“现象”为起点,以把握本质、探索规律、指导未来为目的,全方位、全景式、大跨度地审视内蒙古地区发展进程。提出了走进前列的新理念、新模式,探讨了经济、文化、社会等诸领域科学发展的思路。通读全书,感悟良多。
一、一条主线贯穿全书
以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内蒙古现象”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新时代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提出和贯彻落实的这几年,正是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几年。换句话说,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发展,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既是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认识“内蒙古现象”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像一条红线贯穿全书,正如作者所说,“科学发展观,前行的旗帜,使我的思考有了灵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看待成绩。作者用大量的事实、详实的数据、严密的分析,向人们展示了新世纪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带领各族人民发愤图强,突出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奋力走进前列的光辉奋斗历程,真实地记录了内蒙古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活动。近些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景象,标志着邓小平同志“走进前列”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也展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内蒙古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成为西部开发的一面旗帜,而且对全国各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了榜样。读这本书,使人深深感受到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及时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必要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变化的可喜性、示范性,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剖析问题。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者用科学发展观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审视内蒙古发展实践,特别是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重要论断为武器,密切联系内蒙古实际,研究提出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如在工业发展方面,工业总量仍然偏小,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工业带动就业能力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帮助人们以冷静的态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内蒙古发展的全面把握。通过对“内蒙古现象”的透视和研究,也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像给商品贴标签那样简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视和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走进前列大计的根本依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谋划对策。作者把内蒙古未来发展放在新世纪新阶段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把握,围绕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阶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着眼于解决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谋划和展望内蒙古的未来,提出了走进前列的新理念、新模式,探讨了经济、文化、社会等诸领域科学发展的思路,该书下篇的每章每节都有系统的思路、观点和对策。比如,关于进一步摆正以人为本与GDP增长的关系,始终不渝地扑下身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关于积极支持西部“金三角”率先发展、大力扶持东部“五盟市”后来居上,使东西两翼带动全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大力推进内蒙古新型工业化的“五个融合”、培育和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三要素”、加快发展内蒙古服务业的“五个协调”、城镇建设“五型”模式的思路和对策等,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内蒙古走进前列的迫切需要。这些思路和对策,为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内蒙古全体人民群众的意志和理念,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发展模式凝练厚重
《奋力走进前列》一书立足于历史纵深和战略全局,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奠定的深厚基础是“内蒙古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几代中央领导核心一脉相承地关心、关怀、情系内蒙古,为内蒙古的未来绘就了蓝图,为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区上下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构建起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自身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全书主要侧重从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增长”的角度,根据2002年到2008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的特征,对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概括和提炼:
一是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以政府优惠让利、直接配置资源、超越权限审批等为主要特征。近些年,内蒙古按照“快、大、长、好”的发展思路,为了做大经济规模、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在招商引资上制定和实施了所得税减免和贴息、资源直接配置、工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引进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时期,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一个必然选择,也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导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二是投资拉动型模式。近些年来,内蒙古党委和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环境优势,千方百计引进资本,加大资本投入,着力营造一个收益 较高、风险较小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吸引大企业集团到内蒙古投资,数量可观的大项目接连落地,带动经济总量迅速做大,在全国排序大踏步前移。作者通过详尽的对比和分析认为,“内蒙古经济超常增长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投资需求是三大需求中的主要拉动力量,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中的主要拉动力量;投资投入又主要集中在工业,第二产业中主要是工业拉动”,拉动经济超常规增长的主导力量,是工业甚至是工业中的能源、冶金建材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几个主要行业。“投资拉动型模式在特定时期对内蒙古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功不可没”。
三是资源支撑型模式。内蒙古是我国自然资源(矿产、土地、草原)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内蒙古的比较优势之一就是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储量,这一独特优势为内蒙古经济超常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世纪初以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发生了有利于实现资源支撑型模式的变化,在内蒙古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以发展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资源开发热”,2007年与2000年相比,内蒙古GDP增长了2.96倍,“其中,支撑超常规经济增长的正是超常规的资源开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资源支撑型增长,是在一定阶段资源富集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在西部欠发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如此。
四是机遇牵动型模式。“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恰逢一系列历史性机遇,内蒙古看准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因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牵动力”。特别是新世纪初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全国出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电等能源产业和钢、铝等基础原材料产业,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经济超常规增长的硬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煤电等能源产业和相关产业大发展,为内蒙古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增长来讲,所谓机遇实际上就是经济大发展的机会。没有机遇,再富集的资源也只能沉睡地下;有了机遇而抓不住机遇,就会错失良机;抓住机遇而乱干一气,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抓住机遇而科学发展,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质的飞跃。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四个模式是融为一体的,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其中,政府主导是关键、资源支撑是基础、投资拉动是动力、机遇牵动是前提,正是由于四个模式的交互作用,内蒙古经济才实现了超常规增长。
必须看到,这些模式是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内蒙古发展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作者清醒地指出,“其优点是特定条件下的,是暂时的、局部的、表面的”,“从居民、政府、企业三者的表现看,有投资活跃的身影,有政府积极的作为,却少了百姓创业的热情;从‘三驾马车’的表现看,投资大马膘肥体壮,消费瘦马勉强拉套,出口马驹索性就不拉套;从生产要素的表现看,有资源的大度,有劳动的辛苦,科技却显得很含羞。”为此,作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未来一个时期内蒙古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内蒙古从新的历史起点上走进前列,应由以往的政府主导型、投资拉动型、资源支撑型、机遇牵动型模式转变为市场主导型、资源节约型、全民创业型、创新驱动型新模式”的一系列思路和措施,着力构建“各种角色各显神通、和谐共唱的大舞台”,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上与更强的对手竞争,跳出西部、瞄住东部沿海地区谋发展。
三、奋发精神激扬澎湃
令人感佩的是,全书洋溢着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奋勇争先、舍我其谁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精神:
一是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精神。内蒙古“边连两国,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沿边横跨的区位优势”、“潜力巨大的后发优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机遇曾一次次与内蒙古失之交臂。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内蒙古的发展置于全国发展的大局之中,特别是在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内蒙古重新认识、定位与利用好自身优势,提出了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八个转变”。在落实过程中,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扶持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重视生态建设和民族自治区域等各项政策,立足特色、发挥优势,主动对接、主动融入,探索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通读全书,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这片这热土上呈现出的一派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喜人景象。
二是一马当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作者说,“骏马是草原的精灵”,“万马奔腾必有一马当先,一马当先才有万马奔腾”。从大胆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一大批现代化大型煤矿和发电厂,实现积极支持西部“金三角”率先发展,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到着力扶持东部“五盟市”后来居上,体现的是区域战略创新;从首次采用70多项国内新技术,大力推进一大批当代最先进技术的资源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到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稳定增长,体现的是科技创新;从大力培育鄂尔多斯、鹿王、伊利、蒙牛、草原兴发等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到向全国各地进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体现的是品牌创新……创新,是破解“内蒙古现象”的重要基因密码,也是“奋力走进前列”的内在动力源泉。
三是包容开放、团结奋进的精神。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相辉映、汇聚融合,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书中,作者把“崇尚自然、热爱家园、真诚友善、包容开放、团结奋进”作为内蒙古草原文化的重要内涵。通读全书,使人深深感到,“包容开放、团结奋进”应是新时期草原文化最突出的精神特点。新世纪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内蒙古的经济优势和劣势,正确地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制定了“对内对外开放,引进资本技术,加快发展煤电工业和资源深加工产业”的战略决策,敞开宽广的胸怀,真诚邀请和主动接纳来自大江南北的投资者、管理者、劳动者;放手让矿产、土地、畜牧、资本、管理等各类资源的活力竞相进发;全区2400万名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共谋发展,“在阳光普照的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上”,“万马奔腾”,涌现出一大批党的好干部,共同创造了“内蒙古现象”。“人们有理由坚信,今后,内蒙古依然会像凌空的神马,舞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双翼,将飞得更高、更快、更远,飞向万马奔腾的前列!”
《奋力走进前列》,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文气通畅,兼有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客观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创新性等特点。通读全书,给人们展示了一种思接中外、神追万里的辽阔视野,一种经世致用、智情交融的优秀才质,一种舍我其谁、倾力相献的拳拳之心。《奋力走进前列》为宏观决策者进一步了解中观层面的发展提供了真实情况,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了一本实用手册,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内蒙古现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披览全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