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思考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民族地区的民营企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然而,其发展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深究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发展环境应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此。本文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培植龙头企业、尊重人才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优化 民族地区 民营企业 发展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当前,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面临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两路”开通、国家扩大内需以及“两圈两区一带”等发展机遇,中央和省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对民族地区的快发展加大了扶持力度。2008年以来,恩施州上下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战略,促进绿色繁荣”主旋律,夯实产业基础,优化发展环境,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着力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全州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在恩施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该州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全州有1331户工业企业,其中民营企业1263户,占94.9%;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4.67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85亿元,占51.1%;全州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79亿元,小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29亿元,占总收入的63.8%;全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9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实现利润6.83亿元,占总额的75.2%;全州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5538人,其中民营企业从业人员43795人,占78.9%。然而,由于历史和区位等方面的原因,恩施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深究恩施州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应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一、恩施州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企业规模有限,卷烟行业、电力行业成为恩施州税收的重要来源,其余则主要依靠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经济占该州经济总量的80%以上。2008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虽达到325户(其中民营企业287户),净增数超历史水平,但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已超过1万家,恩施州占比仅为3%左右,数量依然偏少。恩施州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少、规模小,其技术结构也不合理。多年来,恩施州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以矿业、绿色食品、能源、烟草、建材、药化六大产业为支柱。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生物、能源、矿产等方面资源,但在技术结构上,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初级原材料生产、餐饮和娱乐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从事矿产品的开采和初加工,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仍以传统的“资源加工型”为主,“高新技术型”“、质量型”和“集约型”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从而导致优势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和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不能有效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2009年,恩施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287个规模民营企业所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别为:原煤生产18个,茶叶生产、加工37个,中药饮片、中药材加工7个,水泥制作10个、其他的生产白酒、水泥、肥料,进行淀粉、肉制品、饲料加工等等,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极少。由于缺乏科技人才、经费和相应的创新机制等,这些民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科技水平。
  
  (二)缺乏人才,管理水平低下
  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恩施州劳动力资源存量丰富,但接受过一定程度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严重偏低,民营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奇缺的现象长期困扰着企业的正常发展。另外,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人才奇缺。该州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多数都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企业懂技术的管理人员基本上已经流失无几,人才管理制度不尽健全,由此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如下:第一,交通不变,难以引进人才。因为城市发展水平低下,生活条件较东部沿海城市低很多,再加上交通困难,进出不便,使得许多高水平人才不愿来到这些地方工作就业,人才引进很成问题,就算人才引进了,但由于企业规模不大,无法留住优秀人才。招聘的员工大多来自周边地区和外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学历大多都非常低,甚至有很多小学文化程度员工,劳动技术素质都不高,更谈不上有什么高层次人才。第二,高层管理人才缺乏,企业家队伍整体知识层次偏低。民营企业主大多数缺乏知识文化,专业型人才很少,他们大多意志薄弱,见识少,小富即安,对学习认识不足,对市场把握不准,综合能力欠缺,离真正的企业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民营企业无法做大做强与此有很大关系。第三,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任人唯亲、自己的家属、亲戚、朋友、熟人在重要岗位上;无人才战略,没有用人标准、不培训人才、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薪酬不公正,即使贡献大的人与企业家族成员的待遇差别也大;“家”成为人才的标准,与家无关的人都难以成为企业的人才。以感情代替制度,以个人关系代替分工,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等弊端,给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混乱。管理水平的低下、现代企业制度的缺乏,严重地窒息了民营企业的生命力。
  
  (三)融资渠道不畅,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缺乏融资渠道一直是阻碍民营科技企业上规模、增效益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恩施州反映比较尖锐。从全州来看,尽管金融系统公开承诺“轻成份、重效益”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仍享受不到“国民待遇”,恩施州金融机构的贷款资料显示:2008年,在长期贷款中,除电力行业外,其他工业贷款占工业总贷款不到6%。唯成份论和重规模、轻效益导致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
  究其原因:第一,融资渠道单一。恩施州多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职工保险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资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合适的融资渠道;第二,恩施州民营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模式的不足使其较难获得银行的支持。粗放式经营、家族化管理一直是恩施州民营企业成长中难以克服的软肋。该州民营企业生产以传统产业为主,多数企业生产仅 限于对资源的开发和简单初加工,热衷于简单的规模扩张,资源精深加工增值不够,导致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家族式管理导致不少民营企业主个人作用过分突出,经营随意性大,不断追逐经济热点,业务稳定性较弱,投机性和经营风险较高。由于自身经营和管理存在的这种缺陷,使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薄弱,信用评级较低,难以获得银行认可。州内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加强,不愿冒险贷款,即使贷款也对民营企业限制苛刻,附加许多额外条件和进行额度限制。第三,缺乏担保主体而得不到贷款。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使民营企业融资时得不到第三方支持。在我国,政府充当了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发放信贷最后担保人的角色,贷款给国有企业所形成的国有银行不良债权及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由国家承担,因此,国有企业很容易从国有银行获取信贷支持。而多数民营企业本身资产程度不定,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社会上没有独立的资源评估机构及其他服务可利用,因此国有银行对他们的信贷必然是谨慎的。
  
  二、优化恩施州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服务、法律、人文环境
  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清理有关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应取消一切政策歧视,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税政策、社会保障、产品鉴定、质量认证、品牌保护、产品定价、职称评定、政府采购、招投标、评选先进、授予荣誉称号以及各种优惠政策方面享受与公有制企业同等待遇。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人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人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切实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准入程序,缩短准人时间,培育市场主体。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用足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省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本着服务至上、发展优先的原则,以便民便商为重点,以优质高效为目标,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公示制,定期对涉企涉民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编制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载明审批依据、内容、条件、期限、程序等。建立完善首问负责、联审联办、投资代办、网上审批等制度,消除行政审批过程中的“梗阻”,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规范涉企培训活动,涉企培训应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提高职工职业技能为目的。完善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土地、房地产、环境评价、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审计、安全生产评价、税务代理、会计、法律服务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的监管,切实解决政企不分、垄断服务、执业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营造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深化企业周边和重点项目建设治安环境治理。对于扰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对失职、渎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故意伤害、绑架、勒索企业经营者和项目投资者,强买强卖、强装强卸、阻扰施工、强行承包工程、索要“保护费”、“提成费”等违法犯罪行为,政法机关要依法予以打击。逐步完善法律服务市场,司法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设立法律顾问机构,大力扶持、指导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营造和谐奋进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围绕开放活州,通过新闻媒体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恩施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举措和效果,大力宣传执法规范、工作高效、服务优质的先进典型,同时,积极推介恩施州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名牌产品,提升该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推进诚信建设,积极倡导政府重承诺守信誉、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个人重公德守信义的良好风尚,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以诚兴业的社会氛围。
  
  (二)合理利用特色优势资源,培植龙头企业,争创精品名牌
  恩施州富硒绿色食品、中药材资源以及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精加工等助于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能够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切实增强地方经济活力,拉长产业链,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兴起。将资源比较优势转变为经济比较优势和动态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行资源和原材料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使特色资源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培植龙头企业,着力发展重点产业集群,是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实力的有效方式。恩施州工业生产主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其中矿产、绿色食品、能源、烟草、建材、药化等行业已成为我州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在饮料制造业中的精制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2008年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业已达到37家,创造工业增加值1.85亿元,提供利税5762万元,鲜茶产量由2005年的21996吨发展到2008年的34329吨,占湖北省茶叶产量的26.3%,面积、产值、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虽然恩施州是生产茶叶的大州,但还不是茶叶强州,茶叶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和拳头产品。因此大力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培植名优茶叶品牌,整合茶叶加工销售资源,打造茶叶支柱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安置人员就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立足比较优势,争创精品名牌。名牌产品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名片,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制胜利器。实施名牌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利用该州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差异造就的立体型气候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山野菜、中药材、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快推进磷矿、钒矿、大理石、方解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深度开发。抓好魔芋、畜产品、特色饮料等绿色食品产业品牌整合和精深加工,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建材工业加快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型干法旋窑等量替换立窑工程。围绕做大做强的目标,开发一批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精深加工、产业化、集约化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争取创出数个有一定影响的品牌。
  
  (三)拓展多元高效的融资渠道,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针对目前恩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需要加大落实金融改革力度,完善民营资本借贷机制,为民营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提供“血液”,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壮大自身综合实力,走上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拓展多元高效的融资渠道。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和融资,逐步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融资渠道。金融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宣传国家金融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用足金融政策。采取措施吸引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来恩施州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邮政储蓄银行改革,积极争取政策多办村镇银行。鼓励发展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评估、资信评级、投融资咨询、 基金管理等中介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进一步完善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是解决民营企业信用不足缺陷的重要途径,建议政府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条件许可的地区由政府出资组建融资担保中心。同时,从政策上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投资,增加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逐步形成由政府担保基金、民营信用担保公司共同参与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尽快形成覆盖全州的担保服务网络。恩施州注册成立的担保机构共有9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共计21445万元,比2007年增加3446万元,增长19.14%,可用担保资金总额已达到21591万元,其中政府担保资金17293万元,占担保资金总额的80%。截至2008年底,全州担保机构实现累计担保企业469户(本年累计担保企业184户),实现担保业务累计701笔(本年担保累计196笔)。2008年全州实现担保总额22540万元,在保企业163户,在保责任总额19384万元。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贴息资金支持。积极实施民营企业资金扶持计划,每年从财政中挤出一定资金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扩大出口等提供贷款贴息。此外,还应扩大对民族地区生产企业的贴息范围。恩施是全国仅有的几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目前国家财政虽对恩施地区实施了贴息政策,但仅针对少数民族贸易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贴息,范围较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扩大民族贸易贴息企业范围,对于确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贴息,以使恩施地区更多处于成长初期的民营企业享受优惠政策,降低财务成本,尽早发展成为大中型企业。
  降低申贷门槛,扩大授信额度。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可以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商业银行应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适当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授信项目审批速度。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考虑设置专门的民营企业信贷业务部门,构建一套专门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针对民营企业量多、面广、分散化、多样化的特点,适当延伸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
  
  (四)尊重人才,完善人才市场
  要走出人才困境,政府应建立并完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引进外来人才、充分调动本地人才的一个重要准备。许多地方虽有人才市场,但很不成熟,人才流动相当困难。第一,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建设,制定各行业、专业人才和城乡劳动力资源供求指导目录,建立供求信息网络,促进专业人才和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快人才“绿色通道”建设,落实《恩施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力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确保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人才需求。第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劳动力和人才支撑。加大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培训,做好城乡劳动力资源储备和供给。充分利用各级劳动部门的主要技能培训机构,目的明确地培养当前急需的各种主要技能人才,为工业化健康发展奠定必不可少的人力基础。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根据企业特点,经常性地组织企业员工到发达地区相关企业接受培训。把引智放在重要地位,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其雄厚的人才及科研优势,在人才培养、智力引进、科研成果转化、重大课题研究等方面与该州形成长期、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格局,大幅度提升恩施州的人才培养水平和产品研发水平。提高当地教育水平,进而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该州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巨大,熟练技工等适用型技能人才比例众多,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工业兴州需要引导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挥作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必将会留住一批外出人员回乡务工或者创业,但前提是必须有相关产业一定程度的发展所提供的大量就业机会。
  人才是企业成功之本,民营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招人才,合理、最优化使用管理人才,并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形成一套合理的人员引进计划、招聘、选择、培训、任用、激励和评价奖励制度,要进行员工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最大效用,彻底实现企业在人才上的突破。民营企业要把人才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民营企业应废除家族式管理,优化员工结构,大胆引进外地一些能力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来担任企业重要职务,抓住“乡土人才”(既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又对家乡有深厚感情、不愿到外地就业的本地人),大力推行人才的感情管理,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企业的重要,自己与企业血肉相连,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管理者则应做到以诚待人,以情留人,以感情投资激发人才潜在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回答了商品房并非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吉芬商品,澄清了人们思想上的模糊认识,继而论述了商品房的性质,认为商品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商品房的需求曲线也不同于一般商品。本文联系中国房产市场的实际,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商品房需求曲线向上倾斜,需求量取决于预期价格,与同样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无法构成一般均衡。只有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形成房产稳定的价格预期,才能抑制商
期刊
近年来,赤峰市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大矿山、大冶炼、大产业、大基地建设,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中国有色、中钢集团、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山东黄金、湖南有色等十几家行业领军企业进驻赤峰。2009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到工业的55%,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近日,赤峰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
期刊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是基层党组织在实践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农牧民尽快富裕起来,就以上问题,近日走访了白泥井镇党委书记白万富同志。  白书记首先介绍了该镇的基本情况:该镇地处达拉特旗东部,总面积900平方公里,人口35140人,地形呈南北狭长。该镇北部为沿河高效农牧业区。上世纪80
期刊
摘要:将SWOT分析运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研究领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中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江苏省,在简述了江苏外贸发展现状,分析江苏发展外贸优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江苏外贸的关键,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 江苏 对外贸易    一、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不
期刊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近日在梅地亚表示,稳定粮食生产,保持粮食总产在1万亿斤以上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底线。  危朝安指出,我国必须立足国内来解决粮食的基本自给,“基本自给”就是国内生产粮食要满足国内需要的96%以上,低于96%就没有实现这个目标。这些年来,粮食生产还有一个规律,即:上去比较困难,而下来比较容易,下来以后要上去又比较难。2003年和1998年粮食产量最高时比,全国减少了近1700亿斤,曾
期刊
东胜,古老神奇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祖国西部大开发热潮中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新城,她因拥有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鄂尔多斯集团而蜚声海内外,享有高原圣地、中国绒城的美誉。东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揽于九曲黄河“几”字湾怀抱之中,是国家新兴能源重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东胜区域总面积2530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9个街道
期刊
q  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犹如一匹疾速奔驰的黑马,跑在全国各省(区、市)前列。自2002年开始,内蒙古的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全国第一,保持着领跑者地位。从2003年到2008年的6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9.6%,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8.7个百分点。2008年内蒙古人均GDP达32586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在全国前十位之内。内蒙古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自2002年以来,我区立足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连续7年保持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全国领先。到2008年,GDP总量达到7761.8亿元,年均增长17.6%,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人均GDP实现4638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5倍。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当年全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432.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5%,绝对差距
期刊
辽阔的草原有太多的美丽与梦想,有丰富的资源与希望,也有心酸的苦难与忧伤。在人们传统记忆里,内蒙古是一个遥远而贫穷的地方。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无不渴望变资源为财富,化愚昧为文明,乘上时代的列车,踏上现代化的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奇迹”的故事里,发出了响遏行云的高唱,成为令人惊叹的“内蒙古现象”。这个变化是如此突然,以致人们在惊叹
期刊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吸纳就业的能力要低于其他服务业,然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能够通过对其他行业提供知识密集性的服务带动其他行业的生产,从而扩大其他行业的就业规模,间接解决众多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本文试对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就业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测度研究,并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比较,发现江苏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直接就业效应和完全就业效应都高于国家平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