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课文相较于本单元其他几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全文对于情感方面的东西没有做多少渲染,按理说,父母在送走自己儿女的时候,心情应该是非常复杂的,送别的场面应该是惊心动魄悲痛欲绝,值得我们大书特书一番的。但这些渲染性的文字在文中基本找不到,全文基本上以对话构成,人物的动作、神态、心情统统隐藏在其背后,需要我们去想象去挖掘,去从中细细体味父母的那颗爱子之心。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内容,我采取了不同以往的教学方式。
首先,布置大家自读课文,读时注意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读完以后,请一组同学分别扮演贫穷父母、贵妇人、女仆,其他同学认真观看他们的表演,表演结束以后,请大家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表演者。在此,我强调了一点,记者提问必须围绕文本进行,不能针对表演问题提问。)
以下是摘录的采访情况。
问:(提问父母)你们第一次送小孩出去时是什么心情?
答:难舍难分。(事后想想,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阐释“难舍难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问:你们用次子换大儿子时是什么心情?
答:无精打采,一夜没睡。
追问:一夜没睡都想写什么?(追问得好!)
答:想大儿子,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
问(提问财主):父母用二儿子换小女儿,你为什么会有点不高兴?为什么最终同意了?
这个问题,“财主夫人”没有回答得好,我也没太在意,现在想想,其实可以与财主夫人慷慨赠钱的举动联系起来,说明父母之心不但保全了一家人的团聚,也深深打动了旁观者,这就是父母之爱的力量。
问(提问父母):为什么最终你们将孩子全部换回?
答:(文中父亲说的话),还有,因为爱。
最后,我向“父母”提了一个问题:既然是这么舍不得,为什么一开始不拒绝贵妇人呢?我有些想不通哦。
“父母”回答:因为想要孩子过好点儿的生活,没想到最后会舍不得。
我顺势回到课文主题,这就是父母的心,一颗怎样的心?爱子之心!
本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提问环节也没让我失望,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紧扣住了主题。下课之际,我有点得意,觉得这堂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清醒过来,他们笑着说:语文课太有意思了。换了平时,我会高兴于这样的评价,但今天总是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学这篇课文,大家的情绪应该是“淡紫色”的,应该是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的,而不是情绪高昂,欢喜有趣的。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没有真正走进文本,真正走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所以导致课堂活泼有余,深情不足。所以,以后再有类似的课堂活动,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时刻注意把握课堂情绪的走向,真正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内容,我采取了不同以往的教学方式。
首先,布置大家自读课文,读时注意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读完以后,请一组同学分别扮演贫穷父母、贵妇人、女仆,其他同学认真观看他们的表演,表演结束以后,请大家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表演者。在此,我强调了一点,记者提问必须围绕文本进行,不能针对表演问题提问。)
以下是摘录的采访情况。
问:(提问父母)你们第一次送小孩出去时是什么心情?
答:难舍难分。(事后想想,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阐释“难舍难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问:你们用次子换大儿子时是什么心情?
答:无精打采,一夜没睡。
追问:一夜没睡都想写什么?(追问得好!)
答:想大儿子,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
问(提问财主):父母用二儿子换小女儿,你为什么会有点不高兴?为什么最终同意了?
这个问题,“财主夫人”没有回答得好,我也没太在意,现在想想,其实可以与财主夫人慷慨赠钱的举动联系起来,说明父母之心不但保全了一家人的团聚,也深深打动了旁观者,这就是父母之爱的力量。
问(提问父母):为什么最终你们将孩子全部换回?
答:(文中父亲说的话),还有,因为爱。
最后,我向“父母”提了一个问题:既然是这么舍不得,为什么一开始不拒绝贵妇人呢?我有些想不通哦。
“父母”回答:因为想要孩子过好点儿的生活,没想到最后会舍不得。
我顺势回到课文主题,这就是父母的心,一颗怎样的心?爱子之心!
本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提问环节也没让我失望,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紧扣住了主题。下课之际,我有点得意,觉得这堂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清醒过来,他们笑着说:语文课太有意思了。换了平时,我会高兴于这样的评价,但今天总是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学这篇课文,大家的情绪应该是“淡紫色”的,应该是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的,而不是情绪高昂,欢喜有趣的。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没有真正走进文本,真正走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所以导致课堂活泼有余,深情不足。所以,以后再有类似的课堂活动,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时刻注意把握课堂情绪的走向,真正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