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模式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实践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acmacy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BL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提出基于实际生活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得出所需的答案。品德与社会课程可借助PBL模式组织教学,围绕PBL模式预设的问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主性,促进其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模式;预设问题;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属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提出,主要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PBL先提出基于实际生活的问题,然后进行全体讨论和分析,结合实际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最终得出所需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知识的学习效果。品德与社会课程借助PBL模式组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一、PBL模式的教学作用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相关内容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去理解相应内容。PBL模式要求教师作为启发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而存在,而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研究和讨论,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相应的问题。PBL模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学生通过对与自身相关问题的分析,产生寻求真理的探索兴趣,激发自己进行思考,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现,进一步促进其思考。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发现和提出潜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PBL模式通过相应问题,为小学生构建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挥相互合作能力
  社会不断发展导致分工越来越细,各个群体或个体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呈现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小学生自身潜力巨大,个人优势不尽相同,所以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发挥品德知识的学习优势。PBL模式以小组形式进行相互合作和学习,按照兴趣和特长组建学习小组。组间合作、组内学习,可以集思广益,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和总结时,各组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论述,不仅充分表达小学生对品德课程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
  二、PBL方案设计
  PBL方案设计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提高的基础,而方案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其要具备真实性、劣构性和复杂性。
  1.真实性
  问题设计要与客观事实一致,来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找到问题设计的着力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对手也是朋友》课时,学生积极动脑回想起生活中的对手,与对手、朋友的概念联系起来,激发强烈的好奇心。日常交往过程中,小朋友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并在短暂的摩擦中和好如初。在该问题提出以后,小学生会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品德学习就是生活情景再现,而且能够将课堂内容与实际发生过的事情联系起来,为将来同样问题的出现提供解决思路。
  2.劣构性
  例如四年级下册《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中,为了能延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申出了课外搀扶老人的问题进行研讨。要求学生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情境下去搀扶,并保护好自己,避免出现坏人利用自己的好心来伤害自己。条件I:在老人摔倒后并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得到同意后,对老人进行搀扶;条件II:老人患有心脏病,或者摔伤自己,不要搀扶,要尽快拨打120;条件III:怀疑老人是故意摔倒,应该拨打110和120,然后拍照,并在旁边观察,待确定老人非坏人后,进行搀扶。上述问题和解决方案不尽相同,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进行自我判断。在没有唯一答案的情况下,小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判断,并勤于思考,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培养自己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3.复杂性
  强调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品德现象,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争取找到比较适合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生活中,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进行反复分析和探讨,才能找出符合实践要求的解决办法。以四年级下册《在公交车上》一课为例,提出社会热点问题——让座,小学生应该考虑车上的实际情况,再做出让座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全部让座。另外,让座的时候要考虑让座对象的实际情况,不要做出好心办坏事的事情来。因此,问题的复杂性,要让小学生更加努力地思考,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PBL模式的应用案例分析
  PBL模式是以问题为主,学生为解决问题对其进行细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到全面评价结果。下面就以六年级下册《对手也是朋友》一课为例,阐述PBL模式的实施步骤。
  1.创设情境问题
  教师提出:“对手在生活中不断出现,到底是朋友还是对手呢?”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两难的复杂问题,其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任何学生都有过相应经历,这种问题有助于学生迅速融入情景中。“对手也是朋友”具有劣构、复杂和不明确性,可以促进学生主觀能动性的发挥,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达到积极讨论问题的目的。
  2.找准问题关键点
  学生对主题了解后,进行积极的讨论,将复杂问题进行细化,分为“对手”和“朋友”两个方面。由于两个概念间相互转化,学生容易混淆,或者讨论方向偏差,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发挥监督者和启发者的作用,保证其向正确的方向转变。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引导,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手的范围;2)朋友的范围;3)两者相互转化的条件;4)两者相互转化的结果;5)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3.收集相应资料
  由于设置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学习。学生依据自身的经历和兴趣,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依据实际分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发挥各自小组的优势,保证收集的资料具有利用价值,例如百科字典、百度和其他一些相关网站等。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更全面地分析问题,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4.汇总与评价
  各组讨论结果由教师进行汇总,结合收集的资料,筛选出有用信息。收集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圈,分组讨论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换和输出,而结果汇总则是各种思想的碰撞。PBL教学模式注重的是讨论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三方面评价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后期的学习和讨论。
  总之,PBL模式围绕预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行积极思考和分析,更好地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PBL模式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复杂性、真实性和劣构性,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预设问题情境中。同时,PBL模式通过选择适当的难度,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努力思考问题,并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介绍TGS公司的面向对象数据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包Open Inventor的体系架构、组成、特点及其应用。Open Inventor工具包由3D场景数据库、对象组件库、操作库以及Xt窗口4部分组
当下,中国的教育界已经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小学音乐教育亦是这样。依照《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应当抓紧审美教育加以延伸。所以,音乐教育当重点激发学生的审美才能,在音乐
过去一年,盛事迭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地实施一周年,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稳步深入推进,安监领域改革主体框架的“四梁八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TGF-β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哮喘患者TG
德育常态“传统、说教、盲目、无序”无疑是低微的,打破常规,充分发挥绘本在儿童生命成长中的无限能量,将绘本运用到德育教育中,将育人工作润物无声地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长中
H13 hot work steel samples and surface water vapor oxidized H13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to molten ADC12alloy under static resting or dynamic rotating conditions
解读文本,要有独特的视角,要有鲜明的个性,要能把握文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眼。纵观《孙中山破陋习》全文,如何教学孙中山和妈妈围绕着“缠足”而进行的一番激烈的对话,才能使
目的 对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进行操作改良,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以Wistar大鼠作供体,SD大鼠作为受体,常规组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肺动脉与下腔静
每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总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近年来,报告内容连续多次涉及安全生产领域,足见安全生产备受瞩目,安全生产议题逐年升温。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文章主要是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出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艺术性;实效性  一、情境创设的内涵  情境,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去设置一种模拟现实的场景或情感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一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