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是整个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部。本文浅谈了什么是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如何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关键词:歌唱 声音概念 听觉
很多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过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声音上依然没有进步,这主要与歌唱的声音概念有关。好的声音概念是声音训练的目标和学习进程的参照物,有了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指导对错,才会有进步。因此,声乐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只有声音概念正确了才能唱出美妙的歌声。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许多声乐老师是凭着自己的狭隘的分辨力或者是一种错误的声音概念来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美声唱法上的学习,在最初学唱时,学生被告知打开喉咙,不知应该怎样去做,结果就片面地理解打开喉咙就是舌根下压,软腭抬起。学生这样做往往会僵硬,无法发出声音,或者是发出的喉音。他们认为这种声音就是美声。这种观点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声乐这门艺术时就步入了误区,即使学生在主观上并不舒服但仍然坚持自己是在学习美声,甚至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极大地曲解了美声的真正含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实,已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了。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论述正确的声音概念。
一、什么是正确的声音概念
对于学习唱歌的人来说,一个好的声音概念就是声乐学习者有一个正确、规范的歌唱声音形象,同时对于科学的歌唱方法以及自然发声基本原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能对错误或不规范的发声辨别和纠正能力等。对于好的声音,大家都会认为:声音纯正、自然优美、通畅能够打动人。由于民族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好声音的认识也有不同。欧洲人喜歡的声音风格音色浑厚并且富于戏剧性;中国人喜欢的声音是委婉甜美、明亮等。因此演唱不同民族的歌曲,要把握住不同的风格,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声音概念。
二、如何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过:“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听’(即鉴别能力)。学生光能唱好是不够的,应明确地知道是怎样才唱好的。要让学生清楚地描述歌唱的感觉,并彻底了解与这种感觉同时产生的生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老师会遇到学生只知道唱,但是唱的对于错不知道,这是缺乏内心听觉能力。什么是内心听觉呢?从心理学角度讲,对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人来说,在没有振源和介质这两个因素的条件下,依然可以有声音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心听觉”。这种能力往往是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基本功。例如歌唱家在学唱一首新歌曲时也许并不需要放声唱出来,但在他(她)的内心中已经开始对歌曲进行演唱,已经对歌曲进行了在二度创作,当他(她)张嘴一唱时,声音的技巧以及音乐作品的处理都达到了完美。记得曾经有位大歌唱家家里开聚会,中途他上楼去练声,楼下的客人都安静了希望听到大歌唱家优美的声音,但半个小时之后大歌唱家下楼了,客人问怎么没有听到他歌唱,他笑笑说已经唱过了。这实际就是一个利用内心听觉进行歌唱的例子。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对自己声音有个形象的设计,然后再把它唱出来。而提高内心听觉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自己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
科学、正确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教学目的——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分析和总结国内外著名的声乐教育家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通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1.通过视听“名家”的音像资料提高学生对“正确的声音”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让学生“知此知彼”。耳朵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平时我们就要多通过电视、CD等视听方式,让自己听到了好的声音、正确的声音,记住它们会使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决不能简单的模仿别人的声音,要通过听去研究别人怎样唱,如何发声的。在听之前还要了解歌唱家所唱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风格、体裁等等。这样才会听出更多的东西,才会有所感悟,才能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2.通过教师的有效和正确歌唱声音示范和指导,让学生知道对比好的的声音和差的声音,并能够自己演唱出正确的声音。在学习声乐的学生中有些人能有一个好的声音概念,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的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当然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必须有一套正确的声乐训练的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的声音和不好的声音。
3.学生通过录音、录像,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要听自己的录音和看自己的录像。一般情况下现在的学生都有手机,在课堂中录下来自己的上课,然后下课后自己当评论者,客观的去听自己的上课,每听一遍都相当于又上了一次课,加深对老师要求的理解,更好的纠正自己的声音概念和演唱毛病。经常利用录音检查自己平时练习情况也很重要,平时随练随录随听,与上课作比较,看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能使学习少走不少弯路。笔者就在自己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了录音,把每次上课录下来,课后反复听,听老师的范唱,比较自己的唱,然后找出问题所在,在下次的课中就避免了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提高了演唱水平。
三、结语
音乐是听觉艺术,耳朵是声乐学习的主要信息渠道,要想获得正确的声音概念,必须加强对耳朵的训练,只有提高了耳朵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鉴别能力,才能真正唱出好声音。作为声乐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更要不断发展自己的声音概念,不断关注本专业的前沿发展,才能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作为学生,在最开始学习声乐时就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为今后的声乐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李晋玮,李晋瑗整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丁波,罗健.声乐教学中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的价值研究[J].湖北:中国水运,2007,(06).
关键词:歌唱 声音概念 听觉
很多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过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声音上依然没有进步,这主要与歌唱的声音概念有关。好的声音概念是声音训练的目标和学习进程的参照物,有了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指导对错,才会有进步。因此,声乐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只有声音概念正确了才能唱出美妙的歌声。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许多声乐老师是凭着自己的狭隘的分辨力或者是一种错误的声音概念来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美声唱法上的学习,在最初学唱时,学生被告知打开喉咙,不知应该怎样去做,结果就片面地理解打开喉咙就是舌根下压,软腭抬起。学生这样做往往会僵硬,无法发出声音,或者是发出的喉音。他们认为这种声音就是美声。这种观点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声乐这门艺术时就步入了误区,即使学生在主观上并不舒服但仍然坚持自己是在学习美声,甚至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极大地曲解了美声的真正含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实,已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了。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论述正确的声音概念。
一、什么是正确的声音概念
对于学习唱歌的人来说,一个好的声音概念就是声乐学习者有一个正确、规范的歌唱声音形象,同时对于科学的歌唱方法以及自然发声基本原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能对错误或不规范的发声辨别和纠正能力等。对于好的声音,大家都会认为:声音纯正、自然优美、通畅能够打动人。由于民族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好声音的认识也有不同。欧洲人喜歡的声音风格音色浑厚并且富于戏剧性;中国人喜欢的声音是委婉甜美、明亮等。因此演唱不同民族的歌曲,要把握住不同的风格,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声音概念。
二、如何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过:“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听’(即鉴别能力)。学生光能唱好是不够的,应明确地知道是怎样才唱好的。要让学生清楚地描述歌唱的感觉,并彻底了解与这种感觉同时产生的生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老师会遇到学生只知道唱,但是唱的对于错不知道,这是缺乏内心听觉能力。什么是内心听觉呢?从心理学角度讲,对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人来说,在没有振源和介质这两个因素的条件下,依然可以有声音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心听觉”。这种能力往往是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基本功。例如歌唱家在学唱一首新歌曲时也许并不需要放声唱出来,但在他(她)的内心中已经开始对歌曲进行演唱,已经对歌曲进行了在二度创作,当他(她)张嘴一唱时,声音的技巧以及音乐作品的处理都达到了完美。记得曾经有位大歌唱家家里开聚会,中途他上楼去练声,楼下的客人都安静了希望听到大歌唱家优美的声音,但半个小时之后大歌唱家下楼了,客人问怎么没有听到他歌唱,他笑笑说已经唱过了。这实际就是一个利用内心听觉进行歌唱的例子。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对自己声音有个形象的设计,然后再把它唱出来。而提高内心听觉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自己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
科学、正确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教学目的——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分析和总结国内外著名的声乐教育家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通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1.通过视听“名家”的音像资料提高学生对“正确的声音”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让学生“知此知彼”。耳朵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平时我们就要多通过电视、CD等视听方式,让自己听到了好的声音、正确的声音,记住它们会使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决不能简单的模仿别人的声音,要通过听去研究别人怎样唱,如何发声的。在听之前还要了解歌唱家所唱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风格、体裁等等。这样才会听出更多的东西,才会有所感悟,才能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2.通过教师的有效和正确歌唱声音示范和指导,让学生知道对比好的的声音和差的声音,并能够自己演唱出正确的声音。在学习声乐的学生中有些人能有一个好的声音概念,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的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当然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必须有一套正确的声乐训练的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的声音和不好的声音。
3.学生通过录音、录像,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要听自己的录音和看自己的录像。一般情况下现在的学生都有手机,在课堂中录下来自己的上课,然后下课后自己当评论者,客观的去听自己的上课,每听一遍都相当于又上了一次课,加深对老师要求的理解,更好的纠正自己的声音概念和演唱毛病。经常利用录音检查自己平时练习情况也很重要,平时随练随录随听,与上课作比较,看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能使学习少走不少弯路。笔者就在自己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了录音,把每次上课录下来,课后反复听,听老师的范唱,比较自己的唱,然后找出问题所在,在下次的课中就避免了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提高了演唱水平。
三、结语
音乐是听觉艺术,耳朵是声乐学习的主要信息渠道,要想获得正确的声音概念,必须加强对耳朵的训练,只有提高了耳朵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鉴别能力,才能真正唱出好声音。作为声乐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更要不断发展自己的声音概念,不断关注本专业的前沿发展,才能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作为学生,在最开始学习声乐时就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为今后的声乐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李晋玮,李晋瑗整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丁波,罗健.声乐教学中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的价值研究[J].湖北:中国水运,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