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工匠”乌力吉:一个月才能做出一把上乘的马头琴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ai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刨挖、粘接、打磨、雕刻……经过几十道纯手工的工序,乌力吉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小心翼翼地侍弄着刚刚做好的马头琴,像抚摸自己最心爱的孩子。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为琴的最上端雕有马的头像而得名,它所演奏的乐曲,有深沉粗犷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制作马头琴不仅需要不断改善工艺,享受马头琴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更需要制作者懂得‘声音的味道’,将文化融入其中,践匠心守匠品,实现人生价值。”乌力吉说。
  乌力吉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的一个蒙古族家庭,年轻时师从拉希德力格学习拉弦乐制作基本功。1985年,乌力吉独立完成了第一把马头琴的制作,之后不断研究改进。
  与其他马头琴工匠不同,乌力吉手工制作的马头琴注重创新,更注重细节、质量、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从选料、雕刻、组装、打磨,一直到调音、上漆等等,全程都靠我的雙手完成。”乌力吉说,手工制作马头琴需要七八十道工序,一个月才能制作好一把质量上乘的马头琴,这样制作的马头琴音色音质更好,品质更高。
  马头琴由琴箱、琴头、琴杆、弦轴、琴码、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在乌力吉看来,制作马头琴的每一块木料都是有性格的,制作马头琴的过程也就是与木料沟通的过程。
  “木材也是有生命的,它会呼吸。如果用机器加工打磨,会破坏木材本身的气孔,影响木材自身的震动,从而影响琴的音色。只有靠手工打磨,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木材的特性,最终呈现出最完美的声音。”乌力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乌力吉手工制作的马头琴也得到著名马头琴艺术大师齐·宝力高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同时也成为了“齐·宝力高”商标内蒙古唯一使用权。齐·宝力高在乌力吉制作的马头琴上写道:“乌力吉制作的马头琴无论是音质音色等各个方面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是一个创新奇迹。”
  2005年,受小提琴外形创意的启发,乌力吉成功创新研发了内蒙古第一把挖板马头琴,名为“呼鲁格挖板马头琴”。2015年起,凭着对乐器的理解和多年的经验,他开始复原蒙古族失传已久的160多种乐器,目前已成功复原了35种乐器。“让世界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蒙古族乐器与音乐文化,从而弘扬中华文化。”乌力吉说。
  对于乌力吉而言,制作马头琴已经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想把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技艺传承下去,于是启动了“名师带徒”计划。针对马头琴每一个制作细节,一对一地进行教导,培养学员对民族乐器制作工艺的热爱之情,让民族乐器在草原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目前,乌力吉已培养出58名马头琴制作人。
  2018年,乌力吉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马头琴制作技艺传承人,同年被评为内蒙古马头琴制作技艺技术能手;2019年,乌力吉获得呼和浩特市“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内蒙古总工会选树为“北疆工匠”。
  据中新网整理
其他文献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椿伢子,《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海霞》的女主角海霞……前不久,10位大家耳熟能详的“银幕英雄”现身深圳龙华,出席创意“新技术、新创意,让经典永不褪色”红色电影展系列活动,并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党课项目讲授嘉宾,为观湖街道200多名党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2019年不仅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中国电影经典名片《青春之歌》公映60周年,《霓虹灯下的
期刊
徐兵編剧并执导,王威、张胜富联合导演的开年大剧《新世界》于1月13日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1月10日,在北京联动各大平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看片会。总制片人李力、编剧兼导演徐兵携主演孙红雷、尹、万茜、李纯出席。  孙红雷对表演“舒适区”的问题真诚回应说:“‘大哥’类角色是我的‘舒适区’,但演金海并不舒服,因为只能忍耐,不能释放。”而谈到此次拍戏中的造型,他则打趣称:“我当时从另一部戏直接空降到这个
期刊
我的性格是每做一件事都尽力做得出色。跳伞存在着很高的危险性。只有当你置身于白云之上、蓝天之中的时候,才会找到那种妙不可言的成功感。  她供职于世界500强公司,深受老板器重,因为酷爱跳伞毅然辞职;她曾创造中国最高跳伞纪录,并以性命为筹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翼装飞行“征服”喜马拉雅山的中国人!她想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教国人学跳伞。她还计划今年能够代表中国人挑战翼装飞行南北极!她叫于音,她想向世人证明:
期刊
播《红色》时,我第一次采访编剧徐兵。之后愉快地发现,敢情好多戏都是他担任的编剧。算来,这位很有明星范儿的光头老兄已经编了20多年戏了,其中不乏爆款和不错的作品,如抗日谍战剧《小兵张嘎》、爱情悬疑剧《爱了散了》、电影《缉枪》、战争剧《烈火金刚》、抗日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悬疑传奇剧《行走的鸡毛掸子》、民国剧《杨三姐告状》等,还有如今北京卫视播出的《新世界》。  徐兵编的戏,其路数或者说创作理念,大体
期刊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之子 国家级知名中医 同仁堂健康专家  人物简介  施今墨  一八八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一九六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萧山,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与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并称「京城四大名医」。  施小墨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施今墨先生之子,国家级知名中医,同仁堂健康专家。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幼承庭训,家学渊源;以组方灵活,用药
期刊
叶烂,为人厚实,性情率真。他长期笃守六朝金陵而深受古都文风熏陶。明清之际,金陵花鸟画日益昌盛,陈淳、扬州八怪诸家,崇尚写意,阔笔放纵,个性凸显,独创风格,后来者为之仰慕。叶烂也不例外,深受影响,往往寄情丹青,通过笔墨表达“听鸟说甚,问花笑谁”的感怀。  当下的花鸟画别开生面,多元发展,一些有追求的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外来绘畫元素,试图突破传统花鸟画既定的语言模式和局限,叶烂是其中的佼佼者。
期刊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官网日前公布今年首设的伍连德论文奖获奖论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谭文斐所写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成为唯一获奖作品。《柳叶刀》官网也首次以中文形式发布谭文斐的这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两代中国医生的行医故事,并提到了谭文斐父亲经历的2次医疗纠纷和自己印象深刻的2次手术。  在谭文斐童年和青年时期,他的父亲作为外科医生虽医术高超,但因当时有限的医疗水平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
期刊
老匡家火塘,是用石条围成三尺左右见方,深一尺左右的坑。火塘上方,悬挂着经食盐腌制处理的肉类、豆制品。三脚铁架,悬下一铁钩,放置锅、壶等炊具。坑中,木柴、稻禾枯草、竹子树叶,煮饭炒菜或烧水煮茶都用它们,火塘里终年烟火缭绕。  老匡穿件蓝布上衣,宽大,罩住了他精干健康的身躯。他是村长,话不多,招呼我在火塘坐下。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在火塘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祭祀神灵乃至睡卧,可以起到节省空间、时间,便
期刊
专家简介  冯兴华,国家名老中医、教授、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多种风湿性疾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行醫五十载,谙熟中医
期刊
文学翻译家林少华,曾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有《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雨夜灯》《异乡人》《小孤独》等散文集。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刺杀骑士团长》等村上春树系列作品,以及《心》《罗生门》《金阁寺》《伊豆舞女》《雪国》等日本名家之作凡八十余部。2018年,在高校任教三十五年的林少华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又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任为“名师工程通识教育讲座教授”。  我邂逅村上时已经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