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管理、教育、培养党员和领导干部,开展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新形势下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凝聚民心民力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心向背规律的深刻把握。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只有始终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我们的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人民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管理、教育、培养党员和领导干部,开展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新形势下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1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前提要件。
作为依靠群众发展壮大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心向背规律的深刻把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执政党才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是凝聚民心的重要保证
实现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好,我们的党就会更加团结,人民群众就会更加满意,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出现紧张局面。从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首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命题,到延安整风时期作出的《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决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建设“六有”政治局面,到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到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的政治生活在理论、实践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党内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党内政治生活总体呈现良好状态,但在现阶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以接受党性锻炼为名,手握公款到各地游山玩水;少数人对党的领导及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肆意曲解;有的将党内政治理论学习简单地理解为看看报纸、念念文件、听听讲座;还有些党员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干工作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原则,有利就做,无利就不做,把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功利化。这些负面现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群众拥护与否,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从理想信念、基本路线、政治纪律、党群关系、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清正廉洁等十二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
二、民心向背是檢验党内政治生活的试金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活健康的重要标准。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政治生态良好,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民心聚,民心聚,则事业兴。“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2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回顾党的峥嵘岁月,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坚定群众立场、与人民祸福与共、风雨同舟的历史。没有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就难以顺利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放眼当下,展望未来,都需要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矢志不渝地走好群众路线。古人云,“自古天下离合之事,常系民心,”民心归一,则大事可成;民心疏离,则立见灭亡。
而凝聚民心的关键在于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列宁曾深刻指出,“对于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3现阶段,由于社会结构、经济体制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一些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现象日渐凸显,党内政治生活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出现裂痕,党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为此,《准则》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明确的规范,要求党员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武装头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三、得民心须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基本路径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就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要论述,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路径。
要恪守以民为本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始终为争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奋斗。在几十年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恪守以民为本的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尽管党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相比之前有较大不同,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 要坚持“三问”于民的执政方法。所谓“三问”于民,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深入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正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不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脑子里不可能有正确的东西,争论起来没有个头,问题也不能解决。”4人民群众的许多想法往往不是在正式的场合中讲出来的,而是通过走到他们中间,通过谈话交流才获得的。只有沉下心走到群众中间,履行好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执政方法,才能够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要不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良好作风是保持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的重要基础。作风正,则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作风上的问题绝非小事,必须予以坚决彻底地纠正。如若任意使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一段时间来,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时有出现。少数党员干部漠视群众疾苦,将人民的利益抛诸脑后,在群众面前端起了“官老爷”的架子,完全忘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当前加强作风建设的难点与重点问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清除思想灰尘,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要建立起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长效机制,并将其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确保我们党能够经得起各种风险与考验,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4]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6.
[5]彭真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8.
[6]何旗,余娟.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成因及优化对策[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4(3):57.
注释: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3.《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6页。
4.《彭真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8页。
(作者单位:中共曲阜市委党校)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人民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管理、教育、培养党员和领导干部,开展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新形势下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1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前提要件。
作为依靠群众发展壮大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心向背规律的深刻把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执政党才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是凝聚民心的重要保证
实现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好,我们的党就会更加团结,人民群众就会更加满意,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出现紧张局面。从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首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命题,到延安整风时期作出的《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决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建设“六有”政治局面,到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到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的政治生活在理论、实践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党内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党内政治生活总体呈现良好状态,但在现阶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以接受党性锻炼为名,手握公款到各地游山玩水;少数人对党的领导及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肆意曲解;有的将党内政治理论学习简单地理解为看看报纸、念念文件、听听讲座;还有些党员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干工作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原则,有利就做,无利就不做,把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功利化。这些负面现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群众拥护与否,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从理想信念、基本路线、政治纪律、党群关系、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清正廉洁等十二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
二、民心向背是檢验党内政治生活的试金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活健康的重要标准。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政治生态良好,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民心聚,民心聚,则事业兴。“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2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回顾党的峥嵘岁月,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坚定群众立场、与人民祸福与共、风雨同舟的历史。没有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就难以顺利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放眼当下,展望未来,都需要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矢志不渝地走好群众路线。古人云,“自古天下离合之事,常系民心,”民心归一,则大事可成;民心疏离,则立见灭亡。
而凝聚民心的关键在于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列宁曾深刻指出,“对于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3现阶段,由于社会结构、经济体制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一些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现象日渐凸显,党内政治生活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出现裂痕,党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为此,《准则》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明确的规范,要求党员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武装头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三、得民心须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基本路径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就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要论述,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路径。
要恪守以民为本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始终为争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奋斗。在几十年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恪守以民为本的政治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尽管党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相比之前有较大不同,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 要坚持“三问”于民的执政方法。所谓“三问”于民,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深入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正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不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脑子里不可能有正确的东西,争论起来没有个头,问题也不能解决。”4人民群众的许多想法往往不是在正式的场合中讲出来的,而是通过走到他们中间,通过谈话交流才获得的。只有沉下心走到群众中间,履行好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执政方法,才能够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要不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良好作风是保持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的重要基础。作风正,则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作风上的问题绝非小事,必须予以坚决彻底地纠正。如若任意使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一段时间来,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时有出现。少数党员干部漠视群众疾苦,将人民的利益抛诸脑后,在群众面前端起了“官老爷”的架子,完全忘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当前加强作风建设的难点与重点问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清除思想灰尘,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要建立起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长效机制,并将其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确保我们党能够经得起各种风险与考验,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4]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6.
[5]彭真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8.
[6]何旗,余娟.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成因及优化对策[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4(3):57.
注释: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3.《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6页。
4.《彭真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8页。
(作者单位:中共曲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