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诗歌配乐朗诵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nhe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一种精品语言艺术,它以无与伦比的美感冲击着读者的心灵。在进行诗歌阅读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提到“诗歌三美”这个概念。虽然“三美”的内涵有所不同,但是其中“音乐美”这一项是少不了的。
  诗歌本身具有的节奏、韵律感使得它与音乐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我国早期的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礼记·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在实际表演中,诗歌总是用来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的,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音乐对于诗歌诵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感动听众、使韵律更和美等方面。因此,很多语文教师都喜欢在诵读诗歌的时候配上音乐。
  首先,配乐诵读不适合反衬,应尽量选择和诗歌情感主题相符合的音乐来伴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很明显是一首节奏缓慢、情致绵长的诗歌,如果配上雄壮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或者像今年世界杯主题曲《旗帜飞扬》那种激情四射的背景音乐,不读的大脑晕厥才怪,还是老老实实地从班得瑞演绎的轻音乐《梦花园》中选个曲子吧。当然,可以选别的曲子,但是韵律一定要和谐。再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以配上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或奥立维尔·图森的《海边的星空》,也可以配上中国的古筝名曲《彩云追月》的前半部分。
  其次,配乐诗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诵读和音律和谐。背景音乐找好了,不见得就能达到配乐朗诵的最佳效果,这个需要对照音乐好好练习。不然,如果读的节奏和背景音乐格格不入,就会感觉像有人老在打岔一样,搅得心烦意乱,血流加速。有的教师说,课上短短的时间,给学生配乐的话大多是起来就读,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要相信学生的乐感,他们的乐感比教师想象得要好;第二,教师要课前练习好,给学生做好示范;第三,不妨多给他们点时间,多体会几次,多练习几次,酝酿好了再起来展示。其实,如果坚持的话,平时多练习几堂课,再配乐朗诵的时候,学生就轻车熟路了。就像江南水乡的船娘们,乘着小船在绿水中荡漾,假若给这美景再添点歌声,那么糯软香甜的俚语民谣随口而唱,自然听得如醉如痴。
  再次,诗歌诵读品味和配乐之间的主次关系一定要分清,可不能在课堂上一味杂糅。乐助诗兴,琴添茶韵,但是诗还是诗,茶还是茶,可不能喧宾夺主,变了味。具体要求如下:其一是背景音乐声音小点,可比似有若无大一点即可;其二是该伴的时候伴奏,不需要的时候就停下吧。曾经有个教师在讲公开课的时候,整堂课一直有音乐在当背景,初听如天籁,再听如嚼蜡,最后只觉耳中有万只蚊蝇齐飞,直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还有个教师在一堂课的背景音乐上,连换了好几个曲子,而且风格还不大一样,把上课之初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冲淡得七零八落,意境全无。配乐,只是辅助,不能成为课堂诗歌阅读教学的主体。
  当然,纯粹的诗歌朗诵晚会除外,这个时候诗歌和音乐的主次区分不是那么清晰,应该是水乳交融的。就像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的《新年新诗会》,细细揣摩,会很有收获的。虽然教学不能在短时间内把诗乐融合得那么好,但是通过音乐把情绪带入诗歌,把情感烘托得更浓郁,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这些方面还是能做到的。
  乐可助诗兴,琴可添茶韵。阅读教学的准备工作,对于有些散文和诗歌而言,配乐朗诵是条不错的途径,各位教师可以试试。
其他文献
对于高中学生的议论文的语言,有人认为改变有难度,提高更困难,脱胎换骨更是奢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时也觉得捉襟见肘,甚至难有作为。为了达到评讲的目的,很多教师都喜欢发一些例文给学生阅读,这其实就是提升学生议论文语言的重要途径——比较阅读。但仅如此,显得有些单一,未能领略这种做法的精髓,还未能将这种作文评讲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议论文教学中,进行多角度的比较阅读,是摆脱议论文语言教学无序状态的一个有
期刊
菲尔普斯,我想对你说  在教学工作中,我想像“飞鱼”一样,凤凰涅槃,活出真彩。  ——题记  Hi,菲鱼,退役的你,现在还好吗?  从悉尼到雅典,从北京到伦敦,一路走来,几多辛苦,几多快乐,几多挫折,几多辉煌。菲鱼,你真的很棒!  你独特的身体结构,让你如鱼般在水中穿梭,你长长的手臂,大大的手脚,使你像一艘快艇般,飞速前行!你就是飞鱼!  “游泳天才”是人们对你的称呼,可是谁能想到,这光环背后,有
期刊
在中国,高考历来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往往影响着全省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常年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高考试题的洗礼和反思之后,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重底蕴,贵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导向,也引导一线教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向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关注者、欣赏者的地位转变。  一、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们的反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他主学习”相对应的。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
期刊
一、一双发现的眼睛  人们总是为理科科学的感性之美所打动,总惊叹于化学周期表的精美绝伦,总惊叹于数学曲线的完美无比,总认为那是科学,那是光。但是提到语文这门学科,很多人认为,语文是花,是感性的代名词,其实,语文也有理性的美。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讲,任何语法意义都要有外在的语法形式,只是有的语法形式外在一些,有的语法形式内在一些。在梳理古代文言句式的时候,应该还给学生发现的机会。比如,“宾语前置句
期刊
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按照教科书来讲授知识,就是教师把别人抓的鱼蒸熟了再给学生吃;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梳理来领悟语言规律的知识,简单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究,那就是给学生鱼竿渔网,想吃鱼吗,自己去逮。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授人以鱼”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授人以渔”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前者让学生掌握的是死的
期刊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承载工具,标志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抒发了法兰西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再现了课堂上人们虔心学习法文的场景,此时,文字代表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形象。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主要是通过汉字传承并展现于人们面前的。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举办了大型的“汉字听写大
期刊
提起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总会感叹:“写作文难,写作文难,提起写作文心里就烦。”其实这是一种畏难情绪在作怪,写作文真的那么难吗?事实并非如此。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么这粮从哪里获得?说起来也很简单,书中自有作文法,书中自有营养。教材中的文章,就像学生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引进到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教材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不但可以
期刊
周二语文课,讲读新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在初读课文时,提出要求: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要求有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C1有学生指出,“唯君图之”课本注释为希望您考虑这件事。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但学生认为这样解释有问题,烛之武向秦君分析了伐郑的后果,他认为“(伐郑)阙秦以利晋”,意思是说,攻打郑国只能损害秦国的利益,而壮大晋国的力量,所以“唯君图之”。那么“图”什么呢?很明显,烛之武是希望秦君认
期刊
2014年高考结束后,及时在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就所教学科在学生中进行了随机性座谈,在此一并结合其他信息,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1.结构稳定,难度适中。 试题结构保持了以往的形式,略有变动,分一、二卷,共六大题,18小题,时间分值与以往一样,体现了语文试卷稳定的特点。每个大题设置及位置与每个小题的设置及分值都和以往一样,例如“名篇名句默写”,今年所考的《春望》(初中篇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