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中职学校;质量;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54—01
一、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学时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应该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是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例题。另外,还要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要听清楚发言者发言的重点,以及发言者的可取之处、不足之处。
二是敢于提出疑问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三是善于创新的习惯。要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
二、 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实际教学中,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中职学生容易急躁,有的贪多求快,有的取得一点成绩就洋洋得意,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教师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正确认识失败,然后要和学生一起找出其身上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放大其优点,帮助其树立信心,促使其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三、 加强学法指导
1.指导如何学习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概念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比方说一个公式,要弄清楚这个公式是如何通过具体问题把它推导出来,并将它抽象为一般的结论,成为一个公式、一个定理的?
2.指导怎样解题。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是先做后看。先做题,做完后再看同学是怎么做的,老师是怎么讲的,再看参考书是怎么写的,然后思考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对于学习能力稍差一些、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边做边看,做了一部分,做不下去,可以请教一下别人,翻翻书,找找资料,有所启发再做;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先看后做,可以先问问别人,或是找老师给自己点一点可以怎么考虑,再自己动手做。
3.指导怎样复习。数学复习应从“反思”、“整合”、“运用”、“创新”这四个方面去考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
四、注重课后反思
对学生而言,每次的学习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首先,反思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让一个从未经过训练的学生去反思探索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只要求学生说思考过程,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可以让学生回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阶段才能要求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其次,反思要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同样如此,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最后,要体验成功,增添动力。要经常让学生体验因反思带来的成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从“要我反思”向“我要反思”转变,使反思变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编辑:谢颖丽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54—01
一、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学时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应该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是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例题。另外,还要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要听清楚发言者发言的重点,以及发言者的可取之处、不足之处。
二是敢于提出疑问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三是善于创新的习惯。要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
二、 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实际教学中,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中职学生容易急躁,有的贪多求快,有的取得一点成绩就洋洋得意,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教师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正确认识失败,然后要和学生一起找出其身上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放大其优点,帮助其树立信心,促使其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三、 加强学法指导
1.指导如何学习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概念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比方说一个公式,要弄清楚这个公式是如何通过具体问题把它推导出来,并将它抽象为一般的结论,成为一个公式、一个定理的?
2.指导怎样解题。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是先做后看。先做题,做完后再看同学是怎么做的,老师是怎么讲的,再看参考书是怎么写的,然后思考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对于学习能力稍差一些、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边做边看,做了一部分,做不下去,可以请教一下别人,翻翻书,找找资料,有所启发再做;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先看后做,可以先问问别人,或是找老师给自己点一点可以怎么考虑,再自己动手做。
3.指导怎样复习。数学复习应从“反思”、“整合”、“运用”、“创新”这四个方面去考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
四、注重课后反思
对学生而言,每次的学习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首先,反思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让一个从未经过训练的学生去反思探索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只要求学生说思考过程,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可以让学生回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阶段才能要求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其次,反思要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同样如此,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最后,要体验成功,增添动力。要经常让学生体验因反思带来的成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从“要我反思”向“我要反思”转变,使反思变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