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曼雯是个聪明乖巧的女生。她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曼雯的母亲佟丽杰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个出色的女人:在单位里,她是颇有名气的心外科主任医师,受到患者与同行的尊敬和推崇;在家里,她是绝对的主宰,不仅丈夫对她惟命是从,女儿的教育权也由她独享,她几乎谢绝了所有的应酬,一心一意地培养女儿。佟丽杰固执地认为,严师出高徒,只有严格、严厉甚至是严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温情只会让孩子软弱、懈怠。
曼雯从懂事开始,就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赖在母亲的怀里亲热、撒娇、嬉闹,她的母亲一直扮演着无情的铁腕角色。母亲用一道无形的墙隔断了与女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曼雯生活在貌似幸福的家庭中,内心却有着强烈的感情饥渴,亲情的花园渐渐变得荒芜。
上初中后,她经常看到别的女生和妈妈像朋友一样地对话、交流,有的甚至给妈妈起外号、直呼妈妈的名字,她觉得非常羡慕。她也希望和妈妈的关系平等一点,亲昵一点,如果妈妈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地照耀着自己,而不使自己感到压迫那该多好啊!她向妈妈提出能不能换种方式相处,但妈妈一口回绝了。曼雯只能擦掉委屈的泪水,无奈地接受现实。
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有满足的时候。在学校,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老师以赞赏的口吻向同学们介绍她时,当她的作文在年级里传阅时,当她在操场上走过,耳畔传来窃窃的赞美时,她的心里装满了喜悦和骄傲。考上重点高中后,老师曾预言:曼雯是上北大、清华的料,保守点说,进南开复旦也没问题。
佟丽杰每每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无论你多么爱她,欣赏她,都不要在她面前表现出来。如果她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她就会得意忘形,就会不思进取、放任自流。要在孩子心中树立父母绝对权威的形象,孩子就乖乖地听话了。”
说这番话时,佟丽杰已经为女儿设计好了人生蓝图———上最好的大学,念医学专业,将来像自己一样做个成功的医生。到目前为止,女儿的一切都在母亲的掌控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母女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表面稳定、暗中紧绷的状态,直到2004年7月。
这个月初,高二的期末考试结束后,曼雯就要面临文理分科。从初中开始,她就对文科越来越感兴趣,已经偷偷地阅读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被那个广阔鲜活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她常常在心里向那些沾满岁月尘埃的人物倾诉,也暗暗积聚着实现梦想的信心和力量。她告诉自己:一定要上文科班。
曼雯对母亲说:“妈妈,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大家公认的乖乖女,我的事从来都是你做主。现在我已经18周岁,是能自己决定命运的年龄了,我要学文科,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当医生不是我的理想!”
见女儿想要脱离自己的掌控,佟丽杰内心十分震怒,但老到的她却不动声色。根据以往的经验,她知道自己越平静女儿就越知道她态度坚决。她若无其事地看着女儿,“你想自己说了算,但也得经过我同意呀!我不同意你的选择,不同意就不会签字,不签字你说了就不算!我看你还是死了心,不要再心猿意马了!安心读你的理科,将来学医,你的人生之路在你出生时就已经安排好了,这也是你祖父和外公的意思,你担负着家族的使命,谁让你出生在医生世家,你别无选择!”
曼雯虽然早已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但她不愿意被母亲轻描淡写地一说就放弃。长久以来郁积在她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怨怼像火山爆发般地喷涌而出,她歇斯底里大发作。可她的母亲无动于衷,冷静、冷漠、冷酷,最后冷冷地抛出一句话:“闹又怎样,一切都无法改变,我看你还是识相点,省点力气学习吧!”这一次,曼雯和母亲冷战了3天,从疯狂到苦涩,最后只能黯然神伤———她注定了要失败。
曼雯不情愿地进了理科班,但她不甘心,她还抱有幻想:2005年高考,辽宁省仍是大综合,也就是文、理科的考试科目一样。这就意味着如果母亲能回心转意,她即使现在学了理科,到高考时还是可以报考文科专业。她向亲戚朋友求援,所有能和母亲说上话的人都求到了,但一切努力均告失败,什么也撼动不了母亲的铁石心肠。母亲冷若冰霜地说:“孙悟空再蹦达,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明智点,不要再做无用功了。”
由于郁闷和焦虑,心事重重的曼雯夜夜梦魇不断,惊醒后就彻夜失眠。由于得不到充分休息,她精神萎顿,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已经滑至班级第14名,这是上高中以来第一次被挤出前5名,她伤心欲绝地哭了。佟丽杰知道了女儿的考试成绩后心急如焚,但依然作出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冷冰冰地说:“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这就是你恣意妄为的结果。如果继续下去,你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请你想想清楚。”
自己这样痛彻肺腑,母亲却是如此的“理智”,真是匪夷所思!曼雯觉得自己那个曾经温馨的家此刻像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一样冷到了骨髓。她怔怔地望着屋顶,又是一夜无眠。
憔悴不堪的曼雯像突遇了寒流的小树一样,一蹶不振。班主任也为她着急,“曼雯,文理分班的事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你的学习和生活,你现在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如果不赶紧抽身,会毁了你的学业,毁了你的健康,甚至毁了你的青春的!你再仔细考虑一下你母亲的决定是否适合你,如果不妥,再平心静气地跟她谈谈,我也可以和她沟通一下。”
曼雯按照老师的吩咐和母亲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老师也负责地和佟丽杰商量了这件事。不过,在佟丽杰强硬的态度面前,她们的谈话像枯叶飘进湖里,荡不起一丝涟漪。
曼雯已经被失眠折磨得心力交瘁,精神恍惚,但她还是硬撑着学习。她要考自己向往的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实现当作家的梦想。学习之余,她苦思冥想如何说服母亲。一天早晨,一个念头突然闯进脑海:“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她被自己的想法激动着,亢奋着,连呼吸都变得有点急促。但想到这样做会也可能带来负作用,她又开始紧张。
2005年1月8日傍晚,打定主意的曼雯神色凝重地告诉母亲:“如果不让我学文科,我就罢课,不上学了。”佟丽杰无论如何也没料到女儿会出此下策,她暗自思忖:“小丫头已经黔驴技穷,我挺过这一关她就再也没辙了。”她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面无表情地说:“随便,不上学可以,但只要上学,就得考医学院。”
母女俩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曼雯在煎熬中度过了3天。慈爱的父亲天天劝她,母亲却对她不理不睬。平时母亲是最在乎她的学习的,可现在这不闻不问的态度让女儿觉得自己仿佛是沙滩上的一尾小鱼,被晾晒着,已经奄奄一息了。她甚至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班主任来家访,苦口婆心地劝说,曼雯感动得潸然泪下,她多么希望母亲能体谅她,给她一个台阶下。漫长的罢课已经是第5天了,佟丽杰提醒曼雯:“你如果罢课,学校会开除你,你没有高中毕业证,是没资格上大学的,你要三思。”
这几句话使曼雯心中的怨恨像杂草一样疯长。平日里端庄美丽的母亲此时竟那么狰狞丑陋,盛怒之下的她突然一头向墙壁撞去,头上顿时渗出了殷殷鲜血。佟丽杰心疼得几乎受不了了,可她不想功亏一篑,她认为再挺一下一切都会好的。这样一想,她马上心硬如铁:“你发疯撒泼的戏别在我面前演,我见得多了,你这套不会镇住我的。不过,你应该知道你不去上学的后果是什么!”
曼雯又被母亲打败了,败得落花流水。她的心里充满了绝望与哀伤:“我是妈妈的亲生女儿吗?如果是,她怎么这么狠心?”
罢课后的第6天,曼雯上学去了,可怕的是:她像一具僵尸,木讷迟钝,同学和老师都快认不出来她了。
以往,曼雯的父亲王荣庆对妻子的作法敢怒不敢言,任由她一意孤行,这次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夫妇俩大动干戈。佟丽杰毫不让步:“听我的,不会错!”
2005年1月20日早晨,王曼雯没有像往常那样早早起床吃饭。佟丽杰把饭菜做好,拉着丈夫上班去了。中午,细心的王荣庆惦念女儿,匆匆忙忙赶回家。回到家,他看到女儿还在酣睡,就喊她,却没有反应。当发现女儿枕边有一个装降压药的空瓶子时,他惊呆了。他颤抖着双手拨通了“120”急救电话,又给妻子打了电话。
在医院里,医生给曼雯又是洗胃,又是输液,折腾了几个小时后,她苏醒了过来。当她看见守在自己床边的父亲苍老憔悴的面庞,不禁泪如泉涌,“爸爸,是我不好,我让你操心了。”王荣庆也流下了眼泪,“好孩子,以后别做傻事了。”父女俩抱头痛哭。看着这一幕,佟丽杰也心如刀绞,但她不相信小小年纪的女儿真的想死,她认为女儿只是想吓唬自己,好让自己就范。这样一想,她的温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血和残酷。她走到床边,看着女儿冷冷地抛下一句话:“只要你活着,就得考医学院,就得当医生。”说完就拂袖而去。曼雯望着母亲,她的眼里迸射着仇恨的火焰,她狂怒地吼道,“你不是妈妈,你不是女人,你是魔鬼!”
2005年2月8日是大年三十。曼雯出院回家过年。她实在不愿回这个家,不愿和母亲同处一个屋檐下。她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跨出房门半步。王荣庆把饭菜端进来,还叫她去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但她拒绝了。除夕夜是一年中中国人最看重的时刻,一家人本该有说有笑,尽享天伦之乐,可现在连在一起吃饭都成了奢望。
这时,曼雯在痛苦地思索着,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家,但生命却像墙角飘零的蛛丝,无所依傍;又仿佛是空气中一粒飘浮的尘埃,无足轻重……她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让她留恋。
寒假结束后,随着高考的临近,曼雯的失眠症越来越厉害。佟丽杰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她从医院开出了阿普唑伦片,这种药是治疗焦虑症和严重失眠的,服用时必须谨遵医嘱。佟丽杰是医生,才敢给女儿用这种药。这药如果是佟丽杰拿给曼雯,她肯定不会吃,只能由父亲给女儿送去。
母女俩的关系依然是剑拔弩张,曼雯不和母亲说话,不与母亲同桌吃饭,她在心里痛恨她,不能原谅她。女儿这样对待自己,佟丽杰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她深爱这惟一的女儿,也一直以她为荣,只不过她把爱藏得太深,甚至有时,她的爱是变化成张牙舞爪、蛮横专制的外形,面目狰狞地走向女儿的。她为女儿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己知道,18年来她一直相信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正确的,成功的。她坚信,女儿迟早有一天会理解自己的苦衷。她认为当个好医生就一生都有了保障,而学文科连就业都成问题。女儿长大了,理解了这一点,自然会感激她的。
眼下,佟丽杰只想征服女儿,为她造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却未曾料到女儿的心理状态已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
2005年3月9日早晨,王荣庆把早餐送给女儿,曼雯迷迷糊糊地说:“爸爸,我想多睡一会儿,别吵我,你们走吧。”王荣庆不想影响女儿的休息,上班去了。中午,王荣庆放心不下跑回家,发现女儿服了大量的阿普唑伦片。“120”又一次载着昏迷的曼雯呼啸着驶进医院。
在医院,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抢救,王曼雯才苏醒过来。医生庆幸地说:“如果晚来一步,这姑娘就没命了。”
身为医生,佟丽杰深知阿普唑伦片的厉害,这种药物作用于神经,如果抢救不及时,就是活过来大脑也会受影响的。此时,她快要崩溃了,这才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她跪在女儿床前,“妈妈错了,妈妈错了,是妈妈一步步把你逼到了绝路上,只要你好好活着,妈妈听你的,妈妈不能没有你呀!”
曼雯刚刚从死神那里游荡回来,身心俱疲。她看着嚎啕大哭的母亲,觉得很陌生,一时无法接受佟丽杰的忏悔。她轻声说:“你走吧,我活够了!”
佟丽杰嗫嚅着:“妈妈做得不好,不过妈妈是爱你的,一心要为你好,逼你学医是想要你一辈子有出息。今天我终于想通了,如果没有你,一切都没有意义,妈妈大彻大悟了,以后绝不再逼你,给你充分的自由!”
曼雯面无表情地说:“我不相信,过几天等我好了,你还是你!”
佟丽杰第一次拿出了母亲的温情,她抚摸着女儿的脸说:“好孩子,妈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不会拿你的性命开玩笑,我们两个人如果有一个人死,那也是我死。”
这样的场面感动了在场所有的医生护士,他们都落泪了。大家都希望这对母女尽弃前嫌、和好如初。
王荣庆过来拥住妻子和女儿:“你们和好吧,再这样下去,我们一家就毁了。”
回家后,佟丽杰给予了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可曼雯就是不领情,她无法在心里真正原谅母亲。
有一天,佟丽杰回家说:“最近心情不好,上火了,鼻子出了许多血。”
听了佟丽杰的话,曼雯认为母亲又在变相地责怪自己,她万分痛苦,随手拿起水果刀,朝手腕处割去。她看着喷涌的鲜血解气地说:“你流了血,我割腕还你,不占你的便宜!”
王荣庆、佟丽杰夺下女儿手中的水果刀,他们意识到女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尽快医治。
2005年4月初,王荣庆夫妇带着女儿慕名来到专门治疗青少年心理疾患的沈阳同仁心理咨询中心,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心理咨询师张峻铭。
张峻铭和一家三口分别交流后得出结论:曼雯患的是因焦虑而引起的躁狂症,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通过仪器检测,她的病症并不严重,只要家人配合,给她倾诉的机会,理解她的行为和想法,呵护她,体谅她,加上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劝导,应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治愈。
张峻铭发现曼雯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他便首先采用浅催眠法使她放松、安静下来。他让她用自我感觉最舒适的姿势半躺在床上,紧紧握住咨询师的手,再慢慢松开,体验肌肉由紧张到放松的感觉,然后是全身各个部位:头、颈、肩、臂……依次绷紧和松弛。同时,张峻铭还进行暗示:“现在你很轻松,身体非常舒服,想睡觉了……”每次治疗时,他都耐心地花上30分钟到1个小时让曼雯的内心变得松弛、平和、舒展。
对曼雯进行心理治疗的目的之一,是让她重拾学习的信心。于是,张峻铭设计了“自由联想”的治疗方案。他诱导曼雯想象一下自己的学校,曼雯立刻产生了不安的情绪,“学校看起来有点阴森,人很多,我们班的教室里有很多粉笔灰……我不想回到那里去。”“那么,假如不回理科班呢?假如这是一所没有理科的学校呢?”曼雯显然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多了,如果没有理科就不怎么可怕了。”
通过一周的治疗,张峻铭帮助曼雯完成了“认知重塑”的过程,她干涸封闭的心开始复苏,能够理解母亲主观上是为她好,只是作法上太刻板、僵硬、武断,伤害了她的感情和尊严的事实。
4月中旬,曼雯的失眠症状减轻了,焦虑症也减轻了,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她重新走进了课堂,回到了老师和同学们中间,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张峻铭建议:“一定要让曼雯参加今年的高考,即使只考上一般大学,也要给她这个机会。这样她会重拾自信,同时她的文学梦想会转移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种移情法很有效果。”
张峻铭又根据世界和中国权威专家认定的《学业选择和职业选择测量》给曼雯做了测定,测定的结果是:她适合学文和从事文学艺术工作,因为她的测量结果中,跟文学艺术相关的指标都很高。也就是说,曼雯自己的人生选择是正确的,而不仅仅是青春期叛逆这么简单。
面对这样的结果,身为医生的佟丽杰已无话可说,她只想在今后的岁月里做一个尊重女儿的意愿,让女儿爱戴的好母亲。
2005年6月7日,曼雯如期参加了高考,以521分的成绩考上了她报考的大学,走上了她自己向往的人生新旅程。
故事到这里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我们为曼雯高兴的同时也深深地忧虑着:佟丽杰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还有多少虽不那么偏执却也一意孤行的家长在“为你好”的名义之下蛮横地伤害着孩子的感情?曼雯是个刚烈的孩子,她几乎是用生命换取了自己决定人生道路的权利,那么,又有多少稍微怯懦的孩子还在眼含热泪默默屈从于家长的安排?
曼雯在18岁的绚烂年华迸发出了内心的火焰,但火种却在她的生命之初已暗暗埋藏,那就是她母亲错误的教育观念造成的感情、思想上的隔阂。如果双方能够平等、自由地交流沟通,能够互相理解,那么便不会有后来的一切不幸。
作为孩子,我们也许无法主宰家长的想法,更不主张以死相逼这种极端的做法,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与家长谈话,大声说出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且学会珍惜亲情。
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守护下找到自己真正的理想。
(文中人物除心理咨询师外,均为化名。)
曼雯的母亲佟丽杰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个出色的女人:在单位里,她是颇有名气的心外科主任医师,受到患者与同行的尊敬和推崇;在家里,她是绝对的主宰,不仅丈夫对她惟命是从,女儿的教育权也由她独享,她几乎谢绝了所有的应酬,一心一意地培养女儿。佟丽杰固执地认为,严师出高徒,只有严格、严厉甚至是严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温情只会让孩子软弱、懈怠。
曼雯从懂事开始,就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赖在母亲的怀里亲热、撒娇、嬉闹,她的母亲一直扮演着无情的铁腕角色。母亲用一道无形的墙隔断了与女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曼雯生活在貌似幸福的家庭中,内心却有着强烈的感情饥渴,亲情的花园渐渐变得荒芜。
上初中后,她经常看到别的女生和妈妈像朋友一样地对话、交流,有的甚至给妈妈起外号、直呼妈妈的名字,她觉得非常羡慕。她也希望和妈妈的关系平等一点,亲昵一点,如果妈妈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地照耀着自己,而不使自己感到压迫那该多好啊!她向妈妈提出能不能换种方式相处,但妈妈一口回绝了。曼雯只能擦掉委屈的泪水,无奈地接受现实。
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有满足的时候。在学校,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老师以赞赏的口吻向同学们介绍她时,当她的作文在年级里传阅时,当她在操场上走过,耳畔传来窃窃的赞美时,她的心里装满了喜悦和骄傲。考上重点高中后,老师曾预言:曼雯是上北大、清华的料,保守点说,进南开复旦也没问题。
佟丽杰每每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无论你多么爱她,欣赏她,都不要在她面前表现出来。如果她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她就会得意忘形,就会不思进取、放任自流。要在孩子心中树立父母绝对权威的形象,孩子就乖乖地听话了。”
说这番话时,佟丽杰已经为女儿设计好了人生蓝图———上最好的大学,念医学专业,将来像自己一样做个成功的医生。到目前为止,女儿的一切都在母亲的掌控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母女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表面稳定、暗中紧绷的状态,直到2004年7月。
这个月初,高二的期末考试结束后,曼雯就要面临文理分科。从初中开始,她就对文科越来越感兴趣,已经偷偷地阅读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被那个广阔鲜活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她常常在心里向那些沾满岁月尘埃的人物倾诉,也暗暗积聚着实现梦想的信心和力量。她告诉自己:一定要上文科班。
曼雯对母亲说:“妈妈,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大家公认的乖乖女,我的事从来都是你做主。现在我已经18周岁,是能自己决定命运的年龄了,我要学文科,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当医生不是我的理想!”
见女儿想要脱离自己的掌控,佟丽杰内心十分震怒,但老到的她却不动声色。根据以往的经验,她知道自己越平静女儿就越知道她态度坚决。她若无其事地看着女儿,“你想自己说了算,但也得经过我同意呀!我不同意你的选择,不同意就不会签字,不签字你说了就不算!我看你还是死了心,不要再心猿意马了!安心读你的理科,将来学医,你的人生之路在你出生时就已经安排好了,这也是你祖父和外公的意思,你担负着家族的使命,谁让你出生在医生世家,你别无选择!”
曼雯虽然早已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但她不愿意被母亲轻描淡写地一说就放弃。长久以来郁积在她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怨怼像火山爆发般地喷涌而出,她歇斯底里大发作。可她的母亲无动于衷,冷静、冷漠、冷酷,最后冷冷地抛出一句话:“闹又怎样,一切都无法改变,我看你还是识相点,省点力气学习吧!”这一次,曼雯和母亲冷战了3天,从疯狂到苦涩,最后只能黯然神伤———她注定了要失败。
曼雯不情愿地进了理科班,但她不甘心,她还抱有幻想:2005年高考,辽宁省仍是大综合,也就是文、理科的考试科目一样。这就意味着如果母亲能回心转意,她即使现在学了理科,到高考时还是可以报考文科专业。她向亲戚朋友求援,所有能和母亲说上话的人都求到了,但一切努力均告失败,什么也撼动不了母亲的铁石心肠。母亲冷若冰霜地说:“孙悟空再蹦达,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明智点,不要再做无用功了。”
由于郁闷和焦虑,心事重重的曼雯夜夜梦魇不断,惊醒后就彻夜失眠。由于得不到充分休息,她精神萎顿,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已经滑至班级第14名,这是上高中以来第一次被挤出前5名,她伤心欲绝地哭了。佟丽杰知道了女儿的考试成绩后心急如焚,但依然作出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冷冰冰地说:“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这就是你恣意妄为的结果。如果继续下去,你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请你想想清楚。”
自己这样痛彻肺腑,母亲却是如此的“理智”,真是匪夷所思!曼雯觉得自己那个曾经温馨的家此刻像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一样冷到了骨髓。她怔怔地望着屋顶,又是一夜无眠。
憔悴不堪的曼雯像突遇了寒流的小树一样,一蹶不振。班主任也为她着急,“曼雯,文理分班的事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你的学习和生活,你现在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如果不赶紧抽身,会毁了你的学业,毁了你的健康,甚至毁了你的青春的!你再仔细考虑一下你母亲的决定是否适合你,如果不妥,再平心静气地跟她谈谈,我也可以和她沟通一下。”
曼雯按照老师的吩咐和母亲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老师也负责地和佟丽杰商量了这件事。不过,在佟丽杰强硬的态度面前,她们的谈话像枯叶飘进湖里,荡不起一丝涟漪。
曼雯已经被失眠折磨得心力交瘁,精神恍惚,但她还是硬撑着学习。她要考自己向往的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实现当作家的梦想。学习之余,她苦思冥想如何说服母亲。一天早晨,一个念头突然闯进脑海:“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她被自己的想法激动着,亢奋着,连呼吸都变得有点急促。但想到这样做会也可能带来负作用,她又开始紧张。
2005年1月8日傍晚,打定主意的曼雯神色凝重地告诉母亲:“如果不让我学文科,我就罢课,不上学了。”佟丽杰无论如何也没料到女儿会出此下策,她暗自思忖:“小丫头已经黔驴技穷,我挺过这一关她就再也没辙了。”她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面无表情地说:“随便,不上学可以,但只要上学,就得考医学院。”
母女俩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曼雯在煎熬中度过了3天。慈爱的父亲天天劝她,母亲却对她不理不睬。平时母亲是最在乎她的学习的,可现在这不闻不问的态度让女儿觉得自己仿佛是沙滩上的一尾小鱼,被晾晒着,已经奄奄一息了。她甚至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班主任来家访,苦口婆心地劝说,曼雯感动得潸然泪下,她多么希望母亲能体谅她,给她一个台阶下。漫长的罢课已经是第5天了,佟丽杰提醒曼雯:“你如果罢课,学校会开除你,你没有高中毕业证,是没资格上大学的,你要三思。”
这几句话使曼雯心中的怨恨像杂草一样疯长。平日里端庄美丽的母亲此时竟那么狰狞丑陋,盛怒之下的她突然一头向墙壁撞去,头上顿时渗出了殷殷鲜血。佟丽杰心疼得几乎受不了了,可她不想功亏一篑,她认为再挺一下一切都会好的。这样一想,她马上心硬如铁:“你发疯撒泼的戏别在我面前演,我见得多了,你这套不会镇住我的。不过,你应该知道你不去上学的后果是什么!”
曼雯又被母亲打败了,败得落花流水。她的心里充满了绝望与哀伤:“我是妈妈的亲生女儿吗?如果是,她怎么这么狠心?”
罢课后的第6天,曼雯上学去了,可怕的是:她像一具僵尸,木讷迟钝,同学和老师都快认不出来她了。
以往,曼雯的父亲王荣庆对妻子的作法敢怒不敢言,任由她一意孤行,这次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夫妇俩大动干戈。佟丽杰毫不让步:“听我的,不会错!”
2005年1月20日早晨,王曼雯没有像往常那样早早起床吃饭。佟丽杰把饭菜做好,拉着丈夫上班去了。中午,细心的王荣庆惦念女儿,匆匆忙忙赶回家。回到家,他看到女儿还在酣睡,就喊她,却没有反应。当发现女儿枕边有一个装降压药的空瓶子时,他惊呆了。他颤抖着双手拨通了“120”急救电话,又给妻子打了电话。
在医院里,医生给曼雯又是洗胃,又是输液,折腾了几个小时后,她苏醒了过来。当她看见守在自己床边的父亲苍老憔悴的面庞,不禁泪如泉涌,“爸爸,是我不好,我让你操心了。”王荣庆也流下了眼泪,“好孩子,以后别做傻事了。”父女俩抱头痛哭。看着这一幕,佟丽杰也心如刀绞,但她不相信小小年纪的女儿真的想死,她认为女儿只是想吓唬自己,好让自己就范。这样一想,她的温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血和残酷。她走到床边,看着女儿冷冷地抛下一句话:“只要你活着,就得考医学院,就得当医生。”说完就拂袖而去。曼雯望着母亲,她的眼里迸射着仇恨的火焰,她狂怒地吼道,“你不是妈妈,你不是女人,你是魔鬼!”
2005年2月8日是大年三十。曼雯出院回家过年。她实在不愿回这个家,不愿和母亲同处一个屋檐下。她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跨出房门半步。王荣庆把饭菜端进来,还叫她去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但她拒绝了。除夕夜是一年中中国人最看重的时刻,一家人本该有说有笑,尽享天伦之乐,可现在连在一起吃饭都成了奢望。
这时,曼雯在痛苦地思索着,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家,但生命却像墙角飘零的蛛丝,无所依傍;又仿佛是空气中一粒飘浮的尘埃,无足轻重……她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让她留恋。
寒假结束后,随着高考的临近,曼雯的失眠症越来越厉害。佟丽杰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她从医院开出了阿普唑伦片,这种药是治疗焦虑症和严重失眠的,服用时必须谨遵医嘱。佟丽杰是医生,才敢给女儿用这种药。这药如果是佟丽杰拿给曼雯,她肯定不会吃,只能由父亲给女儿送去。
母女俩的关系依然是剑拔弩张,曼雯不和母亲说话,不与母亲同桌吃饭,她在心里痛恨她,不能原谅她。女儿这样对待自己,佟丽杰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她深爱这惟一的女儿,也一直以她为荣,只不过她把爱藏得太深,甚至有时,她的爱是变化成张牙舞爪、蛮横专制的外形,面目狰狞地走向女儿的。她为女儿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己知道,18年来她一直相信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正确的,成功的。她坚信,女儿迟早有一天会理解自己的苦衷。她认为当个好医生就一生都有了保障,而学文科连就业都成问题。女儿长大了,理解了这一点,自然会感激她的。
眼下,佟丽杰只想征服女儿,为她造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却未曾料到女儿的心理状态已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
2005年3月9日早晨,王荣庆把早餐送给女儿,曼雯迷迷糊糊地说:“爸爸,我想多睡一会儿,别吵我,你们走吧。”王荣庆不想影响女儿的休息,上班去了。中午,王荣庆放心不下跑回家,发现女儿服了大量的阿普唑伦片。“120”又一次载着昏迷的曼雯呼啸着驶进医院。
在医院,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抢救,王曼雯才苏醒过来。医生庆幸地说:“如果晚来一步,这姑娘就没命了。”
身为医生,佟丽杰深知阿普唑伦片的厉害,这种药物作用于神经,如果抢救不及时,就是活过来大脑也会受影响的。此时,她快要崩溃了,这才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她跪在女儿床前,“妈妈错了,妈妈错了,是妈妈一步步把你逼到了绝路上,只要你好好活着,妈妈听你的,妈妈不能没有你呀!”
曼雯刚刚从死神那里游荡回来,身心俱疲。她看着嚎啕大哭的母亲,觉得很陌生,一时无法接受佟丽杰的忏悔。她轻声说:“你走吧,我活够了!”
佟丽杰嗫嚅着:“妈妈做得不好,不过妈妈是爱你的,一心要为你好,逼你学医是想要你一辈子有出息。今天我终于想通了,如果没有你,一切都没有意义,妈妈大彻大悟了,以后绝不再逼你,给你充分的自由!”
曼雯面无表情地说:“我不相信,过几天等我好了,你还是你!”
佟丽杰第一次拿出了母亲的温情,她抚摸着女儿的脸说:“好孩子,妈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不会拿你的性命开玩笑,我们两个人如果有一个人死,那也是我死。”
这样的场面感动了在场所有的医生护士,他们都落泪了。大家都希望这对母女尽弃前嫌、和好如初。
王荣庆过来拥住妻子和女儿:“你们和好吧,再这样下去,我们一家就毁了。”
回家后,佟丽杰给予了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可曼雯就是不领情,她无法在心里真正原谅母亲。
有一天,佟丽杰回家说:“最近心情不好,上火了,鼻子出了许多血。”
听了佟丽杰的话,曼雯认为母亲又在变相地责怪自己,她万分痛苦,随手拿起水果刀,朝手腕处割去。她看着喷涌的鲜血解气地说:“你流了血,我割腕还你,不占你的便宜!”
王荣庆、佟丽杰夺下女儿手中的水果刀,他们意识到女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尽快医治。
2005年4月初,王荣庆夫妇带着女儿慕名来到专门治疗青少年心理疾患的沈阳同仁心理咨询中心,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心理咨询师张峻铭。
张峻铭和一家三口分别交流后得出结论:曼雯患的是因焦虑而引起的躁狂症,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通过仪器检测,她的病症并不严重,只要家人配合,给她倾诉的机会,理解她的行为和想法,呵护她,体谅她,加上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劝导,应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治愈。
张峻铭发现曼雯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他便首先采用浅催眠法使她放松、安静下来。他让她用自我感觉最舒适的姿势半躺在床上,紧紧握住咨询师的手,再慢慢松开,体验肌肉由紧张到放松的感觉,然后是全身各个部位:头、颈、肩、臂……依次绷紧和松弛。同时,张峻铭还进行暗示:“现在你很轻松,身体非常舒服,想睡觉了……”每次治疗时,他都耐心地花上30分钟到1个小时让曼雯的内心变得松弛、平和、舒展。
对曼雯进行心理治疗的目的之一,是让她重拾学习的信心。于是,张峻铭设计了“自由联想”的治疗方案。他诱导曼雯想象一下自己的学校,曼雯立刻产生了不安的情绪,“学校看起来有点阴森,人很多,我们班的教室里有很多粉笔灰……我不想回到那里去。”“那么,假如不回理科班呢?假如这是一所没有理科的学校呢?”曼雯显然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多了,如果没有理科就不怎么可怕了。”
通过一周的治疗,张峻铭帮助曼雯完成了“认知重塑”的过程,她干涸封闭的心开始复苏,能够理解母亲主观上是为她好,只是作法上太刻板、僵硬、武断,伤害了她的感情和尊严的事实。
4月中旬,曼雯的失眠症状减轻了,焦虑症也减轻了,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她重新走进了课堂,回到了老师和同学们中间,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张峻铭建议:“一定要让曼雯参加今年的高考,即使只考上一般大学,也要给她这个机会。这样她会重拾自信,同时她的文学梦想会转移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种移情法很有效果。”
张峻铭又根据世界和中国权威专家认定的《学业选择和职业选择测量》给曼雯做了测定,测定的结果是:她适合学文和从事文学艺术工作,因为她的测量结果中,跟文学艺术相关的指标都很高。也就是说,曼雯自己的人生选择是正确的,而不仅仅是青春期叛逆这么简单。
面对这样的结果,身为医生的佟丽杰已无话可说,她只想在今后的岁月里做一个尊重女儿的意愿,让女儿爱戴的好母亲。
2005年6月7日,曼雯如期参加了高考,以521分的成绩考上了她报考的大学,走上了她自己向往的人生新旅程。
故事到这里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我们为曼雯高兴的同时也深深地忧虑着:佟丽杰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还有多少虽不那么偏执却也一意孤行的家长在“为你好”的名义之下蛮横地伤害着孩子的感情?曼雯是个刚烈的孩子,她几乎是用生命换取了自己决定人生道路的权利,那么,又有多少稍微怯懦的孩子还在眼含热泪默默屈从于家长的安排?
曼雯在18岁的绚烂年华迸发出了内心的火焰,但火种却在她的生命之初已暗暗埋藏,那就是她母亲错误的教育观念造成的感情、思想上的隔阂。如果双方能够平等、自由地交流沟通,能够互相理解,那么便不会有后来的一切不幸。
作为孩子,我们也许无法主宰家长的想法,更不主张以死相逼这种极端的做法,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与家长谈话,大声说出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且学会珍惜亲情。
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守护下找到自己真正的理想。
(文中人物除心理咨询师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