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CBNweekly T=Peter Tufano
二维码支付似乎成了时下年轻人最热捧的电子支付方式。但是中国央行发布了“暂停二维码支付及虚拟信用卡”的文件。虽然声称是出于安全考虑,但不少人指出央行此举是担心会损坏银联更多的利益。这一文件给提供线下支付服务的公司当头一棒。然而,随着“电子化的零售金融服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央行所谓出于安全性考虑的理由终究会被迅猛发展的网络金融浪潮冲破,银联也终将直面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挑战。那么,人们更关心的是,在这看似鹬蚌相争的背后,消费者能成为最终得利的渔翁吗?这要看消费者有没有警惕一点—在享受更便捷的支付方式的同时,受其影响而改变的消费模式可能会演变成一种可怕的消费习惯而渐渐将人们推向债务陷阱。在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Peter Tufano看来,在旧的现金支付体系下,人们一旦钱包空空,就会停止购买,但研究证实在信用卡支付体系下的事实并非如此。大量研究证明,支付方式的便利会致使消费者承受更重的债务负担从而惹上麻烦。
C: 你对于中国央行的这次“暂停”有什么看法?
T: 纵观全球的零售金融服务业,电子支付系统和移动支付的使用正在增加,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也更倾向于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而非传统纸质支付方式,所以我相信这是未来总体趋势的一部分。脱离这个具体案例,从总体来看,类似的矛盾焦点往往在于这些服务的安全性该如何被保证以及监管部门该如何找到空间让这些服务实行。因为我并不是安全技术方面的专家,所以我很难说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服务是否真的存在安全问题或者该采取何种安全措施解决。但通常情况下,安全性问题往往出现在交易信息被传输的过程中,这些机密信息是否被外泄等。至于监管部门,我并不清楚央行真正担忧的是什么,我只能说在其他国家,电子支付机制有时的确挑战了现存的支付机制,但他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而且他们必须意识到电子化的零售金融服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C: 支付方式的改变对消费模式有什么影响?
T: 我想最根本的问题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人们购买的花费以及购买的东西。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显然,在旧的现金支付体系下,人们一旦钱包空空,就会停止购买,但研究证实在信用卡支付体系下的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可见,非现金支付机制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但早前的研究更多的是将现金支付与信用卡支付这两种支付方式做对比;而当下更为具体的问题是,比起现金支付或者信用卡支付,人们通过电子支付方式购买东西是否会花更多的钱或者买了不同的东西?我推测使用这两类支付方式的人的消费模式是不同的,但是具体如何不同则还需要对两者做更深入的比较研究,我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我希望牛津大学会开展关于手机支付这方面的研究,也许几年后就会有足够的研究结果与大家分享。
C: 消费者是否更容易陷入债务陷阱?
T: 我在研究家庭金融问题时,有一个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出,人们其实是会遇到许多债务问题的,而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信用卡或者其他循环贷款授信问题所导致的。当然,这是在美国的情况而不是在中国的情况。但是大量的研究证明,支付方式的便利是会致使消费者承受更重的债务负担从而惹上麻烦的。银行的常规程序包括精确核实信用卡持有者的信用记录从而降低风险。即使服务产品演变了,银行还是会继续这么做。现在中国正在发展的不良信贷评分机制也是为了帮助银行和金融服务提供商降低风险。而电子支付系统则可以使银行更便捷地掌握人们的信用记录,这些记录包括与金融机构交易的记录以及其使用零售金融服务的记录。我们都知道,更多的记录数据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因此银行和金融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记录做出更为谨慎的信贷决 策。(采访:张静怡)
二维码支付似乎成了时下年轻人最热捧的电子支付方式。但是中国央行发布了“暂停二维码支付及虚拟信用卡”的文件。虽然声称是出于安全考虑,但不少人指出央行此举是担心会损坏银联更多的利益。这一文件给提供线下支付服务的公司当头一棒。然而,随着“电子化的零售金融服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央行所谓出于安全性考虑的理由终究会被迅猛发展的网络金融浪潮冲破,银联也终将直面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挑战。那么,人们更关心的是,在这看似鹬蚌相争的背后,消费者能成为最终得利的渔翁吗?这要看消费者有没有警惕一点—在享受更便捷的支付方式的同时,受其影响而改变的消费模式可能会演变成一种可怕的消费习惯而渐渐将人们推向债务陷阱。在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Peter Tufano看来,在旧的现金支付体系下,人们一旦钱包空空,就会停止购买,但研究证实在信用卡支付体系下的事实并非如此。大量研究证明,支付方式的便利会致使消费者承受更重的债务负担从而惹上麻烦。
C: 你对于中国央行的这次“暂停”有什么看法?
T: 纵观全球的零售金融服务业,电子支付系统和移动支付的使用正在增加,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也更倾向于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而非传统纸质支付方式,所以我相信这是未来总体趋势的一部分。脱离这个具体案例,从总体来看,类似的矛盾焦点往往在于这些服务的安全性该如何被保证以及监管部门该如何找到空间让这些服务实行。因为我并不是安全技术方面的专家,所以我很难说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服务是否真的存在安全问题或者该采取何种安全措施解决。但通常情况下,安全性问题往往出现在交易信息被传输的过程中,这些机密信息是否被外泄等。至于监管部门,我并不清楚央行真正担忧的是什么,我只能说在其他国家,电子支付机制有时的确挑战了现存的支付机制,但他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而且他们必须意识到电子化的零售金融服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C: 支付方式的改变对消费模式有什么影响?
T: 我想最根本的问题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人们购买的花费以及购买的东西。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显然,在旧的现金支付体系下,人们一旦钱包空空,就会停止购买,但研究证实在信用卡支付体系下的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可见,非现金支付机制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但早前的研究更多的是将现金支付与信用卡支付这两种支付方式做对比;而当下更为具体的问题是,比起现金支付或者信用卡支付,人们通过电子支付方式购买东西是否会花更多的钱或者买了不同的东西?我推测使用这两类支付方式的人的消费模式是不同的,但是具体如何不同则还需要对两者做更深入的比较研究,我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我希望牛津大学会开展关于手机支付这方面的研究,也许几年后就会有足够的研究结果与大家分享。
C: 消费者是否更容易陷入债务陷阱?
T: 我在研究家庭金融问题时,有一个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出,人们其实是会遇到许多债务问题的,而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信用卡或者其他循环贷款授信问题所导致的。当然,这是在美国的情况而不是在中国的情况。但是大量的研究证明,支付方式的便利是会致使消费者承受更重的债务负担从而惹上麻烦的。银行的常规程序包括精确核实信用卡持有者的信用记录从而降低风险。即使服务产品演变了,银行还是会继续这么做。现在中国正在发展的不良信贷评分机制也是为了帮助银行和金融服务提供商降低风险。而电子支付系统则可以使银行更便捷地掌握人们的信用记录,这些记录包括与金融机构交易的记录以及其使用零售金融服务的记录。我们都知道,更多的记录数据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因此银行和金融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记录做出更为谨慎的信贷决 策。(采访:张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