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低年级学生要打好听说训练的基础,加强看图说话的训练,上好每一节看图说话课,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由此可见,看图说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提高看图说话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会说、能说、善说。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看图说话;能力培养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生活阅历的限制,在看图说话中经常出现看不懂图的现象,直接影响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看图说话中暴露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会观察是关键
1.观察基本信息
看图说话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图画内容用流利的语言叙述出来,因此,“看图”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环节。只有把图看明白,才能说出符合图的内容的话。否则就会出现“图”与“文”“分家”的现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发现一年级的学生不会看图,面对图画,他们不知道如何看、看什么。脑海里一片混沌,说出来的内容也是顾头不顾尾、毫无头绪。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即让学生学会观察,掌握看图说话的技能与方法,从而为说话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识字《动物儿歌》一课为例,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基本信息,即看图五要素: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对于人物一眼就能看出有蜻蜓、蝴蝶等。对于时间学生却分不清楚,有的单单根据图画上的花开判断是春节,有的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有的花夏天开放,如荷花,有的则是秋季,如菊花,还有冬天的梅花。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动物确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蜻蜓什么季节出现?这样一提示,学生立马想到夏季。由此可确定时间为夏季。教师也可以相机向学生总结一些判断时间的方法。如看到小燕子飞回來了、柳树发芽、桃花开了等就是春天的象征;白雪皑皑、河水结冰则是冬天的标志……红日当头是白天,月上眉梢是夜晚。还有雨天、雪天、晴天等具体时间的判断。
接着是地点的判断,学生根据“蚂蚁运粮食、蝌蚪池中游、蚯蚓挖洞”判断是池塘边。教师再拓展延伸一些典型的地点。如图画上呈现的是学生写作业、吃饭则说明是在家里,如果呈现的是教学楼或操场则说明在学校。
最后,是对图画中动物动作的观察,很明显可以看出的有蜘蛛在结网、蚂蚁运粮食……有了这样的基本信息,就可以确保学生说话的准确性。
2.观察的顺序
在掌握图画的基本信息后,如何把这些内容不重复、不遗漏地表达出来,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用合适的顺序把这些零碎的、片段的资料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画体系。一般的观察顺序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教师结合图画内容,选择一种观察顺序,让学生依次说出看到的事物。如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有蜘蛛、蝴蝶、蜻蜓、蜜蜂、蚂蚁、蚯蚓等。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有蜘蛛、蝴蝶等。学生养成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就会在说话中做到有条不紊、思路清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展开想象是核心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没有想象的文字苍白无力、毫无生机,因此,要想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力,教师就要在看图说话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针对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想象润色文字,从而让文字绚丽多姿,更具有吸引力。
如在上面的《动物儿歌》中,图画上关于蝴蝶、蜻蜓的动作,并没有明确的体现,只是显示它们振动着翅膀,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发挥。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想到蝴蝶在花间捉迷藏,还有的想到蜻蜓像黑色的小飞机一样在飞舞……经过学生这样的想象,赋予干瘪的文字生命力,让它们成为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美丽的图画上奏出优美的旋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想象出的不同答案,教师先要给予鼓励,再帮助纠正完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编故事、儿歌等。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要在充分认识看图说话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会说、能说,从而提高看图说话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昌勇.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思考[A].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
[2]刘文英.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教学策略浅析[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看图说话;能力培养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生活阅历的限制,在看图说话中经常出现看不懂图的现象,直接影响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看图说话中暴露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会观察是关键
1.观察基本信息
看图说话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图画内容用流利的语言叙述出来,因此,“看图”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环节。只有把图看明白,才能说出符合图的内容的话。否则就会出现“图”与“文”“分家”的现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发现一年级的学生不会看图,面对图画,他们不知道如何看、看什么。脑海里一片混沌,说出来的内容也是顾头不顾尾、毫无头绪。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即让学生学会观察,掌握看图说话的技能与方法,从而为说话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识字《动物儿歌》一课为例,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基本信息,即看图五要素: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对于人物一眼就能看出有蜻蜓、蝴蝶等。对于时间学生却分不清楚,有的单单根据图画上的花开判断是春节,有的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有的花夏天开放,如荷花,有的则是秋季,如菊花,还有冬天的梅花。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动物确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蜻蜓什么季节出现?这样一提示,学生立马想到夏季。由此可确定时间为夏季。教师也可以相机向学生总结一些判断时间的方法。如看到小燕子飞回來了、柳树发芽、桃花开了等就是春天的象征;白雪皑皑、河水结冰则是冬天的标志……红日当头是白天,月上眉梢是夜晚。还有雨天、雪天、晴天等具体时间的判断。
接着是地点的判断,学生根据“蚂蚁运粮食、蝌蚪池中游、蚯蚓挖洞”判断是池塘边。教师再拓展延伸一些典型的地点。如图画上呈现的是学生写作业、吃饭则说明是在家里,如果呈现的是教学楼或操场则说明在学校。
最后,是对图画中动物动作的观察,很明显可以看出的有蜘蛛在结网、蚂蚁运粮食……有了这样的基本信息,就可以确保学生说话的准确性。
2.观察的顺序
在掌握图画的基本信息后,如何把这些内容不重复、不遗漏地表达出来,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用合适的顺序把这些零碎的、片段的资料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画体系。一般的观察顺序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教师结合图画内容,选择一种观察顺序,让学生依次说出看到的事物。如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有蜘蛛、蝴蝶、蜻蜓、蜜蜂、蚂蚁、蚯蚓等。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有蜘蛛、蝴蝶等。学生养成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就会在说话中做到有条不紊、思路清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展开想象是核心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没有想象的文字苍白无力、毫无生机,因此,要想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力,教师就要在看图说话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针对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想象润色文字,从而让文字绚丽多姿,更具有吸引力。
如在上面的《动物儿歌》中,图画上关于蝴蝶、蜻蜓的动作,并没有明确的体现,只是显示它们振动着翅膀,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发挥。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想到蝴蝶在花间捉迷藏,还有的想到蜻蜓像黑色的小飞机一样在飞舞……经过学生这样的想象,赋予干瘪的文字生命力,让它们成为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美丽的图画上奏出优美的旋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想象出的不同答案,教师先要给予鼓励,再帮助纠正完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编故事、儿歌等。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要在充分认识看图说话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会说、能说,从而提高看图说话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昌勇.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思考[A].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7.
[2]刘文英.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教学策略浅析[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