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西宝卷是中国宝卷艺术中的一块瑰宝,本文在搜集、整理、归纳学术界对山西宝卷所做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对山西宝卷研究现状做出评述,以期为今后山西宝卷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宝卷;山西宝卷
纵观北方宝卷的研究,以河西宝卷最为强盛。山西宝卷虽不及河西宝卷繁多,但亦是北方宝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世纪以来,山西宝卷的研究呈现出繁荣的迹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永济宝卷与介休宝卷,研究者也往往针对这两个地区的宝卷进行研究。
一、永济宝卷研究
永济宝卷在北方宝卷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其独特之处在于与河东道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正是这种独特之处,使得其在北方宝卷中别具一格,成为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尚丽新、袁野二人的《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1]一文,就以山西永济宝卷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了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的交互影响,分析出永济宝卷的两个特点,即文本上的道情借用宝卷文本和表演上的宝卷被道情化。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渊源初探》[2]则深入探究了永济道情、永济道情宝卷的渊源,总结出道情与宝卷二者的不同。
山西大学李梦的硕士论文《永济宝卷研究》[3]对永济宝卷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永济宝卷的地域特色正是其与当地道情有着紧密而深刻的联系。李梦从文本、小卷、宝卷故事来源三个方面探究了永济宝卷的道情化特色,她将永济宝卷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重点探究了永济宝卷道情化的原因。
除了对永济宝卷道情化特色的关注,对永济宝卷的文本特色和音乐性研究也不乏论文专著。杨永兵的《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文本研究初探》[4]一文,对目前发现的29本永济道情宝卷,按照宗教性与篇幅大小两种标准进行分类,重点分析了《杨氏宝卷》《阎君宝卷》《白马宝卷》等六种宝卷的文本格式。他的《山西河东<杨氏宝卷>音乐初探》[5]《山西河东地区宝卷及音乐研究》[6]两篇论文则从音乐人类学角度,对河东地区的宝卷文本、说唱音乐、班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永济宝卷的研究,学者们能够以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从社会视角来观照宝卷。于红、李豫《山西运城道情宝卷中的江南商人行商题材卷子——<佛说四德三元仁义宝卷>》[7]对《佛说四德三元仁义宝卷》的卷本特点、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针对宝卷中有关湖广江夏商人在南北方经商题材进行了讨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商业活动和商业思想,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二、介休宝卷研究
相较而言,对于介休宝卷的研究,学者们的切入角度较为多变。《山西介休“念卷”和宝卷》[8]一文是车锡伦先生在介休走访调查后撰写的报告。车先生以《空王佛宝卷》为例,通过对该卷内容、形式的分析,指出其为明代后期民间宗教家所编。同时他考察了介休民间念卷活动形式,通过将其与其他区宝卷对比,分析出其衰亡的原因。山西大学李豫、刘娟等撰写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9]一書,是国内外第一部对山西介休地区宝卷说唱文学进行研究的专著。该报告重点对介休宝卷的宣唱形式与仪式进行调查,揭示出介休宝卷宣唱、受众人员构成与《金瓶梅》宝卷宣唱之本事来源地之间的紧密关系。于红评价此书为“揭示了这个阶层(明清时期晋商妇女阶层)人群的精神世界,解读了支持她们走向未来、承受压力和牺牲精神的支柱……这对于我们研究晋商,无疑是开辟了一条新路。”[10]
孙鸿亮《山西介休宝卷与陕北说书》[11]是将宝卷与说书这一说唱形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介休宝卷的演唱形态、“开经”“结经”仪式与陕北说书的比较,发现二者有着同源异流的密切关系。
毛守仁《<空王宝卷>与晋中的空王佛》[12]一文,从民俗角度探讨了《空王宝卷》与当地民俗民情之关系,与佛教汉化、世俗化的关系,以及其对下层老百姓文化心态产生的影响。
李豫、李雪梅《<赵二姑宝卷>与清代山西叩阍大案》[13]则触及政治文化方面,关注到宝卷在内容上与政治文化的密切关系。该论文论述了《赵二姑宝卷》对清道光年间赵二姑案件的反映与带来的影响,揭示出宝卷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除以上两个研究方向之外,另有一些对宝卷个案的研究也有涉及山西宝卷。如山西大学刘志华的硕士论文《<白马宝卷>研究》对流行于山西、河西这两个地区的《白马宝卷》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梳理出其在北方地区的发展脉络,考证出其源流及嬗变轨迹。通过分析发现,流传于山西和河西的《白马宝卷》“都源于一部明清教派人士所编的《白马宝卷》。”[14]
三、结语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发现,山西宝卷的研究依旧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一方面其涉及的地区较少,另一方面在具体研究的视角上依旧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山西宝卷的研究已逐步迈向正轨。随着宝卷挖掘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资料、新的认识必将涌现,山西宝卷的研究也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丽新,袁野.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J].文化遗产,2015(04):132-138.
[2]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渊源初探[J].大舞台,2012(11):270-271.
[3]李梦.永济宝卷研究[D].山西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7.
[4]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文本研究初探[J].中国音乐,2012(03).
[5]杨永兵.山西河东《杨氏宝卷》音乐初探[J].黄河之声,2009(12):24-27.
[6]杨永兵.山西河东地区宝卷及音乐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02):94-102.
[7]于红,李豫.山西运城道情宝卷中的江南商人行商题材卷子--《佛说四德三元仁义宝卷》[J].晋中学院学报,2012(01):65-71.
[8]车锡伦.山西介休“念卷”和宝卷[J].民俗研究,2003(04):55-67.
[9]李豫,刘娟等.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0]于红.明清时期晋商妇女的精神家园--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J].晋图学刊,2011(03):70.
[11]孙鸿亮.山西介休宝卷与陕北说书[J].安康学院学报,2013(04):53-56.
[12]毛守仁.《空王宝卷》与晋中的空王佛[J].名作欣赏,2014(19):108-116.
[13]李豫、李雪梅.《赵二姑宝卷》与清代山西叩阍大案[J].山西档案,2003(03):38-41.
[14]刘志华.《白马宝卷》研究[D].山西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3:15.
关键词:宝卷;山西宝卷
纵观北方宝卷的研究,以河西宝卷最为强盛。山西宝卷虽不及河西宝卷繁多,但亦是北方宝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世纪以来,山西宝卷的研究呈现出繁荣的迹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永济宝卷与介休宝卷,研究者也往往针对这两个地区的宝卷进行研究。
一、永济宝卷研究
永济宝卷在北方宝卷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其独特之处在于与河东道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正是这种独特之处,使得其在北方宝卷中别具一格,成为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尚丽新、袁野二人的《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1]一文,就以山西永济宝卷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了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的交互影响,分析出永济宝卷的两个特点,即文本上的道情借用宝卷文本和表演上的宝卷被道情化。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渊源初探》[2]则深入探究了永济道情、永济道情宝卷的渊源,总结出道情与宝卷二者的不同。
山西大学李梦的硕士论文《永济宝卷研究》[3]对永济宝卷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永济宝卷的地域特色正是其与当地道情有着紧密而深刻的联系。李梦从文本、小卷、宝卷故事来源三个方面探究了永济宝卷的道情化特色,她将永济宝卷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重点探究了永济宝卷道情化的原因。
除了对永济宝卷道情化特色的关注,对永济宝卷的文本特色和音乐性研究也不乏论文专著。杨永兵的《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文本研究初探》[4]一文,对目前发现的29本永济道情宝卷,按照宗教性与篇幅大小两种标准进行分类,重点分析了《杨氏宝卷》《阎君宝卷》《白马宝卷》等六种宝卷的文本格式。他的《山西河东<杨氏宝卷>音乐初探》[5]《山西河东地区宝卷及音乐研究》[6]两篇论文则从音乐人类学角度,对河东地区的宝卷文本、说唱音乐、班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永济宝卷的研究,学者们能够以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从社会视角来观照宝卷。于红、李豫《山西运城道情宝卷中的江南商人行商题材卷子——<佛说四德三元仁义宝卷>》[7]对《佛说四德三元仁义宝卷》的卷本特点、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针对宝卷中有关湖广江夏商人在南北方经商题材进行了讨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商业活动和商业思想,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二、介休宝卷研究
相较而言,对于介休宝卷的研究,学者们的切入角度较为多变。《山西介休“念卷”和宝卷》[8]一文是车锡伦先生在介休走访调查后撰写的报告。车先生以《空王佛宝卷》为例,通过对该卷内容、形式的分析,指出其为明代后期民间宗教家所编。同时他考察了介休民间念卷活动形式,通过将其与其他区宝卷对比,分析出其衰亡的原因。山西大学李豫、刘娟等撰写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9]一書,是国内外第一部对山西介休地区宝卷说唱文学进行研究的专著。该报告重点对介休宝卷的宣唱形式与仪式进行调查,揭示出介休宝卷宣唱、受众人员构成与《金瓶梅》宝卷宣唱之本事来源地之间的紧密关系。于红评价此书为“揭示了这个阶层(明清时期晋商妇女阶层)人群的精神世界,解读了支持她们走向未来、承受压力和牺牲精神的支柱……这对于我们研究晋商,无疑是开辟了一条新路。”[10]
孙鸿亮《山西介休宝卷与陕北说书》[11]是将宝卷与说书这一说唱形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介休宝卷的演唱形态、“开经”“结经”仪式与陕北说书的比较,发现二者有着同源异流的密切关系。
毛守仁《<空王宝卷>与晋中的空王佛》[12]一文,从民俗角度探讨了《空王宝卷》与当地民俗民情之关系,与佛教汉化、世俗化的关系,以及其对下层老百姓文化心态产生的影响。
李豫、李雪梅《<赵二姑宝卷>与清代山西叩阍大案》[13]则触及政治文化方面,关注到宝卷在内容上与政治文化的密切关系。该论文论述了《赵二姑宝卷》对清道光年间赵二姑案件的反映与带来的影响,揭示出宝卷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除以上两个研究方向之外,另有一些对宝卷个案的研究也有涉及山西宝卷。如山西大学刘志华的硕士论文《<白马宝卷>研究》对流行于山西、河西这两个地区的《白马宝卷》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梳理出其在北方地区的发展脉络,考证出其源流及嬗变轨迹。通过分析发现,流传于山西和河西的《白马宝卷》“都源于一部明清教派人士所编的《白马宝卷》。”[14]
三、结语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发现,山西宝卷的研究依旧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一方面其涉及的地区较少,另一方面在具体研究的视角上依旧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山西宝卷的研究已逐步迈向正轨。随着宝卷挖掘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资料、新的认识必将涌现,山西宝卷的研究也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丽新,袁野.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J].文化遗产,2015(04):132-138.
[2]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渊源初探[J].大舞台,2012(11):270-271.
[3]李梦.永济宝卷研究[D].山西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7.
[4]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文本研究初探[J].中国音乐,2012(03).
[5]杨永兵.山西河东《杨氏宝卷》音乐初探[J].黄河之声,2009(12):24-27.
[6]杨永兵.山西河东地区宝卷及音乐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02):94-102.
[7]于红,李豫.山西运城道情宝卷中的江南商人行商题材卷子--《佛说四德三元仁义宝卷》[J].晋中学院学报,2012(01):65-71.
[8]车锡伦.山西介休“念卷”和宝卷[J].民俗研究,2003(04):55-67.
[9]李豫,刘娟等.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0]于红.明清时期晋商妇女的精神家园--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J].晋图学刊,2011(03):70.
[11]孙鸿亮.山西介休宝卷与陕北说书[J].安康学院学报,2013(04):53-56.
[12]毛守仁.《空王宝卷》与晋中的空王佛[J].名作欣赏,2014(19):108-116.
[13]李豫、李雪梅.《赵二姑宝卷》与清代山西叩阍大案[J].山西档案,2003(03):38-41.
[14]刘志华.《白马宝卷》研究[D].山西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