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鹅颈灯在断指(趾)再植术后患者中应用观察。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66例再植术后患者,按照1:1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鹅颈灯,对照组采用台灯,观察两组间患者舒适程度、睡眠质量、护理时间成本等。结果:不管在患者舒适程度或睡眠质量,观察组皆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时间成本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断指(趾)再植术后患者中应用鹅颈灯,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及睡眠质量,而且能大大减少护理时间成本,是在断指(趾)再植术后患者中保温疗法中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鹅颈灯 断指(趾)再植术后 应用观察
断指(趾)再植术后,常因室温过低,寒冷的刺激而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血管栓塞,导致手术失败。以往解决的办法是使用台灯照射以增加手术区温度,但因台灯不易固定,灯泡与手术区之间的距离难以掌握,局部保温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此,自2013年1月起,我们根据患指(趾)保暖的要求,尝试将鹅颈灯应用于断指(肢)再植术后患者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66例再植术后患者,年龄18~
67岁(平均37岁),术后烤灯照射时间1~2周(平均10天),其中单指(趾)离断伤患者39例,多指(趾)离断伤患者27例,将上述者按照1:1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鹅颈灯,对照组采用台灯,经统计,上述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注:P=0.571>0.05
1.2 方法
1.2.1 断指(趾)再植术后观察组采用鹅颈灯局部保暖,对照组采用台灯,对使用用电安全、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量等指标进行观察。采用护理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1.2.2患者舒适度评估:包括睡眠情况以及烦躁情况两项指标,自行设计《使用台灯和鹅颈灯期间睡眠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由笔者亲自发放问卷,发出问卷66份,收回有效问卷66份。烦躁情况由责任护士根据评价指标对患者使用烤灯期间的情绪状况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2.3 护理工作量统计:建立登记表,分别记录护士使用鹅颈灯和台灯时每次操作的时间,每天调节烤灯灯距的次数以及每次调节所需时间,比较每天护理在操作上所用的总时间。
1.2.4评价指标:(1)烦躁状况:患者因使用烤灯限制翻身活动引起烦躁不安,可分为四个级别:A为安静、合作,基本不躁动,能够正常交流谈话;B为类似天气炎热时的轻微躁动,用语言安慰可以改善;C为无外界刺激时也有躁动,患者试图将患指脱离烤灯照射、翻身坐起,不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需医护人员制动;D为激烈挣扎,需多人按住。(2)睡眠情况: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标准要求制定。记录患者睡眠质量(深睡眠)情况的自我评估,总分小于4分,则睡眠质量尚可;总分在4-6分,则睡眠质量较差。总分在6分以上,则睡眠质量很差,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 结果
66例患者全部获得完整资料,并在患者使用舒适程度、睡眠情况以及每天护理花费时间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不管在患者舒适程度或睡眠质量,观察组皆优于对照组,而在每天的护理花费时间上则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大大减少了护理时间成本。
表2 使用鹅颈灯与台灯舒适程度比较情况[(%)]
表3 使用鹅颈灯与台灯睡眠情况比较情况[分]
表4 使用鹅颈灯与台灯护理时间比较情况[分钟]
注:P<0.0001
3 讨论
3.1 使用烤灯的缺点:断指(趾)再植手术后,室温应控制在25℃左右,再植指(趾)体局部以60W烤灯照射,烤灯距离30~50cm左右。过去临床上使用的烤灯采用普通台灯,灯上覆盖治疗巾进行局部照射,由于台灯电线较短,必须使用排插,一方面增加使用排插的成本,另一方面排插电线在床上、地板上迁延也易让人绊倒,增大了用电安全隐患。台灯用久不易固定,需反复调整,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台灯固定不牢靠,掉落后灯丝断掉必须更换灯泡,也增加了成本。台灯与患指(趾)之间的距离主要通过水平方向的调节,患者稍微移动或近或远皆能影响灯距,从而影响的局部温度的稳定维持。而患者为维持灯距以及避免移动碰倒台灯,翻身活动受限,甚至不敢翻身,使得舒适感降低。
3.2 使用鹅颈灯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患者的舒适程度在A、C、D级别上,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说明使用鹅颈灯患者主观感觉明显舒适于台灯,而表4亦充分说明了使用鹅颈灯能大大减少护理工作量,这在无形中亦会明显减少护士职业疲劳感,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无疑增加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护之间的和谐关系。
3.3 减少医疗成本及用电隐患上,提高保肢疗效: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发现使用鹅颈灯,灯线长度适中不需要额外增加排插,鹅颈灯放置在患肢一侧地上,可防止患者无意间移动碰倒的情况,灯泡使用寿命相对延长。鹅颈灯与患指直接的距离可通过鹅颈灯灯身高度的调节来维持,操作方便,且不受患指移动的影响,局部温度稳定性高,从而为提高患指的成活率提供了保障。
总之,我们认为使用鹅颈灯既简单又能有效保证患指局部温度稳定,减少用电安全隐患,减少成本支出,同时提高了患者卧床期间舒适度,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在再植手术后患者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鹅颈灯 断指(趾)再植术后 应用观察
断指(趾)再植术后,常因室温过低,寒冷的刺激而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血管栓塞,导致手术失败。以往解决的办法是使用台灯照射以增加手术区温度,但因台灯不易固定,灯泡与手术区之间的距离难以掌握,局部保温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此,自2013年1月起,我们根据患指(趾)保暖的要求,尝试将鹅颈灯应用于断指(肢)再植术后患者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66例再植术后患者,年龄18~
67岁(平均37岁),术后烤灯照射时间1~2周(平均10天),其中单指(趾)离断伤患者39例,多指(趾)离断伤患者27例,将上述者按照1:1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鹅颈灯,对照组采用台灯,经统计,上述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注:P=0.571>0.05
1.2 方法
1.2.1 断指(趾)再植术后观察组采用鹅颈灯局部保暖,对照组采用台灯,对使用用电安全、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量等指标进行观察。采用护理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1.2.2患者舒适度评估:包括睡眠情况以及烦躁情况两项指标,自行设计《使用台灯和鹅颈灯期间睡眠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由笔者亲自发放问卷,发出问卷66份,收回有效问卷66份。烦躁情况由责任护士根据评价指标对患者使用烤灯期间的情绪状况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2.3 护理工作量统计:建立登记表,分别记录护士使用鹅颈灯和台灯时每次操作的时间,每天调节烤灯灯距的次数以及每次调节所需时间,比较每天护理在操作上所用的总时间。
1.2.4评价指标:(1)烦躁状况:患者因使用烤灯限制翻身活动引起烦躁不安,可分为四个级别:A为安静、合作,基本不躁动,能够正常交流谈话;B为类似天气炎热时的轻微躁动,用语言安慰可以改善;C为无外界刺激时也有躁动,患者试图将患指脱离烤灯照射、翻身坐起,不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需医护人员制动;D为激烈挣扎,需多人按住。(2)睡眠情况: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标准要求制定。记录患者睡眠质量(深睡眠)情况的自我评估,总分小于4分,则睡眠质量尚可;总分在4-6分,则睡眠质量较差。总分在6分以上,则睡眠质量很差,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 结果
66例患者全部获得完整资料,并在患者使用舒适程度、睡眠情况以及每天护理花费时间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不管在患者舒适程度或睡眠质量,观察组皆优于对照组,而在每天的护理花费时间上则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大大减少了护理时间成本。
表2 使用鹅颈灯与台灯舒适程度比较情况[(%)]
表3 使用鹅颈灯与台灯睡眠情况比较情况[分]
表4 使用鹅颈灯与台灯护理时间比较情况[分钟]
注:P<0.0001
3 讨论
3.1 使用烤灯的缺点:断指(趾)再植手术后,室温应控制在25℃左右,再植指(趾)体局部以60W烤灯照射,烤灯距离30~50cm左右。过去临床上使用的烤灯采用普通台灯,灯上覆盖治疗巾进行局部照射,由于台灯电线较短,必须使用排插,一方面增加使用排插的成本,另一方面排插电线在床上、地板上迁延也易让人绊倒,增大了用电安全隐患。台灯用久不易固定,需反复调整,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台灯固定不牢靠,掉落后灯丝断掉必须更换灯泡,也增加了成本。台灯与患指(趾)之间的距离主要通过水平方向的调节,患者稍微移动或近或远皆能影响灯距,从而影响的局部温度的稳定维持。而患者为维持灯距以及避免移动碰倒台灯,翻身活动受限,甚至不敢翻身,使得舒适感降低。
3.2 使用鹅颈灯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患者的舒适程度在A、C、D级别上,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说明使用鹅颈灯患者主观感觉明显舒适于台灯,而表4亦充分说明了使用鹅颈灯能大大减少护理工作量,这在无形中亦会明显减少护士职业疲劳感,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无疑增加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护之间的和谐关系。
3.3 减少医疗成本及用电隐患上,提高保肢疗效: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发现使用鹅颈灯,灯线长度适中不需要额外增加排插,鹅颈灯放置在患肢一侧地上,可防止患者无意间移动碰倒的情况,灯泡使用寿命相对延长。鹅颈灯与患指直接的距离可通过鹅颈灯灯身高度的调节来维持,操作方便,且不受患指移动的影响,局部温度稳定性高,从而为提高患指的成活率提供了保障。
总之,我们认为使用鹅颈灯既简单又能有效保证患指局部温度稳定,减少用电安全隐患,减少成本支出,同时提高了患者卧床期间舒适度,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在再植手术后患者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