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5例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益气活血汤,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FBG、2hBG、HbA1c分别为(8.16±0.85)mmol/L、(12.04±1.77)mmol/L、(6.33±0.29)%,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腓总神经的MNCN、SNCV分别为(49.6±5.8)m/s、(47.7±5.2)m/s,正中神经的MNCN、SNCV分别为(55.8±6.3)m/s、(55.3±6.5)m/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益气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 西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减退等,因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单纯依靠西医降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DPN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1]。根据中医理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55例DPN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参照《糖尿病临床指南》[2],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末端疼痛、麻木、肌无力、感觉减退或异常。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中医神经病学》[3],消渴症见肢体肢痛、麻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畏风,舌质暗,脉细涩或沉细无力等,辨证属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5~80岁,平均(60.8±6.6)岁,糖尿病病程3~22年,平均(12.32±1.44)年,DPN病程1~11年,平均(4.23±1.26)年。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55例,感觉异常44例,膝、跟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32例,深浅感觉明显减退45例。排除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合并心肺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高血压;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足部溃疡或坏疽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本组5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给予降压、降脂治疗,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同时合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联合应用益气活血汤,方剂组成:黄芪30g,丹参15g,当归12g,地龙15g,葛根20g,赤白芍30g,川芎12g,川牛膝15g,威灵仙12g,红花12g,桃仁12g,陈皮12g,炙甘草6g,随证加减,四肢冷痛严重者去熟地黄,加炮附子12g;麻木严重者加鸡血藤30g;脾虚明显者加白术15g,山药20g,茯苓30g;痰浊明显者加白芥子10g,半夏9g。水煎至200ml,分早晚服用,1剂/d,连用2个月。治疗期间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据此调整降糖药物,尽早使血糖达标。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采取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FBG、2hBG、HbA1c分别为(8.16±0.85)mmol/L、(12.04±1.77)mmol/L、(6.33±0.29)%,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后腓总神经的MNCN、SNCV分别为(49.6±5.8)m/s、(47.7±5.2)m/s,正中神经的MNCN、SNCV分别为(55.8±6.3)m/s、(55.3±6.5)m/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3.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胰岛素与各类降糖药的使用,使得急诊并发症明显减少,不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却越来越多。DPN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60%~90%,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微血管,是因神经营养因子减少、血流障碍、细胞代谢紊乱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可累及自主神经、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等,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DPN属中医“痹证、消渴血痹、痿证”等范畴,《证治要诀》中记载,“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DPN病机为阴虚燥热,耗液灼津,脾弱运化无力,机体脏腑失于濡养,致正气日衰,气血两亏,气虚血瘀,脉络空虚,不通则痛,因脾主四肢,故可致四肢末端疼痛、麻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故可见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本研究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方剂组成有黄芪、丹参、当归、地龙、葛根、赤白芍、川芎、川牛膝、威灵仙、红花、桃仁、陈皮、炙甘草。方中黄芪、当归补气养血扶脾,红花、桃仁、赤芍、川穹、葛根、川牛膝活血化瘀,通络行痹,地龙、白芍养阴柔肝,炙甘草调和诸药,可起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存在明显的抗氧化效用,其富含的微量元素硒,可有效激活细胞再生;丹参、牛膝、葛根具有降糖、降脂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地龙、川芎、威灵仙、赤白芍、陈皮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地龙等具有明显的改善神经微循环及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可增加缺血缺氧组织的血流量,达到营养神经、改善症状的作用。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得以明显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可见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促使神经组织功能恢复,是DPN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萍,缪红.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1):82-83.
  [2] 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203.
  [3] 鲍远程.现代中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
  [4] 王力英,刘亚军,任凭.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21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将本院2010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肾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A组)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B组),对手术期间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及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ICE交替CHOPA治疗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2例NHL患者采用ICE和CHOPA交替化疗治疗方案,具体用法如下:ICE方案异环磷酰胺2g静脉滴注第1-5天,同时应用巯乙磺酸钠预防出血性膀胱炎;卡铂100mg避光静脉滴注第1-5天;足叶乙甙100mg静脉滴注第1-5天,21-28天为一周期。CHOPA方案吡柔比星40-60mg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0.8-1.2g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三类预防性抗菌性药物预防I类切口感染的效果和经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采用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及头孢唑啉预防I切口感染患者84例,依照药物的不同分为1组、2组和3组各28例,1组患者采用头孢硫脒预防感染,2组患者采用五水头孢唑啉预防感染,3组患者采用头孢唑啉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静脉滴注2.0g药物,术后每天采用2.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术中发生输尿管镜嵌顿的处理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术中发生输尿管镜嵌顿的患者1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术中发生的输尿管镜嵌顿进行处理。 结果:本次研究中的输尿管镜嵌顿的处理方法有:一次处理成功13例,成功率为86.67%,2次处理成功2例,13.33%,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讲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起始剂量为6.25mg,日两次,逐步增加至最大耐受量或100mg每日的靶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力衰竭的改善情况,利用6分钟步行试验评定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中集束干预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科2013年5月—2014年8月机械通气患者40例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实施护理措施,观察其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选取本科2012年1月—2013年4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做对照。结果:采取集束干预策略后,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集束干预组为17.5%,对照组为35%。结论:实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最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行非心脏手术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200例,行静吸复合麻醉;C组200例行瑞芬太尼靶控麻醉;B组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麻醉,对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诱导时,舒张压显著低于B组与C组,低血压显著较C组多,插管反应速度显著较C组高。B组患者拔管后即刻与离开PACU时、拔管后1h、3h的
期刊
摘要:分析了目前在儿科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介绍了儿科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儿科学;研究性学习;应用  Abstract: This papar u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investigating study to teaching practice of pediatrics at present. It i
期刊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住院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我科是以收治各种内科疾病的综合病区,主要病源来自老年人群,住院期间患者跌倒时有发生,轻则导致头皮血肿、头皮裂伤,重则导致骨折,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同时给医院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由此引发一些纠纷,可谓护理风险无处不有、无处不生。2009年卫生部将预防跌倒列入护理安全管理之一,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