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军人之血性解读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1567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主席多次强调,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他在2014年的全军政工会议上要求,要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是我军第一次把“血性”这个词列入对于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基本要求中。
  血性,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我党我军的优秀的革命传统,结合新形势下对军队的新要求,概括出来的重要经验。为了保证人民军队能够顺利完成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把有血性作为革命军人必不可少的素质来培养。无论什么时候,血性始终都应是军人之本性。军队之基因,胜利之锋刃,是做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根本要素。
  一、血性补充于理性,促成伟大的人格魅力
  血性不同于理性,同时补充于理性。人无理性不足以自立,人无血性不足以自强。理性指的是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来行动,过于理性的人往往无利不起早;血性指的是面临国家大义,生死存亡不惜放弃理性利益,过于血性的人往往失于莽撞。有血性没理性是莽夫,有理性没血性是庸人。纵观人类历史,很多人都是在理性和血性的交融中散发着伟大的人格魅力。
  西楚霸王项羽是个有血性的人:怒斩宋义,打破了联军临敌不战的畏秦状态,率领楚军威震诸侯。巨鹿之战,项羽率众人破釜沉舟,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以一当十,杀的章邯王离心惊胆寒。但项羽是个缺乏理性的人,鸿门宴上,被刘邦几句话冲昏了头脑,放虎归山;垓下之围,刘邦略施小计,四面唱楚歌,便唱的项羽心灰意冷、军心瓦解;乌江岸边,不顾江东仍有群众基础,不愿意做出理性的抉择,保存实力,终究难逃灭亡的结果。项羽有血性,没理性,只能落下一个莽夫的称号。
  秦桧是个有理性的人:靖康之变,秦桧随宋徽宗、宋钦宗拘押北方,在金朝朝廷里也能左右逢源,富贵荣华,不可谓不聪明;南下归宋,面对当时金太强宋太弱的国力军力对比现状,力主议和,保存实力,待国家强盛再战,不可谓不理性。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秦桧名声。面对历史趋势,面临中华大一统的格局,秦桧苟安一隅,陷害忠良的行为最终被后人所唾骂。秦檜是个理性的人,但却缺乏血性,面临国家危亡不愿放手一搏,最终被后人扣上了汉奸的帽子。
  在民间被称为关二爷的关羽,是个有理性又有血性的人。慧眼识人,认定了刘备的仁德与张飞的勇猛,与二人桃园三结义,关羽在识人上是非常理性的;小战大胜,匹马斩颜良,震慑袁军,妙解白马之围,巧借江水战于禁,利用天时地利作战,关于在打仗上是非常理性的。在曹营不忘汉主,一心回归刘备,在汉阵不忘曹恩,华容道上纵操归,关羽在做人上是非常有血性的。民间称关于为“武圣”,就是因为关羽有血性而非莽夫,有理性却不奸诈,忠义贤良,样样占齐。
  由此可见,血性是刚,理性是柔。过于刚则容易折断,过于柔则容易随波逐流,刚柔相济,才是正理。理性和血性,如果独占其一,或者遭后人惋惜或者遭后人唾骂;而如果以血性补充于理性,以理性指导于血性,往往能被世人所敬仰。
  二、血性不容于奴性,能帮助国人克服劣根性
  鲁迅对中国人奴性和劣根性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他刻画的阿Q和孔乙己等形象,作为批判旧社会的一把利剑,深深地刺进了国人的心里。鲁迅认为,中国人的奴性体现在一方面逆来顺受,自甘卑贱屈辱贫寒而不自知;另一方面,一朝得势,便以贵凌贱、以富凌贫,加倍压迫自己的同胞。而血性不容于奴性,血性是奴性的克星。如果中国人多一点血性,就能够少一点奴性,克服一点劣根性。
  著名的抗日英雄吉鸿昌曾在国外做考察,那时候刚刚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已经侵占了我们的东三省地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很低。在美国纽约,有一次,有人拦住身材魁梧的吉鸿昌问:“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回答他:“我是中国人”。那人说:“中国人,东亚病夫,怎么可能长得像你这样魁梧?”又一次,去邮局寄东西,吉鸿昌又受到了邮局工作人员的奚落:“中国在哪儿?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受到刺激的吉鸿昌非常愤怒,他表示此后外出要带上一块儿牌子,牌子上写“我是中国人”。吉鸿昌说,要让外国朋友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未来的中国一定能够振兴起来!
  吉鸿昌身上多了一分血性,不见了传统国人原有的劣根性。这件事情发生几十年前,但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的劣根性仍然存在。
  2014年的昆明恐怖袭击案中,8名恐怖分子,持刀砍死31人,砍伤141人,最后才在警方的追捕之下被击毙和擒获。虽然在现代文明国家之中,惩治歹徒的工作应该交由专业人员来处置。但是在那么多人面临少数恐怖分子的暴乱行为的时候,国人的这些做法难免让人想起了南京大屠杀。在那场悲剧中,30万南京民众被日军惨烈屠杀。有人满怀悲愤地指责国人的奴性:就是30万头猪也不可能让日军这么容易的得逞!!中国人的奴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在这场悲剧中,现场的民众多一些血性,便可能能够克服一些奴性。把力气花在与歹徒周旋上,而不是全部慌乱的四处奔跑,任人宰割。
  三、血性来源于人性,可以促进团队获得胜利
  血性不同于理性,不容于奴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性的来源还是人性。关云长义薄云天,其血性来源于对人的爱。只爱自己,是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是理性。在爱他人的同时爱自己,则是集体主义的一种表现,这就是人性。吉鸿昌的血性也来源于人性,来源于他对祖国人民的爱,不愿意中国人的名号在国外受辱。血性来源于人性,表现在血性往往与人性密不可分,常常被人性所激发。
  中国军旅电影《战狼》中,中国特种兵在丛林里追击外国雇佣兵的直接动力,也是出于对战友的爱,为了替牺牲的战友报仇。想起战友的死亡,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勇往直前,这就是血性的力量。血性并不意味着鲁莽,主角冷锋有着血性的动力,也有理性的头脑。这样他才能够在敌人击伤战友,射击援兵的时候,采取用机枪打断大树作掩护的方式救回自己的战友。在人性的指引下,血性和理性的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种血性,在许三多的嘴里叫做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战友,不放弃自己,是对自身的负责,也是对战友的负责。在李云龙的嘴里叫亮剑精神,狼行千里吃肉,不放弃每一位兄弟。这种血性往往能够保证每一名团队成员勇往无前,促成整个团队取得最终的胜利。
  四、血性升华于党性,保证人民军队战无不胜
  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劳苦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了几千年以来的奴性思想,以血性的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翻身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党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人性的力量,针对长期欺压底层民众的土豪劣绅,深刻激发广大人民的血性,毫不留情的进行打击。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到了有猎枪。明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不同。在模仿苏联直接进攻大城市、与资产阶级硬碰硬地斗争失败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理性的分析了当时敌强我弱力量对比,在不放弃血性抗争的前提下,提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游击战战法。
  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获得胜利的保证。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血性在党性中升华,保证了人民军队在各种战争中战无不胜。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血性还会在党性中升华,保证人民军队在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战无不胜。
  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远洋护航、海外维和、联合军演、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人民子弟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血性在党性中升华,在各项任务中不畏艰险、奋勇前进,定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其他文献
【摘要】: 林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士和诗人,其经历和创作风格皆独具特点,诗词中蕴含深刻的道统与佛禅思想。在诗歌创作上,林逋喜用“梅”、“鹤”作意象,并赋予“梅”、“鹤”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就林逋诗歌思想进行初步探究,并侧重分析林逋诗作的“梅”、“鹤”情结。  【关键词】:林逋;诗歌;梅鹤;情结  林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一生著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共存诗约三百首。其诗歌成就突出表现为山
期刊
【摘要】:传统的翻译中,误译即错译,并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但在比较文学中,它却有意想不到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误译的形成、分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的几种中译本为核心对文学翻译中的误译现象进行说明。  【关键词】:语言;文学翻译;误译  当说到翻译,定是从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翻译也是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存在,翻译也要求译者能够做到“信、达、雅
期刊
【摘要】: 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而消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消费现状很需要社会各界关注,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的能力与家庭经济状况成正比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主要的个人经济收入,只能依靠家庭的经济支援其生活、
期刊
【摘要】:“三严三实”新要求,言簡意赅,但道理明确,涵盖全面。不仅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强军建设的必要基本素质。要坚持学习“三严三实”的优良作风,带进党、带进军队,实践落实。  【关键词】:三严三实;作风;实践  “三严三实”既是理论上的思想要求,也是实践中的行动要求,两者相辅相成。“严”是对自身思想性质的严格要求,“实”是对具体事项行动的实际要求。以“三严三实”的作风献身强军实
期刊
【摘要】: 纵观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来看,其中有着一条明确的主线,那就是书法艺术生长于传统文人之中。几乎所有的书法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书法艺术的发展依靠传统文化来滋养,从古至今,历代的文人墨客们对于文人画的讨论此起彼伏,然而对文人书法的问题却很少碰触,或许人们一开始就认为书法是属于文人的。在今天来看文人画与文人书法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作为日本的民族音乐组合,凛乐团创作出了具有日本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电子音乐作品  《三味线》,它体现出了独特的“日本特色”.本文就将从此作品入手,从音乐结构、音色、调式调性等角度入手,来研究凛乐团电子音乐中“民族元素”的体现。同时学习作曲家创作理念及相关的创作手法及运用,并通过研究它,最终总结出一些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结论。从而指导我们今后的电子音乐创作与制作。  【关键词】:凛乐团;《三
期刊
【摘要】: “能”、“会”学界已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本文试从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当前“能”“会” 研究现状,供以后的研究者借鉴。  【关键词】:能;会;研究;概述   “能”、“会”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两者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主要有赵元任(1968)吕叔湘(1980)、蒋善民(1982)、周小兵(1989)、郭志良(1990)、史有为(1994)、于康(1996)、陶炼(1997)、黄郁
期刊
【摘要】: 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也是伴随国家建立而出现的一种顽症,它不仅侵蚀着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也严重破坏保障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结构的变迁,腐败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廉政建设进行研究,既是一种新的廉政建设的研究方式,又是一种新的探索方式,廉政文化对腐败的预防和监督方
期刊
【摘要】:“有时”由动宾结构不断虚化为一个时间副词;“有时候”清代才普遍使用。二者在语义、语体色彩和韵律规则上略有差异。“有时”可指向时点和时段,“有时候”指向时段。“有时”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有时候”多用于口语。“有时”组合能力强,使句子结构紧凑。“有时候”独立性强,常位于句外,在句中则舒缓句子节奏。  【关键词】:有时;有时候   一、“有时”“有时候”的历时考察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是
期刊
【摘要】: 从古到今,酒在人类的餐桌上始终拥有着特殊的地位,所形成的酒文化更是历久弥香,影响深远。作为礼仪之邦,中国的饮酒文化自然少不了诸多礼节,酒具和饮酒方式都有讲究。文人墨客也离不开美酒,太多的动人篇章因酒而生,因酒而灵。因为酒的特殊性,历代君主对它又爱又恨,不得不采取诸多措施影响它的发展。  【关键词】:酒文化;诗词;礼节;酒政  酒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