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大方的门字砚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门字砚,是指那些边框呈繁体“门”字形的砚台,这是宋代以后最常见的一种砚式。为什么故人爱琢制门字砚呢?大概因为这种款式既工整干净,又富有文化意涵。一是线条简洁、朴素、明快,制作比较方便;二是便于发挥砚的功能。为了便于磨墨运笔,砚面几乎都是砚池在上、砚堂在下,池小堂大,门字边框恰好与其相匹配。三是文化含量深厚。“门,人所出入也”(《玉篇》)。文人墨客使用门字砚时,自然会得到启示:自己只是刚入门者,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当好学生;将来还要走出这门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奋斗,仍然要孜孜不倦,刻苦努力,久久为功。门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与它相联相配的词句、成语却难以计数。不管干什么,要“门槛精道”,不是一二年的功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妙的门经,深不可测。下面展示我收藏的多方多样门字砚,也许能让读者体味门字的奥妙。
  门字抄手大澄泥砚(图1),宋代,长27.4、宽18.3、厚6.8厘米。面起门字形边框,后无堵。砚堂中间因长期磨墨而下凹颇深,砚岗饱满,砚池大且深,下挖达4厘米。四边侧内敛,背前部大块平,着地;后部开挖抄手,留凿痕。全砚体大量重,古朴沉稳。黑灰色,坚密细腻,墨汁包桨渗入,有些许损缺,更显苍茫古旧。
  长方门字小端砚(图2),明代,长14、宽7、厚1.5厘米。砚小面薄,面开门字形,砚堂长,中间稍凹。背平。全砚紫红色,细腻润滑。此砚大小形制与天津博物馆藏“明长方小石砚”和《洛阳市十五年来出土的砚台》中“明长方形小砚”极为相似,确认明代砚无疑,可作为明砚标准形之一衡量其他砚台,故此再次引用阐述。
  长方门字歙砚(图3),明代,长18、宽12.5、厚2.5厘米。四圆角,门字框内边起细棱,简练而精致。砚堂中间下凹,砚岗饱满,砚面布满刷细纹,细润有加。背平,浅复手。全砚规整端庄,色青黑,墨痕包桨交融。
  长方四方足门字青石砚(图4),明代,长15.5、宽11、高3.2厘米。砚以青石琢制,门字边框内侧刻一阴线,砚堂中间稍凹,一指池,稍深。堂池连成瓶状。四边侧直下,四角下伸四方足。背中间稍凹,留凿痕。砚面尚平滑,墨汁渗入肌理,为实用砚。
  长方门字端砚(图5),清代,长18.1、宽11.6、厚2.8厘米。面门字框内侧起棱,砚堂大而平展,砚池稍深,砚岗飽满。全砚中规中矩,稳重大方,光素无纹饰,线条简洁挺拔。色紫中泛青,布满青花、蕉叶白、火捺、胭脂晕等名品,手感极为细腻润泽。带大漆红木盒。
  长方门字端砚(图6),清代,长14、宽9.5、厚1.5厘米。砚堂、砚池四周起棱线,四角及边缘圆弧。背浅复手。砚色黑中泛紫,隐约可见青花、火撩、蕉叶白等石品,留有石皮,石质细润。砚制工整精致,线条挺拔流畅,凸显秀雅清新。
  长方双边线端砚(图7),清代,长18.4、宽11.6、厚2.8厘米。砚面门字框雕刻双边线,外宽内细,挺拔秀气。砚制简朴方正,色紫中泛青,有火撩、胭脂晕、青花等石品,质地纯净细腻。带大漆红色木盒。
  长方门字端砚(图8),清代,长17、宽11.5、厚2厘米。面靠边缘刻双阳线,四圆角。砚池前、右、左另有宽边,构成门字形框。砚堂中间稍凹,砚池大,砚岗饱满。背浅复手,内平,砚制规整。线条多而有变,给人以美感;砚色黑而泛青,细腻润泽。
  长方门字歙砚(图9),清代,长13、宽8、厚1.3厘米。边框前部宽处浮雕曲线圆点,轻盈雅致。砚池由不同方向直线围成贝币形,砚堂平展,背平。砚虽不大,但线条挺直中有变化,简朴中有花纹。砚面布满刷细纹,间出兰线,银星、银晕连片,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长方门字端砚(图10),清代,长17、宽11、厚2.4厘米。砚面边缘围阳线,内加门字边框。砚堂中间下凹颇深;砚池贝币形,稍深;堂池之间突起弧形砚岗,使砚面平静中起变化,显得新颖有趣。背平。砚色青紫,质地滋润,墨痕、包桨厚重。
  长方象纹门字砚(图11),清代,长22、宽15、厚3.2厘米。砚面门字框上部阴刻图案象头纹。砚堂开阔平坦,淌池。背浅复手。砚制规整厚重,端庄大气。色紫中泛青,面、背均有青花、火撩、胭脂晕、冰纹,质地极为细腻滋润。边框上刻象纹颇为少见,增添了该砚的珍贵感。
  长方夔龙纹门字端砚(图12),清代,长19、宽12.4、厚2.2厘米。门字边框上半部两边起阳线,中间弧形下凹,显得秀雅柔和。砚堂长而平展,淌池,砚池从后向前倾斜,落潮处浮雕两夔龙,头相向,尾相绕,围着一圆形寿字纹。背平。砚面线条挺直和圆弧相辅相承,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显得活泼有生气。砚色红紫,墨痕和磨损斑点交集,更感苍老古旧。
  长方螭龙纹门字龙池砚(图13),清代,长13.3、宽10.3、厚2.4厘米。面围稍宽门字边,上部浮雕八条螭龙,前边四条,头向中间,两边各两条,头向上;下部浮雕回纹。砚堂大而平展,留下磨损痕迹;砚池稍深。背浅复手,内阴刻行书:“出青州名标第一,取端溪价重千金。汝舟”。字迹潦草,似后人随意刻画。砚制近方形,厚重。全砚青黑,上有细砂点,光照下闪亮。质地较干燥,墨痕斑驳。边框饰纹上下变化,增添美感。
  长方夔龙纹端砚(图14),清代,长18.5、宽13.3、厚3厘米。门字边框上部浮雕夔龙,首向中间云雷纹,线条简洁有力。边框内侧起棱,显得粗中有细。砚堂平展,砚池宽大。背浅复手。全砚中规中矩,端庄厚重。色青紫,质细润,有青花、火撩、胭脂晕、金斑等石品。包浆开门。
  长方门字五蝠端砚(图15),清代,长18、宽12.4、厚2.5厘米。门字边框上部阴刻五只蝙蝠在云中飞翔,线条简练,充满动感,寓意五福临门。砚堂中间下凹颇深,砚池大且深,砚岗饱满。背平。石色黑中泛紫,石质细腻,墨痕布满全砚,隐约可见青花、火捺等石品。
  长方福寿纹门字绿端砚(图16),清代,长18、宽12.2、厚2.5厘米。边框内侧起棱,上部浮雕两只蝙蝠,从左、右两边向中间寿字图案飞来,祥云缭绕,寓意福寿双全。砚堂中间稍洼,砚池大且深。背浅复手,内平。砚制规整合度,雕工精细,形象生动。砚色黄绿亮丽,石质坚细润滑。   长方夔龙纹端砚(图17),清代,长20、宽12、厚3.2厘米。面围门字边框,框内侧起棱,上部浮雕两夔龙,头向前边中间云雷纹圆球,也称寿字纹。砚堂长而平展,外围阳线边。砚堂和边框之间为沟渠,通砚池,砚池呈长方形,大且深。背平。砚制规整,布局合理,棱线挺直,图像夸张,堂长、池大、沟深,磨墨蓄水方便。砚色青紫纯净,有青花、火撩、鱼脑冻等石品,质地极为细腻润泽。
  陈子奋铭门字端砚(图18),清代,长15、宽10、厚2厘米。砚面门字框内侧起棱线,砚堂大而平展,砚池宽而浅。右边侧单刀刻行书14字:“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华严经句;左边侧也是单刀刻行书,17字:“戒灯上人属刻正之,癸卯三月之吉。子奋识。”(标点为笔者加)。字体带碑带隶,苍劲有力,雕工精致,刀味显现,独树一帜。此处癸卯年为1963年,是为老砚新刻。陈子奋(1898—1976),字意芗,号无寐,晚号水叟。福建长乐人。家风所染,鬓龄即习书画篆刻,数十年于书画篆刻精研不懈,所作白描勾勒笔法挺劲,尤长花卉写生。篆刻、绘画为徐悲鸿先生高度赞扬。生前任福建美协副主席、省文史馆员、福建省国画研究会会长。
  三多门字端砚(图19),清代,长15.5、宽10、厚2厘米,面围门字边框,上部雕夔龙纹。砚堂方形,平展,砚池长方形,从后向前倾斜,落潮处突出一长方形,上浮雕篆书“三多”二字。“三多”寓意多子多福多寿。背图文并茂:下边缘连右边直到上边,浮雕一山峰,巨石嶙峋,青松倒挂。左上角一轮红日,在白云缭绕中发出光芒。下面行书阴文:“其文英英,其理庚庚,君不见,金壶几点汁,漉作满林风雨声。”落款“山舟书”。铭文字体飘逸俊秀,赞美砚台坚密润泽,纹理华美,用它磨墨运笔写出的文章呼风唤雨,不同凡响。该砚制作规整,构图完美,雕工上乘,细嫩有加,握手出水。山舟生平待查。
  长方门字木砚(图20),清代,长10.8、宽6、厚1.8厘米。面边框呈门字形,内下挖出长方形砚堂和一指砚池,堂池间有隔墙分开,堂池相连成瓶状。砚虽小而木甚硬,墨汁渗入,包浆开门,为实用砚。
  长方竹纹门字寿山石砚(圖21),民国,长13.3、宽9、厚1.5厘米。门字边框前边宽大,剔地浮雕竹枝、竹叶及山石,砚堂平展,砚池贝币形。背平。砚面白中泛红,上有石格细裂纹,光滑细嫩,留有墨痕。
  长方竹纹门字龙池砚(图22),民国,长13.2、宽8.5、厚1.4厘米。面近边缘突起门字框,框外侧起棱,前边框颇宽大,上剔地浮雕山石竹叶。框内开砚堂、砚池、砚堂平展,砚池稍深,背平。砚虽小但形制规矩,线条挺拔,纹饰秀雅,雕工讲究。色青黑,质细腻,墨汁渗入。
  门字边风字澄泥砚(图23),明代,长14、最宽处12、厚1.8厘米。砚呈风字形,面起门字边,四边弧形内敛,背平。全砚弧线柔顺,简约古旧,边侧、砚池多处墨痕重重,并有风化麻点。
  椭圆门字端砚(图24),明代,长22、最宽处15、厚2.2厘米。砚堂大,中间下凹。砚池弯弓形,颇深,砚岗饱满,四边侧内敛,背平,有边框。全砚造型大方雅气,门字边线流畅和顺。砚色紫中泛青,有青花、蕉叶白、火捺、胭脂晕等名贵石品,十分细嫩温润。
  水竹邨人铭椭圆澄泥砚(图25),明代,长45、宽30、厚3.5厘米。门字边框上半部伸至砚中部,弯弓形砚池长,砚堂大而平展。砚面多处剥脱,墨痕斑驳。四边侧内敛,背平,阴刻铭文“名书古画供我清玩,茶半香初兴来染翰。秋月春花尽入诗卷,跬步不离厥惟此砚”,落款“水竹邨人”。字体带行带碑,稳重庄方,刀工有力。此铭是否为徐世昌亲勒,有待论证。砚硕大厚重,古朴苍旧,色暗红,为虾头红澄泥砚,坚实细腻,包浆深厚。铭文是对砚主人退出政坛,不问世事,过着看书写字,唱茶闻香的闲适生活的写照。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邨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徐早年中举,后中进士,为袁世凯谋士、盟友、同道。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军机大臣。民国五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起用徐世昌为国务卿。民国七年(1918)10月,徐被选为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辞职,后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徐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说,还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能诗善画,嗜好收藏古籍、砚台。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邨人集》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椭圆门字端砚(图26),明代,长13.5、最宽处10.2、厚2.2厘米。砚面近边缘起门字框,内开椭圆砚堂和偃月形砚池。四边侧内敛,背浅复手,内平。全砚造型秀雅,线条柔顺。在墨痕复盖下,仍可见青紫色,石质细润。
  椭圆祥云纹门字端砚(图27),清代,长19、最宽处13、厚3.5厘米。椭圆门字框上阴刻迴纹,边框内侧起阳线。砚堂大,中间下凹颇深;砚池偃月形,砚岗饱满,上线雕祥云飘拂舒展,似有龙首伸出,但因磨损难以看清。背浅复手,内阴刻篆文“千金易得,片石难示”,字迹潦草,似后刻。砚制规整合度,圆满柔和,色青紫,质细腻。
  椭圆双龙戏珠门字端砚(图28),清代,长23.5、最宽处17.2、厚3.2厘米。门字边框,上部剔地浮雕二龙,张爪摆尾,瞪眼扬鬃,首对中间火球。火焰中有一颗明珠。砚堂大,中间略凹;淌池,砚池从后向前倾斜,布满祥云,上立十五根高低不等眼柱;边框上有三个石眼。背复手内有多个小眼,星罗棋布,如夜空群星闪烁。砚体厚重沉稳,构图丰富饱满,石眼多而位置好,更显珍贵。雕工刀法娴熟,形象夸张生动。色青黑泛紫,有青花、火捺、鱼脑冻、黄金斑等石品,质地细腻滋润。
其他文献
禽鸟是人类生活中极为亲近的朋友。无论是置身于大自然山林、水域,或者行走于城市的公园、马路上,甚至居家环境当中,几乎无处不可发现鸟踪。赏鸟,也自然成为熱门的休闲活动。  古代画家习惯将禽鸟称为“翎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超过两千件以上、以翎毛为描绘对象的古画,形式林林种种,过去也办过几次以鸟类为核心的专题特展,包括1984年的“宋代翎毛花卉册页”,2001年的“画里珍禽——纸绢上的鸟类世界”,与20
期刊
到了唐代,陶瓷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瓷器的器类与品种更为丰富,器型新颖多样,制作更加精细,远远超越前代。这时的制瓷中心都有了窑名,并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学术界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花釉瓷器是河南地区唐代瓷器中的一个创新品种,在黑釉、茶叶末釉、酱褐釉或灰白釉等地釉上点缀出蓝色、天蓝色、黄褐色、灰紫色或乳白色彩斑,给人以天然造化、变化莫测之感。花釉瓷器创造
期刊
1938年4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团结根据地各方抗日力量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的第一次九路围攻,恢复并发展了以沁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之后中共晋冀豫省委随同总部也返回晋东南三专属所在地沁县。但是,根据地原有的地方金融机关因战争悉数被毁,日寇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更加严酷,此时的根据地虽然暂时摆脱了战争的泥沼,囿于地理偏僻、生产落后,导致本区几乎中断了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当时法币仍是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货币,但国民党
期刊
在中外画坛上,生前寂寞鲜为人知、身后声誉鹊起的画家实在不少,像外国的梵·高、高更,中国的陈子庄、黄秋园都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画坛怪杰 经历坎坷  陈子庄(1913-1976)是现代著名的国画家,被誉为“中国的梵·高”“画坛怪杰”,四川荣昌人。早期作画号兰园,中期号南元、 下里巴人、陈风子、十二树梅花主,晚年号石壶。陈子庄的父亲为民间画工,受其影响,自幼喜爱绘画,初学工笔,后改写意。青年时期曾以画
期刊
“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出自刘禹锡寄赠柳宗元的诗歌《谢柳子厚寄叠石砚》。唐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被贬至广西柳州任刺史。这期间,柳宗元首次发现了可以制砚的石材。柳宗元将制成的砚台寄给广东连州的友人刘禹锡。刘禹锡赋诗《谢柳子厚寄叠石砚》回赠,全诗为:“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烟岚余斐亹,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文人相赠,诗歌酬唱,这是一段有关柳砚的绝好佳话。以
期刊
李应昇(1593—1626),字仲达,号次见,又号石照居士,南直隶江阴人,是明末东林党重要成员、“东林后七君子”之一。先世从常熟迁居江阴顾山赤岸。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万历四十五年四月,授江西南康府推官,以清廉著称,谚谣:“前林后李,清和无比。”天启二年初,应南康知府袁愚贞之请主持白鹿洞书院,重修《白鹿洞书院志》。同年选考,授福建道御史。四年,疏阉党魏忠贤十六罪状﹐代东林党首领左都御史高攀龙作“劾崔呈
期刊
在福建的书画市场上,福建省美协原主席李硕卿可以说是“权重股”之一,其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中国画技法为本,辅以西洋画的透视、光色等技巧,融中西画于一炉而形成的雄健秀逸绘画风格,历来备受藏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尤其近几年,其市场更是有突出的表现。以泉州华天2013春拍为例,总共366件拍品,李硕卿就上拍17件,总成交额19.82万元,这在泉籍名家中可谓罕见。受其影响,整个泉籍名家作品也成为市场追
期刊
火镰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取火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火镰的装饰功能越来越突出。藏族火镰造型古朴、制作精美,镶嵌着艳丽的宝石,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火镰,又称火刀,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取火器具。随着冶炼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用金属制成刀状工具,用燧石(俗称火石)快速撞击,利用两者摩擦发出火花点燃艾绒,从而达到取火的目的。李好古著的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就有提到火镰的用法:“家
期刊
唐宋时期即享盛名的鲁砚,以其品种丰富、特点鲜明、底蕴丰厚、石质细腻、石品缤纷、品味高尚而闻名天下。尤其是青州红丝石砚曾被推为四大名砚之首。  西晋张华《博物志》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而宣和尤红丝之冠也。质莹甚,而朱纹隐起,如红羽、下如丹叶,故又名朱雀琼花。”  宋代李石撰《续博物志》(卷第九)载:“砚谱载,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
期刊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是指瓷器烧造后在釉面上呈现一种颜色或者单一颜色的窑变或者渐变的瓷器种类。在清代中期以前,中国陶瓷传统上是比较重视单色釉瓷器的。单色釉充满禅意,红色热烈,白色纯洁,黄色高贵,蓝色静谧,紫色神秘,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是古代瓷器鉴赏的主流倾向和最高境界。古人的这种雅好是自宋代以来皇家以及文人士大夫传统审美趣味在瓷器审美上的投射,代表人物首推宋徽宗。由于徽宗的极
期刊